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EN J N, HAN Q, DU X L Shaking table tests of bridge model with friction sliding bearings under bidirectional earthquake excitations
[J]. Structure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 2019 , 15 (9 ): 1264 - 1278
DOI:10.1080/15732479.2019.1618350
[本文引用: 1]
[2]
王东升, 童磊, 王荣霞, 等. 大跨PC连续刚构桥抗震研究进展综述[J/OL].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22: 1-1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77.U.20211020.0828.002.html.
[本文引用: 1]
WANG Dong-sheng, TONG lei, WANG Rong-xia, et al. A review of advances on seismic research in large-span pc continuous beam rigid-frame bridges [J/OL].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 2022: 1-1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77.U.20211020.0828.002.html.
[本文引用: 1]
[3]
MACKIE K, STOJADINOVIC B. Residual displacement and post-earthquake capacity of highway bridges [C]//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een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Vancouver: BC, 2004: 1-16.
[本文引用: 1]
[4]
VASSILIOU M F, MAKRIS N Dynamics of the vertically restrained rocking column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 2015 , 141 (12 ): 1 - 10
[本文引用: 2]
[5]
BU Z Y, OU Y C, SONG J W, et al Hysteretic mod-eling of unbonded posttensioned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 with circular section based on cyclic loadi-ng test
[J].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 2016 , 21 (6 ): 1 - 14
[6]
韦性涵. 自复位隔震高墩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D].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 2018: 10.
[本文引用: 1]
WEI Xing-han. Pseudo-static test of high pier model with self-centering isolation [D]. Lanzhou: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2018: 10.
[本文引用: 1]
[7]
PALERMO A, PAMPANIN S, MARRIOTT D Design,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response of seismic resistant bridge piers with posttensioned dissipating connections
[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2007 , 133 (11 ): 1648 - 1661
DOI:10.1061/(ASCE)0733-9445(2007)133:11(1648)
[本文引用: 2]
[8]
MARRIOTT D, PAMPANIN S, PALERMO A Quasistatic and pseudo dynamic testing of unbonded posttensioned rocking bridge piers with external replaceable dissipaters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 2009 , 38 (3 ): 331 - 354
DOI:10.1002/eqe.857
[9]
ROH H, OU Y C, KIM J, et al Effect of yielding level and post-yielding sstiffness ratio of ED bar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T rocking bridge piers
[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 2014 , 81 (15 ): 454 - 463
[本文引用: 2]
[10]
孙治国, 谷明洋, 司炳君, 等 外置角钢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抗震性能分析
[J]. 中国公路学报 , 2017 , 30 (12 ): 40 - 49
DOI:10.3969/j.issn.1001-7372.2017.12.005
[本文引用: 2]
SUN Zhi-guo, GU Ming-yang, SI Bing-jun, et al Seismic behavior analyses of rocking self-centering double column bridge bents using external angles
[J].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 2017 , 30 (12 ): 40 - 49
DOI:10.3969/j.issn.1001-7372.2017.12.005
[本文引用: 2]
[12]
HAN Q, JIA Z L, XU K, et al Hysteretic behavior investigation of self-centering double-column rocking piers for seismic resilience
[J]. Engineering Structures , 2019 , 188 (1 ): 218 - 232
[本文引用: 3]
[13]
SAIIDI M S, WANG H Exploratory study of seismic response of concrete columns with shape memory alloys reinforcement
[J]. ACI Materials Journal , 2006 , 103 (3 ): 436
[本文引用: 2]
[14]
TAZARV M, SAIIDI M S Low-damage precast columns for accelerated bridge construction in high seismic zones
[J].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 2016 , 21 (3 ): 1 - 13
[本文引用: 1]
[15]
VARELA S A bridge column with superelastic NiTi SMA and replaceable rubber hinge for earthquake damage mitigation
[J]. 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 2016 , 25 (7 ): 1 - 18
