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肠道上皮细胞来源的表达肠道上皮黏附分子的胞外囊泡可维持肠道免疫平衡

    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蔡志坚副教授和王建莉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通过TGFβ1诱导产生调节性T细胞和免疫抑制性的树突状细胞从而改善了炎症性肠病的病理发展。该研究论文(EpCAMdependent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maintain intestinal tract immune balance)于2016年10月10日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3045)。
    肠道对于外来抗原如何形成免疫耐受是目前免疫学界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生理条件下,肠道上皮细胞能够分泌由TGFβ1介导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EV。将这些EV回输到硫酸葡聚糖钠盐(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体内可以明显延缓其病情的发展,这一作用主要是由于在体内EV诱导了调节性T细胞和免疫抑制性树突状细胞的产生。除此之外,当抑制肠道上皮细胞内源性EV的产生,小鼠炎症性肠病症状明显加重。随着炎症性肠病病情的加重,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EV含有更高水平的TGFβ1,而这种现象是ERK信号依赖的。此外,由于EV表达肠道上皮黏附分子(EpCAM),EV更易于积聚于肠道内。当降低小鼠肠道的EpCAM表达水平后,小鼠的炎症性肠病病情就会加重。此外,由于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EV中的EpCAM表达下降,回输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EV就会弥散分布至其他器官,因而对于小鼠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效果也就消失了。该研究表明,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EV参与了肠道免疫平衡。因此提示增加肠道上皮细胞EV的产生或者活化肠道上皮细胞中的ERK信号通路都可能作为临床上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有效手段。
    论文研究工作由博士生江玲玲、沈颖颖、郭丹风共同完成,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发布日期:2017-03-15 浏览: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