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Vol. 33 Issue (2): 137-142    
生物科学与技术     
Bar表达框基因载体高频转化栽培小麦
施农农 何光源 李克秀等
施农农(杭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36;华中科技大学,中英HUST-RRes作物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2) 
何光源(华中科技大学,中英HUST-RRes作物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2) 
李克秀(华中科技大学,中英HUST-RRes作物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62) 
王慧中(杭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36)
 全文: PDF(430 KB)  
摘要:

为探讨无载体主干序列(细菌DNA)的表达框基因直接转化栽培小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栽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进行了bar表达框基因的基因枪转化.通过试材培养、外植体分离、bar表达框基因分离提取和纯化、基因枪轰击、诱导分化与再生培养、再生苗核酸抽提、转基因检测及除草剂涂抹试验等方法,筛选到23株全部来自幼胚愈伤的独立再生苗,其中18株显示bar表达框基因的整合,且均表现抗除草剂效应.基因型鄂麦12号的转化频率(1.55%)高于鄂恩1号(0.87%),两基因型在1100 psi轰击压下的转化频率均高于900 psi,其中鄂麦12号达到3.51%,明显优于鄂恩1号,且高于常规小麦基因枪的平均转化频率0.50%~1.00%.鄂麦12号幼胚在1100 psi轰击压下转化bar表达框基因可获高转化效应.表明受体基因型、外植体类型、轰击压等因素在优化表达框基因转化体系中具重要作用.推断表达框基因转化方法具有片段小、环境安全、转化效率高、整合模式简单、表达高效等优势,在作物遗传转化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出版日期: 2007-03-27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引用本文:

施农农 何光源 李克秀等. Bar表达框基因载体高频转化栽培小麦[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7, 33(2): 137-142.

链接本文:

https://www.zjujournals.com/agr/CN/Y2007/V33/I2/137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