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高建青教授课题组在构建基于干细胞的新型生物类靶向传递系统的应用研究上取得新突破

2015年5月8日,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高建青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控释学会会刊《控释杂志》(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在线发表了题为“Synergistic effects of coadministration of suicide gene express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prodrugencapsulated liposome on aggressive lung melanoma metastases in mice”的研究论文(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365915003053)。该研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肿瘤归巢性质构建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载体传递系统,并联合脂质纳米载体进行共给药,实现了药物-基因的共靶向传递,并在小鼠恶性肺黑色素转移瘤模型上取得了良好的抑瘤效果。
近年来,一些细胞生物学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具有向炎症区域趋化的性质,因此高建青教授课题组在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尝试将这种干细胞运用到药剂学领域中来作为一种全新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肿瘤靶向细胞传递载体。论文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张添源在高建青教授的指导下,证明了该类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并将其与脂质纳米传递系统结合,构建了基于细胞和纳米材料载体的新型复合靶向传递系统。论文主要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会首先机械堵塞于肺部,然后逐渐向肺部的肿瘤结节迁移,呈现良好的肿瘤靶向性;②体外三维肿瘤球模型发现,这些迁移到肿瘤部位的干细胞能进一步向肿瘤深层组织渗透,具有良好的肿瘤穿透能力;③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质纳米传递系统联合应用可以构建新型的细胞-纳米材料靶向传递系统,适合于基因和药物的联合治疗;④该细胞-纳米材料靶向传递系统应用于自杀基因疗法在小鼠恶性肺黑色素转移瘤模型上取得了明显的抑瘤效果,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上述研究在药剂学学科提出了全新的“干细胞载体”概念,打破了以往药剂学研究多采用生物材料作为载体的“习惯”,将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个体上,对丰富药剂学的研究范围具有较大的导向意义。同时,其构建的复合传递系统在基因-药物联合治疗上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课题合作方为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Yasuhiko Tabata教授,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大学争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资助。

发布日期:2015-05-25 浏览: 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