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10-28 上一期   
目录   收藏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1-.  
摘要( 52 )     PDF(1466KB)( 135 )
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
基于功能表面驱动与可拓工具的产品人机工程问题确定方法研究   收藏
白仲航,艾琳璟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531-544.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62
摘要( 285 )   HTML( 15 )     PDF(3766KB)( 273 )

为了准确地确定产品人机工程问题,以提升人机交互性能,运用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提出了基于功能表面驱动与可拓工具的冲突区域确定方法。首先,利用功能表面改进功能过程模型,识别人机工程问题的初始问题功能元,并结合可拓表达和相关分析完成初始问题功能元的转换及最终问题功能元的确定。然后,利用功能表面改进功能关系模型,识别产品的初始冲突区域,并结合可拓表达、相关分析、蕴含分析和优度评价完成初始冲突区域的转换及最终冲突区域的确定。最后,利用标准解对冲突区域中的不良作用进行求解,并通过优度评价完成方案的评价和筛选。通过割草机改进设计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该方法有助于交互式产品冲突区域的确定,提高了其人机工程问题的解决效率。

基于图和体分解的异型零件加工特征识别方法   收藏
李旺,刘厚才,康辉民,欧阳智海,曹正,周岳,蒋冠,段良辉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545-553.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61
摘要( 153 )   HTML( 5 )     PDF(5648KB)( 63 )

针对异型零件具有众多复杂的相交特征,加工特征难以自动识别,进而影响其高效、高质量自动编程设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和体分解的加工特征识别方法。首先,以STEP中性文件作为输入,获取异型零件的几何、拓扑信息,以构造其毛坯特征和体积特征;同时,采用布尔减运算得到异型零件的加工体积特征,并将其分解为只含凸边关系的单一特征。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特征面关系的几何特征矩阵(geometric feature matrix, GFM)和拓扑特征矩阵(topological feature matrix, TFM)构建方法,其中GFM侧重描述零件模型中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TFM侧重描述零件模型中面与面之间相邻的凹凸性,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属性邻接矩阵(attribute adjacency matrix, AAM)易出现无法准确表达零件加工特征的问题。最后,将异型零件的GFM和TFM与加工特征库进行匹配,以实现其加工特征的识别。在Visual Studio 2019平台中开发基于图和体分解的异型零件加工特征识别系统并开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准确识别异型零件的所有加工特征,这可为异型零件加工工艺的自动编制和智能制造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点激光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轮廓尺寸快速检测方法   收藏
兰可豪,李淑娟,王嘉宾,高向阳,任朋欣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554-561.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60
摘要( 105 )   HTML( 9 )     PDF(2423KB)( 70 )

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是现代高速铁路运行的基石。但由于轨道板的尺寸较大,且其承轨台的轮廓复杂,对表面精度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抽样检测方法无法实现每块轨道板的生产溯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点激光测量技术的立式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轮廓尺寸的快速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点激光传感器配合磁栅尺同步采集轨道板及其承轨台轮廓的关键数据。然后,设计了基于差值处理的点激光数据预处理方法,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关键轮廓尺寸,以实现在轨道板生产线要求的生产节拍内完成轮廓尺寸的自动检测。分别采用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和三坐标检测法对同一轨道板的9个承轨台进行检测并对比两者的精度,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的测量结果相差较小;利用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对承轨台的小钳口距进行5次重复测量,结果显示最大极差为0.010 mm。研究结果验证了基于点激光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一致性,能够大幅提高轨道板的检测速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基于声信号识别的水下焊接质量检测方法研究   收藏
纪晓东,程天宇,华亮,张新松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562-570.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66
摘要( 122 )   HTML( 6 )     PDF(4139KB)( 130 )

水下焊接的应用领域广泛,但其焊接质量难以保障。针对水下焊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非线性程度高、参数耦合性强以及检测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声信号识别的水下焊接质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水下构建基于声信号采集的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焊件焊接过程中的声信息,并通过对声信号进行滤波降噪处理和特征提取,构建双权值神经网络(double-weight neural network, DWNN)模型。该模型具有优秀的高维数据非线性拟合能力,可实现水下焊接多参数与声信号多特征之间的非线性映射,且在小样本情况下仍能实现高精度的模式识别。以高强度低碳合金钢——HSLA-115钢作为焊接对象,开展水下焊接质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DWNN模型应用于水下焊接质量检测的识别精度可达100%。研究结果可为水下焊接工艺的优化和水下焊件专家知识库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多项式拟合的六维力传感器解耦算法研究   收藏
王志军,张小涛,李梦祥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571-578.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63
摘要( 280 )   HTML( 5 )     PDF(1578KB)( 69 )

