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物逆境适应与品质形成机制专题
收藏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3): 253-380.
摘要(
0 )
PDF(15501KB)(
0
)
【编者按】作物逆境适应与品质形成机制研究是选育优质、抗逆品种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理化、生物环境因子的改变都会对作物生理生化、生长发育过程造成影响,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对作物生物与非生物逆境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物逆境适应性又与农产品品质形成存在着密切关联,因此,了解作物应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机制对提升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期针对这一基础命题,选刊了12篇相关研究论文与综述:研究对象既有水稻、大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又有油菜、番茄、芸薹属蔬菜等经济作物;研究内容既有作物逆境与品质生理机制,又有作物育种新方法等。内容十分多样,体现了国内学者为实现优质、抗逆育种目标而开展的一些积极、有意义的探索。 专题主持人:蒋立希教授,潘建伟教授
|
|
水稻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的分子克隆、特征及其与褐飞虱抗性相关的基因表达(英文)
收藏
BEGUM Mahfuj Ara, 史肖肖, 白月亮, 蒋艳冬, 周文武, 毛存贵, 祝增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3): 365-372.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17.11.211
为研究鞘脂质和鞘脂质代谢前体长链基团(long-chain bases, LCBs)对胁迫应答的调控机制,对编码水稻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er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SPT)的LCB基因进行克隆。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扩增到3 条LCB1和3条LCB2基因全长,蛋白质大小为481~49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LCB蛋白序列在细菌到人等多个物种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在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 BPH)的侵害作用下,水稻OsLCB2a1基因表达量上升。与其他水稻品种相比,抗性品种“Mudgo”和“IR64”中的基因表达量更高。基因表达量与褐飞虱危害指数呈负相关。在不同水稻品种的不同组织中,“IR64”叶片中的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而“态平籼”叶鞘中的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OsLCB2a1基因在抗褐飞虱水稻品种的最高分蘖期呈高表达,表明该基因可能在水稻营养期发挥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