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Vol. 34 Issue (6): 621-628    DOI: 10.3785/j.issn.1008-9209.2008.06.006
生物科学与技术     
mtDNA A3243G 点突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致病机制探讨
李继霞,王 钜,刘一农
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学系,北京,100069
 全文: PDF(2536 KB)  
摘要:

利用显微注射线粒体技术建立转人线粒体小鼠模型,研究外源突变mtDNA在不同组织的分布及遗传规律,探讨mtDNA A3243G点突变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从健康成人及2型糖尿病患者(携带mtDNA 3243A-G突变)血液标本中分离有活性的线粒体,将其显微注射至小鼠受精卵,胚胎移植,产出仔鼠后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人mtDNA及mtDNA A3243G点突变.获得嵌合体小鼠后,对其空腹血糖和全血乳酸进行测定,并使用荧光法和比色法分析A3243G点突变小鼠重要脏器组织细胞活性氧生成量(ROS)、线粒体复合酶Ⅰ和Ⅳ活力及线粒体ATP合成活力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1只雌性(转健康人线粒体)和2只雄性小鼠(转患者线粒体)中检测到人mtDNA,其中2只雄性小鼠携带mtDNA 3243A-G突变;将嵌和体雌鼠与野生型C57BL/6J 雄鼠交配后,在1只后代仔鼠中检测到人mtDNA;人mtDNA仅在嵌合小鼠的部分组织中表达.在含有mtDNA A3243G突变的组织中发现,线粒体复合酶Ⅰ、Ⅳ活力降低,ATP合成速率下降,ROS水平升高,说明A3243G点突变能损伤线粒体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显微注射法成功建立了嵌和小鼠,引入了致病性的点突变,为线粒体疾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出版日期: 2008-11-25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引用本文:

李继霞,王 钜,刘一农. mtDNA A3243G 点突变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致病机制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34(6): 621-628.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agr/CN/Y2008/V34/I6/621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