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全状态更新的信息年龄-能量权衡
Age of information-energy tradeoff based on security status update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22-05-20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2-05-20
Fund supported: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971190);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F2022502020) |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刘蕾(1998—),女,硕士生,从事无线通信中信息年龄研究.orcid.org/0000-0003-2543-908X.E-mail:
考虑状态更新系统中传感器节点要尽可能及时地将随机生成的状态更新传送给基站,以信息年龄(AoI)作为时间新度量,同时引入平均保密年龄和保密年龄中断概率的性能指标,保证系统的通信安全性. 采用实用的截断自动重复请求(TARQ)方案,传感器节点持续传输不断更新当前状态,直到达到允许的最大传输次数或生成新的状态更新. 推导出平均AoI、平均峰值AoI的闭合形式表达式,以及平均能耗的表达式,通过优化物联网(IoT)设备的传输功率和平均传输功率约束下的最大允许传输次数来最小化平均AoI,实现系统的信息年龄-能量权衡. 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平均传输功率约束下,采用的TARQ方案比允许无限次重传的经典自动重复请求(ARQ)方案的平均AoI更低,性能更好.
关键词:
Considering that the sensor node in the status update system should transmit the status update randomly to the base station as timely as possible, Age of information (AoI) was introduced as a new time measure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indexes of average confidentiality age and secrecy age outage probability were introduced to ensure the communication security of the system. A practical trunc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ed requests (TARQ) scheme was adopted, in which the sensor node continuously transmitted and updated the current state until the maximum number of transfers allowed was reached or a new state update was generated. The average AoI, the closed form expression of the average peak AoI, and the expression of average energy consumption were derived, and then the average AoI was minimized by optimizing the transmission power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devices and the maximum allowed transmission times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the average transmission power,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age-energy tradeoff of the syste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ARQ scheme has lower average AoI an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classical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scheme which allows infinite retransmission under the same average transmission power constraint.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刘蕾, 李保罡, 杨志.
LIU Lei, LI Bao-gang, YANG Zhi.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1]的迅速发展,海量设备将接入物联网,网络数据将呈指数型激增. 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成为物联网设备的2个重要指标. 以远程实时监控系统为例,其须实现低信息年龄和高能效. 然而,这2个要求互相矛盾,越新鲜的信息所需的能耗越多. 因此,须在信息年龄和能量之间进行权衡.
大多数物联网应用都涉及远程监控,通过部署传感器来监控各种物理过程,例如,空气污染水平和工厂中运行机器的工作状况. 将感知到的信息报告给一个远程实体,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这些情况下,信息越新鲜越有价值. 对于一个状态更新系统来说,源节点希望将时变过程的状态传递给多个用户. 传统的性能指标不能恰当地描述状态更新的及时性,因此,一个新的性能指标“信息年龄(age of information,AoI)”[2]被提出,从接收端的角度来度量状态监控系统中信息的新鲜度. 具体来说,在t时刻,系统中的状态更新年龄被定义为t−U(t),其中U(t)为目的地接收到的最新更新的时间时隙,即AoI被定义为最新收到的状态自生成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
虽然已有少量文献从物理层的角度考虑了状态更新系统的保密性能,但其仍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尤其是在考虑安全状态更新的系统中,关于能耗对信息年龄的影响还鲜有研究,如何在安全状态更新系统中实现信息年龄和能量的权衡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为了提高无线设备的能量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能源收集(energy harvesting,EH)技术来为无线终端设备提供持续不断的能量. 本研究提出一个多用户的安全状态更新系统,研究在被动窃听下,多个传感器的安全信息年龄和能量权衡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如下. 1)提出一个由多个传感器构成的安全状态更新系统,多个传感器由EH装置收集能量,并采用截段自动重复请求(truncate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TARQ)方案向基站发送更新状态信息. 2)利用TARQ方案导出了传感器平均AoI年龄能耗的封闭表达式. 3)基于导出的平均AoI和平均能耗的封闭表达式,利用TARQ描述了所考虑的低频率广域(low power wide area,LPWA)通信系统的年龄-能量权衡.