六维力传感器作为重要的空间力感知元件,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的力/位置控制、抓取装配、轮廓检测、自主避障和人机交互等。目前,提高精度是六维力传感器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但由于受到自身结构和加工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六维力传感器会产生维间耦合现象,而维间耦合是影响其精度的重要因素。为减少耦合误差的影响,采用误差分析、理论推导及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六维力传感器的解耦算法进行研究。首先,对六维力传感器进行了耦合分析,得到其耦合模型。然后,对六维力传感器的线性解耦算法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解耦算法,以在不改变六维力传感器结构的前提下减小耦合误差,从而提高其精度。最后,选用正交并联六维力传感器开展标定实验,并分别采用2种算法进行解耦求解。结果表明,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解耦算法能减小维间耦合对六维力传感器精度的影响;所提出的解耦算法有效地提高了六维力传感器的精度,与线性解耦算法相比,最大耦合误差减小了8.914个百分点且线性度误差减小了0.111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可为六维力传感器维间耦合误差的减小和精度的提高提供参考。

机械系统动力学
轮式搜救机器人地形自适应机构设计及越障性能分析   收藏
赵迪,陈果,陈小利,王熊锦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579-589.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59
摘要( 171 )   HTML( 3 )     PDF(2923KB)( 134 )

针对复杂地形环境下搜救机器人越障性能的要求,设计了一种轮式搜救机器人的被动地形自适应机构,并对其越障性能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分析传统越障机构的基础上,开展了地形自适应机构的选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完成了对轮式搜救机器人被动地形自适应机构的设计。然后,基于达朗贝尔原理建立了轮式搜救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越障能力进行了分析与计算。最后,建立轮式搜救机器人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开展了越障性能仿真,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验证了轮式搜救机器人的越障及地形自适应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轮式搜救机器人样机的搭建及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更换电铲钢丝绳专用机械臂架的结构及动力学分析   收藏
陈洪月,蔡明航,杨辛未,戴忠桓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590-600.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68
摘要( 116 )   HTML( 5 )     PDF(4378KB)( 137 )

针对电铲钢丝绳更换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用来更换电铲钢丝绳的机械臂架。以机械臂架末端执行器提取的钢丝绳重力为主要作用载荷,建立了机械臂架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及“弹簧-转子”模型,对臂杆及主要铰接关节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研究不同关节刚度对末端执行器动态特性的影响,并根据仿真结果选取各关节较优的刚度,来进一步分析有/无钢丝绳作用对关节角位移和末端执行器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关节刚度系数的增大,关节角位移与全刚体无钢丝绳状态下的偏差逐渐减小,末端执行器的位移逐渐趋近于全刚体无钢丝绳状态;伸缩小臂与弧形臂铰接关节的刚度对末端执行器位移的影响最大;在选取各关节较优的刚度系数后,在钢丝绳作用下伸缩机构与转台铰接关节产生的角位移偏差最小,在无钢丝绳作用下机械臂架的振动幅度大于有钢丝绳作用时。研究结果为机械臂架工作稳定性及运动精度控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机械优化设计
聚变堆偏滤器拓扑优化设计与稳态热分析   收藏
张小强,鲁碧为,刘家琴,吴玉程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601-607.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65
摘要( 91 )   HTML( 2 )     PDF(2755KB)( 88 )

为了提高聚变堆偏滤器的冷却能力,以满足其高温服役性能需求,基于一体化增材制造技术,以换热量最大为设计目标,采用变密度法对偏滤器中的W/Cu模块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和模型重构,并采用大型商用仿真软件对拓扑优化后的W/Cu模块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温度场、应力场计算。结果表明,在10 MW/m2稳态热流密度条件下,拓扑优化后W/Cu模块的最高温度降低了108.5 ℃,仅为512.3 ℃;W/Cu模块界面处的最大热应力下降了264.2 MPa,仅为486.5 MPa,说明应力分布得到明显改善;W/Cu模块的总变形和弹性应变均大幅减小。该拓扑优化结构的应用可大大提升聚变堆偏滤器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一体化增材制造的可行性。

可靠性与保质设计
双异步电机驱动双质体振动系统同步滑模控制   收藏
余乐,侯勇俊,赵永强,汪玉琪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608-616.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67
摘要( 123 )   HTML( 3 )     PDF(2855KB)( 129 )

针对2个异步电机安装在2个不同质体上的振动系统在部分参数条件下不能同步运转或同步相位差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提出采用主从控制结构和滑模控制算法对异步电机进行矢量控制,以使振动系统实现0或π相位差的同步运转。首先,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并推导了其固有频率的表达式。然后,设计了振动系统异步电机的控制器,并分别证明了其稳定性。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了振动系统的机电-控制仿真模型,开展了自同步和控制同步仿真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使振动系统实现0或π相位差的同步运转。研究结果可为双异步电机驱动双质体振动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

