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1. 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
杨兴娄;葛行义;胡犇;石正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 (6): 621-64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4.11.001
摘要   PDF(pc) (4147KB)(311)   

埃博拉病毒为自然疫源性病原,其引起的埃博拉病毒病与人们食用野生哺乳动物或与其密切接触相关。在自然界埃博拉病毒可以感染非人类灵长类和翼手目(蝙蝠)动物,而自然或实验感染埃博拉病毒能引起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死亡,因此蝙蝠被认为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病毒可以在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传播。接触传播是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方式,医源性传播也是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途径之一,其是否能经气溶胶传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埃博拉病毒病全年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至今埃博拉病毒的疫源地还仅局限于非洲,其他大陆出现的病例为输入性病例。埃博拉病毒病自1976年首次发现至今(截至2014年12月17日)已在非洲发生25次人类疫情,共报告21 031例患者,死亡8537例。2013年12月前发生的23次疫情主要发生于赤道10°线内的5个非洲国家,包括苏丹(南部地区)、加蓬、刚果(布)、刚果(金)和乌干达;2013年12月始于西非的疫情是发现该病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疫情,截至2014年12月17日,疫区已涉及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马里、塞内加尔、美国、西班牙8个之前从未报道人类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国家,累计发病18 603例,死亡6915例。此外,2014年在刚果(金)也出现了一次埃博拉病毒病的暴发疫情,发病69例,死亡49例。除非洲之外,其他地区也有实验室感染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疫情的报道。到目前为止,尽管中国尚无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报道,但存在输入埃博拉病毒病的潜在风险。埃博拉病毒病暴发流行是卫生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生物和生态因素导致了病毒在丛林中的出现,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则决定了埃博拉病毒病的发生是一到两个孤立的病例还是一场大范围的持续暴发。

2. 腹腔镜肝切除的现状与展望
蔡秀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 (6): 646-65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4.11.002
摘要   PDF(pc) (803KB)(323)   
自1991年Reich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镜肝切除术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腹腔镜肝切除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笔者结合文献及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重点阐述腹腔镜肝切除术适应证、手术技术、手术器械三方面的进展。
3. 美国胃肠病协会首届中国学术论坛精要
王侃,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 (6): 728-73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4.11.014
摘要   PDF(pc) (410KB)(216)   
4. 在中国实施院前心肺复苏需要人工通气
包芳萍,潘渊明,郑树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 (5): 505-51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4.09.004
摘要   PDF(pc) (1059KB)(327)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脏骤停的一系列救援措施用以挽救患者生命。及早有效的院前CPR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际CPR的指南有较大改变,更重视通过胸外按压环节以维持循环,弱化了人工通气环节。单纯胸外按压而不需要人工通气的基础CPR广为流传。本文综述近现代CPR的发展及相关研究结果。考虑无氧6 min可导致脑损伤、在中国救护车到达现场和转运时间较长、单纯胸外按压容易疲劳等情况,我们认为在中国实施单纯胸外按压的CPR并不合适。一些非专业人员虽然感到口对口人工通气比较难实施,但是大部分还是愿意施行人工通气操作的。广泛开展公众CPR培训,提高对包括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环节的CPR认知度和掌握度,以维持有效通气和循环是目前中国CPR发展的重点。

第1页,共1页 共4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