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3, 50(5): 639-650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3.05.015

旅游学

生计类型视角下城郊乡村旅游地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及其差异分析

罗文斌,,1, 丁德孝2, 楚雪莲1, 高云红1, 刘阳杰1

1.湖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2.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Evaluation and difference analysis of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of farmers in suburban tourism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velihood types

LUO Wenbin,,1, DING Dexiao2, CHU Xuelian1, GAO Yunhong1, LIU Yangjie1

1.College of Tourism,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1,China

2.Schoo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5,China

收稿日期: 2022-10-31   修回日期: 2022-11-24   接受日期: 2022-11-28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1301629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21JJ30449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2A0053

Received: 2022-10-31   Revised: 2022-11-24   Accepted: 2022-11-28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罗文斌(1982—),ORCID:https://orcid.org/0000-0002-0579-5143,男,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乡村旅游与土地利用、乡村振兴研究,E-mail:sdlwb@hunnu.edu.cn. , E-mail:sdlwb@hunnu.edu.cn

摘要

不同生计类型视角下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与差异研究是深入推进旅游与土地融合发展,协调城郊旅游发展用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以长沙城郊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区域,基于参与式农村评估、熵权法、区位熵等方法,探究城郊乡村旅游地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优势度及其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存在差异。非旅型土地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水平最高,旅专型社会功能水平最高。(2)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内部功能权衡协同分异显著。非旅型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权衡冲突最明显。兼旅型、旅兼型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的权衡冲突最明显。旅专型土地功能内部权衡冲突最小,协同性最优。(3)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利用优势功能具有显著差异,且与土地利用主导用途及功能需求有关。非旅型以资源供给功能为主导(1.69),兼旅型以经济发展功能为主导(1.19),旅兼型以生态涵养功能为主导(1.06),旅专型以社会保障功能为主导(2.05)。同时,针对引导城郊乡村旅游地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向旅专型发展,以及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功能互补和协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郊乡村旅游地 ; 土地多功能利用 ; 旅游生计类型 ; 差异性分析

Abstract

Studying the level and difference of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fferent livelihood typ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land and coordinate the contradiction of land use for peri-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 Taking Changsha peri-urba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for case study, based on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PRA),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EWM), location entropy(LE) ,etc.,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evel of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dominance and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ivelihood types of farmers in the area of suburba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The level of economic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of land use for non-tourism type (NTT) farmers is the highest, and the level of social function of land use for tourism monopoly type(TMT) farmers is the highest. However, the l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the social security level of NTT farmers is seriously insufficient. (2)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ynergy and trade-offs of internal function. For NTT: the trade-off conflict between economic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heir land use is the most obvious. For part-time tourism type (PTT),tourism part-time type (TPT): the trade-off conflict between economic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of their land use is the most obvious. For TMT: the internal trade-off conflict of tourism land function of their land use is the smallest and the synergy is the best. (3) The dominant functions of land us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farmer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dominant uses and functional needs of land use. NTT is dominated by resource supply function (1.69), PTT is dominated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function (1.19), TPT is dominated by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function (1.06), and TMT is dominated by social security function (2.05). At the e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farmers'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to TMT model and the complementar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and use functions of different livelihood types.

Keywords: peri-urba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 tourism livelihood ; difference analysis

PDF (939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罗文斌, 丁德孝, 楚雪莲, 高云红, 刘阳杰. 生计类型视角下城郊乡村旅游地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及其差异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J], 2023, 50(5): 639-650 doi:10.3785/j.issn.1008-9497.2023.05.015

LUO Wenbin, DING Dexiao, CHU Xuelian, GAO Yunhong, LIU Yangjie. Evaluation and difference analysis of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of farmers in suburban tourism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velihood type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J], 2023, 50(5): 639-650 doi:10.3785/j.issn.1008-9497.2023.05.015

0 引 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强化土地多功能复合利用,对三产立体融合发展起重要助推作用。当下我国不断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用地管控政策空前严格,对乡村旅游发展用地扩张及土地多功能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郊乡村旅游地位于城郊过渡地带,城郊过渡地带的土地利用矛盾日益尖锐,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有限土地资源的争夺与多元需求成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集中表现的内在根因1。而乡村旅游发展加剧了城郊地区人地关系的嬗变与重构,使得旅游发展用地问题日益成为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深入研究城郊乡村旅游地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对提高城郊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的立体效能,有效缓解乡村旅游用地紧张,推动城郊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为深入研究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异质性问题及其背后的触发机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熵权法、加权求和公式、区位熵等方法,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与优势度进行测算,以表征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强度、优势度,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对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异质性的诱因进行定性分析,以期对城郊乡村旅游背景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异质性做出科学解读,为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的优化布局与分类整理提供理论指导。

1 乡村旅游作用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内在逻辑及评价体系

1.1 乡村旅游对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影响分析

在“十四五”规划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工具。乡村旅游依托乡村空间载体,对乡村土地利用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市场需求、旅游建设开发、旅游发展政策等方面。

