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摘要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所关注的是女性在传媒话语中的身份与地位问题,以及女性、女性角色在各种大众媒介文本中被描绘的方式,致力于唤起对传播过程中的性别差异乃至性别歧视的关注,从而真正恢复女性的主体意识.女性主义在中国有着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脉络,具有与西方女权运动不同的文化语境及媒介现实,中国女性主义媒介批评对女性意识的认识是与中国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中国的语境现实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必须具有不同于西方的问题意识与批评指向.因此,对当代中国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反思,首先要考虑的是中国语境,在把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用于分析中国新闻传播中的女性问题的同时,应把妇女发展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包括我国诸多妇女问题产生的历史及现实背景联系起来,并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讨. |  |  
															| 关键词 :
																																																																跨文化语境, 
																																																																	解构,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 |  
															|  |  
													
														
															| 
																																																																																																										
																					| [1] | 靳相木  王永梅. 新时代进城落户农民“三权”问题的战略解构及其路线图[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6): 147-. |  
																					| [2] | 陈晓明. 在绝境中思考法律与正义——论德里达关于法律的解构思想[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1): 55-. |  
																					| [3] | 梁慧 杨丽秋 黄天海.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与传道者的"语言辩证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6): 145-. |  
																					| [4] | 徐亮. 德里达解构思想对文学理论的不洽适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5): 66-. |  
																					| [5] | 黄书光. 论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解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6): 122-. |  
																					| [6] | 崔永禄. 鲁迅的异化翻译理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4(6): 143-. |  
																					| [7] | 李小林. 颠覆男权传统的话语——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三大学派[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1(1): 55-. |  
																					| [8] | 罗杰鹦 骏远. 耶鲁学派成因初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30(2): 15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