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1. 观赏植物糖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黄子洋,刘洁,康婕,任梓铭,崔祺,李东泽,夏宜平,马斯,吴昀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1): 12-2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3.241
摘要   HTML PDF(pc) (4869KB)(260)   

观赏植物因其花、叶、果实等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而在环境美化中得到广泛应用。糖转运蛋白在观赏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以及逆境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糖转运蛋白对观赏植物产生的影响具重要意义。单糖转运蛋白、蔗糖转运蛋白和糖外排转运蛋白是目前植物中发现的3大类糖转运蛋白。本文对这3类糖转运蛋白成员的分类及基本特性进行了比较和讨论,重点介绍了观赏植物中糖转运蛋白功能和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观赏植物并提高其观赏性及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2. 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金佳敏,巩倩,庄乐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1): 1-1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5.081
摘要   HTML PDF(pc) (940KB)(392)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是一类以一侧或双侧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包括遗传性的基因突变及多种继发因素。人类DCM动物模型涉及小鼠、大鼠、斑马鱼、猪等多种实验动物,一般通过基因编辑、药物诱导、自身免疫缺陷诱导、病毒感染等方法构建。借助DCM动物模型,研究者对该病的致病机制和治疗靶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简述了人类DCM的病理特征、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对近年来DCM动物模型的种类和构建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优化造模方法与推动治疗研究提出了新的展望。基于DCM动物模型的治疗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DCM的发生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3. 植物响应缺磷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刘荣,李兵杰,王智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3): 455-46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10.311
摘要   HTML PDF(pc) (3577KB)(298)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酸盐(inorganic phosphate, Pi)的形式被植物吸收。然而,土壤中的Pi易被固定,有效性较低。因此,研究植物响应缺Pi胁迫的分子机制对于提高作物磷素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植物缺Pi响应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包括植物局部缺Pi胁迫响应信号介导的根构型改变,以缺Pi响应因子PHR(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SPX(SYG1/Pho81/XPR1)为中心的植物系统性缺Pi响应信号网络的调控机制,缺Pi条件下水稻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分子机制,植物对磷素从根际到地上部的运输和分配机制,以及植物叶片向籽粒转运磷素的再分配与再利用机制等。最后,我们对今后缺Pi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该综述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以期为植物缺Pi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研究和作物磷高效改良提供科学参考。

4. 普通油茶良种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邢凯峰,张剑,陈尚,张立冬,谢昊星,赵耀,戎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2): 244-257.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12.182
摘要   HTML PDF(pc) (2295KB)(159)   

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总产油量最高、栽培面积最广的木本油料作物。为促进我国普通油茶良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本研究使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巢式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以及变异系数、表型分化系数、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探究560份普通油茶良种资源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使用熵权TOPSIS法对560份普通油茶良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560份普通油茶良种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4个表型性状的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为0.05~2.35,均值为1.06,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02%~53.33%,均值为23.25%。普通油茶良种资源34个表型性状种源间和种源内的方差分量均值分别为53.591%和32.382%,说明普通油茶良种资源表型性状种源内相似性较高,其分化主要来自种源间。随着纬度的升高和年平均温度的降低,普通油茶良种资源平均单果质量、种仁含油率及饱和脂肪酸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表明纬度和年平均温度是限制普通油茶生长的主要因子。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显示,长林4号综合得分指数最高,浙江、云南、安徽、湖南等地区均有多个选育的良种综合排名在前30以内。本研究结果为普通油茶育种及良种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撑。

5. 我国设施生态农业主要模式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李萍萍, 韩建刚, 陈欣, 高丽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2): 149-16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7.171
摘要   HTML PDF(pc) (2628KB)(164)   

设施生态农业是指在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中采用清洁、绿色、健康生产方式,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环境效益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模式。2002年农业部重点推广的设施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种养沼三结合的“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从最初以农户为单位的单体日光温室到以村庄为单位的种养结合生态温室群模式,拓展到在一个大区域内将大型猪场的粪污进行工业化沼气并网发电,沼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农田来减少化肥施用和改良土壤的宏观生态农业模式,相关的结构配置、配套的种养殖技术和装备也在不断研发和提升中。另一类是采用综合性生态农业技术的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包括:采用各类立体/垂直栽培技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各种轮作栽培技术减少设施蔬菜土壤连作障碍和降低农药使用量;采用土壤健康栽培技术,通过有机肥的合理施用改善土壤性状;采用有机基质栽培技术,用农林废弃物发酵后的物料作为栽培基质为作物提供养分;采用覆盖防虫网、色板诱杀、灯光诱杀、高温封棚、蒸气消毒、有色膜覆盖土壤、天敌昆虫生物防治等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来减少有害生物发生。期望通过相关配套装备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提高设施生态农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 不同产地商品山楂干的品质差异分析
舒西盼,柴子淇,李鲜,孙崇德,田金虎,叶兴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1): 86-97.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4.041
摘要   HTML PDF(pc) (1186KB)(311)   

