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齐晓飞, 崔秀飞, 李怀树 室内地图设计现状分析
[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 2013 , 36 (2 ): 10 - 14
[本文引用: 1]
QI Xiaofei, CUI Xiufei, LI Huaishu Analysis of design on indoor map
[J]. Geomatics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2013 , 36 (2 ): 10 - 14
[本文引用: 1]
[2]
高俊. 地图的空间认知与认知地图学:地图学在文化与科技领域的新探索[C]// 第四届全国地图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2: 25–27.
[本文引用: 1]
GAO Jun. Spatial cognition of maps and cognitive cartography: new exploration of cartography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 Proceedings of the 4th Chinese Cartographic Symposium . Beij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ess, 1992: 25–27.
[本文引用: 1]
[3]
RICHTER K F, WINTER S. Landmarks: GIScience for intelligent services [M]. Berlin: Springer, 2014.
[本文引用: 1]
[4]
李骁. 顾及地标显著度的室内地图设计与表达方法研究 [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8.
[本文引用: 3]
LI Xiao. An approach on the design and representation of indoor map considering landmark salience [D]. Nanjing: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2018.
[本文引用: 3]
[5]
ELIAS B, PAELKE V, CHAOUALI M. Evaluation of user variables in topographic feature recall for the informed selection of personalized landmarks [M]//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and TeleCartography II: from sensor fusion to context models .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2009: 121–136.
[本文引用: 1]
[6]
应申, 朱利平, 李霖, 等 基于室内空间特征的室内地图表达
[J]. 导航定位学报 , 2015 , 3 (4 ): 74 - 78,91
[本文引用: 3]
YING Shen, ZHU Liping, LI Lin, et al Representation of indoor maps with the analysis of indoor space
[J]. Journal of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 2015 , 3 (4 ): 74 - 78,91
[本文引用: 3]
[7]
KLIPPEL A, FREKSA C, WINTER S You-are-here maps in emergencies: the danger of getting lost
[J]. Journal of Spatial Science , 2006 , 51 (1 ): 117 - 131
DOI:10.1080/14498596.2006.9635068
[8]
邓晨, 夏青, 林雕, 等 基于空间认知的移动室内地图设计新模式
[J]. 系统仿真学报 , 2014 , 26 (9 ): 2097 - 2103
[本文引用: 2]
DENG Chen, XIA Qing, LIN Diao, et al New patterns for mobile indoor maps designing based on spatial cognitive
[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 2014 , 26 (9 ): 2097 - 2103
[本文引用: 2]
[9]
闫金金, 尚建嘎, 余芳文, 等 面向实时定位的室内空间结构分析及制图方法
[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16 , 41 (8 ): 1079 - 1086
[本文引用: 1]
YAN Jinjin, SHANG Jianga, YU Fangwen, et al Indoor spatial structure and mapping methods for real-time localization
[J].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 2016 , 41 (8 ): 1079 - 1086
[本文引用: 1]
[10]
OHM C, MÜLLER M, LUDWIG B Evaluating indoor pedestrian navigation interfaces using mobile eye tracking
[J]. Spatial Cognition and Computation , 2017 , 17 (1/2 ): 89 - 120
[本文引用: 1]
[11]
NOSSUM A S IndoorTubes a novel design for indoor maps
[J].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2011 , 38 (2 ): 192 - 200
DOI:10.1559/15230406382192
[本文引用: 1]
[12]
GOTLIB D New faces of cartography-mobile cartography
[J]. Polish Cartographical Review , 2008 , 40 (2 ): 117 - 127
[本文引用: 1]
[13]
邓晨, 田江鹏, 夏青 面向移动终端的室内地图设计与表达新模式
[J]. 系统仿真学报 , 2017 , 29 (12 ): 2952 - 2963
[本文引用: 1]
DENG Chen, TIAN Jiangpeng, XIA Qing New model for mobile indoor maps design and expression
[J]. 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 2017 , 29 (12 ): 2952 - 2963
[本文引用: 1]
[14]
杜萍, 刘涛, 李鼎凯, 等 应急场景快速制图及地图信息传输
[J]. 测绘学报 , 2019 , 48 (6 ): 747 - 755
[本文引用: 2]
DU Ping, LIU Tao, LI Dingkai, et al Rapid mapping of emergency scenario and cartograph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 2019 , 48 (6 ): 747 - 755
[本文引用: 2]
[15]
江锦成 面向重大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疏散研究综述
[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21 , 46 (10 ): 1498 - 1518
[本文引用: 1]
JIANG Jincheng A review on emergency evacuation methods for major sudden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J].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 2021 , 46 (10 ): 1498 - 1518
[本文引用: 1]
[16]
ANGELIDIS A, SOLIS E, LAUTENBACH F, et al I’m going to fail! Acute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xiety increases threat-interference and impairs WM performance
[J]. PLoS One , 2019 , 14 (2 ): e0210824
DOI:10.1371/journal.pone.0210824
[本文引用: 1]
[17]
李鼎凯. 顾及视觉信息处理的应急地图认知与设计研究 [D].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本文引用: 4]
LI Dingkai. Study on cognition and design of emergency map considering 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 Lanzhou: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2021.
[本文引用: 4]
[19]
ZHAO H, SCHWABE A, SCHLÄFLI F, et al Fire evacuation supported by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visual guidance systems
[J]. Safety Science , 2022 , 145 : 105451
DOI:10.1016/j.ssci.2021.105451
[本文引用: 1]
[20]
LYNCH K. The image of the city [M].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2006: 46–68.
[本文引用: 1]
[21]
DUCKHAM M, WINTER S, ROBINSON M Including landmarks in routing instructions
[J]. Journal of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 2010 , 4 (1 ): 28 - 52
DOI:10.1080/17489721003785602
[本文引用: 1]
[22]
ZHAO C K. Understanding human spatial navigation behaviors: a novel cognitive modeling approach [D]. Pennsylvani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2016.
[本文引用: 1]
[23]
MAY A J, ROSS T, BAYER S H, et al Pedestrian navigation aids: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implications
[J]. Personal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 2003 , 7 (6 ): 331 - 338
DOI:10.1007/s00779-003-0248-5
[本文引用: 1]
[25]
HAMMOND K R Judgments under stress
[J]. Psychology , 2001 , 24 (8 ): 621 - 640
[本文引用: 1]
[26]
杨立中. 建筑内人员运动规律与疏散动力学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3.
[本文引用: 1]
[27]
NILSSON D, JOHANSSON M, FRANTZICH H Evacuation experiment in a road tunnel: a study of human behaviour and technical installations
[J]. Fire Safety Journal , 2009 , 44 (4 ): 458 - 468
DOI:10.1016/j.firesaf.2008.09.009
[本文引用: 1]
[28]
郑束蕾 个性化地图的认知机理研究
[J]. 测绘学报 , 2016 , 45 (8 ): 1008
[本文引用: 1]
ZHENG Shulei Research on personalized map cognition mechanism
[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 2016 , 45 (8 ): 1008
[本文引用: 1]
[29]
WANG J H, YAN W Y, ZHI Y R,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an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rs of evacuation crowds in subway emergencies
[J]. Procedia Engineering , 2016 , 135 : 128 - 137
DOI:10.1016/j.proeng.2016.01.091
[本文引用: 1]
[30]
康茹, 傅贵, 高平, 等 消防员伤亡案例的事故致因“2-4” 模型解读
[J]. 消防科学与技术 , 2016 , 35 (12 ): 1755 - 1758
[本文引用: 1]
KANG Ru, FU Gui, GAO Ping, et 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se of firefighters casualties with behavior safety “2-4” model
[J].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2016 , 35 (12 ): 1755 - 1758
[本文引用: 1]
[31]
高俊 地图学四面体: 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J]. 测绘学报 , 2004 , 33 (1 ): 6 - 11
[本文引用: 1]
GAO Jun Cartographic tetrahedron: explanation of cartography in the digital era
[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 Sinica , 2004 , 33 (1 ): 6 - 11
[本文引用: 1]
[32]
万刚, 武易天 地图空间认知的数学基础
[J]. 测绘学报 , 2021 , 50 (6 ): 726 - 738
[本文引用: 1]
WAN Gang, WU Yitian On the mathematical basis of map spatial cognition
[J]. Acta G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inica , 2021 , 50 (6 ): 726 - 738
[本文引用: 1]
[33]
王家耀, 陈毓芬. 理论地图学 [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0.
[本文引用: 1]
[34]
林婧. 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路行为研究 [D]. 北京: 清华大学, 2020.
