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2, 49(2): 239-248 doi: 10.3785/j.issn.1008-9497.2022.02.013

旅游学

基于温州沿海旅游地质资源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及思路

宋春伦,1, 秦海燕,,2, 厉子龙,,1, 张哲宣1, 高秦1

1.浙江大学 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0

2.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浙江 温州 325006

The course design method and thinking of the study travel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resources in the Wenzhou coastal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SONG Chunlun,1, QIN Haiyan,,2, LI Zilong,,1, ZHANG Zhexuan1, GAO Qin1

1.School of Oceano College,Zhejiang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Zhejiang Province,China

2.The 11th Geological Sec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06,Zhejiang Province,China

通讯作者: ORCID:https://orcid.org/0000-0003-1451-4136,E-mail:429369290@qq.comORCID: https://orcid.org/0000-0003-0604-0460,E-mail:zilongli@zju.edu.cn.

收稿日期: 2021-01-13  

基金资助: 百山祖国家公园科研项目.  2021ZDZX03
浙江省地质勘查局科技项目.  浙地勘202008

Received: 2021-01-13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宋春伦(1994—),ORCID:https://orcid.org/0000-0001-8715-4835,女,硕士,主要从事地质景观学研究. 。

摘要

自2016年来,作为浙闽中心旅游城市的温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体系。但因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法未成体系,未因地制宜选择课程内容,导致现有课程存在课程设计不规范、“游”与“学”不平衡及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为此提出在充分利用温州市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尤其是沿海旅游地质资源的基础上,对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分4个阶段进行规范化设计。这一课程设计思路对于促进研学旅行课程规范化、提升青少年素质教育质量和带动海岸带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均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研学旅行 ; 课程设计 ; 地质资源 ; 旅游开发 ; 旅游地质 ; 温州沿海

Abstract

Since 2016, Wenzhou city, as the central tourism city between Zhejiang and Fujian provinces, positively followed the government of China's call and brought into the study travel to be included in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many tourism agencies and schools in the city have designed a variety of study travel courses. Because of the existing of no unified and standardized design method of study travel courses, and the compilation of course content being not fully adapted to local conditions, they caused some problems in the existing courses, such as non-standard course design, imbalance between "traveling" and "studying" and unbefitting course content. This study made a proposition that the design of study travel courses in Wenzhou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rich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area, especially the coastal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and carried out a standardized course design method of four stages. This idea of course design could b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tudy travel course, improving teenagers'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coastal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Keywords: study travel ; curriculum design ; geological resources ; tourism development ; tourism geology ; Wenzhou coastal region

PDF (1907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宋春伦, 秦海燕, 厉子龙, 张哲宣, 高秦. 基于温州沿海旅游地质资源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及思路.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J], 2022, 49(2): 239-248 doi:10.3785/j.issn.1008-9497.2022.02.013

SONG Chunlun, QIN Haiyan, LI Zilong, ZHANG Zhexuan, GAO Qin. The course design method and thinking of the study travel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resources in the Wenzhou coastal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J], 2022, 49(2): 239-248 doi:10.3785/j.issn.1008-9497.2022.02.013

研学旅行始于国外,最早出现于中世纪的英国,随后在日本、美国、韩国等国逐步得到发展。我国现称之为“研学旅行(study travel)”1,英国称为教育旅游(educational tourism)或户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2-4。英国于中世纪开始流行壮游(grand tour),这是研学旅行的前身,其发展与宗教文化息息相关。最早的研学旅行是将宗教信仰与教育学习相结合的朝圣之旅,不限于学校学生,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参与其中。英国于2006年颁布《课外教育宣言》,首先明确了学生研学旅行的教学目标,将研学旅行课程系统化和规范化5-6。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在美国非常普及,称之为户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7-8。除欧美国家外,日本的研学旅行也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时期9

我国的研学旅行起步较晚,21世纪初期,研学旅行才逐渐流行。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研学旅行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涉及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逐步推进的内容,提出了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化的初步设想。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发表了有关我国教育新形势的演讲,对研学旅行做了明确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下简称《意见》),至此,研学旅行正式列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学校教学与校外活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方式,其将成为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下简称《纲要》)正式施行,规定研学旅行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中小学生必修课10。 研学旅行课程越来越受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目前已成为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因此须具备正式课程的课程模式,以保证其专业质量。