旅游市场需求对土地利用功能转化起重要驱动作用,在市场需求推动下,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化为农家乐餐馆、乡村民宿等旅游接待点,由单项生活功能转变为生产生活复合功能2;旅游建设开发对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改变起直接推动作用,如旅游建设开发将山头、沟谷、坡地等未利用土地改造为林地或草地,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也导致林地、耕地、水域等的削减,以及各类型用地结构发生转变3;旅游发展政策对土地利用的功能演变起约束与引导作用4,政府通过相关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用地进行灵活调控,有利于加强旅游用地供给,解决接待服务设施短缺的问题。但失当的旅游用地政策会导致旅游用地无序扩张,从而引发侵占农用地和生态用地等,加剧乡村土地“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权衡失灵5

1.2 乡村旅游作用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的演变与异质化

在乡村旅游外部刺激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出现土地利用方式、类型、结构与功能的演变与异质化,如图1所示。

图1

图1   乡村旅游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的演变与异质

Fig.1   Evolution and heterogeneity of rural tourism farmers'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与异质化主要包括土地征用、土地流转、土地农业生产和土地非农业生产。为保障乡村旅游活动用地供给,缓解旅游开发建设用地紧张,可通过土地征用和土地流转等法定程式将农用地、宅基地等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用地6-8。土地征用是政府将农村集体用地收归国有的行政行为,具有强制性、补偿性、主体特定性6。土地流转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通和转让,包括以土地入股、出租、转包等多种流转方式参与旅游经营79。此外,农户还会将承包经营的土地用于农业性与非农业性生产经营,如兼顾农业生产与游憩休闲功能的观光农业10和兼顾生活居住与生产经营的乡村民宿。

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与异质化主要包括用地类型和种植类型。根据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类型演变主要是指农村集体用地中某类型用地向其他类型用地演变。乡村旅游发展加剧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其中耕地和其他用地向林地、园地和建设用地转化幅度最为明显11,林地、耕地成为旅游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用地12。乡村旅游发展不仅会促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换,也会依据产业需求驱动种植类型的演变12。由于单一的种植结构易导致农村地区经济薄弱,农户往往通过改变土地种植结构来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13。在旅游市场规模化需求驱动下,农户主动调整种植类型与结构,由传统农业种植转为以花卉种植为主3

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与异质化主要包括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首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发生变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耕地、园地和林地面积持续缩小,而旅游用地和其他商服用地持续扩大5。伴随着旅游建设用地和林地的持续增加,观光加接待等复合旅游模式既有利于增加旅游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扩大生态系统服务高价值用地面积,成为协调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重要工具12。其次,旅游开发会对乡村土地的空间结构产生影响12。随着旅游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建设用地从零星点状集聚成片状,居民点沿旅游交通廊道呈带状分布14。居民点出现生产生活复合、生产生态复合用地,总体“三生”空间用地呈块状分布,且以村中心为核心基点向外围层层扩散13

土地利用功能的演变与异质化主要包括功能强度、功能复合、功能协调度等。土地功能强度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主导功能与总体功能强度上。在旅游开发初期,乡村产业发展以农业为主,旅游为辅,土地以农业生产和社会保障功能为主导。在旅游主导阶段,村庄土地经济发展功能不断强化,主导功能为休闲观光3。除了主导功能的演化,乡村旅游发展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和总体强度,主要表现为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提高11。土地功能复合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功能的多元复合性上。在旅游发展中,土地功能由传统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逐步向生产生活复合、生产生态复合功能演变,土地功能组合演变并趋向多元成为一种普遍现象15。土地功能协调度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功能间的权衡与协同、耦合与失耦之中16-17。当前,乡村旅游虽然是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中仍存在旅游用地无序扩张、土地利用冲突尖锐等问题。土地多功能协调度研究对有效识别乡村旅游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推动乡村土地可持续管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3 乡村旅游作用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的识别与分类及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外研究对于土地多功能利用分类尚未形成统一范式,主要包括:(1)基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将土地功能划分为经济、社会、环境3个维度18;(2)基于“三生”空间理论将土地功能划分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19;(3)基于跨学科背景,在经济-社会-环境或生产-生活-生态三维度的基础上拓展土地的观光休闲功能3、文化功能20等;(4)依据某类型土地的实际利用特征和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对土地功能进行识别和分类21-22

鉴于此,依据城郊乡村旅游地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实际特征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原则,将土地一级功能划分为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功能。其中,经济功能是指土地提供纤维、粮食等物质产出和承载非农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包括农业生产、经济发展2项二级功能2022;生态功能是指土地利用系统为人类生产生活(居住)提供高质量生态环境的能力23,包含环境净化24、生态涵养25、资源供给223项二级功能;社会功能指土地利用系统为人类提供就业支持、社会保障、居住家园、文化休闲等条件的能力23,包括就业支持、社会保障、居住家园、文化休闲4项二级功能。结合已有研究,基于主导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各项功能指标,详见表1

表1   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weight of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of farmers

一级功能二级功能评价指标指标说明影响
经济功能

农业生产功能

(0.167 4)

土地垦殖率(0.045 8)耕地面积/家庭土地总面积
农林牧渔产值水平(0.121 6)农林牧渔/家庭总收入

经济发展功能

(0.065 6)

第二、三产业产值水平(0.006 3)第二、三产业产值/农户家庭总收入
经济密度(0.059 3)家庭总收入/家庭土地总面积
生态功能

资源供给功能

(0.401 1)

人均耕地面积(0.124 8)耕地面积/家庭常住人口
人均禽畜产品占有量(0.276 3)禽畜产品产量/家庭常住人口

环境净化功能

(0.004 4)