[本文引用: 2]
LIN Jing. Research on individual wayfinding behavior in building fires [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2020.
[本文引用: 2]
[35]
余亮. 考虑空间认知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疏散研究及VR系统开发 [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23.
[本文引用: 1]
YU Liang. Research and VR system development for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evacuation considering spatial cognition [D]. Beij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23.
[本文引用: 1]
[36]
KULIGOWSKI E D. Human behavior in fire [M]// HURLEY M J, GOTTUK D, HALL J R, et al. SFPE handbook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 New York: Springer, 2016: 2070–2114.
[本文引用: 1]
[37]
GALVÁN A, MCGLENNEN K M Daily stress increases risky decision-making in adolescents: a preliminary study
[J].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 2012 , 54 (4 ): 433 - 440
DOI:10.1002/dev.20602
[本文引用: 1]
[38]
DU P, LI D K, LIU T, et al Crisis map design considering map cognition
[J]. ISP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 2021 , 10 (10 ): 692
DOI:10.3390/ijgi10100692
[本文引用: 1]
[39]
张钊, 杜萍, 刘涛, 等 地震情境下室内应急疏散指示地标提取
[J]. 测绘科学 , 2024 , 49 (3 ): 174 - 184
[本文引用: 2]
ZHANG Zhao, DU Ping, LIU Tao, et al A landmark extraction method for indoor emergency evacuation under earthquake scenarios
[J]. Scien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 2024 , 49 (3 ): 174 - 184
[本文引用: 2]
[40]
ODU G O Weighting methods for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technique
[J].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2019 , 23 (8 ): 1449 - 1457
DOI:10.4314/jasem.v23i8.7
[本文引用: 1]
[41]
LIN J, ZHU R, LI N, et al Do people follow the crowd in building emergency evacuation? A cross-cultural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based study
[J]. 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 , 2020 , 43 : 101040
DOI:10.1016/j.aei.2020.101040
[本文引用: 1]
[42]
MOUSSAÏD M, KAPADIA M, THRASH T, et al Crowd behaviour during high-stress evacuations in an 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 2016 , 13 (122 ): 20160414
DOI:10.1098/rsif.2016.0414
[本文引用: 1]
[43]
余翔宇, 王维莉 基于VR试验的地下综合体人员疏散决策
[J]. 安全与环境工程 , 2024 , 31 (4 ): 125 - 132
[本文引用: 1]
YU Xiangyu, WANG Weili Pedestrian evacuation decision-making for underground complexes based on VR experiments
[J].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2024 , 31 (4 ): 125 - 132
[本文引用: 1]
[44]
CRUISE R J, CASE R W, BOLTON D 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statistical anxiety [C]// Proceedings of the Section on Statistics Education . [S.l.]: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85: 92–97.
[本文引用: 1]
[45]
方浩, 宋章通, 杨流, 等 VR移动城市导航地图设计中的空间认知要素
[J].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019 , 44 (8 ): 1124 - 1130
[本文引用: 1]
FANG Hao, SONG Zhangtong, YANG Liu, et al Spatial cognitive elements of VR mobile city navigation map
[J].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 2019 , 44 (8 ): 1124 - 1130
[本文引用: 1]
[46]
阎波, 孟芙晓, 贾鑫铭 基于女性安全感的中心城区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评价: 以重庆市为例
[J]. 当代建筑 , 2022 , (11 ): 43 - 46
[本文引用: 1]
YAN Bo, MENG Fuxiao, JIA Xinm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underground public space in central urban areas based on women’s sense of security: 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J].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 2022 , (11 ): 43 - 46
[本文引用: 1]
[47]
涂健垚, 彭博哲子, 李潇, 等. 基于FDS+VR的市域列车火灾疏散行为研究 [EB/OL]. (2024-11-20). https://link.cnki.net/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41331.
[本文引用: 1]
[48]
杨鑫刚, 单彩虹, 陈学哲 地铁站应急疏散数值模拟研究
[J]. 安全与环境学报 , 2024 , 24 (1 ): 250 - 256
[本文引用: 1]
YANG Xingang, SHAN Caihong, CHEN Xuez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emergency evacuation in subway stations
[J]. 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 2024 , 24 (1 ): 250 - 256
[本文引用: 1]
[49]
刘禹彤. 基于虚拟实验的地下商业空间火灾疏散决策行为研究 [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3.
[本文引用: 1]
LIU Yutong. Research on fire evacuation decision-making behaviour of underground commercial space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experiment [D]. Harb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23.
[本文引用: 1]
室内地图设计现状分析
1
2013
... 已有研究表明,大城市里人们每天在室内的活动时间几乎占90%[1 ] . 当前,商场、大型购物中心和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建筑已经成为人们室内购物、休闲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商业建筑服务功能交叉,空间布局、地物类型和连通关系复杂,且这类场所人员高度集中,遭遇地震之类的突发事件时,室内人员如何通过应急寻路快速完成疏散已成为商业建筑应急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
室内地图设计现状分析
1
2013
... 已有研究表明,大城市里人们每天在室内的活动时间几乎占90%[1 ] . 当前,商场、大型购物中心和城市综合体等商业建筑已经成为人们室内购物、休闲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商业建筑服务功能交叉,空间布局、地物类型和连通关系复杂,且这类场所人员高度集中,遭遇地震之类的突发事件时,室内人员如何通过应急寻路快速完成疏散已成为商业建筑应急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 ...
1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1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1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3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 地标是寻路过程中重要的点状标志物,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空间认知要素[20 ] ,是人们认知空间的第1步[21 ] ,通常被当作定位、定向和路径识别的参考点[22 ] . 作为导航寻路的关键要素,地标可以降低个体寻路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增强导航信心,对于安抚情绪和保障寻路决策的正确性有很大作用[23 ] . 室内地标是室内环境中的显著对象[4 ] ,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对室内环境的结构化理解[24 ] . 因此,地标是室内疏散地图上重要的空间认知要素. 从客观上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应急疏散地图有利于灾害场景和诸认知线索的时空增强;从主观上看,则有利于增强寻路个体的认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而稳定个体情绪,提高疏散效率. 基于室内疏散地图的个体应急寻路行为如图1 所示. ...
... 从实用角度看,应急疏散地图的最佳载体是移动设备. 当前移动端室内地图的常用比例尺主要有1∶25、1∶10和1∶5[4 ] . 因此,本研究在比例尺为1∶25的室内疏散地图上着重表达一级地标,在比例尺为1∶10的室内疏散地图上着重表达一级和二级地标,在比例尺为1∶5的室内疏散地图上表达全部层级的地标. 地标层级与地图比例尺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 所示. ...
3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 地标是寻路过程中重要的点状标志物,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空间认知要素[20 ] ,是人们认知空间的第1步[21 ] ,通常被当作定位、定向和路径识别的参考点[22 ] . 作为导航寻路的关键要素,地标可以降低个体寻路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增强导航信心,对于安抚情绪和保障寻路决策的正确性有很大作用[23 ] . 室内地标是室内环境中的显著对象[4 ] ,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对室内环境的结构化理解[24 ] . 因此,地标是室内疏散地图上重要的空间认知要素. 从客观上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应急疏散地图有利于灾害场景和诸认知线索的时空增强;从主观上看,则有利于增强寻路个体的认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而稳定个体情绪,提高疏散效率. 基于室内疏散地图的个体应急寻路行为如图1 所示. ...
... 从实用角度看,应急疏散地图的最佳载体是移动设备. 当前移动端室内地图的常用比例尺主要有1∶25、1∶10和1∶5[4 ] . 因此,本研究在比例尺为1∶25的室内疏散地图上着重表达一级地标,在比例尺为1∶10的室内疏散地图上着重表达一级和二级地标,在比例尺为1∶5的室内疏散地图上表达全部层级的地标. 地标层级与地图比例尺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 所示. ...
1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基于室内空间特征的室内地图表达
3
2015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 [6 -8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 专题地图通常由专题要素层和底图要素层共同组成. 用图者主要通过专题要素层来获取用于应急寻路的空间信息. 室内应急疏散地图的专题要素层主要表达地标和危险源,并用箭头指示疏散方向;底图要素层主要表达室内空间布局框架,如营业单元的轮廓和通道. 商业建筑中的营业单元多为开放空间,其开口方向信息可以简化,这是因为用图者无法快速实现这类细节信息的解译. 但不能过度简化走廊、营业单元轮廓的几何形状这类对空间认知具有重要辅助作用的要素,同时应确保室内结构间的拓扑关系、距离以及方位的准确表达,保持地图对象与空间实体在关系、边界、性质等方面的一致性[6 ] . ...