2017年年底,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为国内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起了关键示范作用。各地教育和相关部门也积极推出地方政策,一些创新举措和特色研学旅行路线纷纷落地。温州市走在研学旅行前列,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建设。2018年,温州市教育、旅游和文化等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对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路线设计、营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等做了明确规定。2019年3月6日,温州市青少年研学旅行协会成立,旨在进一步推动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的研究工作。截至2019年12月,温州市各机构设计的青少年研学旅行产品不少于38款,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通过对温州市现有研学旅行产品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大部分是简单的游览活动,并不能称为“课程”,仅有少部分学校制定了简单的课程大纲。另外,大部分研学旅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游”与“学”不平衡现象,无论是只“游”不“学”,还是只“学”不“游”,都不符合研学旅行的宗旨11。因此,按照研学旅行课程标准,建立一套符合青少年素质教育要求且贴合温州地方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迫在眉睫。

1 温州市研学旅行资源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研学旅行资源等同于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笔者研究发现,研学旅行资源确实以旅游资源为主,但还有其他重要的社会资源可供利用,如工业制造、前沿科技、网页开发等也可作为研学旅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研学旅行资源定义为:适合中小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且可供现场参观、学习、实践的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社会资源。基于温州市市情,本文主要讨论旅游资源。

温州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于环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各种地质构造和岩浆岩广泛发育,活跃的构造地质背景决定了温州市地质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尤其在中生代,温州发生了大规模多期次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事件,形成了最具特色的火山岩地貌景观。 另外,温州市海域面积辽阔,海岸线绵长曲折,海洋与山川相互衬托,共同塑造了温州幽美壮阔、山水相依的醉人风景。

温州是浙江省旅游资源较多的城市,具有山、江、海、湖、岛、泉等多种景观。截至2020年,温州市景区面积占陆域面积的25%,占全市面积的22.23%;拥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2处;A级旅游景区79个(包含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国家重点文保单位34个。总体看,温州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是旅游者极佳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胜地,也是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课程开发的宝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以温州市研学旅行(旅游)资源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对区域内各基本类型的代表性资源进行了系统整理12,由于国家标准中缺少海岸带旅游资源(I)分类,本文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具体见表1

表1   温州市研学旅行资源分类统计

Table 1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of study travel resource in Wenzhou city

主类数量/个占比/%亚类数量/个
A地文景观1 08130.1

AA综合自然旅游地

AB沉积与构造

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AD自然变动遗迹

AE岛礁

62

8

950

11

50

B水域风光42311.8

BA河段

BB天然湖泊与池沼

BC瀑布

BD泉

BE河口

56

147

208

9

3

C生物景观1925.4

CA树木

CB草原与草地

CC花卉地

CD野生动物栖息地

181

5

2

4

D天象与气候景观130.4

DA光现象

DB天气与气候现象

6

7

E遗址遗迹952.6

EA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21

74

F建筑与设施1 35937.9

FA综合人文旅游地

FB单体活动场馆

FC景观建筑与附属性建筑

FD居住地与社区

FE归葬地

FF交通建筑

FG水工建筑

494

58

356

236

71

140

104

G旅游商品772.1GA地方旅游商品77
H人文活动431.2

HA人事记录

HB艺术

HC民间习俗

HD现代节庆

16

1

19

7

I 海岸带旅游资源3058.5

IA海积地貌景观

IB海蚀地貌景观

IC海岛

18

72

215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对温州市研学旅行资源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温州研学旅行资源基本具备以下特点:(1) 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研学旅行资源单体约3 588个,9大主类,33个亚类。(2) 资源品质优良13,居全省前列。温州市有25个五级景点,排名全省第2;有96个四级景点,也排名全省第2;有529个三级景点,为全省最多;另外还有优良级单体650个。(3) 旅游地质资源相对占优势。以上统计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海岸带旅游资源均属旅游地质资源。温州市旅游地质资源占全部旅游资源的50.4%,以北雁荡山、大罗山、楠溪江、南麂列岛等为代表(图1)。

