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价盖层封盖油气能力,在研究盖层封盖油气作用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盖层空间分布连续性和封闭能力有效性概念及加权平均法,建立考虑盖层空间分布连续性和盖层封闭能力有效性的盖层封盖油气能力的综合定量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14个火山岩气藏盖层封盖天然气能力的综合定量评价中.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14个火山岩气藏中除4个气藏盖层封盖天然气能力为中等外,其余10个气藏盖层封盖天然气能力皆为较强和强,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与保存.
以杭州市主城区为试验区,针对建设用地与裸地空间纹理的复杂度和水体与阴影高程差异,拟采用半方差函数与Z检验结合选出的图像纹理结合高程信息等分量实现神经网络分类.结果表明,与单纯使用光谱信息相比,图像纹理的引入使总体分类精度提高约4%,加入高程信息则可以使总体分类精度提高约10%,达到82.75%,表明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新数据的分类并得到相对满意的结果.
为了检验超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城市复杂环境下工程勘察目标的探测能力,在上海市某公路上对地下隧道进行超浅层三维地震探测试验.设计具有较高施工效率的密集炮点排列的超浅层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利用omega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对超浅层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带通滤波、FX线性干扰压制、振幅补偿、反褶积、速度分析和叠加等处理,最后对超浅层三维地震叠加数据体进行三维可视化解释.结果表明,在地震叠加剖面上可以清晰看到超浅层地层界面的反射,由超浅层地震三维数据体能够推断出地下隧道的分布范围.
为了研究位场向下延拓的迭代法的扩边方法,分析位场向下延拓的迭代法的波数域因子Φn与单位脉冲函数的关系,在空间域迭代法实质上是一系列单位脉冲函数在系统F-1Φn作用下的线性代数和.理论分析得出扩边点数适当即可,大深度延拓相对需要扩更多的点,扩边的好坏会影响到延拓结果的精度,并使用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同时也利用理论模型试验对区域场扩边、三方向扩边、余弦扩边和最小曲率扩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小曲率扩边的延拓结果精度是其他扩边的延拓结果精度1~3倍以上,效果好.
为了提高含泥质碳酸盐岩储层反演的精度,提出以波阻抗数据体作为背景约束进行基质孔隙度随机反演处理的方法.该方法首先统计分析大量测井资料,获得波阻抗和基质孔隙度的关系;然后以波阻抗反演数据体作为背景约束,对基质孔隙度进行随机反演处理;最后根据基质孔隙度与波阻抗数据交会设定门槛值来划分储层与非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和非储层对应的基质孔隙度数值存在明显界限,最终反演的基质孔隙度数据体清晰显示了储层和非储层的分布情况.与储层的实际厚度相比,利用该方法反演的储层厚度误差在10%以下.
从水文地质地球化学角度,对桂中坳陷及周缘岩溶地质、温泉水成因和分布以及温泉水循环深度、地层水化学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桂中坳陷及周缘地区油气保存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桂中坳陷内现今埋深小于800 m的浅部地层岩溶发育,受大气水下渗作用强烈,水文交替频繁,地层水普遍为低矿化度水,属自由交替带,油气保存条件普遍差;埋深大于800 m的地层,大气水下渗作用逐渐减弱,进入交替阻滞带,油气保存条件逐渐变好,交替停止带可能分布在2 000 m以下地层.坳陷外围尤其是坳陷东部和东南部,发育中高温温泉,大气水下渗深度在1 000 m以上,不利于油气保存.桂中坳陷中西部大气水下渗作用对油气保存条件的破坏影响相对较弱.
对山前带地震数据处理方面静校正与共中心点(CMP)浮动基准面技术存在的缺陷以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优势进行全面分析.传统的静校正技术在处理山前地震数据方面存在不足,这种不足只有通过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策略才能得到解决,从而彻底地解决山前地震数据的基准面校正问题.基于2个典型的理论数据进行静校正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详细测试,证明当面对近地表高程剧烈起伏与横向速度变化非常剧烈的山前带地震数据时,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是最合理与最彻底的解决方案,它可以保证后续的深度成像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针对现有的主要以等效源法实现的曲面航磁异常转换方法存在计算工作量大,很难应用于实际中大面积航磁数据的转换处理,提出插值迭代法和频率域转换方法相结合,实现曲面上航磁异常和梯度分量以及梯度分量之间的快速转换方法.该方法利用插值迭代法将曲面上的航磁异常或梯度异常向上延拓到某一个平面,在该平面上利用频率域方法实现相应的转换,将转换结果延拓回原来的曲面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实测数据的转换结果与实测的梯度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