基于室内空间特征的室内地图表达
3
2015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 [6 -8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 专题地图通常由专题要素层和底图要素层共同组成. 用图者主要通过专题要素层来获取用于应急寻路的空间信息. 室内应急疏散地图的专题要素层主要表达地标和危险源,并用箭头指示疏散方向;底图要素层主要表达室内空间布局框架,如营业单元的轮廓和通道. 商业建筑中的营业单元多为开放空间,其开口方向信息可以简化,这是因为用图者无法快速实现这类细节信息的解译. 但不能过度简化走廊、营业单元轮廓的几何形状这类对空间认知具有重要辅助作用的要素,同时应确保室内结构间的拓扑关系、距离以及方位的准确表达,保持地图对象与空间实体在关系、边界、性质等方面的一致性[6 ] . ...
You-are-here maps in emergencies: the danger of getting lost
0
2006
基于空间认知的移动室内地图设计新模式
2
2014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 [8 ,11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基于空间认知的移动室内地图设计新模式
2
2014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 [8 ,11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面向实时定位的室内空间结构分析及制图方法
1
2016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面向实时定位的室内空间结构分析及制图方法
1
2016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Evaluating indoor pedestrian navigation interfaces using mobile eye tracking
1
2017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IndoorTubes a novel design for indoor maps
1
2011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New faces of cartography-mobile cartography
1
2008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面向移动终端的室内地图设计与表达新模式
1
2017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面向移动终端的室内地图设计与表达新模式
1
2017
... 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工具[2 ] . 在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及时提供疏散地图,有利于人们掌握正确的局部信息和室内整体布局,促进疏散进程. 地标是环境中以及认知主体关于环境的结构化信息表征中突出的对象[3 ] ,是人们应急寻路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引线索. 地标显著度是个体选择地标的主要依据,代表地标对个体的吸引力[4 ] ,性别会影响个体对同一区域中不同地标的显著度感知和选取[5 ] . 从地图使用角度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疏散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个体的地图认知效率. 传统的室内地图大多只表示建筑要素,地图传达的信息十分有限,地图要素的表达方式也缺乏空间认知的支持[6 ] . 当前针对室内地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室内地图的设计原则[6 -8 ] 、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表达方法[9 -10 ] 、楼层切换或室内外切换[8 ,11 ] 、室内地图符号设计[12 -13 ] 等方面,未充分重视地标显著度在地图上的表达. 在紧急情况下,这些地图的空间信息支持功能非常有限,不利于室内人员的快速疏散. ...
应急场景快速制图及地图信息传输
2
2019
... 当前,应急管理模式已经从传统的“预测-应对”转变为“情景-应对”,基于情境的应急制图是这一思想在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中的具体体现[14 ] . 本研究以地震疏散情境为例,分析个体在商业建筑室内的应急寻路行为和地图认知压力源,从空间信息供需视角提出疏散地图认知模型以指导地图设计,并基于商业建筑室内地标的显著度评价,完成面向不同性别群体的地标分层提取和应急疏散地图设计. 最后,开展虚拟地理试验,对地图的可用性进行评价. ...
... 1) 制图者的空间认知. 制图者的空间认知发生在地震之前. 首先,制图者充分考虑用图者在疏散过程中持续存在的认知压力源和由其诱发的状态焦虑,通过概念化对地震情境进行抽象、概括和精简;随后,通过比较、分析与思考,从商业建筑室内空间中选取包括显著地标在内的最有利于用图者应急寻路的空间信息,明确最适合的信息表现形式,形成更准确、更具针对性的认知地图;最后,制图者建立地图数据模型,运用最适合的地图语言将认知地图输出为应急疏散地图[14 ] . ...
应急场景快速制图及地图信息传输
2
2019
... 当前,应急管理模式已经从传统的“预测-应对”转变为“情景-应对”,基于情境的应急制图是这一思想在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中的具体体现[14 ] . 本研究以地震疏散情境为例,分析个体在商业建筑室内的应急寻路行为和地图认知压力源,从空间信息供需视角提出疏散地图认知模型以指导地图设计,并基于商业建筑室内地标的显著度评价,完成面向不同性别群体的地标分层提取和应急疏散地图设计. 最后,开展虚拟地理试验,对地图的可用性进行评价. ...
... 1) 制图者的空间认知. 制图者的空间认知发生在地震之前. 首先,制图者充分考虑用图者在疏散过程中持续存在的认知压力源和由其诱发的状态焦虑,通过概念化对地震情境进行抽象、概括和精简;随后,通过比较、分析与思考,从商业建筑室内空间中选取包括显著地标在内的最有利于用图者应急寻路的空间信息,明确最适合的信息表现形式,形成更准确、更具针对性的认知地图;最后,制图者建立地图数据模型,运用最适合的地图语言将认知地图输出为应急疏散地图[14 ] . ...
面向重大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疏散研究综述
1
2021
... 应急疏散的目的是以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将灾害事故现场的受灾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15 ] . 在应急疏散的过程中,个体被动承受的认知压力源包括不利于寻路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认知理论认为压力源会引起个体产生压力反应,增加认知负荷[16 ] . 应急情境下的认知压力源会诱发个体的状态焦虑,对认知加工系统产生不利影响[17 ] . 应急寻路是个体在疏散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定位和寻找目的地的一种行为,是陷入状态焦虑的寻路个体面对风险极高的灾害场景时产生的一种应急反应. 应急寻路行为跟日常寻路一样,主要包括感知和认知环境、形成寻路决策、决策付诸行动3个阶段[18 ] ,但比日常寻路行为更加复杂. 在应急寻路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对室内空间结构、空间对象、地震已经或即将产生的后果、疏散人群等认知线索的快速感知,将其转化为记忆后不断进行再加工,实现对空间结构、空间对象、灾害态势及人群互主体的认知,明确自身与安全出口之间的方位关系. 在此基础上,迅速规划行进路线,并在行进过程中根据不断感知与认知的结果,反复修正行进路线. ...
面向重大突发灾害事故的应急疏散研究综述
1
2021
... 应急疏散的目的是以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将灾害事故现场的受灾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15 ] . 在应急疏散的过程中,个体被动承受的认知压力源包括不利于寻路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认知理论认为压力源会引起个体产生压力反应,增加认知负荷[16 ] . 应急情境下的认知压力源会诱发个体的状态焦虑,对认知加工系统产生不利影响[17 ] . 应急寻路是个体在疏散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定位和寻找目的地的一种行为,是陷入状态焦虑的寻路个体面对风险极高的灾害场景时产生的一种应急反应. 应急寻路行为跟日常寻路一样,主要包括感知和认知环境、形成寻路决策、决策付诸行动3个阶段[18 ] ,但比日常寻路行为更加复杂. 在应急寻路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对室内空间结构、空间对象、地震已经或即将产生的后果、疏散人群等认知线索的快速感知,将其转化为记忆后不断进行再加工,实现对空间结构、空间对象、灾害态势及人群互主体的认知,明确自身与安全出口之间的方位关系. 在此基础上,迅速规划行进路线,并在行进过程中根据不断感知与认知的结果,反复修正行进路线. ...
I’m going to fail! Acute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xiety increases threat-interference and impairs WM performance
1
2019
... 应急疏散的目的是以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将灾害事故现场的受灾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15 ] . 在应急疏散的过程中,个体被动承受的认知压力源包括不利于寻路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认知理论认为压力源会引起个体产生压力反应,增加认知负荷[16 ] . 应急情境下的认知压力源会诱发个体的状态焦虑,对认知加工系统产生不利影响[17 ] . 应急寻路是个体在疏散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定位和寻找目的地的一种行为,是陷入状态焦虑的寻路个体面对风险极高的灾害场景时产生的一种应急反应. 应急寻路行为跟日常寻路一样,主要包括感知和认知环境、形成寻路决策、决策付诸行动3个阶段[18 ] ,但比日常寻路行为更加复杂. 在应急寻路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对室内空间结构、空间对象、地震已经或即将产生的后果、疏散人群等认知线索的快速感知,将其转化为记忆后不断进行再加工,实现对空间结构、空间对象、灾害态势及人群互主体的认知,明确自身与安全出口之间的方位关系. 在此基础上,迅速规划行进路线,并在行进过程中根据不断感知与认知的结果,反复修正行进路线. ...
