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工程设计学报  2005, Vol. 12 Issue (1): 1-6    
工程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     
面向创新设计的科学效应库研究
 占向辉, 李彦, 贾爱军, 孙玉帅
四川大学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Scientific effects base for creative design
 ZHAN  Xiang-Hui, LI  Yan, JIA  Ai-Jun, SUN  Yu-Shuai
College of Manufacture Science &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全文: PDF(537 KB)   HTML
摘要: 概念设计是确定功能原理解的过程,创新设计主要在这个阶段完成。行为是联系功能与结构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使用科学效应是实现功能到行为映射的有效手段。根据概念设计的过程模型, 提出了功能、行为与效应的关系模型和一个以功能为核心的功能-效应(FE)模型。建立了面向创新设计的科学效应库原型系统,系统具有效应搜索、效应显示、效应组合和生成报告等功能,为产品创新设计功能原理解提供有效支持。科学效应库是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软件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
关键词: 概念设计创新设计功能科学效应    
Abstract: Conceptual design is a process that ascertains functional solutions and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for product innovation are accomplished in this process. Behavior is a link between function and form, which is a key middle component. Using scientific effect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realize the mapping from function to behavior in the conceptual design process. Based on conceptual design process model, a relationship model of the function, behavior and effect and a function-effect (FE) model were built. A software prototype of scientific effects base was developed, which had the functions of effects searching, effects displaying, effect combing and report creating. This system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finding principle solutions in creative design, which is a module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for Production Innovation.
Key words: conceptual design    creative design    function    scientific effect
出版日期: 2005-02-28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5172);国家“863”/CIMS主题资助项目(2003AA411310);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04JY029-003).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占向辉
李彦
贾爱军
孙玉帅

引用本文:

占向辉, 李彦, 贾爱军, 孙玉帅. 面向创新设计的科学效应库研究[J]. 工程设计学报, 2005, 12(1): 1-6.

ZHAN Xiang-Hui, LI Yan, JIA Ai-Jun, SUN Yu-Shuai. Scientific effects base for creative design[J].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2005, 12(1): 1-6.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gcsjxb/CN/        https://www.zjujournals.com/gcsjxb/CN/Y2005/V12/I1/1

[1] 白仲航,艾琳璟. 基于功能表面驱动与可拓工具的产品人机工程问题确定方法研究[J].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30(5): 531-544.
[2] 王世杰,王龙,马硕,杨杰,马聪,段国林. 直写成形制备FGMs零件时延迟信息的数字化预测方法[J]. 工程设计学报, 2023, 30(2): 127-135.
[3] 倪子健, 李文强, 唐忠. 基于网络表示学习的本体语义挖掘与功能语义检索方法[J]. 工程设计学报, 2021, 28(5): 539-547.
[4] 马宁, 杨波, 刘彦超, 李金萍, 高常青. 面向设计状态递进转换的零件多域视图模型[J]. 工程设计学报, 2021, 28(3): 255-267.
[5] 张璞, 王峻峰, 高一聪, 张雪健. 集成ADTRIZ的箱式电梯防疫功能创新设计[J]. 工程设计学报, 2021, 28(3): 305-311.
[6] 刘超, 刘文光. 热流温度场下功能梯度板的热问题研究[J]. 工程设计学报, 2021, 28(2): 210-217.
[7] 王友利, 刘飞, 董洪全, 王晓慧. 基于功能尺寸最短路径的零件尺寸标注模式的设计[J]. 工程设计学报, 2021, 28(2): 141-147.
[8] 白仲航, 孙意为, 许彤, 丁满. 基于设计任务的概念设计中产品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J]. 工程设计学报, 2020, 27(6): 681-689.
[9] 余波, 赵武, 陈领, 高明忠, 何志强, 万浩. 深部岩层原位保真取心主动保温系统创新设计[J]. 工程设计学报, 2020, 27(4): 407-415.
[10] 陈亮, 陈博文, 刘晓敏, 窦昊. 用户需求映射网络生物文本的创新设计方法[J]. 工程设计学报, 2020, 27(3): 279-286.
[11] 陈昭明, 徐泽宇, 邹劲松, 赵迎, 石明全. 隧道施工多功能铺设台车液压系统设计及其响应特征分析[J]. 工程设计学报, 2019, 26(1): 116-122.
[12] 杨圣, 李彦, 李文强, 刘龙繁. 基于3M特征的设计知识表达模型[J]. 工程设计学报, 2018, 25(3): 245-252.
[13] 侯晓婷, 刘伟, 曹国忠, 吴中富, 郭志斌. 基于多生物效应的功能组合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 工程设计学报, 2017, 24(1): 18-26.
[14] 饶宾期, 万延见, 梁喜凤, 卢锡龙, 赵子恺. 基于ARIZ的污泥深度脱水装置创新设计[J]. 工程设计学报, 2017, 24(1): 34-39.
[15] 石卫刚, 杨伯军, 于菲, 李祚国, 张二甲. 基于技术进化趋势的裁剪方法研究[J]. 工程设计学报, 2016, 23(4): 3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