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栏目浏览

力学与机械工程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1. 压电执行器在螺纹插装阀中的应用研究
欧阳小平, 杨华勇, TILLEY Derek, 等
J4    2009, 43 (7): 1225-1229.  
摘要   PDF(pc) (785KB)(521)   
2. 基于缺陷特征与种子填充的轮毂缺陷检测方法
何再兴, 张树有, 黄长林
J4    2009, 43 (7): 1230-1237.  
摘要   PDF(pc) (3111KB)(934)   
3. 声纳安装平台减隔振主被动控制研究
沈国强, 魏燕定, 吕存养, 等
J4    2009, 43 (7): 1238-1242.  
摘要   PDF(pc) (639KB)(450)   
4. 两级齿轮减速器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
杨富春, 周晓军, 胡宏伟
J4    2009, 43 (7): 1243-1248.  
摘要   PDF(pc) (1765KB)(478)   
5. 倒拉式变频液压电梯系统的轿厢振动分析
徐兵, 胡东明, 杨华勇
J4    2009, 43 (7): 1249-1255.  
摘要   PDF(pc) (2469KB)(428)   
6. 数字式MEMS加速度计噪声分析和参数优化
周晓奇, 王昊, 金仲和, 等
J4    2009, 43 (7): 1256-1259.  
摘要   PDF(pc) (551KB)(495)   
7. 电容式硅微机械麦克风的结构与动态特性
董健, 计时鸣, 王伟
J4    2009, 43 (7): 1260-1268.  
摘要   PDF(pc) (1158KB)(1085)   
8. 大流量高性能液压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王静, 秦文波, 龚国芳, 等
J4    2009, 43 (7): 1264-1268.  
摘要   PDF(pc) (1075KB)(637)   
9. 高频振动时效的机理与实验研究
蒋刚, 何闻, 郑建毅
J4    2009, 43 (7): 1269-1272.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09.
摘要   PDF(pc) (735KB)(1457)   

针对目前振动时效的研究仅局限于低频激振的现状,研究了高频激振条件下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采用微观动力学理论,将构件内部材料颗粒间的关系视为多自由度有阻尼振动系统,分析了构件在发生高频共振时残余应力消除的过程;通过低阶模态振型和高阶模态振型的对比分析,研究了高频振动时效在应力均化方面的作用.通过实验验证高频振动时效的可行性,并对比了不同频率激振条件下残余应力的消除和均化结果.结果表明,高频振动时效在消除残余应力及振后构件整体应力均化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10. 微型超声波电机定子振动特性有限元分析
王光庆
J4    2009, 43 (7): 1273-1278.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09.
摘要   PDF(pc) (911KB)(879)   

利用有限元法对齿状环形行波型微超声波电机定子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定子弹性体和压电体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利用SOLID45单元将定子编制成ANSYS有限元软件的宏文件,以便于改变定子尺寸并自动生成相应的有限元模型;探讨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压电定子动态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各结构参数对压电定子模态频率的影响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定子弹性体与压电体之间的胶粘层对定子模态频率的影响很小,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忽略;定子的振动主要以弯曲模态为主,其振动频率随压电陶瓷和定子环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定子齿高、齿数和内径的增加而减小.

11. 固定Ritz基子结构灵敏度综合方法
张美艳, 韩平畴, 唐国安
J4    2009, 43 (7): 1279-1281.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09.
摘要   PDF(pc) (398KB)(440)   

针对在动力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识别过程中,由于工程实际需要或设计精度要求,经常需要用到结构的高阶特征灵敏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固定Ritz基子结构灵敏度综合求解结构n阶特征灵敏度的新方法.通过部件模态综合技术,有效减少了结构的自由度数目,达到了减少灵敏度分析计算量的目的.同时,用该方法进行灵敏度分析时,Ritz基是固定的,即不随设计参数变化.因此,Ritz基对设计参数的各阶导数均为零,使子结构灵敏度方法操作更加简单,更易于实现,亦减少了计算量.

12. 皮卫星在轨能量平衡仿真研究
金小军, 赵翔宇, 辜渝嘉, 等
J4    2009, 43 (7): 1282-1287.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09.
摘要   PDF(pc) (845KB)(728)   

针对浙江大学皮卫星由于输入能量条件差以及采用非调节母线和体装式结构,使其能量平衡计算相对于传统卫星更加复杂的特点和电源电路的特殊设计,对电源系统进行了建模. 通过实时计算太阳电池、蓄电池和负载的在轨工作参数以及分析实时的电流平衡、电压平衡和能量平衡,最终得到真实的能量平衡仿真模型. 对理想运行条件、实际环境条件和考虑卫星姿态失效的最差条件分别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在理想条件下可以完全保证整星能量平衡;在实际环境下最大平衡功率能忍受实际负载约10%的拉偏;在最差姿态条件下已几乎没有裕量,但能完全保证卫星安全模式下的负载功率能量平衡.

13. 刚体-附件耦合系统热-动力学稳定性分析
李伟, 薛明德, 向志海
J4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09.
14. 桥梁移动荷载识别及其PCGM预优矩阵选取
陈震, 余岭
J4    2009, 43 (7): 1293-1296.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09.
摘要   PDF(pc) (1062KB)(446)   

基于时域法(TDM)求解思路,结合桥梁移动荷载特点,采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PCGM)由梁的弯矩响应、加速度响应及其响应组合来识别桥梁移动荷载,重点比较在方程组不适定以及测量响应受噪声影响情况下不同预优矩阵对识别精度的影响,从而得到可用于移动荷载识别的最优预优矩阵.仿真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工况下,预处理共轭梯度法均能精确识别桥梁移动荷载,但不同预优矩阵对测量噪声及识别方程的不适定性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且对预处理共轭梯度法的收敛速度、识别精度也存在不同影响;合理选取预优矩阵能够有效提高桥梁移动荷载识别预处理共轭梯度法的精度和效率.

15. 利用附加质量的设计参数型模型修正方法
李斌, 杨智春, 王乐, 等
J4    2009, 43 (7): 1297-1301.   DOI: 10.3785/j.issn.1008-973X.2009.
摘要   PDF(pc) (708KB)(480)   

针对利用附加质量的模型修正方法存在未知修正变量数目过多,修正方程欠定,修改精度无法满足工程应用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设计参数型修正方法来提高原始方法的修正精度.该方法利用泰勒展开公式,导出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对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影响矩阵,进而建立以设计参数偏差量为未知数的修正方程.分别用一个长直机翼模型和一个阶梯变截面梁模型为例,进行了该修正算法的验证.两个算例初始引入的局部刚度建模误差为30%~50%,修正后模型的计算误差都小于1%.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修正方法大大减少了待求解的未知变量数目,降低了对测试模态数目的要求,提高了算法的修正精度,同时使得修正结果的物理指示意义也更加明确.

首页 | 前页| 后页 | 尾页 第1页 共1页 共15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