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双月刊 1956年创刊)
主管: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
主编:张国平
出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刊号:ISSN 1008-9209 CN 33-1247/S
邮发:国内 32-48 国外 BM4108
电话:0571-88272801
E-mail:zdxbnsb@zju.edu.cn 更多...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文
整期   收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683-814.  
摘要( 64 )     PDF(84660KB)( 244 )
综述
我国主要园艺植物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收藏
梁姣娇,陈云义,王岳,陈杰标,曹锦萍,李鲜,孙崇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683-69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6.151
摘要( 415 )   HTML( 21 )     PDF(1438KB)( 219 )

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独特的化学多样性赋予它多种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生物活性。我国园艺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所蕴含的天然产物是值得深入研究与利用的资源宝库。本文主要围绕我国主要园艺植物天然产物的鉴定挖掘、分离纯化及其活性评价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归纳了相关研究进展以及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我国主要园艺植物天然产物的深度挖掘利用、活性物质分离效率的提高以及评价技术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从而推进未来我国园艺植物天然产物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

富含花色苷的发酵型果酒色泽衰减原因及机制分析   收藏
梁舒妍,白卫滨,刘嘉惠,孙建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695-703.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7.071
摘要( 211 )   HTML( 14 )     PDF(894KB)( 457 )

色泽稳定性差一直是发酵型果酒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影响果酒色泽的重要因子花色苷及其衍生物入手,对加工贮藏过程中与花色苷相关的果酒色泽衰减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国内外为改善产品色泽稳定性采用的物理、化学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果酒色泽的稳定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加快我国水果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研究论文
不同品种柑橘果实的类黄酮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收藏
朱泰霖,王慧心,陈杰标,王岳,曹锦萍,李鲜,孙崇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704-71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6.152
摘要( 323 )   HTML( 21 )     PDF(1778KB)( 257 )

为了解析并纯化不同种类柑橘的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比较不同品种柑橘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选取‘玉环文旦’(柚类)、‘胡柚’(葡萄柚类)、‘伦晚脐橙’(甜橙类)、‘代代’(酸橙类)、‘椪柑’(橘类)和‘瓯柑’(柑类)等代表性品种,建立各品种主要抗氧化物质的分段分离方法和高纯度纯化体系,并对从中提取的分别富含黄酮、黄烷酮及多甲氧基黄酮的3个分段产物和15个纯化单体进行体外化学抗氧化能力评价。结果表明:6个柑橘品种的不同分段产物及纯化单体的化学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其中,富含黄酮及黄烷酮的分段产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而以多甲氧基黄酮为主的分段产物抗氧化能力较差。从柚类品种‘玉环文旦’中纯化得到新西兰牡荆苷、野漆树苷和柚皮苷,纯度分别为98.72%、95.78%、99.56%;从葡萄柚类品种‘胡柚’中纯化得到柚皮芸香苷-4-O-葡萄糖苷、圣草次苷、新圣草次苷,纯度分别为98.42%、98.74%、99.17%;从甜橙类品种‘伦晚脐橙’中纯化得到柚皮芸香苷,纯度为98.12%;从橘类品种‘椪柑’中纯化得到橙皮苷,纯度为98.00%;从柑类品种‘瓯柑’中纯化得到新橙皮苷、枸橘苷、异甜橙黄酮、甜橙黄酮、川陈皮素、橘皮素、5-去甲基川陈皮素,纯度分别为98.56%、98.03%、98.76%、98.77%、99.15%、99.20%、97.63%。各单体中新圣草次苷、圣草次苷、橙皮苷及新橙皮苷的抗氧化能力较强,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抗氧化能力较弱。

柑橘果实大小与质量的遗传分析和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收藏
罗艾,龚桂芝,彭祝春,杨程,常珍珍,洪棋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719-72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4.121
摘要( 295 )   HTML( 12 )     PDF(4098KB)( 143 )