4
... 应急疏散的目的是以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将灾害事故现场的受灾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15 ] . 在应急疏散的过程中,个体被动承受的认知压力源包括不利于寻路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认知理论认为压力源会引起个体产生压力反应,增加认知负荷[16 ] . 应急情境下的认知压力源会诱发个体的状态焦虑,对认知加工系统产生不利影响[17 ] . 应急寻路是个体在疏散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定位和寻找目的地的一种行为,是陷入状态焦虑的寻路个体面对风险极高的灾害场景时产生的一种应急反应. 应急寻路行为跟日常寻路一样,主要包括感知和认知环境、形成寻路决策、决策付诸行动3个阶段[18 ] ,但比日常寻路行为更加复杂. 在应急寻路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对室内空间结构、空间对象、地震已经或即将产生的后果、疏散人群等认知线索的快速感知,将其转化为记忆后不断进行再加工,实现对空间结构、空间对象、灾害态势及人群互主体的认知,明确自身与安全出口之间的方位关系. 在此基础上,迅速规划行进路线,并在行进过程中根据不断感知与认知的结果,反复修正行进路线. ...
... 2)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发生在认知压力源持续存在的地震疏散过程中,包括感知、表象、记忆和思维等4个阶段[33 ] . 首先,用图者通过阅读地图,形成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和知觉,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其视觉敏感度和噪音过滤能力均有所下降[34 ] . 然后,用图者通过回忆和联想,形成关于室内空间结构和空间对象的认知地图,但认知压力源会抑制该阶段空间知识的形成[35 ] . 第三,用图者将认知地图存储在大脑中并与大脑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以加深对当前室内空间环境的认知. 由于认知压力源的存在,用图者处理信息的速度会更快,但不会仔细地将信息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链[36 ] . 最后,用图者基于认知地图和已有记忆进行创造性思维,实现对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和地震态势的认知,用以辅助自身的室内定位、疏散路径选择和修正,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用图者会倾向于选择不确定性高的选项[37 ] . 从上述4个应急地图认知阶段可知,用图者在疏散过程中须付出较日常寻路更多的认知努力[17 ] . ...
... 常用的地图可用性评价方法有问卷调查法、任务分析法、眼动追踪法和专家评估法等,但这些方法都难以准确模拟个体使用地图时所处的室内环境和由认知压力源诱发的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产生、加强或消失. 音频、视频和图片等情绪材料能够诱发被试的状态焦虑,情境相关的音视频情绪材料的诱发效果更好,其状态焦虑持续时间长且与真实情境基本相符[17 ] . ...
... 在正式试验之前,采用文献[17 ]的方法对地震状态焦虑情绪材料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即参照心理学研究范式,招募1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非正式试验被试,要求被试在观看地震状态焦虑情绪材料前后分别填写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cale,STAI)中的状态焦虑量表S-AI,进行心理状态评分. STAI量表是一种常用于测量焦虑情绪的工具,可用于评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暂时性焦虑(即状态焦虑)和一般情况下的长期焦虑(即特质焦虑)水平[44 ] . STAI量表的1−20题为S-AI状态焦虑量表,可用来评价个体在应激情况下的焦虑水平,最高分值为80分. S-AI状态焦虑量表的评定结果表明,10名被试在观看地震状态焦虑情绪材料后的平均S-AI得分(52.70)明显高于观看前的得分(45.31),说明该材料能够有效诱发被试的状态焦虑. ...
4
... 应急疏散的目的是以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将灾害事故现场的受灾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15 ] . 在应急疏散的过程中,个体被动承受的认知压力源包括不利于寻路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认知理论认为压力源会引起个体产生压力反应,增加认知负荷[16 ] . 应急情境下的认知压力源会诱发个体的状态焦虑,对认知加工系统产生不利影响[17 ] . 应急寻路是个体在疏散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定位和寻找目的地的一种行为,是陷入状态焦虑的寻路个体面对风险极高的灾害场景时产生的一种应急反应. 应急寻路行为跟日常寻路一样,主要包括感知和认知环境、形成寻路决策、决策付诸行动3个阶段[18 ] ,但比日常寻路行为更加复杂. 在应急寻路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对室内空间结构、空间对象、地震已经或即将产生的后果、疏散人群等认知线索的快速感知,将其转化为记忆后不断进行再加工,实现对空间结构、空间对象、灾害态势及人群互主体的认知,明确自身与安全出口之间的方位关系. 在此基础上,迅速规划行进路线,并在行进过程中根据不断感知与认知的结果,反复修正行进路线. ...
... 2)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发生在认知压力源持续存在的地震疏散过程中,包括感知、表象、记忆和思维等4个阶段[33 ] . 首先,用图者通过阅读地图,形成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和知觉,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其视觉敏感度和噪音过滤能力均有所下降[34 ] . 然后,用图者通过回忆和联想,形成关于室内空间结构和空间对象的认知地图,但认知压力源会抑制该阶段空间知识的形成[35 ] . 第三,用图者将认知地图存储在大脑中并与大脑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以加深对当前室内空间环境的认知. 由于认知压力源的存在,用图者处理信息的速度会更快,但不会仔细地将信息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链[36 ] . 最后,用图者基于认知地图和已有记忆进行创造性思维,实现对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和地震态势的认知,用以辅助自身的室内定位、疏散路径选择和修正,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用图者会倾向于选择不确定性高的选项[37 ] . 从上述4个应急地图认知阶段可知,用图者在疏散过程中须付出较日常寻路更多的认知努力[17 ] . ...
... 常用的地图可用性评价方法有问卷调查法、任务分析法、眼动追踪法和专家评估法等,但这些方法都难以准确模拟个体使用地图时所处的室内环境和由认知压力源诱发的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产生、加强或消失. 音频、视频和图片等情绪材料能够诱发被试的状态焦虑,情境相关的音视频情绪材料的诱发效果更好,其状态焦虑持续时间长且与真实情境基本相符[17 ] . ...
... 在正式试验之前,采用文献[17 ]的方法对地震状态焦虑情绪材料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即参照心理学研究范式,招募1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非正式试验被试,要求被试在观看地震状态焦虑情绪材料前后分别填写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cale,STAI)中的状态焦虑量表S-AI,进行心理状态评分. STAI量表是一种常用于测量焦虑情绪的工具,可用于评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暂时性焦虑(即状态焦虑)和一般情况下的长期焦虑(即特质焦虑)水平[44 ] . STAI量表的1−20题为S-AI状态焦虑量表,可用来评价个体在应激情况下的焦虑水平,最高分值为80分. S-AI状态焦虑量表的评定结果表明,10名被试在观看地震状态焦虑情绪材料后的平均S-AI得分(52.70)明显高于观看前的得分(45.31),说明该材料能够有效诱发被试的状态焦虑. ...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a wayfinding perspective
1
1984
... 应急疏散的目的是以最安全有效的方式将灾害事故现场的受灾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15 ] . 在应急疏散的过程中,个体被动承受的认知压力源包括不利于寻路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认知理论认为压力源会引起个体产生压力反应,增加认知负荷[16 ] . 应急情境下的认知压力源会诱发个体的状态焦虑,对认知加工系统产生不利影响[17 ] . 应急寻路是个体在疏散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定位和寻找目的地的一种行为,是陷入状态焦虑的寻路个体面对风险极高的灾害场景时产生的一种应急反应. 应急寻路行为跟日常寻路一样,主要包括感知和认知环境、形成寻路决策、决策付诸行动3个阶段[18 ] ,但比日常寻路行为更加复杂. 在应急寻路的过程中,个体通过对室内空间结构、空间对象、地震已经或即将产生的后果、疏散人群等认知线索的快速感知,将其转化为记忆后不断进行再加工,实现对空间结构、空间对象、灾害态势及人群互主体的认知,明确自身与安全出口之间的方位关系. 在此基础上,迅速规划行进路线,并在行进过程中根据不断感知与认知的结果,反复修正行进路线. ...
Fire evacuation supported by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visual guidance systems
1
2022
... 疏散效率、寻路中的信息支持和疏散人员情绪稳定是保障疏散成功的3个关键因素[19 ] . 在应急寻路的过程中,个体如果没有环境之外的其他信息来源,只能依靠自身对灾害场景的感知和认知,实现空间信息的识别、提取与判断. 由于地震场景信息量庞大,疏散现场嘈杂混乱,再加上视觉受限和状态焦虑,个体获取的空间信息通常是局部的、不完整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对室内全局空间结构的掌握也非常有限,这些都会增加寻路时长,甚至诱发冒险行为. ...