[本文引用: 2]
[16]
韩强, 贾振雷, 何维利, 等 自复位双柱式摇摆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
[J]. 中国公路学报 , 2017 , 30 (12 ): 169 - 177
DOI:10.3969/j.issn.1001-7372.2017.12.018
[本文引用: 2]
HAN Qiang, JIA Zhen-lei, HE Wei-li, et al Seismic design method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self-centering doublecolumn rocking bridge
[J].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 2017 , 30 (12 ): 169 - 177
DOI:10.3969/j.issn.1001-7372.2017.12.018
[本文引用: 2]
[17]
魏博, 贾俊峰, 欧进萍, 等 外置耗能器对自复位预制RC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公路学报 , 2021 , 34 (2 ): 220 - 229
DOI:10.3969/j.issn.1001-7372.2021.02.012
[本文引用: 4]
WEI Bo, JIA Jun-feng, OU Jin-ping, et 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exterior dampers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elf-centering precast bridge columns
[J]. 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 2021 , 34 (2 ): 220 - 229
DOI:10.3969/j.issn.1001-7372.2021.02.012
[本文引用: 4]
[18]
贾俊峰, 魏博, 欧进萍, 等 外置可更换耗能器的预制拼装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J]. 振动与冲击 , 2021 , 40 (5 ): 154 - 162
DOI:10.13465/j.cnki.jvs.2021.05.021
[本文引用: 4]
JIA Jun-feng, WEI Bo, OU Jin-ping, et al Tests for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fabricated self-centering bridge piers with external replaceable energy dissipator
[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Shock , 2021 , 40 (5 ): 154 - 162
DOI:10.13465/j.cnki.jvs.2021.05.021
[本文引用: 4]
[19]
石岩, 钟正午, 秦洪果, 等 装配铅挤压阻尼器的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
[J]. 工程力学 , 2021 , 38 (8 ): 166 - 177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0.08.0575
[本文引用: 2]
SHI Yan, ZHONG Zheng-wu, QIN Hong-guo, et al Seismic performance and corresponding design method of rocking self-centering bridge bents equipped with le-ad-extrusion dampers
[J]. Engineering Mechanics , 2021 , 38 (8 ): 166 - 177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20.08.0575
[本文引用: 2]
[20]
何铭华, 辛克贵, 郭佳, 等 自复位桥墩的内禀侧移刚度和滞回机理研究
[J]. 中国铁道科学 , 2012 , 33 (5 ): 22 - 28
DOI:10.3969/j.issn.1001-4632.2012.05.04
[本文引用: 1]
HE Ming-hua, XIN Ke-gui, GUO Jia, et al Research on the intrinsic lateral stiffness and hysteretic mechanics of selfcentering pier
[J]. China Railway Science , 2012 , 33 (5 ): 22 - 28
DOI:10.3969/j.issn.1001-4632.2012.05.04
[本文引用: 1]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T2231-01—2020[S].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20: 84–88.
[本文引用: 1]
[22]
PARK R. State of the art report ductility evaluation from laboratory and analytical testing [C]// Proceedings of Nin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Tokyo: Kyoto, 1988: 605-616.
[本文引用: 1]
[23]
PARK R Evaluation of ductility of structures and structural assemblages from laboratory testing
[J]. Bulletin of the New Zealand National Society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1989 , 22 (3 ): 155 - 166
DOI:10.5459/bnzsee.22.3.155-166
[本文引用: 1]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抗震试验规程: JGJ/T101—2015[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10–16.
[本文引用: 1]
[25]
SHEIKH S A, KHOURY S S Confined concrete columns with stubs
[J]. ACI Structural Journal , 1993 , 90 (4 ): 414 - 431
[本文引用: 1]
[26]
Japan Road Association,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highway bridges. partⅤ: seismic design [S]. Tokyo: Maruzen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124–129.
[本文引用: 1]
[28]
赵建瑜. 自复位预制节段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研究[D].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2018: 27.
[本文引用: 1]
ZHAO Jian-yu.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elf-centering segmental precast bridge columns [D].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8: 27.
[本文引用: 1]
[29]
Open system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EB/OL]. [2007-2019]. http: //opensees. berkeley. edu.