1. 相关工作
AoI具有良好的前景,对其的研究越来越广泛. 这些研究主要是分析不同系统的AoI性能,这些系统采用不同的排队模型. Chang等[3]以AoI峰值和违反概率为约束,分析状态更新的最优到达率. Wang等[4]为了提高多用户共享衰落信道的信息新鲜度,提出跨层调度策略,采用概率调度方法来最小化AoI. Arafa等 [5]考虑了一种状态更新系统,其中来自多个来源的数据由能量收集传感器采样,并通过擦除通道传输到远程目标. 大多数AoI相关工作是对各种通信系统的信息新鲜度进行分析或优化. Bevtur等[6]研究了物联网数据的信息新鲜度问题. 重传机制可以降低AoI[7-9],对于固定的错误概率,Xie等[7]考虑了抢占和非抢占方案,在无反馈的情况下,研究经典的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方案,其中每一轮传输包含相同的信息. Shi等[8]研究了无限增量冗余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和固定冗余HARQ这2种重传方案. Arafa等[9]假设目标信道状态信息是可用的,且源信道随时都能产生更新,采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对AoI的演化进行建模,并在给定平均传输数时最小化AoI.
能量是物联网设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研究基于AoI的能量传输,实现能量年龄均衡具有重要意义. Jaiswal等[10]同时考虑更新感知能量和传输能量,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AoI性能. He等[11]提出了一种优化算法来解决AoI约束下的最小能量调度问题. Yi等[12]开发了一种随机在线节能调度算法,以确定是否下载最新信息. Valehi 等 [13]导出了一个联合方案,用于在AoI约束下优化状态更新系统的能量效率. 有文献[14–18]讨论了状态更新系统的年龄-能量权衡. Gu等[14]研究了瑞利信道上基于截断自动重复请求的状态更新的能量年龄权衡. Xie等[16]在IoT网络中提出了一种无模型强化学习算法,以平衡年龄和能量. Yu等[15]研究了只有一个传输者的网络中分组传输的年龄-能量权衡问题. Abbas等[17]使用K-均值聚类和最近邻算法研究物联网网络的年龄能量优化问题. 最近,通过使用TARQ,Grybosi等[18]比较了选择组合和最大比率组合的年龄-能量权衡. 然而,现有的基于能量和AO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用户网络上,而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一般都是多用户网络.
无线信道固有的广播特点使得用户的数据信息很容易被窃听,这将带来严重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加以应用. 然而,这些方法通常涉及密集的计算,对于低成本和低复杂度的物联网设备来说是一项消耗时间和能量的工作. 物理层安全技术[19]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安全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以信息论为基础,利用无线信道固有的干扰和衰落特性实现安全传输,现已被广泛研究. 关于物理层安全的研究,Wyner[20]首次提出并证明了当从源到窃听者的信道是从源到目的信道的降级版本时,完全保密可以实现. 已有的一些研究主要建立在基于信息论信道容量概念的保密能力和保密中断概率之类的保密性能指标的基础上. 然而在状态更新系统中也须考虑安全问题,已有研究考虑了在主动干扰攻击下如何保持信息的新鲜度. 不过,被动窃听攻击还鲜有文献涉及.
2. 系统模型和性能指标
2.1. 系统模型
以一个LPWA系统为例,考虑由N个单天线传感器节点(sensor nodes,SNs),一个窃听者(E),以及基站组成的状态更新系统. 如图1所示,N个单天线传感器节点将状态更新信息发送到基站. 每个SN配备一个EH电源,每个SN都会受到来自太阳辐射、振动和无线电波等环境源的能量的影响. 同时系统中存在一个被动窃听者,试图掌握每一个传感器节点的最新状态信息. 假设总时间被划分为持续时间不变的时间段,并且每个时隙传输一个状态更新. 假设状态更新系统中的信道均遵循平坦瑞利衰落,即瞬时信道增益在每个时隙内保持不变,在不同时隙之间独立变化. 引入AoI指标来衡量通信的时延性. 为了降低AoI,采用重传机制. 抢占方案在平均AoI上优于非抢占方案,因此本研究考虑抢占方案,为了简化,系统没有引入反馈. 因此,在考虑的LPWA通信中存在着一种年龄-能量的权衡,为了研究这种权衡,采用一种截断自动重复请求TARQ方案.