1
... 地标是寻路过程中重要的点状标志物,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空间认知要素[20 ] ,是人们认知空间的第1步[21 ] ,通常被当作定位、定向和路径识别的参考点[22 ] . 作为导航寻路的关键要素,地标可以降低个体寻路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增强导航信心,对于安抚情绪和保障寻路决策的正确性有很大作用[23 ] . 室内地标是室内环境中的显著对象[4 ] ,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对室内环境的结构化理解[24 ] . 因此,地标是室内疏散地图上重要的空间认知要素. 从客观上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应急疏散地图有利于灾害场景和诸认知线索的时空增强;从主观上看,则有利于增强寻路个体的认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而稳定个体情绪,提高疏散效率. 基于室内疏散地图的个体应急寻路行为如图1 所示. ...
Including landmarks in routing instructions
1
2010
... 地标是寻路过程中重要的点状标志物,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空间认知要素[20 ] ,是人们认知空间的第1步[21 ] ,通常被当作定位、定向和路径识别的参考点[22 ] . 作为导航寻路的关键要素,地标可以降低个体寻路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增强导航信心,对于安抚情绪和保障寻路决策的正确性有很大作用[23 ] . 室内地标是室内环境中的显著对象[4 ] ,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对室内环境的结构化理解[24 ] . 因此,地标是室内疏散地图上重要的空间认知要素. 从客观上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应急疏散地图有利于灾害场景和诸认知线索的时空增强;从主观上看,则有利于增强寻路个体的认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而稳定个体情绪,提高疏散效率. 基于室内疏散地图的个体应急寻路行为如图1 所示. ...
1
... 地标是寻路过程中重要的点状标志物,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空间认知要素[20 ] ,是人们认知空间的第1步[21 ] ,通常被当作定位、定向和路径识别的参考点[22 ] . 作为导航寻路的关键要素,地标可以降低个体寻路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增强导航信心,对于安抚情绪和保障寻路决策的正确性有很大作用[23 ] . 室内地标是室内环境中的显著对象[4 ] ,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对室内环境的结构化理解[24 ] . 因此,地标是室内疏散地图上重要的空间认知要素. 从客观上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应急疏散地图有利于灾害场景和诸认知线索的时空增强;从主观上看,则有利于增强寻路个体的认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而稳定个体情绪,提高疏散效率. 基于室内疏散地图的个体应急寻路行为如图1 所示. ...
Pedestrian navigation aids: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and design implications
1
2003
... 地标是寻路过程中重要的点状标志物,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空间认知要素[20 ] ,是人们认知空间的第1步[21 ] ,通常被当作定位、定向和路径识别的参考点[22 ] . 作为导航寻路的关键要素,地标可以降低个体寻路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增强导航信心,对于安抚情绪和保障寻路决策的正确性有很大作用[23 ] . 室内地标是室内环境中的显著对象[4 ] ,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对室内环境的结构化理解[24 ] . 因此,地标是室内疏散地图上重要的空间认知要素. 从客观上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应急疏散地图有利于灾害场景和诸认知线索的时空增强;从主观上看,则有利于增强寻路个体的认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而稳定个体情绪,提高疏散效率. 基于室内疏散地图的个体应急寻路行为如图1 所示. ...
室内POI显著度评价的Fisher判别法模型
1
2023
... 地标是寻路过程中重要的点状标志物,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空间认知要素[20 ] ,是人们认知空间的第1步[21 ] ,通常被当作定位、定向和路径识别的参考点[22 ] . 作为导航寻路的关键要素,地标可以降低个体寻路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增强导航信心,对于安抚情绪和保障寻路决策的正确性有很大作用[23 ] . 室内地标是室内环境中的显著对象[4 ] ,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对室内环境的结构化理解[24 ] . 因此,地标是室内疏散地图上重要的空间认知要素. 从客观上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应急疏散地图有利于灾害场景和诸认知线索的时空增强;从主观上看,则有利于增强寻路个体的认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而稳定个体情绪,提高疏散效率. 基于室内疏散地图的个体应急寻路行为如图1 所示. ...
室内POI显著度评价的Fisher判别法模型
1
2023
... 地标是寻路过程中重要的点状标志物,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空间认知要素[20 ] ,是人们认知空间的第1步[21 ] ,通常被当作定位、定向和路径识别的参考点[22 ] . 作为导航寻路的关键要素,地标可以降低个体寻路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增强导航信心,对于安抚情绪和保障寻路决策的正确性有很大作用[23 ] . 室内地标是室内环境中的显著对象[4 ] ,能够帮助个体建立对室内环境的结构化理解[24 ] . 因此,地标是室内疏散地图上重要的空间认知要素. 从客观上看,充分考虑地标显著度的室内应急疏散地图有利于灾害场景和诸认知线索的时空增强;从主观上看,则有利于增强寻路个体的认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而稳定个体情绪,提高疏散效率. 基于室内疏散地图的个体应急寻路行为如图1 所示. ...
Judgments under stress
1
2001
... 认知负荷是影响地图空间认知的主要因素. Hammond[25 ] 区分了增加个体认知负荷的外部和内部2种压力源:外部压力源指由系统外部引起的干扰,内部压力源指由认知任务本身产生的干扰. ...
1
... 1) 室内环境. 商业建筑封闭的室内空间是个体开展应急寻路的主体场所. 这类场所和外界的连接点较少,缺乏地面景观和自然光,且存在众多结构和风格类似的建筑构件. 与开放的室外空间相比,多个独立的营业单元将商业建筑内部分割成细小、繁多的围合空间,加上中庭、楼梯、电梯等竖向交通,使得商业建筑室内环境具有尺度小、通视性差和连通关系复杂等特点. 此外,由于商业建筑室内人员高度集中,人与人或人与障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26 ] ,这些都会影响个体对室内空间的整体认知. ...
Evacuation experiment in a road tunnel: a study of human behaviour and technical installations
1
2009
... 2) 地震灾害及其引发的非常规室内状态. 地震灾害严重威胁个体的生命安全. 当地震发生时,个体通常先避震,再疏散,但何时才是地震疏散的最佳时机往往难以精准把握. 再加上疏散过程中的嘈杂混乱、人员拥挤或踩踏、极有可能出现的再次地震和他人的冒险行为等,都会导致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发生显著变化,感知方式和时间估计可能因压力而扭曲[27 ] ,进而影响个体的整体认知水平. ...
个性化地图的认知机理研究
1
2016
... 1) 个体属性. 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风格、视觉生理、心理素质、疏散经验、室内空间知识和对地图的熟悉程度等个体属性是影响地图认知水平的主观因素,会对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产生极大的影响[28 ] .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性别、文化程度与恐慌心理和疏散行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9 ] . ...
个性化地图的认知机理研究
1
2016
... 1) 个体属性. 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风格、视觉生理、心理素质、疏散经验、室内空间知识和对地图的熟悉程度等个体属性是影响地图认知水平的主观因素,会对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产生极大的影响[28 ] .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性别、文化程度与恐慌心理和疏散行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9 ] . ...
Investigation of the pan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rs of evacuation crowds in subway emergencies
1
2016
... 1) 个体属性. 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风格、视觉生理、心理素质、疏散经验、室内空间知识和对地图的熟悉程度等个体属性是影响地图认知水平的主观因素,会对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加工产生极大的影响[28 ] .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性别、文化程度与恐慌心理和疏散行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29 ] . ...
消防员伤亡案例的事故致因“2-4” 模型解读
1
2016
... 2) 不安全行为. 根据行为安全“2-4”模型[30 ] ,个体在地震应急疏散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折返行为(如折返回某处寻找走散的家人)、从众行为(如盲目跟随他人逃生)、冲动行为(如跳楼跳窗)、惯性行为(如坚持选择自己平时较熟悉的路径和出口)、错误使用工具行为(如乘坐电梯)等. 这些不安全行为都可能导致个体产生错误的地图认知,甚至弃用地图. ...
消防员伤亡案例的事故致因“2-4” 模型解读
1
2016
... 2) 不安全行为. 根据行为安全“2-4”模型[30 ] ,个体在地震应急疏散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折返行为(如折返回某处寻找走散的家人)、从众行为(如盲目跟随他人逃生)、冲动行为(如跳楼跳窗)、惯性行为(如坚持选择自己平时较熟悉的路径和出口)、错误使用工具行为(如乘坐电梯)等. 这些不安全行为都可能导致个体产生错误的地图认知,甚至弃用地图. ...
