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1. 基于深度学习的EEG数据分析技术综述
钟博,王鹏飞,王乙乔,王晓玲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5): 879-890.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05.001
摘要   HTML PDF(pc) (690KB)(6459)   

对近年来的相关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横向比较,梳理出基于深度学习的EEG数据分析闭环流程. 对EEG数据进行介绍,从深度学习在EEG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模型泛化3个关键阶段的应用进行展开,梳理深度学习算法在相应阶段提供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包括各阶段所存在的难点与问题. 全方位总结出不同算法的主要贡献和局限性,讨论深度学习技术在各个阶段处理EEG数据时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电源运行方式优化选择方法
王慧芳, 陈梦骁, 沈绍斐, 何奔腾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 52 (9): 1753-1761.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18.09.016
摘要   PDF(pc) (791KB)(1079)   

为提高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中电源运行方式选择的合理性与计算效率,提出一种基于电源贡献系数法的优化选择方法.提出电源贡献系数的概念和基于节点阻抗矩阵的计算方法;根据保护支路和助增支路电源贡献系数的计算结果,构建电源运行方式的优化选择方法.在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中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够准确地给出各电源在最小或最大配合系数的计算中所对应的大小方式,可以避免排列组合的枚举,提高了自动整定计算的效率.

3. 基于超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多行为感知服务推荐方法
陆佳炜,李端倪,王策策,徐俊,肖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57 (10): 1977-1986.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3.10.007
摘要   HTML PDF(pc) (1380KB)(1647)   

针对现有服务推荐方法中高阶服务特征提取不够充分的问题,提出基于超图卷积神经网络的多行为感知服务推荐方法(MBSRHGNN). 该方法根据服务交互类型和服务组合信息构建多重超图,基于谱分解理论和多重超图的功能结构特性以设计双通道超图卷积网络. 利用切比雪夫多项式近似超图卷积核来降低计算复杂度;在超图卷积过程中,结合多行为推荐方法和自注意力机制度量多行为交互之间的重要性差异,提出HG-DiffPool超图池化方法来降低特征维度;通过融合服务嵌入向量和超图信号,学习不同服务的推荐概率分布;爬取真实服务数据,构造不同稀疏度的数据集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MBSRHGNN服务推荐方法能够适应数据高度稀疏的推荐场景,并且在推荐精确度和相关性上的表现优于现有基线方法.

4. 融合知识图谱的时空多图卷积交通流量预测
李劲业,李永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7): 1366-1376.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07.006
摘要   HTML PDF(pc) (1616KB)(1356)   

现有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关注交通信息的时空相关性,未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对交通的影响,为此提出融合静态和动态知识图谱的时空多图卷积交通流量预测模型. 基于道路交通信息和外部因素,构建城市交通知识图谱和4个不同语义的路网拓扑图,将城市交通知识图谱输入关系演化图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知识嵌入;使用知识融合模块将车流量矩阵与知识嵌入融合;将4个路网拓扑图和融合知识的车流量矩阵输入时空多图卷积模块,提取时空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交通流量预测值. 在杭州交通数据集上评估模型性能,与先进的基线模型对比,所提模型的性能提高了5.76%~10.71%. 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5. 基于多任务学习与层叠 Transformer 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陈巧红,孙佳锦,漏杨波,方志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57 (12): 2421-2429.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3.12.009
摘要   HTML PDF(pc) (1171KB)(1878)   

针对单模态特征提取存在的模态特征异质性难以保留问题和跨模态特征融合存在的特征冗余问题,基于跨模态Transformer,提出新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MTSA). 使用长短时记忆(LSTM)与多任务学习框架提取单模态上下文语义信息,通过累加辅助模态任务损失以筛除噪声并保留模态特征异质性. 使用多任务门控机制调整跨模态特征融合,通过层叠Transformer结构融合文本、音频与视觉模态特征,提升融合深度,避免融合特征冗余. 在2个公开数据集MOSEI和SIMS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先进模型,MTSA的整体性能表现更好,二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83.51%和84.18%.

6. 基于法条知识的事理型类案检索方法
李林睿,王东升,范红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7): 1357-1365.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07.005
摘要   HTML PDF(pc) (814KB)(914)   

现有类案检索研究忽略了模型应当蕴含的法律逻辑,无法适应实际应用中案件相似标准的要求;类案检索任务的中文数据集较少,难以满足研究需求现状. 为此提出基于法律逻辑、有较强可解释性的类案检索模型,构建以谓语动词为基础的案件事理图谱. 将各类罪名对应的法条知识融入所提模型,将提取的不同要素输入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评分器以实现准确、高效的类案检索. 构建针对类案检索任务、以易混淆罪名组为主要检索案由的Confusing-LeCaRD数据集,所提模型在LeCaRD数据集和Confusing-LeCaRD数据集上的归一化折损累计增益分别为90.95%和94.64%,在各项指标上均优于TF-IDF、BM25和BERT-PLI模型.