[本文引用: 1]
[30]
孙治国, 赵泰儀, 石岩, 等 摇摆-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数值建模方法研究
[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2019 , 27 (6 ): 1357 - 1369
DOI:10.16058/j.issn.1005-0930.2019.06.015
[本文引用: 1]
SUN Zhi-guo, ZHAO Tai-yi, SHI Yan, et al Research on numerical modeling method for rocking self-centering bridge piers
[J]. Journal of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2019 , 27 (6 ): 1357 - 1369
DOI:10.16058/j.issn.1005-0930.2019.06.015
[本文引用: 1]
[31]
司炳君, 谷明洋, 孙治国, 等 近断层地震动下摇摆-自复位桥墩地震反应分析
[J]. 工程力学 , 2017 , 34 (10 ): 87 - 97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16.05.0386
[本文引用: 1]
SI Bing-jun, Gu Ming-yang, SUN Zhi-guo, et al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rocking self-centering bridge piers under the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J]. Engineering Mechanics , 2017 , 34 (10 ): 87 - 97
DOI:10.6052/j.issn.1000-4750.2016.05.0386
[本文引用: 1]
Shaking table tests of bridge model with friction sliding bearings under bidirectional earthquake excitations
1
2019
... 连续刚构桥由于跨越能力大、地形适应性强及造价适中等优势成为西部山区跨越峡谷地形的主要桥型. 由于地形的限制,连续刚构桥的桥墩越来越高. 若是墩柱高度小于40 m,采用支座隔震[1 ] 设计效果较好;若是墩柱高度大于40 m,采用支座隔震设计延长结构整体周期反而对减震不利. 基于延性设计的思想,在大多情况下,连续刚构桥的墩柱截面优化设计是依靠墩柱自身的弯曲变形耗能,但是震后的墩柱损伤修复工作是一大难题[2 ] . ...
1
... 连续刚构桥由于跨越能力大、地形适应性强及造价适中等优势成为西部山区跨越峡谷地形的主要桥型. 由于地形的限制,连续刚构桥的桥墩越来越高. 若是墩柱高度小于40 m,采用支座隔震[1 ] 设计效果较好;若是墩柱高度大于40 m,采用支座隔震设计延长结构整体周期反而对减震不利. 基于延性设计的思想,在大多情况下,连续刚构桥的墩柱截面优化设计是依靠墩柱自身的弯曲变形耗能,但是震后的墩柱损伤修复工作是一大难题[2 ] . ...
1
... 连续刚构桥由于跨越能力大、地形适应性强及造价适中等优势成为西部山区跨越峡谷地形的主要桥型. 由于地形的限制,连续刚构桥的桥墩越来越高. 若是墩柱高度小于40 m,采用支座隔震[1 ] 设计效果较好;若是墩柱高度大于40 m,采用支座隔震设计延长结构整体周期反而对减震不利. 基于延性设计的思想,在大多情况下,连续刚构桥的墩柱截面优化设计是依靠墩柱自身的弯曲变形耗能,但是震后的墩柱损伤修复工作是一大难题[2 ] . ...
1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Dynamics of the vertically restrained rocking column
2
2015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4 -9 , 11 , 13 -15 , 20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Hysteretic mod-eling of unbonded posttensioned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columns with circular section based on cyclic loadi-ng test
0
2016
1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1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Design,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l response of seismic resistant bridge piers with posttensioned dissipating connections
2
2007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大量试验证明在加载位移幅值达到一定值后,钢绞线预应力值关于位移的变化曲线的切线刚度趋于定值[7 , 12 , 17 -18 , 27 ] ,受压区高度随位移增大到一定值后也趋向一个定值,预应力增量与受压区高度间存在一定关系. 试件的预应力增量分析模型如图13 所示. 桥墩在摇摆过程中,由于转动产生的预应力钢绞线拉伸量为 ...
Quasistatic and pseudo dynamic testing of unbonded posttensioned rocking bridge piers with external replaceable dissipaters
0
2009
Effect of yielding level and post-yielding sstiffness ratio of ED bars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T rocking bridge piers
2
2014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9 , 11 , 13 -15 , 20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外置角钢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抗震性能分析
2
2017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10 , 12 , 16 -19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外置角钢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抗震性能分析
2
2017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10 , 12 , 16 -19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基于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研究综述
2
2021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 11 , 13 -15 , 20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基于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研究综述
2
2021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 11 , 13 -15 , 20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Hysteretic behavior investigation of self-centering double-column rocking piers for seismic resilience
3
2019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 12 , 16 -19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大量试验证明在加载位移幅值达到一定值后,钢绞线预应力值关于位移的变化曲线的切线刚度趋于定值[7 , 12 , 17 -18 , 27 ] ,受压区高度随位移增大到一定值后也趋向一个定值,预应力增量与受压区高度间存在一定关系. 试件的预应力增量分析模型如图13 所示. 桥墩在摇摆过程中,由于转动产生的预应力钢绞线拉伸量为 ...