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0.003 2)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积-
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0.001 2)农药施用量/耕地面积-

生态涵养功能

(0.010 9)

生态用地比例(0.010 6)生态用地面积/家庭土地总面积
水土流失率(0.000 3)水土流失面积/家庭土地总面积-
社会功能

就业支持功能

(0.067 3)

农村从业人员占比(0.011 2)农村从业人员/家庭从业人员总数
从业人口密度(0.056 1)总从业人数/家庭土地总面积

社会保障功能

(0.112 4)

农户家庭恩格尔系数(0.001 0)居民家庭食物支出/家庭总支出-
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0.111 4)农户家庭纯收入/家庭总人口数

居住家园功能

(0.027 0)

常住人口密度(0.010 0)家庭常住人口/家庭总人口数
农户家庭人均住房面积(0.017 0)农户住房总面积/家庭总人口数

文化休闲功能

(0.143 9)

院坝用地面积占比(0.018 2)农户院坝用地面积/宅基地面积
建设用地绿化覆盖率(0.125 7)建设用地绿化面积/宅基地面积

“+”表示正向影响,“-”表示负向影响。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

长沙市,地处湖南省东部偏北,为湖南省省会。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外客源多,交通通达度高,乡村旅游发展兴旺。因此,选取了长沙市锡福村、葛家山村、开慧村、飘峰山村、关山村、光明村等城郊乡村旅游地作为研究区域。选取依据包括:(1)研究区域处于长沙城郊100 km范围内。乡村旅游发生在城市300 km空间范围内,而城市居民的主要游憩距离集中在距离城市20~100 km范围内26;(2)研究区域内农户土地利用具有多功能性。开展过乡村旅游活动,且存在水果种植园、生态茶园、露营基地、民用机场、水域休闲区、民宿经营区、农家乐经营区、红色旅游景点等多种用地结构类型,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复合功能与多元利用的特征。

2.2 数据收集

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和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在实际操作中,采取整群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和意图抽样相结合的多阶段抽样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和访谈。

首先,根据距离衰减规律,以城郊乡村旅游核心区或核心景点为调研中心原点,将辐射2 km范围内的村民小组纳入整群抽样范围;其次,在确定的整群抽样范围内,结合当地向导意见对典型旅游参与农户群体,如经营农家乐、农庄等的农户进行意图抽样;最后,考虑样本的概率特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对村民小组其他农户进行入户调研。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研究人员平均每组搭配2人,其中1人负责问询访谈,1人负责填写记录。调研时长平均每次在30 min左右,调研过程中研究人员为避免数据收集时受访对象无法准确理解题项,全程采用问答形式展开,由研究人员提问,依据受访对象的回答内容填写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包括5大部分,共计25个题项,主要涉及农户的土地多功能利用与生计策略两方面,包括农户家庭的土地所有及利用情况、家庭人口及工作情况、家庭收支情况、旅游参与及其他生计活动等。共开展4次调研,发放问卷382份,回收有效问卷354份,有效回收率达92.7%。

2.3 研究方法

2.3.1 农户生计类型划分

参考以往对农户生计类型的划分27,先根据农户家庭是否参与乡村旅游生计活动,将农户生计类型划分为非旅型农户(否)和旅游型农户(是),再根据旅游型农户家庭收入中旅游收入所占比重,将旅游型农户细分为兼旅型(<50%)、旅兼型[50,80)%、旅专型(≥80%),由表2可知,共实地调研354户,其中,非旅游生计型128户,占比36%。兼旅型98户,占比28%。旅兼型56户,占比16%。旅专型72户,占比20%。

表2   不同旅游收入所占比重下的农户生计类型

Table 2  Types of farmers' livelihood under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tourism income

生计类型旅游收入占比/%户数占比/%生计模式
非旅型012836单纯从事农业生计活动或非旅游类型的非农生计活动
兼旅型<509828以从事农业生计或非旅非农生计活动主导,兼以旅游生计活动为辅助
旅兼型[50,80)5616以从事旅游生计活动为主导,兼以农业生计或非旅非农生计活动辅助
旅专型≥807220单纯从事旅游生计活动,家庭生计来源完全依赖旅游生计活动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3.2 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测算

首先,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考虑评价指标具有量纲差异和正、负向性,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土地多功能利用实际值进行归一化处理。

正向指标:Yij=Xij-XminXmax-Xmin
负向指标:Yij=Xmax-XijXmax-Xmin

其中,YijXij 分别为第i类生计农户第j项功能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和实际值,XmaxXmin分别为第j项功能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其次,确定指标体系权重。根据无量纲化后的标准值,采用熵权法确定二级准则层、三级指标层的权重28

最后,计算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根据各级权重和标准化值,计算各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的一、二级功能值。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为同类型农户样本的平均值。

F2=W2Yij
F1=W1F2

其中,F1、F2 分别为土地多功能利用一、二级功能值;W1、W2 分别为二级功能(准则层)及评价指标(指标层)的权重;Yij 为第i类生计农户第j项功能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值。

2.3.3 土地多功能利用优势度测算

运用改进版区位熵公式,测算土地多功能利用优势度2129,用以揭示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在土地多功能利用中呈现的优势功能差异。若j类农户有m种生计类型,i项用地功能有n种方式,则