地图学四面体: 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1
2004
... 地图学三角形模型将地图、读者、环境作为3个重要的地图空间认知研究对象[31 -32 ] . 依据该模型,从地图空间信息的供需视角,提出疏散地图认知模型(见图2 )用以指导地图设计. ...
地图学四面体: 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1
2004
... 地图学三角形模型将地图、读者、环境作为3个重要的地图空间认知研究对象[31 -32 ] . 依据该模型,从地图空间信息的供需视角,提出疏散地图认知模型(见图2 )用以指导地图设计. ...
地图空间认知的数学基础
1
2021
... 地图学三角形模型将地图、读者、环境作为3个重要的地图空间认知研究对象[31 -32 ] . 依据该模型,从地图空间信息的供需视角,提出疏散地图认知模型(见图2 )用以指导地图设计. ...
地图空间认知的数学基础
1
2021
... 地图学三角形模型将地图、读者、环境作为3个重要的地图空间认知研究对象[31 -32 ] . 依据该模型,从地图空间信息的供需视角,提出疏散地图认知模型(见图2 )用以指导地图设计. ...
1
... 2)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发生在认知压力源持续存在的地震疏散过程中,包括感知、表象、记忆和思维等4个阶段[33 ] . 首先,用图者通过阅读地图,形成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和知觉,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其视觉敏感度和噪音过滤能力均有所下降[34 ] . 然后,用图者通过回忆和联想,形成关于室内空间结构和空间对象的认知地图,但认知压力源会抑制该阶段空间知识的形成[35 ] . 第三,用图者将认知地图存储在大脑中并与大脑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以加深对当前室内空间环境的认知. 由于认知压力源的存在,用图者处理信息的速度会更快,但不会仔细地将信息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链[36 ] . 最后,用图者基于认知地图和已有记忆进行创造性思维,实现对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和地震态势的认知,用以辅助自身的室内定位、疏散路径选择和修正,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用图者会倾向于选择不确定性高的选项[37 ] . 从上述4个应急地图认知阶段可知,用图者在疏散过程中须付出较日常寻路更多的认知努力[17 ] . ...
2
... 2)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发生在认知压力源持续存在的地震疏散过程中,包括感知、表象、记忆和思维等4个阶段[33 ] . 首先,用图者通过阅读地图,形成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和知觉,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其视觉敏感度和噪音过滤能力均有所下降[34 ] . 然后,用图者通过回忆和联想,形成关于室内空间结构和空间对象的认知地图,但认知压力源会抑制该阶段空间知识的形成[35 ] . 第三,用图者将认知地图存储在大脑中并与大脑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以加深对当前室内空间环境的认知. 由于认知压力源的存在,用图者处理信息的速度会更快,但不会仔细地将信息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链[36 ] . 最后,用图者基于认知地图和已有记忆进行创造性思维,实现对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和地震态势的认知,用以辅助自身的室内定位、疏散路径选择和修正,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用图者会倾向于选择不确定性高的选项[37 ] . 从上述4个应急地图认知阶段可知,用图者在疏散过程中须付出较日常寻路更多的认知努力[17 ] . ...
... 传统的应急疏散演习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关乎被试的安危,因此,开展虚拟地理试验进行疏散模拟是一种替代传统应急疏散演习的可行方法. Lin等[41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疏散过程中人群流动信息对被试方向选择和总体路线选择的影响;Moussaïd等[42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紧急疏散期间压力对集体行为的影响;林婧[34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路行为;余翔宇等[43 ] 基于虚拟地理试验对地下综合体人员疏散决策进行研究. ...
2
... 2)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发生在认知压力源持续存在的地震疏散过程中,包括感知、表象、记忆和思维等4个阶段[33 ] . 首先,用图者通过阅读地图,形成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和知觉,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其视觉敏感度和噪音过滤能力均有所下降[34 ] . 然后,用图者通过回忆和联想,形成关于室内空间结构和空间对象的认知地图,但认知压力源会抑制该阶段空间知识的形成[35 ] . 第三,用图者将认知地图存储在大脑中并与大脑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以加深对当前室内空间环境的认知. 由于认知压力源的存在,用图者处理信息的速度会更快,但不会仔细地将信息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链[36 ] . 最后,用图者基于认知地图和已有记忆进行创造性思维,实现对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和地震态势的认知,用以辅助自身的室内定位、疏散路径选择和修正,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用图者会倾向于选择不确定性高的选项[37 ] . 从上述4个应急地图认知阶段可知,用图者在疏散过程中须付出较日常寻路更多的认知努力[17 ] . ...
... 传统的应急疏散演习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关乎被试的安危,因此,开展虚拟地理试验进行疏散模拟是一种替代传统应急疏散演习的可行方法. Lin等[41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疏散过程中人群流动信息对被试方向选择和总体路线选择的影响;Moussaïd等[42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紧急疏散期间压力对集体行为的影响;林婧[34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路行为;余翔宇等[43 ] 基于虚拟地理试验对地下综合体人员疏散决策进行研究. ...
1
... 2)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发生在认知压力源持续存在的地震疏散过程中,包括感知、表象、记忆和思维等4个阶段[33 ] . 首先,用图者通过阅读地图,形成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和知觉,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其视觉敏感度和噪音过滤能力均有所下降[34 ] . 然后,用图者通过回忆和联想,形成关于室内空间结构和空间对象的认知地图,但认知压力源会抑制该阶段空间知识的形成[35 ] . 第三,用图者将认知地图存储在大脑中并与大脑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以加深对当前室内空间环境的认知. 由于认知压力源的存在,用图者处理信息的速度会更快,但不会仔细地将信息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链[36 ] . 最后,用图者基于认知地图和已有记忆进行创造性思维,实现对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和地震态势的认知,用以辅助自身的室内定位、疏散路径选择和修正,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用图者会倾向于选择不确定性高的选项[37 ] . 从上述4个应急地图认知阶段可知,用图者在疏散过程中须付出较日常寻路更多的认知努力[17 ] . ...
1
... 2)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发生在认知压力源持续存在的地震疏散过程中,包括感知、表象、记忆和思维等4个阶段[33 ] . 首先,用图者通过阅读地图,形成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和知觉,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其视觉敏感度和噪音过滤能力均有所下降[34 ] . 然后,用图者通过回忆和联想,形成关于室内空间结构和空间对象的认知地图,但认知压力源会抑制该阶段空间知识的形成[35 ] . 第三,用图者将认知地图存储在大脑中并与大脑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以加深对当前室内空间环境的认知. 由于认知压力源的存在,用图者处理信息的速度会更快,但不会仔细地将信息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链[36 ] . 最后,用图者基于认知地图和已有记忆进行创造性思维,实现对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和地震态势的认知,用以辅助自身的室内定位、疏散路径选择和修正,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用图者会倾向于选择不确定性高的选项[37 ] . 从上述4个应急地图认知阶段可知,用图者在疏散过程中须付出较日常寻路更多的认知努力[17 ] . ...
1
... 2)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发生在认知压力源持续存在的地震疏散过程中,包括感知、表象、记忆和思维等4个阶段[33 ] . 首先,用图者通过阅读地图,形成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和知觉,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其视觉敏感度和噪音过滤能力均有所下降[34 ] . 然后,用图者通过回忆和联想,形成关于室内空间结构和空间对象的认知地图,但认知压力源会抑制该阶段空间知识的形成[35 ] . 第三,用图者将认知地图存储在大脑中并与大脑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以加深对当前室内空间环境的认知. 由于认知压力源的存在,用图者处理信息的速度会更快,但不会仔细地将信息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链[36 ] . 最后,用图者基于认知地图和已有记忆进行创造性思维,实现对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和地震态势的认知,用以辅助自身的室内定位、疏散路径选择和修正,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用图者会倾向于选择不确定性高的选项[37 ] . 从上述4个应急地图认知阶段可知,用图者在疏散过程中须付出较日常寻路更多的认知努力[17 ] . ...
Daily stress increases risky decision-making in adolescents: a preliminary study
1
2012
... 2)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 用图者的地图认知发生在认知压力源持续存在的地震疏散过程中,包括感知、表象、记忆和思维等4个阶段[33 ] . 首先,用图者通过阅读地图,形成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感觉和知觉,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其视觉敏感度和噪音过滤能力均有所下降[34 ] . 然后,用图者通过回忆和联想,形成关于室内空间结构和空间对象的认知地图,但认知压力源会抑制该阶段空间知识的形成[35 ] . 第三,用图者将认知地图存储在大脑中并与大脑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以加深对当前室内空间环境的认知. 由于认知压力源的存在,用图者处理信息的速度会更快,但不会仔细地将信息片段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件链[36 ] . 最后,用图者基于认知地图和已有记忆进行创造性思维,实现对商业建筑室内空间和地震态势的认知,用以辅助自身的室内定位、疏散路径选择和修正,但受认知压力源的影响,用图者会倾向于选择不确定性高的选项[37 ] . 从上述4个应急地图认知阶段可知,用图者在疏散过程中须付出较日常寻路更多的认知努力[17 ] . ...