Exploratory study of seismic response of concrete columns with shape memory alloys reinforcement
2
2006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 13 -15 , 20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Low-damage precast columns for accelerated bridge construction in high seismic zones
1
2016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A bridge column with superelastic NiTi SMA and replaceable rubber hinge for earthquake damage mitigation
2
2016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15 , 20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自复位双柱式摇摆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
2
2017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 16 -19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自复位双柱式摇摆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
2
2017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 16 -19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外置耗能器对自复位预制RC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4
2021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大量试验证明在加载位移幅值达到一定值后,钢绞线预应力值关于位移的变化曲线的切线刚度趋于定值[7 , 12 , 17 -18 , 27 ] ,受压区高度随位移增大到一定值后也趋向一个定值,预应力增量与受压区高度间存在一定关系. 试件的预应力增量分析模型如图13 所示. 桥墩在摇摆过程中,由于转动产生的预应力钢绞线拉伸量为 ...
... 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以魏博等[17 -18 ] 所做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如图14 所示,由图可知式(10)计算出的预应力增量与实际预应力增量吻合较好,表明所提出的计算公式可以较好地预测接缝处为平面时钢绞线预应力增量. ...
... 本次试验中名义受压区高度c 随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如图15 所示,受压区高度在往复加载过程中随水平位移Δ 不断变化,在加载初期受压区高度变化较大,随着水平位移的增加,受压区高度逐渐趋向一个定值,这与其他学者所做的试验结果一致[17 -18 ] . ...
外置耗能器对自复位预制RC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4
2021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大量试验证明在加载位移幅值达到一定值后,钢绞线预应力值关于位移的变化曲线的切线刚度趋于定值[7 , 12 , 17 -18 , 27 ] ,受压区高度随位移增大到一定值后也趋向一个定值,预应力增量与受压区高度间存在一定关系. 试件的预应力增量分析模型如图13 所示. 桥墩在摇摆过程中,由于转动产生的预应力钢绞线拉伸量为 ...
... 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以魏博等[17 -18 ] 所做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如图14 所示,由图可知式(10)计算出的预应力增量与实际预应力增量吻合较好,表明所提出的计算公式可以较好地预测接缝处为平面时钢绞线预应力增量. ...
... 本次试验中名义受压区高度c 随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如图15 所示,受压区高度在往复加载过程中随水平位移Δ 不断变化,在加载初期受压区高度变化较大,随着水平位移的增加,受压区高度逐渐趋向一个定值,这与其他学者所做的试验结果一致[17 -18 ] . ...
外置可更换耗能器的预制拼装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
2021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大量试验证明在加载位移幅值达到一定值后,钢绞线预应力值关于位移的变化曲线的切线刚度趋于定值[7 , 12 , 17 -18 , 27 ] ,受压区高度随位移增大到一定值后也趋向一个定值,预应力增量与受压区高度间存在一定关系. 试件的预应力增量分析模型如图13 所示. 桥墩在摇摆过程中,由于转动产生的预应力钢绞线拉伸量为 ...
... 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以魏博等[17 -18 ] 所做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如图14 所示,由图可知式(10)计算出的预应力增量与实际预应力增量吻合较好,表明所提出的计算公式可以较好地预测接缝处为平面时钢绞线预应力增量. ...
... 本次试验中名义受压区高度c 随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如图15 所示,受压区高度在往复加载过程中随水平位移Δ 不断变化,在加载初期受压区高度变化较大,随着水平位移的增加,受压区高度逐渐趋向一个定值,这与其他学者所做的试验结果一致[17 -18 ] . ...
外置可更换耗能器的预制拼装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
2021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大量试验证明在加载位移幅值达到一定值后,钢绞线预应力值关于位移的变化曲线的切线刚度趋于定值[7 , 12 , 17 -18 , 27 ] ,受压区高度随位移增大到一定值后也趋向一个定值,预应力增量与受压区高度间存在一定关系. 试件的预应力增量分析模型如图13 所示. 桥墩在摇摆过程中,由于转动产生的预应力钢绞线拉伸量为 ...