本研究以10种不同产地的商品山楂干[包括7种普通山楂(商品名“北山楂”)、2种台湾林檎(商品名“广山楂”)和1种野山楂(商品名“南山楂”)]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和生化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山楂进行品质差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3类商品山楂干中,北山楂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广山楂的糖酸比最高,而可溶性膳食纤维、α-生育酚和β-胡萝卜素含量排序均为北山楂>南山楂>广山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黄冈的‘野山楂’和天津蓟州的‘铁山楂’在主要活性成分(总酚、总黄酮、总原花青素、总膳食纤维)含量方面整体表现较优;山东临沂的‘大金星’和河南新乡的‘豫北红’等北山楂在可滴定酸、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糖含量方面相较于南山楂和广山楂综合表现更优。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不同产区主要种类商品山楂干的品质差异,可为我国山楂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7. 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与展望
孟庆岩,杜弘宇,王莉萍,张琳琳,吴嘉豪,康佳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2): 190-199.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10.071
摘要   HTML PDF(pc) (1313KB)(205)   

城市植被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植被遥感分类是对城市绿度空间监测分析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从遥感数据源和分类方法入手,分析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城市绿度空间研究提供参考。首先,概述了光学数据、激光雷达数据及地面传感数据等数据源在城市植被遥感分类领域的应用,对不同数据源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基于阈值分割、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3种分类方法的研究,总结了应用于城市植被遥感分类领域各方法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中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8. 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因子在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潇腾,赵盼盼,张坤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5): 715-723.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6.272
摘要   HTML PDF(pc) (1701KB)(64)   

精卵结合后,动物胚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剧烈的表观遗传重编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以确保受精前后高度分化的配子形成全能性的细胞。重编程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紧密相关,有多种调控因子参与其中,如乙酰转移酶、脱乙酰酶及组蛋白修饰阅读器等均参与组蛋白乙酰化的调控,并发挥重要功能。本文综述了组蛋白乙酰化调控因子在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观遗传现象及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机制,减少胚胎发育缺陷,从而提升家畜繁殖力。

9. 枸杞植物化学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及相关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毕冉冉,赵圆,孙玉敬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1): 25-3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3.231
摘要   HTML PDF(pc) (923KB)(210)   

枸杞含有多种营养和活性组分,具有一定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过去的研究发现,枸杞提取物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最新的研究发现枸杞及其提取物还具有肠道菌群调节功能。本文对宁夏枸杞(红枸杞)和黑果枸杞果实中的枸杞多糖、花色苷、甜菜碱、酚酸、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等植物化学成分进行了介绍,详述了枸杞全果及其提取物对肠道菌群及相关生理功能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0. 湖羊瘤胃微生物来源的低温葡聚糖酶的表达与功能表征
丁钰杰,徐晓锋,韩俊彦,周叶波,麻子莹,沈桢祎,钱国英,王佳堃,徐洁皓,王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4): 531-54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4.01.022
摘要   HTML PDF(pc) (5484KB)(105)   

葡聚糖酶作为添加剂在饲料、食品和纺织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从湖羊瘤胃微生物cDNA中扩增IDSGH5-50基因,通过大肠埃希菌BL21(DE3)进行异源表达,研究重组蛋白rIDSGH5-50的酶学性质和水解产物。结果表明:IDSGH5-50编码690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75.78 kDa,等电点为4.75;重组蛋白rIDSGH5-50的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30 ℃、pH 6.0,且能在4~20 ℃下保持较高活性(>70%),在pH 5.0~8.0范围内稳定性较高。rIDSGH5-50的活性底物谱分析显示,rIDSGH5-50能催化大麦β-葡聚糖、地衣多糖、罗望子木葡聚糖和魔芋胶,对应的比活性分别为(10.42±0.16)、(7.12±0.08)、(7.03±0.38)、(5.94±0.65) U/mg。薄层色谱分析表明,在rIDSGH5-50催化下,大麦β-葡聚糖主要降解成纤维四糖和纤维五糖,地衣多糖主要降解成纤维三糖和纤维五糖,魔芋胶主要降解成纤维五糖,罗望子木葡聚糖主要降解成聚合度>5的寡糖。本研究报道了一种来自瘤胃球菌属的低温内切β-1,4-葡聚糖酶IDSGH5-50,为饲料、食品酶制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11. 作物根际激发效应:调控农田土壤碳动态及助力碳中和的关键因素
郑维维, 何超, 杨京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2): 172-189.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7.311
摘要   HTML PDF(pc) (5975KB)(168)   

