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配型因子和细胞质对香菇双核体中两组成型核比例的影响
收藏
程水明 林范学 徐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3): 237-24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08.03.001
对造成香菇原生质体单核化后两种交配型单核体比例偏离1,1分离的遗传背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B因子或是与B因子连锁的因子对这种偏离有明显的影响,而A因子对此影响不明显.B因子特异性不同,与之相对应的交配型单核体出现的比例亦不同,特异性越高,其对应交配型单核体在经原生质体单核化后将以较大的比例出现.参试的2个香菇菌株中4个B因子特异性顺序为B1B>3B>4B>2.双-单杂交所形成的由受体细胞质和受体、供体细胞核组成的同质异核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裂解后均与受体交配型相同的核居多,表明受体细胞质环境对双一单杂交所得异核体裂解后的核的存活和数量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供体的2个核中只有亲和力强的那个核优先迁移到受体中,形成新的异核体,即存在先导核.先导核与B因子的亲和特异性有关,特异性越高,先导核迁移速度越快.
|
|
光强对缺苞箭竹和青杨叶片衰老进程中生理特点的影响
收藏
乔匀周 刘孟雨 王开运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3): 255-260.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08.03.004
为明确川西亚高山强光照环境对植物生长后期叶片衰老生理的影响,通过(30±2.5)%遮荫处理,研究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a)和青杨(Populus cathayana)叶片的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并对丙二醛(MDA)含量、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降低,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和光合色素含量增加,MDA含量下降,保护酶SOD、CAT活性升高,说明在光照强烈的亚高山地区,适当减少光照有利于减缓植物叶片的衰老,使叶片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此外,相同光照条件下,青杨的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合色素含量、SOD、CAT活性均高于缺苞箭竹,而MDA含量表现相反,说明光合速率及与植物衰老有关的生理指标均因物种而有所差异.缺苞箭竹和青杨是该地区暗针叶林生态恢复和演替过程中的主要植物种,物种问对光照强度响应的差异将影响它们在森林群落中的生态位以及生态群落的演替过程.
|
|
不同施用条件下稀土元素镧在牧草体内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收藏
姜照伟 翁伯琦 黄元仿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3): 281-28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08.03.008
设立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用条件(喷施和土施)下稀土元素镧在牧草体内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稀土施用量的增加,牧草植株各部位稀土元素镧含量也增加.喷施稀土元素镧显著增加牧草叶和茎镧含量.禾本科牧草南非马唐叶片稀土元素镧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 1.10~1.35倍,茎增加了0.42~1. 40倍.豆科牧草圆叶决明叶片稀土元素镧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了0.37~0.82倍,茎增加了0.25-0.45倍.并且在同一施镧处理水平上,喷施的牧草叶和茎镧含量显著高于土施.土施处理的各部位稀土元素镧含量只有在较高施用浓度下,才与对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在同一施镧处理水平上,喷施的根部稀土元素镧含量低于土施.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圆叶决明荚稀土元素镧含量随着镧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喷施与土施之间,不同施用量的各处理之间以及各处理与对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是喷施还是土施,稀土元素镧在南非马唐植株中的含量排序为根>叶>茎,在圆叶决明植株中的含量排序为根>>茎>叶>荚.
|
|
1950-2006年间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演变
收藏
金剑 王光华 刘晓冰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3): 296-302.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08.03.010
为指导未来大豆高产育种的目标性状,对黑龙江省1950--2006年问推广的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推广年代与产量之间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提高1.27%;单株英数、粒数也均显著增加,平均每年提高0.54%和0.98%,但百粒重未表现显著变化;经过50多年的品种改良,大豆株高下降14.0%,干物重和收获指数分别提高25.8%和35.1%,抗倒伏性状及子粒病虫害也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这些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性状呈显著相关关系.然而,V3(第3个三出复叶期)~R2期(盛花期)生长速率和LAI(叶面积指数)与品种推广年代间并未表现出线性变化趋势,而且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大.在黑龙江省大豆品种改良过程中,干物质重、收获指数的提高以及抗倒伏性的改善对产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
|
沼泽湿地开垦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
收藏
秦胜金 刘景双 王国平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3): 315-321.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08.03.013
为了探讨开垦对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P)形态含量及组成的影响,采用Hedley分级方法对比分析湿地开垦前后及垦后弃耕土壤不同形态P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3年(G3)时土壤总无机磷(TP1)上升这319.67 mg.kg-1,其中活性和中等活性无机磷增幅最大(P<0.05).而总有机磷(TPo)下降313.28 mg.kg-1.土壤无机磷含量随开垦年限增加而下降,耕作8年(G8)土壤中Resin-P、NaHCO3-Pi和NaOH-Pi分别仅为G3土壤的28.18%、42.87%和45.90%,耕作过程中土壤有机磷逐渐增加,但仅NaOH-Po升幅较大(P0.05).弃耕后土壤中P的组成向湿地状况发展,弃耕后除Conc.HCI-Pi含量略有下降外,其他P形态均有所上升,但有机磷形态上升速度缓慢,开垦和弃耕过程中等活性P(NaOH浸提P)含量变幅最大;中等活性磷是三江平原湿地土壤P最主要的源和汇.
|
|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对肥育猪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及腺垂体生长激素mRNA表达的影响
收藏
马文强 冯杰 许梓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3): 322-326.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08.03.014
选用60头体重60 kg左右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分为2组,分别饲喂0、100 mg·kg-1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研究饲喂NMDA对肥育猪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及腺垂体生长激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43 d后,肥育猪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显著提高,较对照组增加41.01%(P<0.05),其中阉公猪生长激素分泌总体水平增加36.91%(P<0.05).肥育母猪生长激素分泌总体水平提高45.95%(P<0.05);腺垂体生长激素mRNA丰度也显著提高,较对照组增加48.75%(P<0.05).由此可知,NMDA可以影响肥育猪血清生长激素分泌及腺垂体生长激素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肥育猪生长.
|
|
基于GIS的禽流感发生格局研究
收藏
张志诚 李长友 黄保续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3): 347-354.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08.03.018
基于GIS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综合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探询我国禽流感发生的风险格局.结果表明,我国禽流感疫情在经过2004年以来的综合防治以及2005年以来的免疫政策,目前疫情发生强度虽有所减弱,但疫情扩散和病毒变异风险依然存在:①我国以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模式为主体的养殖结构使禽流感发生的接触和暴露风险增大,特别是在候鸟迁徙区域的西南流域温地、西藏流域湿地、新疆流域湿地、甘蒙流域湿地、长江流域湿地以及黑龙江流域湿地,这些湿地区域在候鸟迁徙、带毒扩散上的廊道作用将逐渐显现;②目前我国禽流感疫情发生的聚集型态势明显.区域尺度疫点格局分析表明,在云南、辽宁、新疆、内蒙、广西和西藏的禽流感疫情发生的空间相关性显著,为聚集型分布,格局分析同时表明,目前我国禽流感发生已经形成了以西南一华南流域湿地、长江流域湿地、西藏流域湿地、新疆流域湿地、甘蒙流域湿地和黑龙江流域湿地等为中心的多点位发生态势;③全国尺度疫点格局分析表明,我国2004--2006年禽流感发生疫点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型,R统计特征值为0.43126(0.05水平),标准化ZR为7.69399,95%的置信区间内说明我国目前疫情已经跨越了零星发生的态势,聚集分布的空间特征使我国禽流感在一定时间段内复发成为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