... 为了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以魏博等[17 -18 ] 所做的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如图14 所示,由图可知式(10)计算出的预应力增量与实际预应力增量吻合较好,表明所提出的计算公式可以较好地预测接缝处为平面时钢绞线预应力增量. ...
... 本次试验中名义受压区高度c 随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如图15 所示,受压区高度在往复加载过程中随水平位移Δ 不断变化,在加载初期受压区高度变化较大,随着水平位移的增加,受压区高度逐渐趋向一个定值,这与其他学者所做的试验结果一致[17 -18 ] . ...
装配铅挤压阻尼器的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
2
2021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19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装配铅挤压阻尼器的摇摆-自复位双柱墩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
2
2021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 -19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自复位桥墩的内禀侧移刚度和滞回机理研究
1
2012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自复位桥墩的内禀侧移刚度和滞回机理研究
1
2012
...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有学者提出摇摆桥墩的抗震设计思想[3 ] ,工作原理是墩柱与下部基础在承台处分离设计,当地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墩底晃动,边界条件改变,从而瞬间释放墩底弯矩. 隔绝地震力的传递可以有效地降低墩底剪力与弯矩,避免墩柱发生破坏. 桥墩充分利用主梁和桥墩自重来平衡风荷载、车辆活载的制动力及中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以满足正常使用. 在强震时利用桥墩的提离进行摇摆隔震,震后靠竖向恒载和预应力钢筋实现自复位. 与常规现浇桥墩相比,摇摆自复位桥墩在地震后的残余位移更小,具有良好的震后复位能力. 前期的研究对象未设置耗能组件[4 -6 ] ,耗能能力较差. 针对该问题, Palermo等[7 -9 ] 提出在墩底内置耗能低碳钢筋以增强耗能能力,并进行拟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耗能钢筋虽然能够增强桥墩的耗能能力,但是存在残余位移较大、耗能钢筋屈曲或断裂后不易更换等问题. 孙治国等[10 ] 针对双柱墩提出角钢和耗能钢筋结合的摇摆隔震设计方案,并开展拟静力试验和动力时程分析,论证耗能钢筋设置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可更换构件的可恢复功能桥梁防震结构”的抗震理念[11 ] ,国内外学者开始研发耗能组件可更换的摇摆-自复位桥墩体系. Han等[12 ] 研究耗能钢棒、屈曲约束钢板2种外置耗能构件对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 RSC)双柱墩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置的耗能钢棒以及屈曲约束钢板提高了RSC双柱墩的抗震性能,并且便于震后检查和更换,但是耗能能力与现浇桥墩仍有差距. Saiidi团队[13 -14 ] 将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 SMA)用来提高墩柱耗能能力,并将内置SMA棒和摇摆接缝处没橡胶支座两者相结合以实现预制墩柱塑性铰区可更换的目的. 振动台试验证明这种新型预制桥墩在抗震性能和震后快速修复方面的优势,但是橡胶支座的存在会增加墩顶的位移[15 ] . 魏博等[16 ] 以中国已建的首座RSC桥梁黄徐路跨线桥为背景,通过3组不同抗侧强度耗能器的RSC桥墩水平拟静力往复试验研究[17 ] 发现,外置耗能器耗能作用明显. 耗能器的抗侧强度贡献率越高,墩柱的滞回曲线越饱满,墩柱的耗能能力和抗侧承载力也明显提高. 耗能器更换前后的拟静力试验[18 ] 结果表明,在耗能组件更换前后,墩柱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基本一致. 石岩等[19 ] 选取铅挤压阻尼器(lead-extrusion dampers, LEDs)作为可更换的耗能装置,并且通过拟静力试验和数值分析. 分析表明,RSC-LEDs双柱墩能够达到预期的能力曲线,减小桥墩损伤以及控制地震位移目标. 当前国内外学者都对可更换构件的恢复功能结构进行研究,以上研究对象以中低墩为主,针对高墩结构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摇摆墩柱大多数为整体或节段预制混凝土独柱墩[4 -9 , 11 , 13 -15 , 20 ] ,部分为双柱墩[10 , 12 , 16 -19 ] ,少见双肢薄壁墩方面的摇摆隔震研究. ...
