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浏览

机械与环境工程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1. 考虑个体习惯的轮椅机器人人机共享避障方法
王义娜,曹晨,杨佳琪,俞彦军,傅国强,王硕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11): 2299-2308.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11.011
摘要   HTML PDF(pc) (2645KB)(94)   

为了避免个体操作习惯对智能轮椅机器人(WR)人机共享运动控制的影响,引入动态强化学习策略,基于三重奖励系统建立个体操作习惯与碰撞风险的关联特性,提出能够自适应用户行为及保证安全性的模糊强化学习状态融合式共享控制策略. 为了实现机器人的智能操控,采用距离型模糊推理算法建立基于座椅压力的方向意图识别模型和机器人人机共享控制框架. 面向用户意图方向与机器人实际方向的偏差度,分别基于高斯函数与偏差率建立当前奖励函数与预测奖励函数,以估计用户操作习惯. 基于边界距离建立任务奖励函数,以估计人机安全性. 基于模糊强化学习策略,利用三重奖励函数构建用户操作习惯与安全性的关联性,以动态调整共享控制中的用户控制权重,适应个体习惯,提高人机共享的操控精度和安全性. 在实验室搭建试验环境,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 油液环境中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切换特性
毛国新,汪可,李戈琦,张进华,洪军,方斌,庄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11): 2309-2319.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11.012
摘要   HTML PDF(pc) (2355KB)(92)   

利用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的Particleworks,分析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在油液环境中的切换特性. 介绍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的机械结构,给出快速机构在油液环境下的动力学计算基础. 建立该有载分接开关快速机构在油液环境中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照了该快速机构在有无变压器油液环境中的切换特性差异,得到驱动电机的驱动扭矩要求大于40 N·m. 分析油液黏度和储能弹簧刚度对该快速机构切换特性的影响,得到快速机构在油液环境下切换过程中飞轮受到的油液阻力矩的变化规律,通过流场分析揭示了飞轮受到的阻力矩变化和波动的原因.

3. 磁场辅助纳米流体气雾渗透沉积特性及其加工性能
吕涛,于爱兵,许雪峰,马敏海,赵丛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11): 2320-2329.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11.013
摘要   HTML PDF(pc) (2587KB)(110)   

为了改善机加工过程中油基气雾润滑形成的高油雾质量浓度环境,提出磁场辅助纳米流体气雾润滑技术. 该技术可以大幅降低作业环境的油雾质量浓度. 搭建磁场辅助气雾装置,配制水基Fe3O4纳米流体切削液. 研究磁场影响下纳米流体气雾的渗透和沉积特性. 对比考察磁化气雾在铣削430不锈钢过程中的油雾质量浓度和加工性能. 结果表明,磁场影响下的纳米流体气雾渗透能力提升,沉积量增多. 当磁感应强度为60 mT时,纳米流体气雾润滑下的油雾质量浓度、刀具磨损量、切削力和粗糙度分别比植物油气雾润滑低66.3%、22.7%、14.6%和23.4%. 磁场影响下的纳米流体易沉积且渗透进刀-屑接触界面的毛细微缝中发挥润滑冷却作用,抑制油雾的弥散.

4. 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集成方式
余廷芳,方澳,李龙飞,徐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11): 2330-2337.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11.014
摘要   HTML PDF(pc) (1060KB)(100)   

针对某600 MW超临界发电机组,提出3种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机组发电(SAPG)系统的集成方式. 第1种为太阳能场并联取代高压加热器,第2种为太阳能场高压串联取代高压加热器,第3种为太阳能场低压串联取代高压加热器. 利用Matlab编程建立槽式太阳能辅助燃煤电厂发电的仿真模型,在功率增大模式(PB模式)下仿真计算不同的集成方式热力性能,对3种集成方式下系统的太阳能发电量、光电转换效率、标准煤耗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SAPG系统的3种集成方式随着太阳法向直接辐照度EDNI的增大,太阳能引入规模达到峰值为192.37 MW,太阳能发电量为59.55 MW,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0.10%,标准煤耗率最低为264.44 g/(kW·h). 当EDNI ≤ 482 W/m2时,低压串联的集成方式下太阳能发电量、光电转换效率、标准煤耗率等指标均优于高压串联及并联集成的方式;当EDNI ≥ 482 W/m2时,并联集成方式的热力性指标均优于其他2种集成方式,高压串联的集成方式热力性能指标最低.

5.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碳排放计算对比
黄静颖,焦学军,龙吉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4, 58 (11): 2338-2346.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24.11.015
摘要   HTML PDF(pc) (1014KB)(210)   

为了提高生活垃圾焚烧碳排放计算的准确性,提出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方法学和平衡法结合的可能性. 采用2种方法学分别计算5个不同地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计入期内的碳排放,分析排放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CCER方法学中的每吨垃圾基准线排放质量为0.26~0.40 t,项目排放质量为0.34~0.79 t,项目减排质量为?0.44~?0.05 t. 平衡法仅对每吨垃圾项目排放质量进行计算,为0.24~0.50 t(不含生物源碳排放). 对2种方法学项目排放量中的每吨垃圾焚烧产生的CO2(化石源碳)排放量进行比较,利用CCER方法学计算得到的每吨垃圾排放质量为0.32~0.76 t;平衡法计算的范围为0.22~0.49 t,较接近文献值. 垃圾样品的时空波动特性使得CCER方法学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大误差;平衡法无须进行垃圾采样,是简便快捷、准确性高的碳排放实时在线计算方法学. 平衡法可以替代CCER方法学中焚烧产生的CO2(化石源碳)排放计算.

首页 | 前页| 后页 | 尾页 第1页 共1页 共5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