7. 交通目标YOLO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董红召,林少轩,佘翊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5, 59 (2): 249-260.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5.02.003
摘要   HTML PDF(pc) (3207KB)(451)   

为了综合分析YOLO(You Only Look Once)算法在提升交通安全性和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从“人-车-路” 3个核心要素的角度,对YOLO算法在交通目标检测中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地总结. 概述了YOLO算法常用的评价指标,详细阐述了这些指标在交通场景中的实际意义. 对YOLO算法的核心架构进行概述,追溯了该算法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版本迭代中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从“人-车-路”3种交通目标的视角出发,梳理并论述了采用YOLO算法进行交通目标检测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 分析目前YOLO算法在交通目标检测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展望未来的研究重点,为道路交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研究参考.

8. 熔滴复合电弧增材制造2219铝合金组织与性能
王勇超,魏正英,贺鹏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8): 1585-1595.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08.006
摘要   HTML PDF(pc) (7116KB)(1105)   

为了提高铝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的质量和效率,采用新型的电弧增材制造工艺——熔滴复合电弧增材制造(DAAM)技术来制造铝合金样品. 采用全新的熔滴生成系统(DGS)代替传统的送丝系统,使得材料的添加与电弧能量相互独立. 成形的材料为2219铝合金,通过熔滴系统添加了微量Mg元素. 利用熔滴复合电弧增材制造设备沉积了薄壁结构,沉积速率较传统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大幅提升(约为160 mm3/s). 观察和分析薄壁结构截面的微观组织表明,薄壁结构的晶粒形态以柱状晶为主,呈现层内柱状晶和层间等轴晶的周期性分布规律. 经过T6热处理后,试样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455.4和417.0 MPa,屈服强度分别为342.4和316.4 MPa. 较之前的研究结果对比表明,Mg元素的添加提升了2219铝合金的屈服强度,但导致延伸率降低.

9. 足式机器人触地检测方法的研究综述
姜晓勇,应凯健,吴起威,魏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2): 334-348.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02.012
摘要   HTML PDF(pc) (1751KB)(1697)   

基于现有足式机器人触地检测方法的研究,综合论述了腿部结构设计、足端设计、传感器设计对触地检测的影响. 总结外部传感器直接检测的触地检测方法、基于运动学与动力学的触地检测方法以及基于学习的触地检测方法. 归纳地面湿滑、地面松软以及非足端触地这3种特殊场景中的触地检测方法. 分析触地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具体包括运动控制的需要、导航中的应用、地形与地质的感知这三大应用场景. 指出硬件改进和集成、多模态触地检测、多传感器融合化触地检测以及智能化触地检测这四大触地检测方法相关的发展趋势,总结各触地检测算法之间的具体关联,为触地检测后续技术的发展及触地检测的具体应用提供指导.

10. 带复杂计算的金融领域自然语言查询的SQL生成
何佳壕,刘喜平,舒晴,万常选,刘德喜,廖国琼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57 (2): 277-286.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3.02.008
摘要   HTML PDF(pc) (739KB)(1030)   

研究金融领域基于自然语言查询的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生成问题(Text-to-SQL), 构建一个金融领域Text-to-SQL数据集,称为SOFT数据集. 该数据集覆盖了金融领域的常见查询,具有鲜明的特点,并对Text-to-SQL提出了挑战. 提出金融领域Text-to-SQL模型FinSQL,该模型优化了对金融领域复杂查询的支持. 通过分析一类复杂计算查询(行计算查询)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分治的方法,即先将一个行计算查询分解为若干个子查询,分别针对每个子查询生成SQL语句,再将子查询的SQL语句组合在一起得到原始查询的SQL语句. 在SOFT数据集上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提的方法在复杂查询上效果优于已有方法. 特别地,所提出的模型FinSQL能够较好地支持行计算查询.

11. 数据驱动的智能计算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戴瑞,介婧,王万良,叶倩琳,吴菲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5, 59 (2): 227-248.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5.02.002
摘要   HTML PDF(pc) (1476KB)(542)   

为了有效地解决实际应用中涌现出的越来越复杂的昂贵优化问题(EOPs),全面综述了能够有效降低计算成本和提高求解效率的最新数据驱动智能计算(DDICs)方法. 从算法和应用2个层面系统地概述了最新DDICs的研究成果,归纳和总结了广义DDICs和自适应DDICs中的不同技术点,剖析了DDICs在解决EOPs时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提出未来研究的潜在发展趋势,如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分析、探索新颖的学习范式及其在更多不同实际领域中的应用等,旨在为研究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与方向,激发创新思路,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复杂EOPs.