Crisis map design considering map cognition
1
2021
... 3) 空间信息供需双方的认知拟合. 制图者和用图者认知地图之间的相似性可以用认知拟合来描述[38 ] . 制图者和用图者的认知地图越接近,两者的认知拟合程度就越高,空间信息供需双方就更加匹配,疏散地图也更具实用性和可靠性. ...
地震情境下室内应急疏散指示地标提取
2
2024
... 依据文献[39 ],确立情境显著度、视觉显著度、用户属性显著度和空间显著度作为地标显著度的一级评价指标,并选取任务相关性等12个二级指标,构建室内地标综合显著度评价模型,其表达式如下: ...
... 为了验证地标提取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采用文献[39 ]的方法,首先在虚拟场景下开展应急疏散模拟试验,然后要求被试使用E-Prime 3.0软件在VR场景中标记出其在地震应急疏散模拟过程中用到的地标. 试验结果表明,针对男性群体提取的地标与80.12%男性被试的选择一致,针对女性群体提取的地标与82.80%女性被试的选择一致,说明本研究采用的地标显著度计算方法适用性较好,制图者充分考虑用图者的认知压力源和由其诱发的状态焦虑使得空间信息的供给服务更具针对性和精准性,制图者和用图者的认知拟合度较高,空间信息供需双方较为匹配. ...
地震情境下室内应急疏散指示地标提取
2
2024
... 依据文献[39 ],确立情境显著度、视觉显著度、用户属性显著度和空间显著度作为地标显著度的一级评价指标,并选取任务相关性等12个二级指标,构建室内地标综合显著度评价模型,其表达式如下: ...
... 为了验证地标提取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采用文献[39 ]的方法,首先在虚拟场景下开展应急疏散模拟试验,然后要求被试使用E-Prime 3.0软件在VR场景中标记出其在地震应急疏散模拟过程中用到的地标. 试验结果表明,针对男性群体提取的地标与80.12%男性被试的选择一致,针对女性群体提取的地标与82.80%女性被试的选择一致,说明本研究采用的地标显著度计算方法适用性较好,制图者充分考虑用图者的认知压力源和由其诱发的状态焦虑使得空间信息的供给服务更具针对性和精准性,制图者和用图者的认知拟合度较高,空间信息供需双方较为匹配. ...
Weighting methods for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technique
1
2019
... 式中:$ \alpha $ 、$ \beta $ 、$ \gamma $ 分别为AHP法(主观赋权方法)、CRITIC法和ICM法(客观赋权方法)的权重系数,且$ \alpha $ +$ \beta $ +$ \gamma $ =1,为了顾及主、客观赋权法以及CRITIC法与ICM法之间的均衡性,依据文献[40 ],设置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各占50%,即$ \alpha $ =0.50,$ \beta $ =0.25,$ \gamma $ =0.25;$ {\omega }_{i}^{{\mathrm{AHP}}}$ 、$ {\omega }_{i}^{\mathrm{CRITIC}} $ 、$ {\omega }_{i}^{\mathrm{ICM}} $ 分别为采用AHP法、CRITIC法与ICM法$ {\mathrm{计}\mathrm{算}\mathrm{得}\mathrm{到}\mathrm{的}\omega }_{i} $ . ...
Do people follow the crowd in building emergency evacuation? A cross-cultural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based study
1
2020
... 传统的应急疏散演习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关乎被试的安危,因此,开展虚拟地理试验进行疏散模拟是一种替代传统应急疏散演习的可行方法. Lin等[41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疏散过程中人群流动信息对被试方向选择和总体路线选择的影响;Moussaïd等[42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紧急疏散期间压力对集体行为的影响;林婧[34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路行为;余翔宇等[43 ] 基于虚拟地理试验对地下综合体人员疏散决策进行研究. ...
Crowd behaviour during high-stress evacuations in an 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
1
2016
... 传统的应急疏散演习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关乎被试的安危,因此,开展虚拟地理试验进行疏散模拟是一种替代传统应急疏散演习的可行方法. Lin等[41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疏散过程中人群流动信息对被试方向选择和总体路线选择的影响;Moussaïd等[42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紧急疏散期间压力对集体行为的影响;林婧[34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路行为;余翔宇等[43 ] 基于虚拟地理试验对地下综合体人员疏散决策进行研究. ...
基于VR试验的地下综合体人员疏散决策
1
2024
... 传统的应急疏散演习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关乎被试的安危,因此,开展虚拟地理试验进行疏散模拟是一种替代传统应急疏散演习的可行方法. Lin等[41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疏散过程中人群流动信息对被试方向选择和总体路线选择的影响;Moussaïd等[42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紧急疏散期间压力对集体行为的影响;林婧[34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路行为;余翔宇等[43 ] 基于虚拟地理试验对地下综合体人员疏散决策进行研究. ...
基于VR试验的地下综合体人员疏散决策
1
2024
... 传统的应急疏散演习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关乎被试的安危,因此,开展虚拟地理试验进行疏散模拟是一种替代传统应急疏散演习的可行方法. Lin等[41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疏散过程中人群流动信息对被试方向选择和总体路线选择的影响;Moussaïd等[42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紧急疏散期间压力对集体行为的影响;林婧[34 ] 利用虚拟地理试验研究建筑火灾中的个体寻路行为;余翔宇等[43 ] 基于虚拟地理试验对地下综合体人员疏散决策进行研究. ...
1
... 在正式试验之前,采用文献[17 ]的方法对地震状态焦虑情绪材料的有效性进行评定,即参照心理学研究范式,招募1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非正式试验被试,要求被试在观看地震状态焦虑情绪材料前后分别填写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cale,STAI)中的状态焦虑量表S-AI,进行心理状态评分. STAI量表是一种常用于测量焦虑情绪的工具,可用于评估人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暂时性焦虑(即状态焦虑)和一般情况下的长期焦虑(即特质焦虑)水平[44 ] . STAI量表的1−20题为S-AI状态焦虑量表,可用来评价个体在应激情况下的焦虑水平,最高分值为80分. S-AI状态焦虑量表的评定结果表明,10名被试在观看地震状态焦虑情绪材料后的平均S-AI得分(52.70)明显高于观看前的得分(45.31),说明该材料能够有效诱发被试的状态焦虑. ...