Iij=qijwiji=1nqijwij
Pi=j=1mqijwijj=1mi=1nqijwij
βij=Iij/Pij

其中,m=4,n=9;wijj类农户二级用地功能中的i项用地功能权重;qijj类农户二级用地功能中的i项用地功能;Iijj类农户二级用地功能中的i项用地功能占该类农户用地所有二级功能的份额;Pi 为所有类型农户二级用地功能中的i项用地功能占全部类型农户用地所有二级功能的份额;βijj类农户i项用地功能的优势度。βij =1,表明j类农户i项用地功能达到所有类型农户平均水平;βij <1,表明未达到平均水平;βij >1,表明超过平均水平,其中βij >1.5,表明j类农户i项用地功能在所有类型农户中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3 评价结果与差异分析

3.1 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特征分析

3.1.1 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差异特征

表3所示,土地经济功能水平,非旅型(0.006 5)>旅兼型(0.005 4)>旅专型(0.005 1)>兼旅型(0.003 9)。具体来看,非旅型农户土地农业生产功能最高,其中农林牧渔产值水平和土地垦殖率均高于旅兼型、旅专型和兼旅型。非旅型农户的经济发展功能最低,其中经济密度和第二、三产业产值水平低于旅游型农户,这反映了随着农户生计向旅游化发展,农业生产水平逐步降低,第二、三产业产值水平和经济密度逐步提高。

表3   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

Tab.3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level of farmers in different livelihood types

生计类型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社会功能
非旅型0.006 50.006 40.002 4
兼旅型0.003 90.001 70.003 1
旅兼型0.005 40.001 80.003 0
旅专型0.005 10.005 30.004 5
生计类型

农业生产

功能

经济发展

功能

资源供给

功能

环境净化

功能

生态涵养

功能

就业支持

功能

社会保障

功能

居住家园

功能

文化休闲

功能

非旅型0.035 50.009 00.015 60.004 20.008 00.010 60.002 60.009 50.007 8
兼旅型0.018 20.012 70.004 00.004 10.006 20.013 50.002 30.011 60.011 2
旅兼型0.028 30.010 40.004 30.004 10.008 10.011 90.002 90.011 30.011 2
旅专型0.025 40.012 10.012 90.003 70.007 50.014 00.008 30.009 60.016 6
生计类型农林牧渔产值水平

土地

垦殖

第二、三产业产值

水平

经济

密度

人均

耕地

面积

人均

禽畜

产量

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单位耕地农药施用量

生态

用地

比例

水土

流失

农村从业人员占比

从业

人口

密度

农户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

常住

人口

密度

农户家

庭人均

住房面积

院坝用地面积占比

建设用

地绿化

面积占比

非旅

0.175 30.309 30.819 50.064 40.043 00.037 00.936 10.957 50.727 41.000 00.608 60.067 90.877 60.015 00.403 40.323 40.252 20.025 6

兼旅

0.076 90.194 00.907 70.117 60.017 00.006 80.910 90.950 10.556 90.989 80.687 60.104 80.873 20.013 00.477 30.402 30.276 60.049 2

旅兼

0.117 70.305 30.882 30.082 30.028 00.002 80.928 80.944 10.734 81.000 00.716 40.070 30.895 80.017 70.464 20.389 90.278 80.048 5

旅专

0.129 10.212 20.870 90.112 30.077 60.011 50.816 80.894 10.675 70.993 10.849 50.081 10.901 70.066 20.446 50.305 30.294 40.089 6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土地生态功能水平,非旅型(0.006 4)>旅专型(0.005 3)>旅兼型(0.001 8)>兼旅型(0.001 7)。具体来看,非旅型农户的资源供给功能和环境净化功能优于旅游型农户,其生态涵养功能略低于旅兼型,表明非旅型农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耕地与畜禽产品供给丰富,且由于较少使用化肥和农药而对土地的生态破坏较小,土地的水土涵养性较高。而旅游型农户在旅游参与中对土地的生态利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程度旅专型最弱,兼旅型最强。

土地社会功能水平,旅专型(0.004 5)>兼旅型(0.003 1)>旅兼型(0.003 0)>非旅型(0.002 4)。具体来看,旅游型农户土地就业支持功能、居住家园功能和文化休闲功能均大于非旅型农户,乡村旅游发展有利于吸引异地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提高农村常住人口密度,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乡村生产生活空间的文化休闲功能和生态宜居性。除兼旅型农户外,其他旅游型农户社会保障功能均优于非旅型农户。表明从事旅游生计有助于提升土地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生计资本能力。兼旅型农户由于旅游化程度较低,以农业等生计为主导,限制了土地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

3.1.2 不同生计类型土地多功能利用内部权衡协同分异特征

图2可知,在乡村旅游发展作用下,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存在差异,且功能内部分异显著。非旅型农户土地利用经济功能最为突出,是社会功能的2.66倍,生态功能次之,社会功能最弱。这反映了非旅型农户土地对经济产出依赖较大,但土地社会功能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兼旅型农户土地经济功能最为突出,是生态功能的2.29倍,社会功能次之,生态功能最弱。这反映了兼旅型农户土地对提高土地经济功能具有促进作用,但进一步拉大了土地生态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差距。旅兼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最强,是生态功能的3.00倍,且强度大于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之和,社会功能次之,生态功能最弱。这表明旅兼型农户土地以经济功能为主导,功能内部差异较为悬殊。在充分发挥土地经济功能的同时忽视了土地生态功能的提高。旅专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生态功能最强,经济功能次之,社会功能最弱,但三大功能间的差异较小,功能内部协同性最佳。这反映了旅专型农户在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能最大化地推动土地生态化利用,提高土地生态功能。