12. 基于多维协同注意力的双支特征联合去雾网络
杨燕,晁丽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5, 59 (6): 1119-1129.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5.06.003
摘要   HTML PDF(pc) (4406KB)(189)   

针对雾天图像复原中单一特征提取网络难以协同增强内容与边缘特征的问题,将去雾任务分为内容信息提取和边缘特征恢复2个子任务,提出基于多维协同注意力的双支特征联合去雾网络. 在第1个分支构建密集连接的卷积块提取有雾图像中的多层次内容信息;在第2个分支采用级联的多尺度残差卷积块对图像的纹理细节进行恢复;通过图像重构模块对2种特征进行多尺度重构,实现不同特征信息的交换和增强,提升去雾效果. 在网络中引入注意力机制,同时在空间和像素上进行注意力交互建模,使网络能够高效率地学习有雾图像的主要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网络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客观指标均优于大多数现有算法的;在去雾视觉效果上,所提网络能够实现高内容还原度,并完整保留纹理细节.

13. 基于改进NSGA-Ⅱ的多目标车间物料配送方法
詹燕,陈洁雅,江伟光,鲁建厦,汤洪涛,宋新禹,许丽丽,刘赛淼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12): 2510-2519.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12.010
摘要   HTML PDF(pc) (743KB)(345)   

针对车间物料配送效率低的问题,建立以配送路径最短和时间窗惩罚值最小为目标的物料配送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基于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混合优化算法INSGA-Ⅱ. 该算法采用密度峰值聚类(DPC)初始化种群,缩减问题规模;在NSGA-Ⅱ遗传操作阶段,采用差分进化(DE)算法,避免陷入局部最优;通过变异向量的差分操作与部分映射交叉加快迭代速度,同时提高种群多样性. 通过求解不同基准函数与不同规模算例验证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NSGA-Ⅱ算法相比,改进算法具有更优帕累托前沿,同时算法结果的均匀性和多样性更好,求解时间更短. 研究结果表明,新算法生成的结果更优;相比NSGA-Ⅱ算法、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生成的总配送距离减少26.65%,总时间窗惩罚减少32.5%,能有效提高车间物料的配送效率.

14. 无先验模型曲面的机器人打磨主动自适应在线轨迹预测方法
郭万金,赵伍端,于苏扬,赵立军,曹雏清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57 (8): 1655-1666.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3.08.018
摘要   HTML PDF(pc) (4891KB)(430)   

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打磨的作业柔顺性不足问题,设计了机器人柔顺浮动打磨力控末端执行器. 为了解决无先验模型曲面工件的机器人打磨轨迹自适应性较差的问题,提出无先验模型曲面的机器人打磨主动自适应在线轨迹预测方法. 该方法根据打磨工具与工件的接触状态预测曲面法线方向,以有向进给平面与曲面切平面的截交线作为进给导向,自适应在线预测机器人打磨系统末端执行器的位姿,使末端执行器主轴轴线实时主动跟踪曲面法线,实现对无先验模型曲面工件的机器人打磨轨迹的主动自适应在线预测. 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最大综合位置预测误差与曲面法线跟踪误差分别为0.506 mm和4.912°. 所提出方法可以为无先验模型曲面工件的机器人打磨提供在线轨迹预测.

15. 新颖的曲面手掌视触觉传感器
胡静怡,崔少伟,张少林,王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5, 59 (6): 1103-1109.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5.06.001
摘要   HTML PDF(pc) (1967KB)(196)   

大多数现有的机器人视触觉传感器由于采用平面式感知结构,在复杂三维环境和精细操作任务中面临接触信息缺失、深度感知不足的局限性. 为此,提出曲面手掌视触觉传感器,其创新性曲面结构设计将有效感知区域扩展至三维空间,显著地提升触觉感知深度和接触信息完整性. 建立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折射光线追踪模型的点云重建框架,用于生成高精度的三维触觉点云数据. 为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提出高效的点云显著性检测算法,以实现关键接触区域的智能识别与实时点云提取.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点云重建框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三维触觉点云感知精度达到0.20 mm,点云重建帧率达到30 帧/s,最大按压深度为10 mm. 该传感器能够精准实时地提取显著接触点云,为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精细操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16. 基于改进的NSGA-II算法的三维扇区自动划设
张盈斐,胡小兵,周航,冯序增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5, 59 (2): 413-422.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5.02.019
摘要   HTML PDF(pc) (1634KB)(521)   