土壤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碳输入及输出、矿化与固定的动态平衡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因素。根际激发效应(rhizosphere priming effect, RPE)是指活体植物的存在会显著影响植物-土壤系统碳动态,其微小变化都会影响宏观尺度上的土壤-大气碳动态。因此,作物RPE是调控农田土壤碳动态和碳中和的主导因子。本文通过文献回顾,首先阐述了农业实践过程中各种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作物RPE影响的研究现状;其次,归纳总结了当前作物RPE研究中的热点、难点,并分析其对土壤碳排放调控的意义,阐明了当前研究普遍存在案例特异性且缺乏普遍规律;最后,基于已有的研究提出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碳调控和管理优化的潜在策略,为农业实践中有目的地调控作物RPE,在田间、种植模式及区域尺度上提出可能的方案指明了方向。本文可为生态农业实践中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助力碳中和这一双赢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12. 泌乳盛期奶牛肝脏脂肪变性影响生产性能的代谢机制
刘潇怡,王迪铭,孙会增,刘建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5): 805-81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5.123
摘要   HTML PDF(pc) (5903KB)(43)   

为揭示奶牛肝脏脂肪变性影响生产性能的代谢机制,以健康奶牛为对照,本研究比较分析了肝脏轻度脂肪变性奶牛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转录组测序结果。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当脂肪变性时,苏木精-伊红染色的肝脏组织切片中可观察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与健康奶牛相比,肝脏轻度脂肪变性奶牛的脂肪矫正乳、能量矫正乳、乳脂含量均显著降低,而血浆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对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发现241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其中表达下调的DEGs有136个,表达上调的DEGs有105个。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注释发现,DEGs主要富集于脂质代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与分子功能中;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DEGs显著富集于类固醇生物合成、胆固醇代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脂质代谢相关通路。另外,对全体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发现,基因主要富集于脂肪酸延长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等影响脂质代谢的重要通路。上述结果表明,肝脏脂肪变性影响了奶牛肝脏的脂质代谢,进而影响了奶牛全身代谢,引起了奶牛乳脂含量等生产性能改变。

13. 稻米陈化过程中品质及淀粉精细结构变化研究进展
谷月,李新宇,包劲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3): 317-32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9.041
摘要   HTML PDF(pc) (1654KB)(236)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球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粮食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陈化是稻谷储藏过程中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机制至今未阐明。在储藏过程中,稻米的感官、蒸煮和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以及淀粉结构与功能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大多与储藏时间和温度有关,并且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是不可逆的。虽然已有许多研究关注稻米陈化过程中相关的理化性质变化,但对稻米储藏后淀粉精细结构的研究还不多。本文综述了稻米人工陈化类型、陈化方法以及陈化对稻米理化性质和淀粉精细结构变化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阐明稻米陈化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14. 基因组修饰提高油菜非生物胁迫耐受性及应对气候变化(英文)
黄倩,张康妮,万光龙,斯燕琼,周伟军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2): 280-29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12.221
摘要   HTML PDF(pc) (1051KB)(142)   

当前农业面临多重挑战,其中迫切需要提升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盐碱、干旱和极端温度等非生物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关键因素。油菜作为全球主要的油料作物,是食用植物油、生物柴油和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研究其遗传变异与生物学特性对于培育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新品种(基因型)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油菜抗逆基因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新兴分子育种工具和技术,包括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基因编辑等在油菜抗逆基因研究中应用的技术,以期为油菜高产抗逆基因的挖掘以及分子育种提供研究基础与技术支撑。

15. 基于数据同化系统的作物产量预测研究进展
赵钰, 杨武德, 段丹丹, 冯美臣, 王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2): 161-17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8.071
摘要   HTML PDF(pc) (4277KB)(185)   

数据同化系统融合了遥感数据和作物生长模型的优势,是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状况的有力手段。本文在简要介绍作物产量遥感估测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数据同化算法的发展情况、多源遥感数据在数据同化上的应用潜力、数据同化系统的不确定性以及数据同化系统的尺度效应4方面进行论述。并且针对农业应用现状,提出未来应充分挖掘多源遥感数据、多作物生长模型集合和数据算法的优势,最终实现以机理模型为纽带的作物估产模式,并为制定田间管理策略、规划粮食产业布局和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16. 表观遗传调控在植物病原真菌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孙子越,陶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3): 469-48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11.201
摘要   HTML PDF(pc) (1771KB)(165)   