图2

图2   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一级功能水平雷达图

Fig. 2   Radar chart of primary functional level of farmers'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3.2 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优势度及其差异分析
3.2.1 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优势度

从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优势度(表4)看,非旅型农户土地利用的农业生产功能优势度(1.31)、环境净化功能优势度(1.03)、生态涵养功能优势度(1.07)均大于1,表明非旅型农户农业生产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生态涵养功能超过平均水平,具有比较优势。资源供给功能优势度(1.69)大于1.5,具有显著比较优势,为非旅型农户土地主导功能。兼旅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功能优势度(1.19)、环境净化功能优势度(1.06)、就业支持功能优势度(1.13)、居住家园功能优势度(1.15)大于1,具有比较优势,且以经济发展功能为主导。旅兼型农户土地利用的农业生产功能优势度(1.02)、生态涵养功能优势度(1.06)、居住家园功能优势度(1.04)大于1,具有比较优势,且以生态涵养功能为主导。旅专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功能优势度(1.09)、资源供给功能优势度(1.39)、就业支持功能优势度(1.11)、文化休闲功能优势度(1.41)大于1,具有比较优势,社会保障功能优势度(2.05)大于1.5,具有显著比较优势,为旅专型农户土地主导功能。

表4   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优势度

Table 4  Dominance of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of farmers in different livelihood types

土地功能非旅型兼旅型旅兼型旅专型
农业生产功能1.310.711.020.94
经济发展功能0.811.190.921.09
资源供给功能1.690.450.451.39
环境净化功能1.031.061.000.92
生态涵养功能1.070.871.061.00
就业支持功能0.841.130.931.11
社会保障功能0.630.610.702.05
居住家园功能0.901.151.040.91
文化休闲功能0.661.000.931.41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从各项功能在不同生计类型中的优势比较看,农业生产功能在非旅型、旅兼型农户中具有比较优势,表明非旅型、旅兼型农户土地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经济发展功能在兼旅型、旅专型农户中具有比较优势,表明参与旅游发展对土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资源供给功能在非旅型、旅专型农户中具有比较优势,表明非旅型、旅专型农户能够通过土地获得丰富的物质资源。环境净化功能在非旅型、兼旅型农户中具有比较优势,表明非旅型、兼旅型农户单位土地的环境净化与调节能力较强。生态涵养功能在非旅型、旅兼型农户中具有比较优势,表明非旅型、旅兼型农户生态用地比例较高,水土涵养能力较好。就业支持功能在兼旅型、旅专型农户中具有比较优势,表明参与旅游发展能提高土地的就业支持能力。社会保障功能在旅专型农户中具有显著比较优势,表明高旅游参与度能够有效提升农户土地的社会保障水平。居住家园功能在兼旅型、旅兼型农户中具有比较优势,表明兼旅型、旅兼型生计模式让更多农户愿意留在本地发展,因此土地常住人口密度更高,人均居住空间更大。文化休闲功能在旅专型农户中具有比较优势,表明从事旅游专营活动有助于提升土地的文化休闲水平。

综合来看,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优势功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且与农户对土地利用的主导用途与功能需求差异有关。

3.2.2 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优势度差异分析

非旅型农户主要包括纯农业生产型、纯务工型(本地、异地)、农工兼业型农户。纯农业生产型农户多为退休老人或大农场主,受城市发展虹吸效应的影响,当地村庄青壮年群体多在周边县市或其他城市务工,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导致农村大量土地闲置抛荒。在国家耕地保护政策下,村内闲置的耕地转由留守老人或转租他人耕种,部分村庄在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将土地集中流转,成立农村土地合作社,再集体外包给个人进行耕种,提高农村耕地利用率,因此,相对于旅游型生计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非旅型农户其农业生产功能优势度更高,资源供给能力更强。纯务工型农户基本已脱离农业生产,家中仅保留少量自留地、宅基地或集体分配的山地。由于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村山林等生态用地的管控,农村林地山地得到有效保护。因此纯务工型农户其家庭生态用地比例更高,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较小,土地的环境净化功能、生态涵养功能水平更高。农工兼业型农户多为本地务工人员,利用农事间隙打零工提高生计水平,对农业生产用地的依赖性弱于纯农业生产型农户,因此对土地造成的生态负担更小,加之集体划分的山林用地,该类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环境净化功能和生态涵养功能更强。

兼旅型农户生计来源以农业生产或务工为主导,以在农闲时节向旅游从业者或游客贩卖农产品、将土地或房屋转租给旅游从业者获取资产性收益、从事旅游建设短期务工等形式发展旅游兼业生计。该类型农户家庭土地资源有限,但生计多元化发展提高了单位用地的经济密度和第二、三产业产值水平,所以经济发展、就业支持功能较强。由于兼旅型农户多为本地就业人员,家庭常住人口密度较大,因此居住家园功能较强。旅游兼业化发展使得农户对农业生产依赖性降低,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较小,因此环境净化功能相对有比较优势。

