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J4  2005, Vol. 39 Issue (9): 1445-1449    
论文     
离心加速度与热耦合机理的研究
何闻(浙江大学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沈润杰(浙江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陈子辰(浙江大学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全文: PDF 
摘要:

针对高线加速度下热与振动复合环境试验系统中离心加速度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研究了离心加速
度与热的耦合机理.以流体传热控制方程和固体三维传热方程为基础,建立了离心加速度与热的耦合关系
式,并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数值方法,计算了离心加速度作用下具有局部热源及内置物的温度场和流场.根
据流场分布分析了离心加速度与热耦合机理,给出了改善离心加速度下温度场均匀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
明,离心加速度是造成温度箱中温度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和线加速度相比,离心加速度使温度场分布更
加紊乱.强迫对流以及合理安排内置物的位置是改善离心加速度下温度场均匀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复合试验温度场离心加速度耦合场    
出版日期: 2005-09-20
基金资助: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1999033534).

作者简介: 何闻(1969—),男,安徽马鞍山人,副教授,从事精密环境技术、振动测试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hewens@263.net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何闻
沈润杰
陈子辰

引用本文:

何闻 沈润杰 陈子辰. 离心加速度与热耦合机理的研究[J]. J4, 2005, 39(9): 1445-1449.

HE Wen, CHEN Run-Jie, CHEN Zi-Chen. . J4, 2005, 39(9): 1445-1449.

链接本文:

http://www.zjujournals.com/xueshu/eng/CN/        http://www.zjujournals.com/xueshu/eng/CN/Y2005/V39/I9/1445

[1] 崔璟, 尹凌峰, 郭小明, 唐敢. 基于残余位移的空间结构火灾温度场推定方法[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 50(4): 720-726.
[2] 宁峰平,姚建涛,孙锟,马明臻,赵永生. 多因素耦合对空间轴承热学特性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 50(1): 129-136.
[3] 欧祖敏,孙璐,程群群.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温度场简化计算方法[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 49(3): 482-487.
[4] 刘逸祥, 童根树, 张磊.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 49(2): 208-217.
[5] 马驰,杨军,赵亮,梅雪松,施虎,王新孟. 高速主轴系统热特性分析与实验[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 49(11): 2092-2102.
[6] 胡向东,郭旺,张洛瑜. 直角绝热边界附近少量冻结管稳态温度场解析解[J]. J4, 2014, 48(3): 471-477.
[7] 肖南,杨逢春. 不同温度和位移边界下混凝土楼板配筋建议[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 48(11): 1925-1932.
[8] 王子阳, 邵卫云, 张仪萍. 考虑土壤分层的地源热泵圆柱面热源模型[J]. J4, 2013, 47(8): 1338-1345.
[9] 王子阳, 张仪萍, 战国会, 俞亚南. 有渗流时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J]. J4, 2012, 46(8): 1450-1456.
[10] 钟崴, 丁晟, 宋冬根, 鞠霞, 童水光. 闪速炼铜余热锅炉辐射室流场温度场数值模拟[J]. J4, 2012, 46(2): 321-326.
[11] 潘金龙,齐长雨,黄毅方,吴宏雷.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地下结构温度效应的确定及仿真[J]. J4, 2011, 45(9): 1680-1687.
[12] 安剑奇, 吴敏, 何勇, 曹卫华. 基于料面温度场特征的高炉炉况诊断方法[J]. J4, 2010, 44(7): 1276-1281.
[13] 张坤, 李东庆, 李建宇, 童刚强. 青藏高等级公路通风管试验路基降温效果[J]. J4, 2010, 44(10): 1845-1850.
[14] 胡宏伟 周晓军 庞茂 杨富春. 基于B样条小波的离合器温度场有限元分析[J]. J4, 2009, 43(1): 143-147.
[15] 潘建彬 吴兴坤. 超大功率固态激光器的介质温度场分析[J]. J4, 2008, 42(6): 973-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