图 1
图 1 单天线传感器节点向基站传输状态更新信息的系统模型图
Fig.1 System model of single antenna sensor nodes transmitting status update information to base station
设N=1,2
当基站无法成功解码状态更新时,就会发生停止工作. 每一轮传输的互信息可以表示为
式中:Pk为第k个传感器的发射功率;hk为第k个传感器与基站之间的信道增益,遵循指数分布,累积分布函数为
式中:Rk为第k个传感器的传输速率.
2.2. 信息年龄(AoI)问题描述
假设在第k个传感器处的状态更新过程是服从伯努利分布的. 在每个时隙开始时,一个新的状态更新以概率p进行传输. gi为第i次更新的生成时间. 新生成的状态可能不会被基站接收,也有可能被传感器节点丢弃或被另一个新的状态更新抢占.
如图2所示,将第k个传感器向基站发送消息后的瞬时AoI的演化描绘成一个阶梯. 图中,以初始值为1描述了几个连续时隙的AoI的瞬时值.
图 2
从接收第i−1次状态更新到生成下一个状态更新的等待时间的表达式为
式中:
式中:gk,j为第k个传感器第j次更新的时间.
连续2次成功解码更新的间隔时间的表达式为
Gk,i到基站成功接收更新的时间的表达式为
根据上述定义,Yk,i可以表示为
到t时刻为止成功接收更新的次数的表达式为
根据上述定义,AoI的平均值可以表示为如图2所示的多边形Qk,i的面积,表达式为
Qk,i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由于
将
2.3. 信息年龄(AoI)的性能
由于存在窃听者,要考虑传感器向基站发送信息时系统的保密性. 假设基站和窃听者能成功接收到传感器k更新信息的概率分别为pk和q. 可以根据给出的信道衰落模型,将q与相应链路的平均信噪比联系起来. 由于传感器向基站发送消息时采用了重传机制,不论新的更新信息是否被基站成功接收,均要保证在每次传输时窃听者的AoI要大于基站处的AoI,这样才能保证更新系统的安全性. 引入适用于状态更新系统的安全性能指标−保密年龄中断概率[23].
第k个传感器的保密年龄中断概率表达式为
式中:Ae为窃听者处的信息年龄。
根据文献[23],可以推导出
式中:
通过推导式(12)中
首先计算服务时间的期望值,即
服务时间的期望值可以表示为
通过化简,得到
引理1 根据前面定义的Wk,i和Mk,i,可以得出
证明:见附录1.
简单说明如下:根据前面定义的Wk,i和Mk,i,可知Wk,i独立于Sk,i−1,只依赖于更新生成速率p. 当更新到达遵循伯努利过程时,Wk,i遵循参数为p的几何分布. Mk,i是更新生成到基站成功接收更新的时间,当系统中存在重传和抢占策略时,不同的情况下Mk,i会有不同的取值. Wk,i和Mk,i的期望具体求解见附录1.
引理2 由于Mk,i和Wk,i相互独立,可以得出
证明:见附录2.
将式(17)~(19)代入式(12),得到式(12)给出的平均AoI的精确闭合表达式:
进一步化简式(20)中的式子,得到
将式(21)代入式(20),经过一些操作,所考虑的采用TARQ方案的系统的平均AoI可以表示为
对于无重传的情况,即
在
此外,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到AoI的平均峰值:
对于
对于
由式(22)、(25)可知,平均峰值AoI的表达式与平均AoI的表达式是相关的,但是两者存在区别
所求出的
3. 平均功率消耗和年龄能量权衡
在固定的发射功率下,不同的l可能导致传感器节点的平均发射功率功耗不同. LPAW系统的目标是低成本和低能耗的设备. 因此,降低物联网设备的长期平均传输功耗是非常重要的. 须推导出TARQ方案的传感器节点的平均传输功耗. 基于导出的表达式,以及式(22)中给出的平均AoI表达式,通过联合优化发射功率P和最大允许的发射次数L来最小化平均AoI,得到在给定平均发射功率约束PC下的年龄-能量权衡状态. 假设在推导所考虑的传感器节点的平均功耗时,只考虑传输功耗.