1
... 以太极溪特大桥主桥13#墩为原型,设计2个1/16缩尺比的双肢高墩模型,即带耗能系梁阻尼器的摇摆自复位双肢薄壁高墩(试件1)和常规双肢薄壁高墩(试件0). 模型的尺寸及构造细节如图1 所示,桥墩模型的加载高度为3.25 m,控制试件轴压比为0.2. 试件选用C50混凝土,桥墩纵筋采用直径为16 mm的HRB400钢筋,箍筋采用直径为10 mm的HRB400钢筋,桥墩保护层厚度为30 mm.纵筋的配筋率和箍筋体积配箍率分别为1.910%和0.897%,满足我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21 ] 的要求. 试件0墩柱为整体现浇,试件1墩柱中心预留50 mm PVC管用于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管道中钢绞线为3束1×7(1×7是指7根钢丝绞合为一股钢绞线)-Ф S 15.2 mm预应力钢绞线.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双端局部式张拉,长度为1 200 mm. 预应力张拉采用分段施工的方式,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预应力,预埋在墩柱混凝土内的锚具采用自锁式锚具. 为了防止墩底墩顶接缝处在往复加载摇摆中混凝土过早破坏以及避免接缝处纵筋剪切破坏,接缝处设置2片厚度为10 mm的波折钢板断开形成嵌合式接头,接缝处的纵筋为从盖梁至承台的通长钢筋. 试件的细节构造见图1 (c). 北侧墩柱记为D1柱,南侧墩柱记为D2柱 ...
1
... 根据骨架曲线计算试件的延性及屈服点,试件的屈服点采用等能量法[22 ] 计算. 根据Park法[23 ] 以延性系数表示结构的延性. 延性系数μ 为极限位移与屈服位移之比,表达式为 ...
Evaluation of ductility of structures and structural assemblages from laboratory testing
1
1989
... 根据骨架曲线计算试件的延性及屈服点,试件的屈服点采用等能量法[22 ] 计算. 根据Park法[23 ] 以延性系数表示结构的延性. 延性系数μ 为极限位移与屈服位移之比,表达式为 ...
1
... 用等效黏滞阻尼系数ζ eq [24 ] 来比较试件0以及试件1的耗能能力. 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与位移延性系数的变化曲线ζ eq-μ 如图9 所示. 试件0及试件1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前期试件0混凝土系梁较早屈服耗能,因此其等效黏滞阻尼系数略高于试件1,后期混凝土系梁破坏退出工作,而试件1耗能系梁阻尼器开始屈服,因此试件1等效黏滞阻尼系数逐渐增大超过试件0,最终试件1的峰值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试件0的1.42倍. ...
Confined concrete columns with stubs
1
1993
... 为了直观评价试件在往复循环荷载下累计耗能的能力,采用规格化累计滞回耗能系数E N [25 ] 来表示试件累计耗能的变化情况. 试件规格化累计滞回耗能系数E N 随位移延性系数μ 的变化关系如图10 所示. 2个试件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在前期均稳定上升,后期试件1耗能系梁阻尼器屈服后,累计耗能大幅度增加. 试件0混凝土系梁退出工作后,墩柱很快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墩底形成塑性铰. 墩底破坏后,承载能力显著下降,累计耗能趋于稳定. 最终试件1规格化累计耗能为试件0的2.5倍. ...
1
... 试件的残余位移为墩顶水平荷载为0时的水平位移,是衡量墩柱可恢复能力及自复位能力的重要指标[26 ] . 图11 为试件残余位移 $\varDelta_R $ 随水平位移 $\varDelta $ 的变化关系曲线. 由图11 可以看出, 2个试件的残余位移都随加载幅值的增加而增加. 在位移幅值110 mm时,试件0残余位移为40.44 mm,残余位移偏移率β 超过1%;而试件1残余位移为30.59 mm,残余位移偏移率为0.941%. 结构失效、作动器卸载后再次测量残余位移,试件0的D1、D2柱分别为16、22 mm,试件1的D1、D2柱为12、14 mm. ...
