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  远谪岭南,在唐宋两代都是朝廷处置获罪诸臣的严厉手段.然宋之贬臣,悲戚之感已较唐代稍轻.宋南渡以后,贬居岭南文人的心态更是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北宋元祐文人的眼中,岭南不仅是化外之境,同时也是险恶之境;而南渡文人则乐山乐水,在岭南新环境中较为超旷、乐观.不同的心态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是:前者创作主体与客观环境往往不能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常呈现对抗、冲突的状态;后者以我观物,适我无非新,其笔下的岭南风物,色彩与形态要丰富得多.南渡前后贬居岭南文人心态上所发生的质性变化,不能只从文人胸襟、气度上去寻求,将南渡后岭南风俗、经济地位之改变与南迁文人群体心态联系起来,才更能说明问题. 
																										     | 
													    
													    	
															 | 
														 
												  		
												        
												        														
															| 关键词 :
																																																																岭南, 
																																																																	文人, 
																																																																	心态, 
																																																																	环境变化 
																																  
															 | 
														 
																																																								
														
															| 
															    															        
															    															    															 | 
														 
														 																											    														
													 												
													
													
													
												 
												
												
												
												
													
														
															
																
																																																																																																										
																					| [1] | 
																					宋子乔. 愧作绮语:论明代文人的自悔心态与文学活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4): 132-144. | 
																				 
																																																																																																																																																
																					| [2] | 
																					丁涵. 纪行赋在建安时代的变奏及其成因探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4): 204-215. | 
																				 
																																																																																																																																																
																					| [3] | 
																					杨雨蕾. 明清朝鲜文人的江南意象[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6): 110-. | 
																				 
																																																																																																																																																
																					| [4] | 
																					邓乔彬. 论文人画从北宋到南宋之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5): 112-. | 
																				 
																																																																																																																																																
																					| [5] | 
																					楼含松. 李存孝形象与五代史故事的传播--兼论古代通俗小说的文人化[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4): 159-. | 
																				 
																																																																																																																																																
																					| [6] | 
																					胡淑慧. 略论辽代文学及文化制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3): 72-. | 
																				 
																																																																																																																																																
																					| [7] | 
																					柴志明. 试论科举文化熏陶下的明代文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4(3): 149-. | 
																				 
																																																																																																																																																
																					| [8] | 
																					楼含松. 论讲史平话的语言特征[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32(6): 5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