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12-01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Reviews  Research Articles    Research Articles 
Reviews
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在果实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收藏
Xin Xu, Yujin Yuan, Bihong Feng, Wei Deng
Food Qual Safet. 2020 (4): 3-10.   DOI: 10.1093/fqsafe/fyaa028
摘要( 421 )  
水果作为膳食纤维、必需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重要来源,是健康和均衡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水果品质和延长货架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传统技术存在周期长、效率低、靶基因修饰困难等缺点,限制了研究的进展。近年来,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技术以其高效、简单、低成本的特点成为目前最流行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分析和基因改造。本文综述了CRISPR/Cas9技术在改善水果品质方面的最新进展。例如,CRISPR/Cas9介导的RIPENING INHIBITOR(RIN)基因、番茄红素脱氢酶(PDS)、果胶裂解酶(PL)、SlMYB12和CLAVATA3(CLV3)的靶向突变可以影响果实成熟、果实生物活性物质、果实质地、果实着色和果实大小。CRISPR/Cas9介导的诱变已成为一种有效的修饰目标基因、改善果实品质的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粮食供应链的影响   收藏
Serpil Aday, Mehmet Seckin Aday
Food Qual Safet. 2020 (4): 11-24.   DOI: 10.1093/fqsafe/fyaa024
摘要( 455 )  
全球流行病并不是人类历史上遇到的新事件,因为人类历史上曾面临过各种流行病。流行病的共同点是它们对全球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考虑到粮食供应链是经济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人们已经发现COVID-19对从田间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都有影响。最近鉴于粮食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人们特别关注粮食生产、加工、分配和需求的过程。COVID-19导致工人行动受限,消费者需求变化,粮食生产设施关闭,粮食贸易政策受限,粮食供应链面临资金压力。因此,政府应该促进工人和农产品的流动。此外,小农或弱势群体应得到财政支持。设施应通过改变安全措施来改变工作条件,维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应避免采取粮食保护主义政策,以防止粮价上涨。总之,每个国家都必须认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有时应根据大流行病的传播情况加强或放松措施。供应链也应足够灵活,以应对粮食供应链中的挑战。本次综述的目的是评估COVID-19对农业和食品领域的影响,并总结减少和控制大流行病影响所需的建议。
Research Articles
电子鼻和GC-MS在草莓振动损伤检测中的应用   收藏
Jingshan Rao, Yuchen Zhang, Zhichao Yang, Shaojia Li, Di Wu, Chongde Sun, Kunsong Chen
Food Qual Safet. 2020 (4): 25-36.   DOI: 10.1093/fqsafe/fyaa025
摘要( 402 )  

本研究评估了利用电子鼻(e-nose)技术基于其挥发性物质(VOC)以无损检测具有振动损伤的草莓果实的潜力。

材料与方法制备4组不同持续振动时间(0、0.5、1、2 h)的草莓,并在振动处理后0、1、2、3 d采集电子鼻信号。

结果结果表明,采用4个采样日的样品进行建模,可以准确地预测振动损伤程度和损伤时间。最佳模型的残差预测偏差分别为2.984和5.478。对受损草莓的判别模型也取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校正和预测的平均正确率为99.24%。当使用每个采样日或振动时间的样本进行建模时,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但这些模型并不适合实际情况。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草莓在振动后,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发生了变化,这是电子鼻检测的基础。