VR移动城市导航地图设计中的空间认知要素
1
2019
... 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不同性别群体对疏散路线的选择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性别会对个体的导航方式和寻路策略产生影响[45 ] . 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女性倾向于选择道路宽敞、转向少的主干道作为疏散路线. 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空间中各类不安全因素的负面影响[46 ] ,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规避程度更高,对风险程度的估计也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冒险倾向往往低于男性[47 ] ,疏散过程中她们会选择更加安全的疏散路线而非最快疏散路线,也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 而男性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则倾向于选择转向稍多、道路稍窄、甚至安全性略低的疏散路线,这些路线上分布有显著度高的地标,但并不是所有高显著度的地标都在他们选择的疏散路线上. 这是因为男性的生理结构和社会角色与女性有所不同,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应变处理能力更强,疏散行为更加主动[48 ] ,为了追求最快疏散,他们在恐慌状态下更多地表现出冲动和冒险特质,决策具有更高的盲目性[49 ] . 为了实现最快疏散,男性更加关注功能类和信息类地标,并且需要更多的二级地标和三级地标来获得更加精准的空间信息指引线索. 试验结果也说明疏散路径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
VR移动城市导航地图设计中的空间认知要素
1
2019
... 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不同性别群体对疏散路线的选择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性别会对个体的导航方式和寻路策略产生影响[45 ] . 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女性倾向于选择道路宽敞、转向少的主干道作为疏散路线. 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空间中各类不安全因素的负面影响[46 ] ,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规避程度更高,对风险程度的估计也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冒险倾向往往低于男性[47 ] ,疏散过程中她们会选择更加安全的疏散路线而非最快疏散路线,也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 而男性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则倾向于选择转向稍多、道路稍窄、甚至安全性略低的疏散路线,这些路线上分布有显著度高的地标,但并不是所有高显著度的地标都在他们选择的疏散路线上. 这是因为男性的生理结构和社会角色与女性有所不同,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应变处理能力更强,疏散行为更加主动[48 ] ,为了追求最快疏散,他们在恐慌状态下更多地表现出冲动和冒险特质,决策具有更高的盲目性[49 ] . 为了实现最快疏散,男性更加关注功能类和信息类地标,并且需要更多的二级地标和三级地标来获得更加精准的空间信息指引线索. 试验结果也说明疏散路径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
基于女性安全感的中心城区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评价: 以重庆市为例
1
2022
... 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不同性别群体对疏散路线的选择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性别会对个体的导航方式和寻路策略产生影响[45 ] . 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女性倾向于选择道路宽敞、转向少的主干道作为疏散路线. 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空间中各类不安全因素的负面影响[46 ] ,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规避程度更高,对风险程度的估计也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冒险倾向往往低于男性[47 ] ,疏散过程中她们会选择更加安全的疏散路线而非最快疏散路线,也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 而男性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则倾向于选择转向稍多、道路稍窄、甚至安全性略低的疏散路线,这些路线上分布有显著度高的地标,但并不是所有高显著度的地标都在他们选择的疏散路线上. 这是因为男性的生理结构和社会角色与女性有所不同,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应变处理能力更强,疏散行为更加主动[48 ] ,为了追求最快疏散,他们在恐慌状态下更多地表现出冲动和冒险特质,决策具有更高的盲目性[49 ] . 为了实现最快疏散,男性更加关注功能类和信息类地标,并且需要更多的二级地标和三级地标来获得更加精准的空间信息指引线索. 试验结果也说明疏散路径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
基于女性安全感的中心城区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评价: 以重庆市为例
1
2022
... 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不同性别群体对疏散路线的选择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性别会对个体的导航方式和寻路策略产生影响[45 ] . 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女性倾向于选择道路宽敞、转向少的主干道作为疏散路线. 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空间中各类不安全因素的负面影响[46 ] ,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规避程度更高,对风险程度的估计也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冒险倾向往往低于男性[47 ] ,疏散过程中她们会选择更加安全的疏散路线而非最快疏散路线,也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 而男性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则倾向于选择转向稍多、道路稍窄、甚至安全性略低的疏散路线,这些路线上分布有显著度高的地标,但并不是所有高显著度的地标都在他们选择的疏散路线上. 这是因为男性的生理结构和社会角色与女性有所不同,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应变处理能力更强,疏散行为更加主动[48 ] ,为了追求最快疏散,他们在恐慌状态下更多地表现出冲动和冒险特质,决策具有更高的盲目性[49 ] . 为了实现最快疏散,男性更加关注功能类和信息类地标,并且需要更多的二级地标和三级地标来获得更加精准的空间信息指引线索. 试验结果也说明疏散路径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
1
... 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不同性别群体对疏散路线的选择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性别会对个体的导航方式和寻路策略产生影响[45 ] . 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女性倾向于选择道路宽敞、转向少的主干道作为疏散路线. 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空间中各类不安全因素的负面影响[46 ] ,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规避程度更高,对风险程度的估计也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冒险倾向往往低于男性[47 ] ,疏散过程中她们会选择更加安全的疏散路线而非最快疏散路线,也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 而男性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则倾向于选择转向稍多、道路稍窄、甚至安全性略低的疏散路线,这些路线上分布有显著度高的地标,但并不是所有高显著度的地标都在他们选择的疏散路线上. 这是因为男性的生理结构和社会角色与女性有所不同,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应变处理能力更强,疏散行为更加主动[48 ] ,为了追求最快疏散,他们在恐慌状态下更多地表现出冲动和冒险特质,决策具有更高的盲目性[49 ] . 为了实现最快疏散,男性更加关注功能类和信息类地标,并且需要更多的二级地标和三级地标来获得更加精准的空间信息指引线索. 试验结果也说明疏散路径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
地铁站应急疏散数值模拟研究
1
2024
... 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不同性别群体对疏散路线的选择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性别会对个体的导航方式和寻路策略产生影响[45 ] . 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女性倾向于选择道路宽敞、转向少的主干道作为疏散路线. 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空间中各类不安全因素的负面影响[46 ] ,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规避程度更高,对风险程度的估计也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冒险倾向往往低于男性[47 ] ,疏散过程中她们会选择更加安全的疏散路线而非最快疏散路线,也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 而男性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则倾向于选择转向稍多、道路稍窄、甚至安全性略低的疏散路线,这些路线上分布有显著度高的地标,但并不是所有高显著度的地标都在他们选择的疏散路线上. 这是因为男性的生理结构和社会角色与女性有所不同,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应变处理能力更强,疏散行为更加主动[48 ] ,为了追求最快疏散,他们在恐慌状态下更多地表现出冲动和冒险特质,决策具有更高的盲目性[49 ] . 为了实现最快疏散,男性更加关注功能类和信息类地标,并且需要更多的二级地标和三级地标来获得更加精准的空间信息指引线索. 试验结果也说明疏散路径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
地铁站应急疏散数值模拟研究
1
2024
... 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不同性别群体对疏散路线的选择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性别会对个体的导航方式和寻路策略产生影响[45 ] . 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女性倾向于选择道路宽敞、转向少的主干道作为疏散路线. 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空间中各类不安全因素的负面影响[46 ] ,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规避程度更高,对风险程度的估计也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冒险倾向往往低于男性[47 ] ,疏散过程中她们会选择更加安全的疏散路线而非最快疏散路线,也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 而男性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则倾向于选择转向稍多、道路稍窄、甚至安全性略低的疏散路线,这些路线上分布有显著度高的地标,但并不是所有高显著度的地标都在他们选择的疏散路线上. 这是因为男性的生理结构和社会角色与女性有所不同,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应变处理能力更强,疏散行为更加主动[48 ] ,为了追求最快疏散,他们在恐慌状态下更多地表现出冲动和冒险特质,决策具有更高的盲目性[49 ] . 为了实现最快疏散,男性更加关注功能类和信息类地标,并且需要更多的二级地标和三级地标来获得更加精准的空间信息指引线索. 试验结果也说明疏散路径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
1
... 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不同性别群体对疏散路线的选择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性别会对个体的导航方式和寻路策略产生影响[45 ] . 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女性倾向于选择道路宽敞、转向少的主干道作为疏散路线. 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空间中各类不安全因素的负面影响[46 ] ,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规避程度更高,对风险程度的估计也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冒险倾向往往低于男性[47 ] ,疏散过程中她们会选择更加安全的疏散路线而非最快疏散路线,也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 而男性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则倾向于选择转向稍多、道路稍窄、甚至安全性略低的疏散路线,这些路线上分布有显著度高的地标,但并不是所有高显著度的地标都在他们选择的疏散路线上. 这是因为男性的生理结构和社会角色与女性有所不同,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应变处理能力更强,疏散行为更加主动[48 ] ,为了追求最快疏散,他们在恐慌状态下更多地表现出冲动和冒险特质,决策具有更高的盲目性[49 ] . 为了实现最快疏散,男性更加关注功能类和信息类地标,并且需要更多的二级地标和三级地标来获得更加精准的空间信息指引线索. 试验结果也说明疏散路径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
1
... 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不同性别群体对疏散路线的选择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性别会对个体的导航方式和寻路策略产生影响[45 ] . 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女性倾向于选择道路宽敞、转向少的主干道作为疏散路线. 这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空间中各类不安全因素的负面影响[46 ] ,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和规避程度更高,对风险程度的估计也高于男性,因此女性的冒险倾向往往低于男性[47 ] ,疏散过程中她们会选择更加安全的疏散路线而非最快疏散路线,也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 而男性在商业建筑室内应急寻路的过程中则倾向于选择转向稍多、道路稍窄、甚至安全性略低的疏散路线,这些路线上分布有显著度高的地标,但并不是所有高显著度的地标都在他们选择的疏散路线上. 这是因为男性的生理结构和社会角色与女性有所不同,他们在面对危险时应变处理能力更强,疏散行为更加主动[48 ] ,为了追求最快疏散,他们在恐慌状态下更多地表现出冲动和冒险特质,决策具有更高的盲目性[49 ] . 为了实现最快疏散,男性更加关注功能类和信息类地标,并且需要更多的二级地标和三级地标来获得更加精准的空间信息指引线索. 试验结果也说明疏散路径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