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  在美国,关于黑人是否也具有和白人一样正常人性的争论,从18世纪美国奴隶制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也直接关涉到美国发生的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在美国历史上,白人往往通过否定黑人人性以达到其高人一等的目的,而黑人知识分子则不遗余力地为黑人的人性辩护.拉尔夫·埃利森通过对梅尔维尔、福克纳和马克·吐温等19世纪美国经典白人作家的作品解读,赞赏了这些作家在肯定黑人人性时表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运用高度象征性和颠覆性的语言,展示了黑人的人性,揭示了白人的非人性;并通过"斯芬克斯之谜"典故的阐释,对普遍意义上的人性作了探讨,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关注,从而超越了以斯陀夫人小说为代表的注重道义宣传的传统文学,以及以理查德·赖特的创作为代表的注重态度强硬的抗议与暴力表达的自然主义文学,体现出回归与提升19世纪人文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精神的创作倾向. 
																										     | 
													    
													    	
															 | 
														 
												  		
												        
												        														
															| 关键词 :
																																																																拉尔夫·, 
																																																																	埃利森, 
																																																																	人性, 
																																																																	非人性化, 
																																																																	斯芬克斯之谜, 
																																																																	隐喻 
																																  
															 | 
														 
																																																								
														
															| 
															    															        
															    															    															 | 
														 
														 																											    														
													 												
													
													
													
												 
												
												
												
												
													
														
															
																
																																																																																																										
																					| [1] | 
																					韩书安. “鸢飞鱼跃”:一个理学隐喻的生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54(2): 152-160. | 
																				 
																																																																																																																																																
																					| [2] | 
																					黄华新, 祝文昇. 科学论证中的隐喻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9): 104-113. | 
																				 
																																																																																																																																																
																					| [3] | 
																					沈顺福. 论“我”的三个向度[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2): 115-125. | 
																				 
																																																																																																																																																
																					| [4] | 
																					毛立平. 清代女性自杀案件的司法审理与性别隐喻[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0): 106-119. | 
																				 
																																																																																																																																																
																					| [5] | 
																					陈新宇. 韦尔纳茨基的思维格局及其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70-. | 
																				 
																																																																																																																																																
																					| [6] | 
																					黄华新 洪峥怡. 从句法到语用:隐喻的真值条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3): 120-. | 
																				 
																																																																																																																																																
																					| [7] | 
																					刘清平. 利他主义“无人性有德性”的悖论解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1): 141-. | 
																				 
																																																																																																																																																
																					| [8] | 
																					刘清平. 自由意志能够随机偶然地行善作恶吗?——析趋善避恶的人性逻辑[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5): 67-76. | 
																				 
																																																																																																																																																
																					| [9] | 
																					李莹  莫雷 史大鹏 张学新. 不同性质汉语隐喻句认知加工的fMRI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6): 8-. | 
																				 
																																																																																																																																																
																					| [10] | 
																					王天翼王寅. 认知语言学对西方哲学的贡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4): 52-62. | 
																				 
																																																																																																																																																
																					| [11] | 
																					徐向东. 伯林的自由概念与人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5): 18-30. | 
																				 
																																																																																																																																																
																					| [12] | 
																					潘一禾 房岑. 忠诚的困惑与背叛的美德----论格雷厄姆·格林的国际政治小说《人性的因素》[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4): 182-190. | 
																				 
																																																																																																																																																
																					| [13] | 
																					王小潞  冯骏. 隐喻加工脑区的关联因素[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1): 134-146. | 
																				 
																																																																																																																																																
																					| [14] | 
																					张国钧. 伦理豁免中的智慧----基于中华伦理法对伦理和法律关系两难的解决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1): 147-158. | 
																				 
																																																																																																																																																
																					| [15] | 
																					肖朗. 在卢梭与康德之间----裴斯泰洛齐教育哲学思想初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2(6): 142-15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