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陈忠教授团队研究成果揭示颞叶癫痫耐药形成的关键“门控”及胆碱能神经环路参与颞叶癫痫发病新机制


       临床一旦患者罹患难治性癫痫,对其治疗就会非常棘手,给患者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解析癫痫耐药形成的关键并据此寻找特异性的治疗手段或靶点就显得尤为迫切。2019年第4期《神经病学年鉴》(Annals of Neurology)发表了陈忠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Subicular pyramidal neurons gate drug resistance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a.25554),首次揭示了颞叶癫痫耐药形成的关键“门控”是下托锥体神经元。研究人员利用电生理记录发现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无法抑制耐药大鼠下托锥体神经元放电。且进一步选择性抑制下托锥体神经元可以逆转耐药,而选择性激活则直接诱导耐药,提示下托锥体神经元对于颞叶癫痫耐药的形成是充分而必要的。下托应用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低频率电刺激,可以抑制下托锥体神经元,进而逆转了耐药,控制癫痫发作。离体电生理和临床影像学结果发现,下托锥体神经元上钠通道功能可能与其介导的耐药密切相关。论文揭示了下托锥体神经元介导的颞叶癫痫耐药形成的新机制,为临床精准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和治疗新策略。

       传统观点认为,癫痫的发生是由于脑内神经元过度兴奋所致,临床上应用的大多数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谷氨酸能传递或促进γ氨基丁酸(GABA)能传递,然而基于以上机制的抗癫痫药物常常导致临床耐药而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生物精神病学》(Biological Psychiatry)近日在线发表了陈忠教授团队题为“Direct septumhippocampal cholinergic circuit attenuates seizure through driving somatostatin inhibition”的研究成果(https://www.biologicalpsychiatryjournal.com/article/S00063223(19)318839/fulltext)。研究从临床和基础两个层面阐明了胆碱能神经环路在颞叶癫痫中的作用,发现内侧隔海胆碱能神经元可以通过直接通路增强海马生长抑素亚型的GABA能神经元功能,进而发挥抗癫痫作用。该发现补充了基于传统“兴奋性谷氨酸能传递与抑制性GABA能传递”失衡的传统发病机制学说,同时解析了海马不同细胞亚型GABA能神经元的作用异质性,有望为临床精准治疗颞叶癫痫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靶点。


       前一论文第一作者为徐层林博士和汪仪研究员,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后一论文第一作者为王颖博士、汪仪研究员、徐层林博士,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发布日期:2019-12-25 浏览: 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