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  礼貌语言中的致谢用语属于日常活动中的言语行为,按照奥斯汀(J.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对给予的恩惠使用致谢语被认为是言外行为,而致谢语被认为是正面礼貌.致谢并不是孤立的言语行为,它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夸张的或暗含的.再者,致谢语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致谢语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价值.根据不同的文化,人们表达致谢语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此外,人们评价致谢用语的标准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中国人与法国人的交流中,在不同的情景下,双方对致谢语的表达以及对致谢用语的评价标准都是不同的.中国人一般按照中国的生活习俗和汉语的习惯用法来使用法语致谢语,法国人对此有可能会不理解,甚至产生误会. 
																										     | 
													    
													    	
															 | 
														 
												  		
												        
												        														
															| 关键词 :
																																																																跨文化交际, 
																																																																	致谢语, 
																																																																	面子, 
																																																																	误解 
																																  
															 | 
														 
																																																								
														
															| 
															    															        
															    															    															 | 
														 
														 																											    														
													 												
													
													
													
												 
												
												
												
												
													
														
															
																
																																																																																																										
																					| [1] | 
																					陈信勇 叶增胜. 论因过失违反先合同说明义务的责任适用[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3): 102-. | 
																				 
																																																																																																																																																
																					| [2] | 
																					许力生 孙淑女. 跨文化能力递进--交互培养模式构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4): 113-121. | 
																				 
																																																																																																																																																
																					| [3] | 
																					[美国]伊斯特凡.凯奇凯斯. 跨文化、百科知识与文化模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2(4): 57-86. | 
																				 
																																																																																																																																																
																					| [4] | 
																					赵卓嘉 宝贡敏. 知识团队内部任务冲突的处理:感知面子威胁的中介作用研究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1): 187-200. | 
																				 
																																																																																																																																																
																					| [5] | 
																					宝贡敏  赵卓嘉. 面子需要概念的维度划分与测量——一项探索性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2): 82-. | 
																				 
																																																																																																																																																
																					| [6] | 
																					彭世勇. 国籍与职业对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36(1): 74-. | 
																				 
																																																																																																																																																
																					| [7] | 
																					徐萍飞. 汉日礼貌表达法异同浅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1(6): 14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