图1

图1   温州市旅游资源占比

Fig.1   The propor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Wenzhou city


在拥有如此类型丰富、品质优良的旅游资源背景下,温州市应加大开发力度,发挥旅游地质资源优势明显、海岸带旅游资源潜力大的特点,为温州市乃至全国青少年挖掘天然课堂,打造特色研学旅行课程。

2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研学旅行课程涵盖和综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及训练(图2),与学校课程相互融合。书本上的知识本就源于生活实践,与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研学旅行是两者互通的桥梁,可以具象化课程知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知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研学旅行本质上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归根结底是为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服务的14-17

图2

图2   研学旅行课程的学科交叉和渗透

Fig.2   The correlation of study travel courses and subjects


《纲要》规定,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范畴。因此,综合实践课程相关文件、政策、指南可用于指导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与地方课程相融合。我国一些地区和学校拥有自主创新的地方课程,这些课程符合当地实情,具有地方特色和借鉴意义。学校和相关组织机构应在此基础上,开发教育目标明确、具有地方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18

2.1 课程设计原则

2.1.1 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

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是课程内容的凝练和归纳整合,能言简意赅地说明学习内容。

研学旅行亦是一种研究型学习,应有明确的学习主题,主题内容丰富的可划分为多个分主题,方便参与者逐步完成所学内容。

研学旅行的一大特征就是以真实的社会、自然环境为课堂,使学生既不脱离生活实践又能学到丰富的课外知识19。在确定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时,应因地制宜考虑当地的自然景观、民俗传统、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建设等,在选取研学旅行课程主题时,应充分利用温州市旅游地质资源丰富的优势,并用其支撑研学旅行的发展,同时研学旅行及相关活动的开展又可促进温州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力度和保护措施,形成开发旅游地质资源与普及研学旅行相互促进的正反馈机制。

2.1.2 课程内容应体现教育性、综合性、实践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研学旅行不同于旅游,也不能归于学校组织的“春、秋游”。以游玩为主的户外活动,注重“游”的趣味性,相对而言,教育性和实践性才是研学旅行更该注重的属性。“旅行”只是方式,而“研学”才是课程的目的,学生通过走进自然和社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20-21。研学旅行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应具备专业的师资队伍,制定明确的研学目标、主题和评价体系。

研学旅行课程不分学科,课程内容设计可包含前沿科技、地质科学、地理科学、艺术文化、人文历史、社会风貌等,且应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同时亲身实践,掌握各项实践技能。一次成功的研学旅行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进行自主思考和实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寻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1422

课程内容应科学合理。设计课程内容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深度、身体素质、认知水平和教学需求等学情因素23以及当地研学旅行资源特征。应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主题和内容,并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1924

要始终明确研学旅行课程的重要目的是掌握知识。因此,研学旅行课程须有充实的知识内容,且这些知识应融合在实践活动中,需要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另外,趣味性也很重要,应将知识融合在趣味性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旅行中学习文化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提升综合素质25

2.1.3 课程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服务课程主题

课程活动是指参与者(包括学生、指导老师、家长)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展时进行的学习活动,是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载体,贯穿始终,学生在参与课程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素质、完成学习任务。换言之,课程活动是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重要部分和研学旅行课程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课程活动的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26-28

(1) 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活动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保证其全面和全程参与。活动方式应多样化,尽可能综合训练学生倾听、理解、表达、操作等能力,增加趣味性,加深其印象。 例如,在温州市苍南县矾山矾矿遗址进行研学旅行时,可设计高中生进行明矾净水实验、明矾制备实验等活动。

(2) 以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为根本。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各种认识和实践活动最终都应服务于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课程活动要紧扣课程主题与教学目标。如课程主题为“大自然的馈赠”,与其相对应的课程活动可以是参观温州各矿山遗址,也可以是了解和品尝当地特色生鲜和水产等。

(3) 将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要平衡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也能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乐趣。