为探究柑橘果实大小与质量的遗传调控机制,开展了果实大小和质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分析,以挖掘调控基因。以‘晚蜜2号’和‘梨橙2号’的94株F1代材料为分离群体,采用保守同源序列(conserved ortholog sequence, COS)和微卫星标记即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测定单株成熟果实大小和质量等性状,并进行遗传传递力分析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了一张包含201个标记、10个连锁群,总长为1 194.5 cM的柑橘遗传连锁图谱;定位到与果实质量相关的4个QTLs,与横径相关的3个QTLs,与纵径相关的4个QTLs,都分别位于WL3和WL8连锁群上。通过对这些区域内的编码基因进行挖掘,发现了一些与果实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GATA转录因子、生长素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 ARF)和GDSL酯酶。本研究鉴定到的QTLs和候选基因可为柑橘果实大小和质量的遗传研究、育种和物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和分子标记工具。

多甲氧基黄酮在不同宽皮柑橘品种组织中的积累变化规律   收藏
王彤,叶子茂,刘梦雨,申晚霞,赵晓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729-735.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5.112
摘要( 231 )   HTML( 9 )     PDF(2402KB)( 104 )

为探究多甲氧基黄酮(polymethoxylated flavone, PMF)在宽皮柑橘果皮、果肉、叶片中的分布情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对39份宽皮柑橘种质果皮、果肉、叶片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PMFs)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在不同种质中种类与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PMFs含量在不同种质间有显著差异。39份材料的果皮中总PMFs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15.81~3 660.94 mg/kg(以鲜质量计,下同),果肉中总PMFs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5.71~27.67 mg/kg,叶片中总PMFs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97.14~8 476.15 mg/kg,表明PMFs的合成及积累具有明显的种质特异性。同一种质不同组织中的PMFs含量也有明显差异,总PMFs平均含量为叶片>果皮>果肉;不同种质中3个组织的PMFs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各组织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组织中PMFs化合物的组成也有差异,果皮中川陈皮素的含量最高,果肉、叶片中橘皮素的含量最高,说明川陈皮素和橘皮素是宽皮柑橘中最主要的PMFs。上述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PMFs生物合成的遗传调控及柑橘营养成分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不同杨梅品种果实游离氨基酸组成分析   收藏
朱奕凡,王妍,汪国云,周超超,焦云,甘可欣,孙德利,朱长青,贾惠娟,高中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736-742.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5.281
摘要( 223 )   HTML( 8 )     PDF(917KB)( 120 )

果实中的游离氨基酸对果实风味品质和营养价值有重要影响。为研究不同杨梅品种果实中游离氨基酸组分和含量的差异,以浙江省余姚市的11个杨梅栽培品种以及选育优系为主要试验材料,采用日立L-89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杨梅果实中的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1个杨梅品种均含有17种常见游离氨基酸和1种特殊的γ-氨基丁酸,且总游离氨基酸质量浓度为338.25~827.34 μg/mL,表明不同色泽的杨梅品种间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紫黑色和红色的杨梅作为市场上的主栽品种,如‘荸荠’和‘东魁’,其总游离氨基酸量比粉红色和水晶杨梅的氨基酸含量更高。γ-氨基丁酸在杨梅果实中含量丰富,在67.05~156.32 μg/mL之间,且不同品种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说明不同杨梅品种果实在氨基酸营养品质上有所差异。本研究对于优良风味杨梅品种选育有重要参考意义。

猪肚菌不同部位的营养评价及风味特征分析   收藏
杜佳馨,席嘉佩,方东路,孙海斓,胡秋辉,赵立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743-75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5.111
摘要( 192 )   HTML( 8 )     PDF(6961KB)( 150 )

猪肚菌(Clitocybe maxima)是一种风味独特的珍贵高温食用菌。本实验以新鲜猪肚菌为原料,通过对基本营养成分及矿物质含量的检测,探究并评价猪肚菌的菌伞、菌柄和菌根部位的食用价值。基于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评价猪肚菌不同部位的滋味和气味差异,为猪肚菌风味研究提供实验与理论支撑。结果表明:猪肚菌菌伞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菌柄总糖含量最多,菌伞的氨基酸组成最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理想蛋白标准,且蛋氨酸仅存在于菌伞中;同时,猪肚菌中富含钠(Na)、钾(K)、钙(Ca)、镁(Mg)、铁(Fe)、锌(Zn)等元素,且不同部位的元素含量不同。电子舌结果显示猪肚菌各部位的苦味成分含量均较高。通过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对电子鼻分析的结果进行降维处理后发现,猪肚菌不同部位的气味特征可以被清晰地区分。通过GC-IMS检出的8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醇类、醛类和酮类化合物对猪肚菌不同部位的风味轮廓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1-辛烯-3-醇(单体、二聚体)、1,3-辛二烯(二聚体)、3-甲硫基丙醛(单体、二聚体)是导致猪肚菌不同部位风味轮廓产生差异的重要挥发性物质,3-甲硫基丙醛的单体和二聚体是菌伞的特征风味化合物。