3.1. 平均发射功耗分析
假设基站不提供确认反馈,传感器节点使用固定的传输功率P来传输状态更新. 每个时隙固定,每个时隙传输更新状态时消耗的能量为P,而时隙空闲时能量消耗为零. 不过实际情况下存在2个问题. 1)并不是所有的时隙在等待期间Wk,i均是空闲的,Wk,i可能包含多个更新传输时隙. 这是因为基站不提供任何确认反馈. 当基站解码更新成功后,传感器节点可能会继续传输,直到传输次数达到L或产生新的更新. Wk,i内部的更新传输时隙数既与Wk,i最近服务时间Sk,i−1的长度有关,也与Wk,i具体实现方式有关. 2)在Mk,i过程中也不容易评估更新传输时隙数. 这是因为,如果传输次数达到L,则更新被删除,传感器节点将等待另一个更新生成,上述定义的间隔Mk,i可能存在一些空闲时间,因此直接评估Mk,i内部的更新传输时隙并不容易. 为了解决这2个挑战,引入2个随机变量Xi和Yi,分别定义为Wk,i和Mk,i期间更新传输时间的总数. 物联网设备的平均传输功耗表达式如下:
出发间隔T1,T2
式中:pl为经过l次传输后更新成功解码的概率.
将式(15)代入式(29),得到
由式(30)中给出的
式(31)中方括号外的求和项表示Sk,i−1的服务时间为1,2
评估Yi的期望. Yi只取决于保密年龄中断概率
将式(32)、(33),代入式(28),可以得到平均传输功耗:
3.2. 信息年龄和能量的权衡
在平均发射功率限制
对于重传次数无限的方案,传感器节点在每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息. 因此,在平均发射功率约束下,特殊情况
4. 仿真分析
本研究给出TARQ方案的数值结果,以验证上述推导. 通过MATLAB进行仿真,为每个网络设置生成107个时隙,其中每个时隙的瞬时信道功率增益是一个独立同分布的指数随机变量. 跟踪每个时隙中AoI的瞬时值,然后在仿真后评估平均值. 具体仿真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表 1 TARQ方案仿真参数设置
Tab.1
参数 | 数值 |
衰落模型 | 瑞利衰落 |
频段/MHz | 940 |
系统带宽/kHz | 200 |
距离/m | 200 |
路径损耗指数 | 2 |
信息率/kps | 100 |
生成速率/(状态更新/时隙) | 0.05,0.20,0.40 |
在更新概率p=0.2的情况下,所考虑的TARQ方案的平均AoI和平均峰值AoI如图3、4所示. 可以看出,在所有考虑的情况下,分析结果与第4章中的理论分析结果几乎一致. 另外,由图3、4可以看出,平均AoI和峰值AoI的曲线趋势相似. 对于L=1的特殊情况,所考虑的系统的平均AoI和峰值AoI相同. 此外,当传输功率P或最大允许传输次数L增加时,平均AoI和峰值AoI减少. 因为高传输功率会降低保密年龄中断概率,而L越大,基站能正确解码更新的概率就越大,系统的保密性提高,信息传输更安全. 此外,随着L的增大,TARQ方案的性能接近无限重传次数方案的性能,并且随着传输功率P或状态更新生成概率p的增大,接近速度显著提高.