经过长期进化,植物病原真菌发展出多种复杂而精妙的侵染宿主策略。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病原菌致病基因的精准表达与调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调控是指通过化学修饰改变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以及染色质重塑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植物病原真菌基因的转录重编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其发育、环境应激反应、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致病性等方面。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表观遗传调控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等在植物病原真菌发育和致病性中的作用,并对当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的病害防治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17. 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免疫和代谢的关联
周依帆,张希昭,周彦锋,徐东坡,王晨赫,郭世越,蒋书伦,尤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1): 123-13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3.281
摘要   HTML PDF(pc) (3592KB)(179)   

为了解大银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与特征,采集大银鱼胚胎期(心跳期,XT)、内源性营养期(采样时间为孵化后第1天,记为H1)、混合性营养期(孵化后第4天,H4)、开口摄食期(孵化后第7天,H7)和外源性营养期(孵化后第10天,H10)5个发育时期的样本。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观察大银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尤其是摄食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和关键菌属;并结合同批次样品的转录组数据,基于关联网络方法重点分析了与免疫和代谢相关的菌属。结果显示: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各时期的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其中,XT的优势菌群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胚后H1时期的优势菌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H4时期的主要菌群为黄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H7和H10时期的主要菌群为弯曲杆菌属(Flecto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在各时期中稳定存在。与多种免疫和代谢基因表达显著相关的是弯曲杆菌属等节点菌属。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大银鱼早期发育阶段的微生物演替信息,同时,筛选到的优势菌属与节点菌属将为大银鱼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提供思路和参考。

18. 110个桃/油桃品种资源在浙江的流胶病抗性初步评价
王玉琪,甘可欣,李雄伟,金静,赵岚,叶正文,孙德利,王莉,贾惠娟,高中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1): 65-7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2.271
摘要   HTML PDF(pc) (2954KB)(206)   

为筛选流胶病抗性较强的桃/油桃栽培品种和种质资源,以110个桃/油桃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4—7年生树的流胶病田间发病情况,并结合系谱分析,追溯流胶病抗性种质来源。结果显示,不同桃/油桃品种间流胶病等级差异明显,抗性随树龄增大而逐渐下降,80个品种的流胶病等级表现较稳定,其中:9个品种表现为高抗,多为桃品种,代表品种有‘秋白桃’‘南山甜桃’等;40个品种表现为抗病,代表品种有‘白丽’‘圆梦’等;16个品种表现为中抗,代表品种有‘湖景蜜露’‘锦绣’等;9个品种表现为感病,代表品种有‘肥城白里’‘仓方早生’等;6个品种表现为高感,代表品种有‘白露桃’‘沪油278’等。桃品种的抗病性总体优于油桃品种。根据品种遗传系谱分析发现,部分抗病及高抗品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上海水蜜’是部分抗病及高抗品种的原始亲本。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选择合适的抗病品种和后续的抗病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19. DNA聚合酶η小分子抑制剂筛选
曹佳佳,叶舒迈,赵烨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1): 35-4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2.221
摘要   HTML PDF(pc) (2598KB)(241)   

DNA损伤修复以及基因组稳定性维持对于动植物正常生长和防御逆境至关重要。针对DNA聚合酶错误掺入导致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本研究以DNA聚合酶η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分子模拟对接的方式,对其可能的小分子抑制剂进行筛选,并对其酶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脱氧腺苷三磷酸(deoxyadenosine triphosphate, dATP)对DNA聚合酶η的活性具有抑制效果,使其延伸的相对效率为36%~42%。分子模拟对接和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dATP(亲和力为-26.7 kJ/mol),环鸟苷酸-腺苷酸(cyclic GMP-AMP, cGAMP)与DNA聚合酶η具有更低的结合能(亲和力为-35.1 kJ/mol)。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也表明,相较于dATP,cGAMP具有更强的抑制能力且在浓度为0.5 mmol/L时达到最强(相对延伸效率为13%)。因此,本研究筛选获得了针对DNA聚合酶η的一种潜在的小分子抑制剂。同时,鉴于该蛋白质高表达导致细胞对抗肿瘤药物(DNA损伤剂)的耐受性,这为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20.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
郭书娟,许亚东,黄进勇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4, 50 (2): 221-23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3.06.270
摘要   HTML PDF(pc) (1132KB)(297)   

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反映了农业综合实力,通过评估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可为河南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指导。本研究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构建了包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质量高效4个维度14个指标的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2007—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动态变化及河南省下辖18个地市2019—2021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3年的平均值)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反映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但该指数反映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河南省各地市之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地区明显低于其他地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河南省不同地市可划分为Ⅰ区(现代农业区)、Ⅱ区(传统农业区)和Ⅲ区(都市农业发展区)3个区域类型。河南省各地市应依据本地资源禀赋,面向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影响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