产品创新设计
大孔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换馈系统设计   收藏
杨凤辉,汪敏,董亮,施硕彪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617-625.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71
摘要( 131 )   HTML( 3 )     PDF(3854KB)( 112 )

为了进一步满足探月工程、深空探测和其他天文观测任务的需求,对设计初期只配置了一个S/X双频馈源的昆明40 m孔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进行升级改造,研制了其换馈系统。在不改变现有天线结构及光路的基础上,拆除了原S/X双频馈源,安装了新的S/X双频馈源,并增加了C频段、Ku频段馈源;给出了换馈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实施方案,实现了3个馈源间自动快速可靠的切换。对馈源改造之后的天线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天线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所提升。馈源及换馈系统改造之后,大孔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具有多频段接收能力,能够完成更多频段的天文观测和深空探测任务,提高了望远镜的观测效率和科研产出。

正交簧片型大行程柔性球铰设计及柔度分析   收藏
谢超,陈云壮,石光楠,赖磊捷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626-633.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69
摘要( 131 )   HTML( 6 )     PDF(4904KB)( 68 )

传统缺口型柔性球铰的工作行程较小,且存在结构构型及柔度计算复杂、加工工艺要求高等问题,不能应用于需大行程的场合。为此,设计了一种正交簧片型大行程柔性球铰,即将具有较大变形能力的簧片梁通过正交组合形成虎克铰,使其能够实现3个功能轴线方向的运动。该柔性球铰具有结构构型简单、加工制作容易和工作行程较大等优点。根据柔性球铰单个簧片梁的柔度矩阵及连接方式,采用柔度矩阵法和坐标变换方法,对柔性球铰的全局柔度矩阵进行建模和计算,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对所建立的柔度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了柔性球铰几何参数对柔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柔度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值的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与测试值的相对误差在8%以内;几何参数对柔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柔性簧片梁2的厚度、宽度、长度。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行程空间柔顺机构的多样化设计提供参考。

环模智能定孔疏通装置设计研究   收藏
朱发运,王昀,朱发兴,董月,陈肇麟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634-639.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3.138
摘要( 82 )   HTML( 2 )     PDF(3398KB)( 142 )

为了解决传统环模模孔疏通中疏通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易损伤等问题,研发了环模智能定孔疏通装置。设计开发了定孔疏通机械手、下位机软硬件和上位机软。利用高磁导体的铁磁性及漏磁检测原理,将模孔定位疏通模块与霍尔效应检测算法相结合,实现了对堵塞模孔的自动化检测及疏通,提高了模孔定位精度。实验表明,采用环模智能定孔疏通装置,疏通效率可达1 260个/h,模孔刮伤率低于0.15%,装置运行稳定,实现了堵塞环模的自动化定孔疏通。研究结果对金属模孔探测及疏通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类圆弧线型螺杆马达的设计与研究   收藏
况雨春,钟辉,钟良春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640-649.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45
摘要( 112 )   HTML( 5 )     PDF(3279KB)( 44 )

螺杆马达是螺杆钻具的动力总成,其截面线型直接影响自身的各项工作性能。良好的工作性能是螺杆马达的设计目标。为获得工作性能良好的螺杆马达,首先,根据螺杆马达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提出了其效率、密封腔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评价准则。然后,通过建立螺杆马达流固耦合三维有限元模型,基于显式非线性瞬态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短幅内摆线螺杆马达密封腔接触带的接触力在不同负载工况下的变化情况。最后,基于螺杆马达效率的评价准则,针对影响短幅内摆线螺杆马达效率的关键因素,设计了一种类圆弧线型螺杆马达,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证明了该螺杆马达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负载工况下,相较于短幅内摆线螺杆马达,类圆弧线型螺杆马达密封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好,且在较高负载工况下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研究结果为后续高性能螺杆马达的线型设计奠定了基础。

基于 USVAUV布放回收系统设计与实现   收藏
李明烁,孟令帅,谷海涛,曹新星,张明远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5): 650-656.   DOI: 10.3785/j.issn.1006-754X.2023.00.070
摘要( 156 )   HTML( 4 )     PDF(5009KB)( 109 )

为了解决目前布放回收自主水下机器人(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自动化水平低、工作效率低、危险性高等问题,研制了一款基于无人水面船(unmanned surface vessel,USV)的AUV自主布放回收系统。首先,通过分析国内外常用AUV布放回收方式和布放回收系统,设计了AUV布放回收系统,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其次,分别从力学分析、数值仿真等角度研究了布放回收系统的动力学、静力学及接触碰撞问题;最后,搭建了系统原理样机并进行了陆上实验和湖上实验,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布放回收系统稳定可靠、操作简单、通用性好,可以有效提高AUV自主布放回收的效率。所设计的基于USV的AUV布放回收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