旅兼型农户以参与旅游作为主导生计,辅以农业种养、务工等其他生计活动。旅兼型农户的生计模式具有多样性:(1)以经营农家乐餐饮为主,辅以农产品种养销售。该类型农户并未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而是依托土地农业生产功能向游客提供消费农产品,因此农业生产功能具有比较优势。(2)以民宿经营和餐饮接待为主,辅以短期务工。该类型农户对住宅空间及居住服务设施要求较高,为达到游客住宿接待标准,会在原有宅基地基础上对仓储及偏屋等闲置空间进行改造,增强住宅容积率,因此土地居住家园功能明显提升。(3)以旅游务工为主,辅以农业种养。该类型农户主要在旅游景区、农庄、农家乐从事旅游接待工作,家庭其他成员会开展适当的土地农业生产,如饲养家禽、种植茶叶等,家庭生态用地比例较高,生态涵养功能较强。

旅专型农户的唯一生计是参与旅游,主要表现为农庄经营、农家乐经营、民宿经营、葡萄种植等。该类型农户的生计来源是旅游服务产业,家庭土地第二、三产业产值水平高,经济发展功能具有比较优势。农庄经营和葡萄种植农户在发展旅游专营活动中出现大量土地流转,并依托土地开展休闲采摘、垂钓、农产品售卖等活动,土地资源供给功能和文化休闲功能较为突出。旅游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农庄经营、农家乐经营、民宿经营、葡萄种植涉及食住游购娱等,在经营中对劳动力需求大,单位土地支撑的就业人数和就业密度高,因此土地就业支持功能具有比较优势。旅专型农户在旅游参与中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使得家庭生计得到明显改善,家庭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因此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具有显著优势。

4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1)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利用三大功能存在差异。在经济功能中,非旅型农户土地农业生产功能明显强于旅游型(包括兼旅型、旅兼型和旅专型)农户,但经济发展功能较低;在生态功能中,非旅型农户土地资源供给功能和环境净化功能强于旅游型农户,但生态涵养功能弱于旅兼型农户;在社会功能中,旅游型农户土地就业支持功能、居住家园功能和文化休闲功能明显强于非旅型农户,其中旅专型农户土地社会保障功能最强。

(2)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内部功能权衡协同分异显著。非旅型农户土地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权衡冲突最明显,兼旅型农户土地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权衡冲突最明显,旅兼型农户土地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权衡冲突最明显,而旅专型农户土地利用功能内部权衡冲突最小,功能内部最协调,且生态功能最突出。

(3)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功能优势度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土地利用的主导用途与功能需求有关。非旅型农户土地利用的农业生产功能、环境净化功能、生态涵养功能具有比较优势,资源供给功能具有显著比较优势;兼旅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功能、环境净化功能、就业支持功能、居住家园功能具有比较优势;旅兼型农户土地利用的农业生产功能、生态涵养功能、居住家园功能具有比较优势;旅专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功能、资源供给功能、就业支持功能和文化休闲功能具有比较优势,社会保障功能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4.2 政策建议

根据研究结论,在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与功能协调度中,旅专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协同性最佳且整体功能水平较优,在土地集约化利用背景下能够最大化地促进乡村旅游地农户土地立体效能的激发和提升,因此要逐步引导城郊乡村旅游地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模式向旅专型发展。在权衡协同理论中,土地利用功能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冲突和“互补共生”的协同关系,因此要采取措施化解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功能间的权衡冲突,推动各类功能互补共生、协同发展。可结合各生计类型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功能协调度与优势度的特点,秉持“保高拔低、协调最优、旅专导向”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提升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土地多功能利用水平,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1)非旅型农户土地利用的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具有比较优势,但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权衡冲突明显,且社会功能水平最低。因此,要发挥农业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同社会功能间的互补共生优势。一是引导当地非旅型农户面向市场,有偿让渡土地经营权与管理权,提升土地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二是鼓励非旅型农户整合土地资源,发展规模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三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提升非旅型农户土地居住家园功能和文化休闲功能。

(2)兼旅型农户土地利用的经济发展功能、环境净化功能、就业支持功能、居住家园功能具有比较优势,但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的权衡冲突最明显,且生态功能水平最低。因此,要发挥其经济发展功能、环境净化功能、就业支持功能、居住家园功能与生态功能间的互补共生优势。一是发展特色乡村民宿,提升宅基地生态功能。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升乡村旅游参与度。

(3)旅兼型农户土地利用的农业生产功能、生态涵养功能、居住家园功能具有比较优势,但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的权衡冲突最明显,且生态功能水平最低。因此,要发挥农业生产功能、生态涵养功能、居住家园功能与生态功能的互补共生优势。一是转变粗放经营模式,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水平。二是激发优势功能潜力,联动旅游绿色发展。

4.3 展 望

基于生计转型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将土地多功能利用的区域宏观视角转向以农户为主体的微观视角,但仍存在不足,有待改进。(1)选择长沙城郊乡村旅游地作为案例地,可能受社会经济结构水平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地域局限性。未来需进一步拓展研究对象的空间范畴,针对不同经济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城郊乡村旅游地展开研究,以验证所揭示规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2)从微观旅游视角建构了农户土地多功能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属于创新尝试,虽然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借鉴了已有文献,但部分指标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深化,基于农户微观视角的主体认知变量也有待进一步考量。

http://dx.doi.org/10.3785/j.issn.1008-9497.2023.05.015

参考文献

王越李佩泽王海燕.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冲突演变及其利益相关者矛盾组合关系识别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1358): 65-70. DOI: 10.13448/j.cnki.jalre.2021.215

[本文引用: 1]

WANG YLI P ZWANG H Yet al.