局限性:其他因素引起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有待于今后研究

结论:电子鼻技术在草莓振动损伤检测中的应用潜力。

黑果枸杞茶比红枸杞茶中植物化学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更高   收藏
Bei Liu, Qingqing Xu, Yujing Sun
Food Qual Safet. 2020 (4): 37-46.   DOI: 10.1093/fqsafe/fyaa022
摘要( 403 )  
枸杞茶是一种传统的草本茶,在亚洲是枸杞的主要食用方式,但红枸杞茶与黑枸杞茶的比较研究较少。本文研究了不同水温和浸泡时间对两种枸杞茶色泽、化学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包括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的影响。比较了红枸杞茶和黑枸杞茶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红枸杞茶和黑枸杞茶都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质,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随着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的延长,两种枸杞茶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与红枸杞茶相比,黑枸杞茶的植物化学成分含量更高和抗氧化活性更强。在100 ℃水中浸泡相同时间,黑枸杞茶的总多糖(150 mg/100mL)、总多酚(238 mg/mL)和抗氧化活性(550 μmol/100mL)分别比红枸杞茶高3.5倍、2倍和5倍。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喝热枸杞茶是一个好习惯,而黑枸杞茶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冻干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基质中的赤桉多酚的化学表征,释放和生物活性   收藏
Ozioma Forstinus Nwabor, Sudarshan Singh, Dwi Marlina, Supayang Piyawan Voravuthikunchai
Food Qual Safet. 2020 (4): 47-56.   DOI: 10.1093/fqsafe/fyaa016
摘要( 286 )  
用冷冻干燥技术将赤桉粗乙醇提取物用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封装。对微胶囊的粒径、形态、理化参数和微观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微胶囊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微胶囊呈不规则状,平均粒径为6.7 ~ 26.6 μm。 Zeta电位和多分散指数分别为-17.01 ~ 2.23 mV和0.34 ~ 0.49。产率百分比在70.4% ~ 81.5%之间,而包封率在74.2 ± 0.011% ~ 82.43 ± 0.77%之间。溶胀指数和溶解度与提取物浓度成反比,其变化范围分别为54.4% ~ 84.0%和18.8% ~ 22.2%。抗氧化活性与提取物浓度直接相关。微胶囊对革兰氏阳性食源性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19 ~ 3.12和0.19 ~ 12.25 mg/mL。Higuchi模型显示37 ℃下多酚的释放具有时间依赖性、延迟性和调节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CMC)具有良好的包封性能,能够保存生物活性提取物,因此可用于天然产物在食品系统中的应用。
In-vitro screening of probiotic propertie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milk product

发酵乳制品中植物乳杆菌益生菌特性的体外筛选   收藏

Soumitra Nath, Jibalok Sikidar, Monisha Roy, Bibhas Deb
Food Qual Safet. 2020 (4): 57-68.   DOI: 10.1093/fqsafe/fyaa026
摘要( 264 )  

目的:传统发酵产品的筛选对于安全性的评估、安全性以及功能性食品的进一步开发是必不可少的,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于从发酵生乳样品中分离和鉴定食用后对健康有益的细菌。

方法:为确认分离菌为益生菌,对分离菌进行了体外益生菌特性鉴定。初步筛选包括对酸、胆汁、胰酶和氯化钠的耐受性。细胞表面特性显示其与黏膜上皮的相互作用,包括疏水性和自聚集性。通过溶血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进行安全性评价,并进一步评价该益生菌对一些致病菌的拮抗作用。

结果:从发酵生乳中分离出的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经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后利用16S rRNA进一步证实。该分离菌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GCC_19M1对低pH、0.3%胆汁、0.5%胰酶和5%氯化钠具有显著的耐受性。在模拟胃液(pH 3)中,分离菌的存活率为93.48 - 96.97%。此外,自聚集性和疏水性揭示了人体肠道生态位的形成。缺乏溶血活性确保了菌株的无毒性。植物乳杆菌GCC_19M1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美罗培南、头孢曲松敏感,对致病菌有拮抗作用。

结论:植物乳杆菌GCC_19M1具有很强的益生菌潜力,其在发酵生乳制品中存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功能性益生菌食品。

Research Articles
亚硝酸盐降解菌和生物胺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相关基因   收藏
Yuxin Li, Zhihui Yu, Yingchun Zhu, Zhixiang Cao
Food Qual Safet. 2020 (4): 69-79.   DOI: 10.1093/fqsafe/fyaa027
摘要( 382 )  

目的:发酵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和生物胺(BAs)的积累是一个公共健康问题。本研究旨在从中国酸粥、香肠、培根制品中筛选出亚硝酸盐降解菌株和生物胺降解菌株。

材料与方法:筛选出12株菌株后,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GENMED试剂盒和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对12株菌株进行亚硝酸盐降解、BAs降解、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及生物胺(BAs)相关基因检测。

结果:筛选出标记为M SZ1 2和 M GC 2的戊糖球菌、标记为M SZ2 2的植物乳杆菌和标记为Y CC 3的木糖葡萄球菌。M SZ2 2中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为2.663 units/mg。M SZ22的总生物胺(BAs)的降解率为93.24%。M SZ1 2对亚硝酸盐和BAs的降解率分别为86.49%和37.87%。M SZ1 2中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可达1.962 units/mg。M GC 2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更高(89.19%),Y-CC-3对BAs的降解率更高(36.16%)。在4株菌株中都检测到编码多铜氧化酶(suf I/D2EK17)的基因,其中不含BAs(组氨酸脱羧酶(hdc)、酪氨酸脱羧酶(tdc)、鸟氨酸脱羧酶(odc)、赖氨酸脱羧酶(ldc)形成的编码基因。

结论:这4株菌株(M SZ1 2,M GC 2,M SZ2 2和 Y CC 3)是发酵香肠中作为亚硝酸盐和BAs的发酵剂的理想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