EIGAWADY, AHMAD SHA'LAN. Seismic behavior of self-centering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bents
1
2011
... 大量试验证明在加载位移幅值达到一定值后,钢绞线预应力值关于位移的变化曲线的切线刚度趋于定值[7 , 12 , 17 -18 , 27 ] ,受压区高度随位移增大到一定值后也趋向一个定值,预应力增量与受压区高度间存在一定关系. 试件的预应力增量分析模型如图13 所示. 桥墩在摇摆过程中,由于转动产生的预应力钢绞线拉伸量为 ...
1
... 由于实际试验中桥墩不是刚体,墩柱轴向压缩变形会引起预应力钢绞线长度的变化. 因此引入墩柱轴向变形对钢绞线拉伸长度的影响系数λ [28 ] . ...
1
... 由于实际试验中桥墩不是刚体,墩柱轴向压缩变形会引起预应力钢绞线长度的变化. 因此引入墩柱轴向变形对钢绞线拉伸长度的影响系数λ [28 ] . ...
1
... 为了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的合理性,基于OpenSees平台[29 ] ,进行试件0和试件1的桥墩纤维模型的有限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混凝土无系梁模型(模型1)、混凝土系梁阻尼器模型(模型2)、摇摆墩无系梁模型(模型3)、摇摆墩混凝土系梁模型(模型4)的数值模型建立与分析. ...
摇摆-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数值建模方法研究
1
2019
... 模型墩身、盖梁和混凝土系梁采用纤维梁柱单元,系梁阻尼器采用壳单元,无黏结预应力钢筋采用Truss单元,混凝土本构选用Concrete01,钢筋选用与无黏结预应力钢筋材料选用steel02本构模型,通过施加初始应力的方法施加预应力. 阻尼器选用J2Plasticity本构通过给材料施加初始应力的方法模拟预应力. 摇摆界面的处理采用孙治国等[30 ] 提出的分布弹簧模型,使用只受压不受拉的单压材料ENT(elastic-no tension),弹簧的刚度选用司炳君等[31 ] 建议的公式. ...
摇摆-自复位桥墩抗震性能数值建模方法研究
1
2019
... 模型墩身、盖梁和混凝土系梁采用纤维梁柱单元,系梁阻尼器采用壳单元,无黏结预应力钢筋采用Truss单元,混凝土本构选用Concrete01,钢筋选用与无黏结预应力钢筋材料选用steel02本构模型,通过施加初始应力的方法施加预应力. 阻尼器选用J2Plasticity本构通过给材料施加初始应力的方法模拟预应力. 摇摆界面的处理采用孙治国等[30 ] 提出的分布弹簧模型,使用只受压不受拉的单压材料ENT(elastic-no tension),弹簧的刚度选用司炳君等[31 ] 建议的公式. ...
近断层地震动下摇摆-自复位桥墩地震反应分析
1
2017
... 模型墩身、盖梁和混凝土系梁采用纤维梁柱单元,系梁阻尼器采用壳单元,无黏结预应力钢筋采用Truss单元,混凝土本构选用Concrete01,钢筋选用与无黏结预应力钢筋材料选用steel02本构模型,通过施加初始应力的方法施加预应力. 阻尼器选用J2Plasticity本构通过给材料施加初始应力的方法模拟预应力. 摇摆界面的处理采用孙治国等[30 ] 提出的分布弹簧模型,使用只受压不受拉的单压材料ENT(elastic-no tension),弹簧的刚度选用司炳君等[31 ] 建议的公式. ...
近断层地震动下摇摆-自复位桥墩地震反应分析
1
2017
... 模型墩身、盖梁和混凝土系梁采用纤维梁柱单元,系梁阻尼器采用壳单元,无黏结预应力钢筋采用Truss单元,混凝土本构选用Concrete01,钢筋选用与无黏结预应力钢筋材料选用steel02本构模型,通过施加初始应力的方法施加预应力. 阻尼器选用J2Plasticity本构通过给材料施加初始应力的方法模拟预应力. 摇摆界面的处理采用孙治国等[30 ] 提出的分布弹簧模型,使用只受压不受拉的单压材料ENT(elastic-no tension),弹簧的刚度选用司炳君等[31 ] 建议的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