2.2 课程设计方法

根据调研,综合实践课程设计要求,结合温州市研学旅行资源特征和研学旅行自身特点,初步拟定了一种4阶段课程设计方法(图3)。第1阶段为前期准备,第2和第3阶段为课程设计,第2和第3阶段中发现的问题可返回第1阶段,重新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源选定,第4阶段为课程评价设计,此阶段设计的内容也是国内现存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所不足或欠缺的27-30

图3

图3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流程

Fig.3   Flow chart of study travel course design


第1阶段:资料收集和资源筛选。

该阶段为课程设计的初始阶段,主要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对温州市可供选择的研学旅行资源进行分析,初筛出具有较强教育性、趣味性和可行性的资源,然后对这些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考察时应考虑资源点的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经综合分析,选定最优资源。

① 资料收集、分析,资源初步筛选;

② 实地考察;

③ 最优资源选定。

第2阶段:课程大纲制定。

基于第1阶段多次实地考察得到的实践性资料,确定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题,并进行全面的课程规划,编写课程大纲。课程大纲编写过程中应参照地理、历史等成熟的素质教育课程编制要求,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分别设计符合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教学大纲。另外,课程大纲不能一次制定完成,制定过程中应按需求反复进行实地考察和修订,确保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可操作性及前瞻性。

① 明确课程目标任务;

② 确定课程主题;

③ 细分课程单元。

第3阶段:课程单元内容制定。

课程单元,即研学旅行课程的细分模块,这是课程设计工作量最大的部分。课程单元内容明确了研学旅行课程的知识点和活动内容,直接指导课程的实施、活动的开展,因此,课程内容不仅要包含研究学习的理论知识,还应包含开展的时间、地点等。时间通常选择在气候较舒适的春、秋季;课时视学段情况做适当调整;地点尽量选择在基础设施完善、安全性高的地区。

① 明确各单元目标任务;

② 设计活动内容和开展方式;

③ 确定旅行路线和时间安排。

第4阶段:课程评价体系制定。

虽然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的最后一步,但不可或缺,客观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不断优化的动力。因此,优秀的课程设计一定包含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① 课程评价因素设定;

② 课程评价方式制定;

③ 设定课程评价等级。

2.3 课程目标和评价方法设计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体系就像衡量学习成果的一杆秤,课程目标则是秤上的砝码。评价体系提供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方法,而课程目标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标准,两者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展过程中均起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是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目标是指导课程开展和评价的关键依据,评价是衡量课程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标尺,二者相互促进,有利于教育目标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对未来课程质量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31-32。 造成目前研学旅行课程存在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等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研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评价方案2633

课程评价应从两方面切入:(1)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即研学旅行课程是否达成其教学目标。只有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的课程才具有教育意义,这也是研学旅行课程评价首先要考量的维度;(2) 课程开展效果评价,即课程内容执行程度,包括课程开展是否顺利、是否贴合主题、是否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等。

课程目标设立时应注意:(1) 阶段性目标与课程总目标相结合。设立研学旅行课程总目标后,应将学习目标细化,可按照课程分支主题、课程安排时间或课程活动类型进行细分;(2) 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年级,设立不同等级的课程目标。目标设立太高,学生难以自主完成,自信心受挫;相反,目标设立太低,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缺乏挑战性,也失去了“研究型学习”的意义。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目标。

3 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思路

3.1 课程主题体现温州特色

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应以领略祖国壮丽山河、了解市情国情为目的,可选题材内容丰富,包括温州市的自然资源、社会发展、人文历史、科技进步、自然地理等内容,令学生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神秘与伟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34。根据前文所述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评价方法,结合温州市独具特色的海岸带旅游资源条件,总结得到可供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选择的主题主要包括“大自然的馈赠”“海洋与领海”“民族文化是世界瑰宝”“向革命先辈致敬”“了不起的小匠人”“美丽家园” 6个,分别对应自然生态、海洋资源、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社会等课程内容,主题与活动地点详见表2图4

表2   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主题

Table 2  Summary of the main subjects of study travel courses in Wenzhou

领域研学主题活动地点
自然生态大自然的馈赠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矾都——苍南县矾山矾矿遗址