图 3
图 3 不同最大允许传输次数下TARQ方案的平均AoI随传输功率的变化
Fig.3 Variation of average AoI of TARQ scheme with transmission power under different maximum transmission times
图 4
图 4 不同最大允许传输次数下TARQ方案的平均峰值AoI随传输功率的变化
Fig.4 Variation of average peak AoI of TARQ scheme with transmission power under different maximum transmission times
如图5所示,描述了所考虑的TARQ方案的平均传输功耗与最大允许传输次数之间的关系,验证了上文中对平均传输功率消耗的分析. 可以看出,系统的平均传输功耗随着P和L的增大而增大,当L趋近于无穷时,收敛于传输功率P.
图 5
图 5 不同传输功率下TARQ方案的平均发射功耗随最大允许传输次数的变化
Fig.5 Variation of average transmission power consumption of TARQ scheme with maximum allowable transmission times und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如图6所示为最大允许传输次数L*与平均传输功率约束Pc的最优值. 可以看出,存在一个最大允许传输时间的最优值,可以使所有考虑的场景的平均AoI最小.
图 6
图 6 不同平均传输功率约束和不同发射概率下的最佳允许传输次数
Fig.6 Optimal maximum allowable transmission times under different average transmission power constraints and different generation rates
如图7所示,描述了不同传输速率的最佳平均AoI与平均发射功率约束PC之间的权衡. 通过适当设置最大允许传输次数L*,优化了TARQ方案的性能. 可以看出,当给定平均发射功率约束,且约束PC较小时,与传统ARQ方案相比,TARQ方案通过优化最大允许发射次数,实现了更低的平均AoI. 此外,当平均发射功率约束或状态更新生成率较大时,2种方案的AoI逐渐相等.
图 7
图 7 不同传输速率下,最佳平均AoI随平均发射功率约束的变化
Fig.7 Variation of optimal average AoI with constraint of average transmission power at different transmission rates
如图8所示为状态更新概率对性能的影响. 通过改变状态更新概率,即在P=30 dBm,L=3时,p在0~0.9发生变化,仿真TARQ和传统ARQ方案可能达到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水平. 可以看出,都存在一个最优p,各方案的最优p按照传输到窃听者的概率q递增而递减, TARQ方案相对传统ARQ方案最优p减小. 所采用的TARQ算法的最优p最大,说明TARQ算法可以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保证QoS水平.
图 8
5. 结 语
本研究关注物联网监控系统的年龄-能量权衡. 为了研究这一关键权衡,采用TARQ方案,在该方案中,物联网设备持续传输当前状态更新,直到达到最大允许传输次数或产生新的状态更新. 导出TARQ方案的平均AoI和平均传输功耗的闭合表达式. 根据导出的表达式,通过在确定的长期平均传输功率约束下将平均AoI最小化来表征年龄-能量权衡. 数值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在固定传输功率约束下,联合优化物联网设备的发射功率和最大允许发射次数使平均AoI最小化. 仿真结果表明,在物联网设备能量受限的情况下,TARQ方案优于经典ARQ方案.
本研究提出一个多用户的安全状态更新系统,研究在被动窃听下,多个传感器的安全信息年龄和能量权衡问题。采用一种实用的截断自动重复请求(TARQ)方案,推导出平均AoI,平均峰值AoI的闭合形式表达式,以及平均能耗的表达式,然后通过优化物联网(IoT)设备的传输功率和平均传输功率约束下的最大允许传输次数来最小化平均AoI,实现系统的信息年龄-能量权衡。
参考文献
Security, privacy and trust in internet of things: the road ahead
[J].
Information cofreshness-aware grant assignment and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for Internet of things
[J].
Timely status updating over erasure channels using an energy harvesting sensor: single and multiple sources
[J].
Improvement on age of information for information update systems with HARQ chase combining and sensor harvesting-transmitting diversities
[J].
Maximizing energy efficiency of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ith constrained age of information
[J].
Timely status update in Internet of Things monitoring systems: an age-energy tradeoff
[J].
Age-energy tradeoff of truncated ARQ retransmission with receiver diversity
[J].
Physical-layer security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confidentiality under resource constraints
[J].
The wire-tap channel
[J].
Energy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energy harvesting sensor networks
[J].
Secure status updates under eavesdropping: age of information-based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metrics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