针对人工划分空域扇区耗时长且难以比较不同扇区划分方案优劣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 以均衡管制员扇区内工作负荷和减少管制员扇区间工作负荷为目标,基于网格-区域块-扇区层级提出三维扇区划分多目标优化模型. 为了提高种群的可行解数量、多样性及算法的解算速度,在NSGA-II算法中引入适应度评估算子、变概率组合交叉算子和动态变异算子. 对西安高空空域进行三维扇区自动划设的仿真模拟. 结果表明,与实际划分构型相比,优化后的方案将扇区内工作负荷均衡性提高了37%,扇区间工作负荷减少了24%;与传统的加权多目标优化算法相比,基于改进的NSGA-II算法得到的扇区划分方案可以为不同偏好的决策者提供更广泛的选择.

17. 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钢框架结构地震需求概率模型
赵国臣,徐龙军,杜佳俊,朱敬洲,朱兴吉,谢礼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3, 57 (6): 1080-1089.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3.06.003
摘要   HTML PDF(pc) (1127KB)(667)   

基于实际脉冲型地震动数据建立钢框架结构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建立钢框架结构4种形式(最大底部剪力、最大底部弯矩、最大层间位移角和顶层位移)的地震需求概率模型. 为了方便模型应用和明确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构建模型时在规范方法和力学原理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修正项,基于贝叶斯方法进行模型优化和参数估计. 结果表明,所建立的4种地震需求概率模型能够获取有限元数值解的无偏估计. 以最大层间位移角概率模型为例,可以得到20层钢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 相对于普通类型地震动作用,钢框架结构在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失效概率显著偏大.

18. 基于改进YOLOv5的枸杞虫害检测
杜丁健,高遵海,陈倬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10): 1992-2000.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10.002
摘要   HTML PDF(pc) (3603KB)(338)   

为了检测复杂环境下枸杞的虫害情况,提出基于改进YOLOv5m的模型. 以下一代视觉转换器 (Next-ViT)作为骨干网络,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使模型更加关注关键目标特征. 在模型颈部增加自适应融合的上下文增强模块,增强模型对上下文信息的理解与处理能力,提高模型对小目标(蚜虫)的检测精度. 将颈部网络中的C3模块替换为C3_Faster模块,减少模型占用量并进一步提高模型检测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为97.0%、92.1%,平均精度均值为94.7%;相比于YOLOv5m,所提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提高了1.9个百分点,蚜虫的检测平均精度提高了9.4个百分点. 对比不同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所提模型比主流模型YOLOv7、YOLOX、DETR、EfficientDet-D1、Cascade R-CNN分别高1.6、1.6、2.8、3.5、1.0个百分点. 所提模型在提高检测性能的同时,模型占用量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19.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叶倩琳,王万良,王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6): 1107-1120.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06.002
摘要   HTML PDF(pc) (1559KB)(1031)   

现有研究较少涵盖最先进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OPSO)算法. 本研究介绍了多目标优化问题(MOPs)的研究背景,阐述了MOPSO的基本理论. 根据特征将其分为基于Pareto支配、基于分解和基于指标的3类MOPSO算法,介绍了现有的经典算法. 介绍相关评价指标,并选取7个有代表性的算法进行性能分析. 实验结果展示了传统MOPSO和3类改进的MOPSO算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其中,基于指标的MOPSO在收敛性和多样性方面表现较优. 对MOPSO算法在生产调度、图像处理和电力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并探讨了MOPSO算法用于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局限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0. 新型UHPC-NC组合盖梁的结构设计与试验分析
刘慈军,李立峰,邵旭东,陈涛,张冠华,王佳伟,杨华振,赵亚龙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11): 2355-2363.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11.017
摘要   HTML PDF(pc) (2785KB)(271)   

为了实现城市高架桥或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超大规模盖梁的装配化、快速化施工,提出由钢板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制作的外壳及现浇核心混凝土(NC)组成的新型UHPC-NC组合盖梁.为了探究外壳UHPC和钢模板厚度对受力性能的影响,对不同UHPC和钢板厚度进行参数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在自重作用下,外壳的刚度受UHPC和钢板厚度及其比例的共同影响. 当张拉预应力和浇筑混凝土时,UHPC和钢板越厚,外壳的受力性能越好,但是经济性会降低,建议采用UHPC厚70 mm,钢板厚6 mm的方案. 为了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设计1∶2.5的缩尺模型,开展静力加载试验. 结果表明,新型UHPC-NC组合盖梁的受力性能好,安全储备较高,可以为盖梁的装配化施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