龟湖叶蜡石矿

玉苍山国家森林公园

百丈漈瀑布

铜铃山峡谷

海洋资源海洋与领海

渔寮沙滩

炎亭沙滩

西湾海岸

洞头群岛

南麂列岛

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是世界瑰宝

泰顺畲族文化村

蒲壮所城

刘伯温故里

红色文化向革命先辈致敬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平阳县)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永嘉县)

艺术修养了不起的小匠人

龟湖叶蜡石展馆

叶蜡石主题公园

矾客工场

人文社会美丽家园

源头村(零污染村)

屿北古村

泰顺荣西花海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图4

图4   温州市研学活动地点分布

审图号:GS(2021)6026号

Fig.4   Distribution of activity locations in Wenzhou city


6个主题涉及最多的是与旅游地质资源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课程组织上,以体验和学习地质知识、海洋知识和传统文化为主线。当然,在设计主题和选取内容时,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3.2 充分利用温州丰富的海洋资源

温州市海域辽阔,海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8%,海岸线绵长曲折,从乐清市湖雾镇至苍南县云亭村,海岸线长355 km,具有南麂列岛大沙岙沙滩、渔寮黄金沙滩、雾城月亮湾沙滩等休闲沙滩,洞头岛、洞头群岛、南麂列岛等风情小岛。

温州市的海岸、海岛不仅环境宜人,还具有丰富的海蚀地貌景观和海积沙滩,以及国家级海洋资源保护区(图5)。总体看,温州沿海地区具有地质地貌景观、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是开展研学旅行的绝佳场所。

图5

图5   温州市海岛资源及海洋资源保护区分布35

Fig.5   Distribution of island and marine resources reserve in Wenzhou city35


3.3 温州研学旅行线路推荐

在开展课程线路设计时,应考虑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和资源类型的综合性。通过近500 km累积路程的实地考察,对温州市研学旅行资源分布有较好了解。根据教育性、科学性、综合性、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设计了5条与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主题相对应的研学线路,见表3

表3   温州市研学旅行推荐线路

Table 3  Recommended routes of study travel courses in Wenzhou city

课程主题研学线路
人文社会及红色文化1.永嘉县楠溪江风景河段—源头村(零污染村)—屿北古村—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
海洋资源2.瓯海区大罗山—三垟湿地—洞头列岛;
3.苍南县矾山矾矿遗址—蒲壮所城—黄金海岸
自然生态及传统文化4.文成县铜铃山峡谷—刘伯温故里—百丈漈瀑布
自然生态5.泰顺县承天氡泉—仕阳辉绿岩矿—龟湖叶蜡石矿—外岗银矿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4 结论与建议

以温州市旅游地质资源及现存的研学旅行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分“资料收集和资源筛选”“课程大纲制定”“课程单元内容制定”和“课程评价体系制定”4阶段课程设计方法,有助于我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提出了因地制宜设计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的思路,即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特别是海岸带旅游资源。基于大量调查研究,本文筛选出22处旅游地质资源点,可作为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的场所。基于这些旅游地质资源的特征,凝练出自然生态、海洋资源、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艺术修养、人文社会6大课程主题。综合考虑旅游地质资源分布特征和研学课程主题类型,推荐了5条研学旅行线路。本研究可为打造温州特色研学旅行课程提供理论支撑。

此外,针对目前温州市研学旅行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 规范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研学旅行课程应具备规范的课程体系和一定的质量标准。由于我国研学旅行课程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我国研学旅行课程质量良莠不齐,因此迫切需要规范研学旅行课程设计。首先,应培养专业的研学旅行课程师资队伍。然后,参考上文所述课程设计模式,因地制宜地设计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主题、内容以及评价体系。另外,应加强地区与学校之间的学习交流,举办研讨会,分享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经验,提升课程设计水平。

(2) 平衡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游”与“学”。

目前研学旅行课程存在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等问题,其重要原因是研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的评价方案。因此,应加强我国研学旅行课程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的设计。可借鉴本文中的可考量因素,设计目标明确、评价得当的研学旅行线路,令学生带着明确目标出发,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游玩。

(3) 合理编排课程内容。

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设置应符合地区资源特征和不同阶段学生学情及实践活动课程要求。例如温州市具有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特别是海岸带旅游资源,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总体看,我国研学旅行课程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应注重挖掘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开展研学旅行的优秀经验,逐步规范化、系统化我国的研学旅行课程。另外,我国研学旅行课程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内容、主题和开展方式的多样化是研学旅行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36,预计未来我国的研学旅行课程将向多元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国际化的研学旅行将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新青年的绝佳方式。

http://dx.doi.org/10.3785/j.issn.1008-9497.2022.02.013

参考文献

ZHANG X GZHANG X JLIU X Let al.