Evolution of land use conflicts and their stakeholders' contradiction and combination relationship in Northeast China: A case study of Shenyang city

[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1358): 65-70. DOI: 10.13448/j.cnki.jalre.2021.215

[本文引用: 1]

张涵李阳兵.

城郊土地利用功能演变:以贵州省惠水县乡村旅游度假区好花红村为例

[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12): 1999-2012. doi:10.18306/dlkxjz.2020.12.004

[本文引用: 1]

ZHANG HLI Y B.

Change of land-use functions in suburbs: A case study of Haohuahong village in a rural tourist resort of Huish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203912): 1999-2012. doi:10.18306/dlkxjz.2020.12.004

[本文引用: 1]

秦普艳胡志毅管陈雷.

重庆市仙女山度假小镇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

[J]. 生态科学, 2021404): 121-129.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21.04.014

[本文引用: 4]

QIN P YHU Z YGUAN C Let al.

An analysis on 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Xiannvshan resort town, Chongqing

[J]. Ecological Science, 2021404): 121-129.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21. 04.014

[本文引用: 4]

张英男龙花楼戈大专.

黄淮海平原耕地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J]. 地理学报, 2018733): 518-534. doi:10.11821/dlxb201803010

[本文引用: 1]

ZHANG Y NLONG H LGE D Zet al.

Farmland function evolution in the Huang-Huai-Hai Plain: Processes, patterns and mechanisms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733): 518-534. doi:10.11821/dlxb201803010

[本文引用: 1]

胡可可秦凤蕾胡业翠.

旅游乡村用地格局演变微尺度分析:以北京市怀柔区西庄村为例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419): 238-248.

[本文引用: 2]

HU K KQIN F LHU Y C.

Micro scale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of rural tourism land use pattern: A case study of Xizhuang village in Beijing

[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20419): 238-248.

[本文引用: 2]

方世敏黄江.

乡村旅游开发农用地征用的负外部性补偿研究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257): 15-17. doi:10.3969/j.issn.1007-7103.2014.07.005

[本文引用: 2]

FANG S MHUANG J.

Study on negative externality compens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expropriation for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J].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Technology, 2014257): 15-17. doi:10.3969/j.issn.1007-7103.2014.07.005

[本文引用: 2]

吴冠岑牛星田伟利.

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影响的调查研究

[J]. 生态经济, 2015317): 105-109. doi:10.3969/j.issn.1671-4407.2015.07.021

[本文引用: 1]

WU G CNIU XTIAN W L.

The investigation study on effect of land transfer for rural tourism

[J]. Ecological Economy, 2015317): 105-109. doi:10.3969/j.issn.1671-4407.2015.07.021

[本文引用: 1]

王心蕊孙九霞.

旅游开发征地与农户集体行为:门槛模型的应用及拓展

[J]. 旅游学刊, 2018338): 48-57.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8.08.012

[本文引用: 1]

WANG X RSUN J X.

Land acquisition and rural residents' collective behavior during touris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based on a threshold model

[J]. Tourism Tribune, 2018338): 48-57. 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8.08.012

[本文引用: 1]

郭凌黄国庆王志章.

乡村旅游用地问题研究

[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03): 13-19.

[本文引用: 1]

GUO LHUANG G QWANG Z Z.

Research on country tourism lands

[J].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2009103): 13-19.

[本文引用: 1]

常疆刘新华.

休闲观光农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以湖南省益阳市为例

[J]. 经济地理, 20071246): 1011-1014.

[本文引用: 1]

CHANG JLIU X H.

Primary study on mutual effects between agritourism and land use: Taking Yiyang city as an example

[J]. Economic Geography, 20071246): 1011-1014.

[本文引用: 1]

李志飞朱永乐喻珍.

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基于四个县域的多案例研究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561): 168-179. DOI:10.19603/j.cnki.1000-1190.2022.01.018

[本文引用: 2]

LI Z FZHU Y LYU Zet al.

Impac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n land use change: A multi-case study based on four counties

[J].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22561): 168-179. DOI:10.19603/j.cnki.1000-1190.2022.01.018

[本文引用: 2]

张娟陈凡角媛梅.

哈尼梯田区不同旅游模式村寨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利的影响

[J]. 生态学报, 20204015): 5179-5189.

[本文引用: 4]

ZHANG JCHEN FJIAO Y Met al.

Impacts of village land use change o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well-being under different tourism models in Hani Rice Terrace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204015): 5179-5189.

[本文引用: 4]

王涌涛.

乡村旅游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以常熟市蒋巷村为例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387): 159-163.

[本文引用: 2]

WANG Y T.

The promotion of land use efficiency in rural tourism 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efficiency

[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7387): 159-163.

[本文引用: 2]

张春燕资明贵罗静.

旅游业驱动下的林区乡村地域景观演化与重构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561): 189-200. DOI : 10.19603/j.cnki.1000-1190.2022.01.020

[本文引用: 1]

ZHANG C YZI M GLUO Jet al.

Ev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forest rural landscape driven by tourism

[J].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22561): 189-200. DOI : 10.19603/j.cnki.1000-1190.2022.01.020

[本文引用: 1]

吴清冯嘉晓陈刚.