3个嘉宝果品种花果香气成分研究   收藏
邱珊莲,林宝妹,吴妙鸿,洪佳敏,郑开斌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757-767.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9.031
摘要( 170 )   HTML( 12 )     PDF(956KB)( 155 )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3个嘉宝果品种(‘沙巴’‘四季早生’‘福冈’)花、果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个品种花香、果香成分各具特色。3个品种共被检测出48种花香物质,均以萜烯类物质为主。‘沙巴’被鉴定出花香成分35种,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的α-蒎烯(22.01%)、β-蒎烯(20.41%)、D-柠檬烯(19.86%)、 β-罗勒烯(12.18%)等;‘四季早生’26种,主要为倍半萜烯类的β-石竹烯(25.45%)、β-牛儿烯(10.25%)和单萜烯类的β-蒎烯(11.08%)、α-蒎烯(8.96%)等;‘福冈’19种,主要为β-石竹烯(53.40%)、β-牛儿烯(13.55%)和β-罗勒烯(15.81%)等。3个品种共被检测出32种果香物质,均以萜烯类为主。‘沙巴’被鉴定出果香成分14种,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的D-柠檬烯(15.48%)、β-罗勒烯(10.64%)、β-蒎烯(10.53%)和倍半萜烯类的毕澄茄烯(14.05%)等;‘四季早生’26种,主要为倍半萜烯类的毕澄茄烯(15.49%)、β-石竹烯(13.19%)、(-)-α-新丁香三环烯(12.83%)等;‘福冈’13种,主要为β-石竹烯(41.21%)、(-)-α-新丁香三环烯(14.51%)等。‘四季早生’花中酯类含量(10.48%)显著高于其余2个品种,‘沙巴’果中酯类含量(14.80%)显著高于其余2个品种。‘四季早生’与‘福冈’花香相似率较高(0.845),‘福冈’花香与果香相似率较高(0.893)。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叶面调理剂对浙江东部镉污染农田水稻主栽品种安全生产的影响   收藏
周其耀,倪元君,徐顺安,王琼,詹丽钏,冯英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768-77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2.151
摘要( 157 )   HTML( 11 )     PDF(896KB)( 120 )

为降低作物可食部的重金属含量,实现中轻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离子拮抗型叶面调理剂的作用效应及优选的调理剂对水稻安全生产的影响。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叶面调理剂在2个试验点均有明显的降镉(Cd)增产作用,其中以喷施多元复合叶面调理剂降低稻米Cd含量的效果最佳,2个试验点糙米Cd含量分别降低13.0%和14.5%。进一步通过田间大区试验比较叶面喷施该多元复合调理剂对浙江东部7个主栽水稻品种产量和稻米Cd含量的影响发现,喷施该叶面调理剂可增产8.2%~10.8%,糙米Cd含量下降15.7%~20.3%,其中以YY17配施叶面调理剂处理的糙米Cd含量最低。这些结果说明,低积累品种配施多元复合调理剂可以有效降低糙米Cd含量,在实现Cd轻度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的同时促进水稻生产的增产增效。

甘肃省嘉峪关市酿酒葡萄园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收藏
杨博,张波,闫培洁,王莹捷,吴娟弟,张瑜,韩舜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777-78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2.081
摘要( 217 )   HTML( 15 )     PDF(2700KB)( 114 )