The route design of study travel in Wudalianchi UNESCO Global Geopark, China

[J].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993z2): 477-478. doi:10.1111/1755-6724.14093

[本文引用: 1]

PETROMAN CMIREA ALOZICI Aet al.

The rural educational tourism at the farm

[J].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63988-93. DOI:10.1016/S2212-5671(16)30245-3

[本文引用: 1]

MUHAMMAD S RAAHAD M OMURALI R.

Destination selection for education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destination image and perceived spirituality embedded model

[J]. Journal of Islamic Marketing, 201783):373-392.DOI:10.1108/JIMA-10-2015-0080

RUHIMAT MERIDIANA WSETIANATA A A.

Eligibility of traditional village as the object of educational tourism

[J]. 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81451): 012073. DOI:10.1088/1755-1315/145/1/012073

[本文引用: 1]

FREEMAN M.

Roots and wings: A history of outdoor education and outdoor learning in the UK

[J]. History of Education, 2015444): 527-528.DOI:10.1080/0046760X.2015.1009388

[本文引用: 1]

JOHN Q. Understanding Life in School[M]. 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15.

[本文引用: 1]

STATE UPLATTSBURGH.

C. Outdoor education activities for the school curriculum

[J].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197285): 110.

[本文引用: 1]

PRIEST S.

Redefining outdoor education: A matter of many relationships

[J].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86173): 13-15. DOI:10. 1080/00958964. 1986.9941413

[本文引用: 1]

李虹.

日本中小学修学旅行的实践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本文引用: 1]

LI H.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tudy Tour in Japan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D]. Wuha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2019.

[本文引用: 1]

何琼峰宋世通.

近年来国外研学旅行研究综述

[J]. 中国旅游评论, 20183): 98-109.

[本文引用: 1]

HE Q FSONG S T.

A review of foreign research on study travel in recent years

[J]. China Tourism Review, 20183): 98-109.

[本文引用: 1]

周璇何善亮.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

[J]. 教育参考, 20176): 76-81.

[本文引用: 1]

ZHOU XHE S L.

Studying travel course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 new curriculum form

[J]. Education Approach, 20176): 76-81.

[本文引用: 1]

吴清侯佩陈刚.

古村落研学旅行资源评价及基地策划研究:以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为例

[J]. 地理教学, 20207): 59-64.DOI:10.3969/j.issn.1000-078X.2020.07.018

[本文引用: 1]

WU QHONG PCHEN Get al.

Study on resource evaluation and base planning of study travel in ancient villages: A case study of Huilong town, Gaoyao district, Zhaoqing city

[J]. Geography Teaching, 20207): 59-64. DOI:10.3969/j.issn. 1000-078X.2020.07.018

[本文引用: 1]

肖胜和周宣森李健.

温州市旅游资源评价

[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 458-460. DOI:10. 3969/ j.issn.1005-8141.2004.06.023

[本文引用: 1]

XIAO S HZHOU X SLI J.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Wenzhou city

[J].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2004206): 458-460.DOI:10.3969/j.issn.1005-8141.2004.06.023

[本文引用: 1]

吴支奎杨洁.

研学旅行: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384): 126-130.

[本文引用: 2]

WU Z KYANG J.

Study tours: An important path to cultivate students' key competency

[J].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2018384): 126-130.

[本文引用: 2]

STONE M JPETRICK J F.

The educational benefits of travel experiences: A literature review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3526): 731-744.DOI:10.1177/0047287513500588

JOSEPH M L.

Guided Educational Tourism as I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 An Empirical Study

[D]. Kalamazoo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2016.

KATHLEEN P.