山岳型乡村旅游地“三生”空间演变及优化:德庆金林水乡的案例实证

[J]. 生态学报, 20204016): 5560-5570.

[本文引用: 1]

WU QFENG J XCHEN Get al.

The spatial evolu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Living-Ecology space in mountainous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A case study oof Jinlin watery area in Deqing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J].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204016): 5560-5570.

[本文引用: 1]

蒙吉军郭力仁朱丽君.

黑河中游耕地多功能性时空变化及权衡

[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1294): 823-835. DOI:10.16058/j.issn.1005-0930.2021.04.004

[本文引用: 1]

MENG J JGUO L RZHU L Jet al.

Spatial-temporal changes and tradeoffs of cropland multi-functionality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J]. Journal of Bas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294): 823-835. DOI:10.16058/j.issn.1005-0930.2021.04.004

[本文引用: 1]

刘超许月卿卢新海.

生态脆弱贫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权衡/协同格局演变与优化分区:以张家口市为例

[J]. 经济地理, 2021411): 181-190. DOI:10. 15957/j.cnki.jjdl.2021.01.021

[本文引用: 1]

LIU CXU Y QLU X H.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optimization regionalization of trade-off and synergy of land use functions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and poverty areas: A case study of Zhangjiakou city

[J]. Economic Geography, 2021411): 181-190. DOI:10.15957/j.cnki.jjdl.2021.01.021

[本文引用: 1]

PARACCHINI M LPACINI CJONES M L Met al.

An aggregation framework to link indicators associated with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to the stakeholder evaluation of policy options

[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1111): 71-80. DOI:10. 1016/j.ecolind.2009.04.006

[本文引用: 1]

张路路郑新奇孟超.

湖南省土地多功能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

[J]. 中国土地科学, 2019333): 85-94. doi:10.11994/zgtdkx.20190228.171933

[本文引用: 1]

ZHANG L LZHEN X QMENG Cet al.

Spatio-temporal differenc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land use functions in Hunan province

[J]. China Land Science, 2019333): 85-94. doi:10.11994/zgtdkx.20190228.171933

[本文引用: 1]

蒙吉军王祺李枫.

基于空间差异的黑河中游土地多功能利用研究

[J]. 地理研究, 2019382): 369-382.

[本文引用: 2]

MENG J JWANG QLI Fet al.

Assessing multifunctional land use in the middle reach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based on spatial variances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9382): 369-382.

[本文引用: 2]

张列王成杜相佐.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多功能性划分及其农户利用差异性评价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73312): 278-285.

[本文引用: 2]

ZHANG LWANG CDU X Zet al.

Multifunction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land use and its peasant household utilization difference evaluation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73312): 278-285.

[本文引用: 2]

王枫董玉祥.

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法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广州市为例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3010): 1698-1713.

[本文引用: 3]

WANG FDONG Y X.

Dynamic evaluation of land use functions based on grey relation projection method and diagnosis of its obstacle indicators: A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city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153010): 1698-1713.

[本文引用: 3]

张路路郑新奇蔡玉梅.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湖南省土地多功能性评价

[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235): 298-303. DOI:10.13869/j.cnki.rswc.2016.05.039

[本文引用: 2]

ZHANG L LZHEN X QCAI Y Met al.

Assessment on multi-functionality of land use based on the entire-array-polygon indictor method in Hunan province

[J].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16235): 298-303. DOI:10.13869/j.cnki.rswc.2016. 05.039

[本文引用: 2]

刘愿理廖和平李涛.

山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3521): 271-27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9.21.033

[本文引用: 1]

LIU Y LLIAO H PLI Tet al.

Spatio-temporal divers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ulti-functionality of land use in mountainous regions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93521): 271-279.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9.21.033

[本文引用: 1]

张建杨子诸培新.

农地流转与农户生计策略联合决策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302): 21-31.

[本文引用: 1]

ZHANG JYANG ZZHU P Xet al.

Joint-decision making of land transfer and household livelihood strategie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0302): 21-31.

[本文引用: 1]

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

[J]. 资源科学, 2014361): 200-205.

[本文引用: 1]

LU X LCHENG Y XWANG L W.

20 years of rural tourism

[J]. Resources Science, 2014361): 200-205.

[本文引用: 1]

王永静胡露月.

乡村旅游视角下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影响研究:基于重庆乡村旅游地农户调查数据

[J]. 生态经济, 2020363): 143-148.

[本文引用: 1]

WANG Y JHU L Y.

Study on the impact of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on livelihood strategies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rural households i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of Chongqing

[J]. Ecological Economy, 2020363): 143-148.

[本文引用: 1]

韦军李晓丹马丽娅.

陇中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J]. 水土保持研究, 2021283): 194-202. DOI:10.13869/j.cnki.rswc. 2021.03.023

[本文引用: 1]

WEI JLI X DMA L Yet al.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 use func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loess hilly region of Longzhong

[J]. 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2021283): 194-202. DOI:10.13869/j.cnki.rswc.2021.03.023

[本文引用: 1]

杨和平杨朝现信桂新.

西南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多功能评价与优化策略: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412): 153-161.

[本文引用: 1]

YANG H PYANG C XXIN G Xet al.

Multifunction evalu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southwest hilly area and its optimizing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in Rongcha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20412): 153-161.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