为研究甘肃省嘉峪关市主要酿酒葡萄园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并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本研究联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对供试土壤中铜(Cu)、锌(Zn)、铬(Cr)、镍(Ni)、铅(Pb)、砷(As)、镉(Cd)和汞(Hg)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明显异质性,且Cr在研究区内已有轻度积累的迹象。对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各元素(除Cd外)含量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其高值区主要位于嘉峪关工业区及酒泉钢铁集团的东北部,以及研究区西南部的下庄、横沟和任家村附近。对污染源解析初步认为,Cu、As、Ni、Pb、Zn和Hg等元素来源可能受土壤母质因素的影响,Cr与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源和农业活动源的复合影响有关。进一步对潜在生态风险单项系数和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等级标准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内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均表现出轻微生态风险,且Cd和Hg是当地酿酒葡萄园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因此,在酿酒葡萄栽培过程中,应追根溯源,加强超标重金属的污染防控和治理,并合理耕作,以提高当地酿酒葡萄园土壤环境质量,进而保障酿酒葡萄和葡萄酒的安全与品质。

堆肥反应器运行方式对内部温度场影响的表征   收藏
谭昊,陈晨,李文祥,孙佛芹,沈东升,龙於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787-79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0.10.301
摘要( 128 )   HTML( 7 )     PDF(28135KB)( 167 )

本研究针对曝气方式各异的A(底部曝气)、B(中心曝气)、C(四周曝气)3套堆肥反应器,在空载状态下考察了外环境温度、曝气速率、曝气部位和搅拌操作对堆肥反应器内部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并通过负载模拟物料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条件均会对内部温度场分布产生明显影响,尤其是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加大反应器内温度差。当曝气速率为0.75 m3/h时,供试的3套反应器内部温度场分布较均匀,但C反应器温度场优于A和B反应器。综合来看,0.75 m3/h的曝气速率、四周曝气是较利于温度场分布的曝气策略。本研究通过优化获取了堆肥反应器较优的运行参数,为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黔北黑猪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的筛选   收藏
孟金柱,吴震洋,安清明,赵园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797-80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1.01.191
摘要( 155 )   HTML( 8 )     PDF(1278KB)( 93 )

选取5头12月龄的健康黔北黑猪,屠宰后分别取其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LDM)和腰大肌(psoas major muscle, PMM),一部分用于检测总脂肪含量,另一部分用于提取总RNA、建库及测序。将获得的重叠群与猪RefSeq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注释基因。利用DESeq2 1.26.0软件分析差异表达的mRNA,并经GOseq 1.15.5软件和KOBAS 3.0软件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分析;然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对筛选出的与脂肪沉积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MM中的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LDM(P<0.01)。通过高通量测序,共获得1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6个上调,96个下调。通过GO、KEGG分析并结合功能查找,筛选出6个与脂肪沉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结果显示,LPLPPARACOX2PRKAG2SCD在LDM和PMM中的表达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探究黔北黑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黔北黑猪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捻转血矛线虫锌金属蛋白酶NAS-31的表达特性及功能初步研究   收藏
黄艳,张惠,童丹妮,周静茹,吴飞,陈学秋,杨怡,马光旭,杜爱芳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 (6): 805-81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20.12.221
摘要( 198 )   HTML( 7 )     PDF(6113KB)( 124 )

捻转血矛线虫病由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寄生于反刍动物皱胃之中引起。为探究捻转血矛线虫锌金属蛋白酶NAS-31基因(Hc-nas-31)在虫体自由生活时期(特别是3期幼虫)中发挥的功能,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检测目的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各发育阶段的转录水平,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基因步移及融合PCR方法扩增并分析其基因结构;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后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后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以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虫体间接免疫荧光分析Hc-NAS-31在捻转血矛线虫体内的表达特性并预测其功能。结果表明:Hc-nas-31在各时期虫体中均有转录,其中在3期幼虫中的转录水平最高;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制备的抗体能特异性结合Hc-NAS-31天然蛋白;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发现, Hc-NAS-31蛋白主要表达于3期幼虫的上皮细胞合胞体内,在成虫中则分布于肠道、生殖腺(性腺)、肌肉组织及早期虫卵中。本实验明确了NAS-31在捻转血矛线虫中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研究Hc-nas-3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