Understanding life in school: From academic classroom to outdoor education

[J]. Journal of Outdoor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172053-55. DOI:10.1007/BF03401014

[本文引用: 1]

崔允漷林荣凑. 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故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引用: 1]

CUI Y HLIN R C.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urriculum Stories[M]. 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7.

[本文引用: 1]

杨卫晶.

研学旅行促进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本文引用: 2]

YANG W J.

A Survey Study of The Promotion of Senior School Students' Geography Practice Ability in Study-Tour

[D]. Wuha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9.

[本文引用: 2]

GILBERTSON K. Outdoor Educ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M]. Champaign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2005.

[本文引用: 1]

BROOKES A.

Lost in the Australian bush: Outdoor education as curriculum

[J].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02344): 405-425.DOI:10.1080/00220270110101805

[本文引用: 1]

陆庆祥汪超顺. 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8. doi:10.21147/j.issn.1000-9604.2018.01.02

[本文引用: 1]

LU Q XWANG C S. Study Travel Theory and Practice[M]. BeijingBeijing Education Press2018. doi:10.21147/j.issn.1000-9604.2018.01.02

[本文引用: 1]

CUI Z JZHANG X JZHANG X G.

The research for study travel of Hexigten UNESCO Global Geopark

[C]// Proceedings of the 8th Academic Conference of Geology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ijingICGRMSD2020944-950.

[本文引用: 1]

周小燕.

南京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研究

[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doi:10.17520/biods.2017124

[本文引用: 1]

ZHOU X Y.

Study on Travel Course Scheme Design of Geography Research in Nanjing

[D]. Nanjing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2018. doi:10.17520/biods.2017124

[本文引用: 1]

钟生慧.

研学旅行设计: 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

[D]. 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9.

[本文引用: 1]

ZHONG S H.

The Development of Study Trip: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actical Strategy

[D]. Hangzhou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2019.

[本文引用: 1]

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doi:10.7763/ijesd.2015.v6.677

[本文引用: 2]

ZHANG H.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M]. 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ress2000. doi:10.7763/ijesd.2015.v6.677

[本文引用: 2]

徐晓东罗东才. 综合实践活动的原理和开展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本文引用: 1]

XU X DLUO D C. The Principle and Developing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M]. 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5.

[本文引用: 1]

荆文风.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研究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doi:10.3934/ipi.2020037

[本文引用: 1]

JING W F.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Travel Curriculum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D]. Wuha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9. doi:10.3934/ipi.2020037

[本文引用: 1]

岑俐.

小学校本课程纲要质量评估研究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CEN L.

A Study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yllabus in Primary School

[D]. 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7.

弗雷斯特埃里克戈兰. 当代课程规划[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89.

[本文引用: 1]

FORREST W PERIC J AGLEN H. Curriculum Planning: A Contemporary Approach[M]. 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10189.

[本文引用: 1]

段玉山袁书琪郭锋涛.

研学旅行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J]. 地理教学, 20195): 4-7.

[本文引用: 1]

DUAN Y SYUAN S QGUO F Tet al.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research and study travel (I): Preface, natur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course, basic concept of the course, and goal of the course

[J]. Geography Teaching, 20195): 4-7.

[本文引用: 1]

钟启泉汪霞王文静.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4250.

[本文引用: 1]

ZHONG Q QWANG XWANG W J.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heory[M]. 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ess2008104250.

[本文引用: 1]

拉尔夫.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3-38.

[本文引用: 1]

RALPH W T.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 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143-38.

[本文引用: 1]

RADOSAVLJEVIĆ UKULETIN Ć I.

Use of cultural heritage for place branding in educational projects: The case of Smederevo and Golubac Fortresses on the Danube

[J]. Sustainability, 20191119): 34-52. DOI:10.3390/su11195234

[本文引用: 1]

夏小明. 中国近海海洋图集 浙江省海岛海岸带论[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本文引用: 2]

XIA X M. Ocean Atlas of China Offshore Island and Coastal Zone of Zhejiang Province[M]. BeijingChina Ocean Press2012.

[本文引用: 2]

LAI H CCHANG C YLI W Set 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in outdoor education: Application of QR codes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3442): 57-62. DOI:10.1111/j.1467-8535.2012.01343.x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