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信息服务 |  期刊订阅 |  联系我们 |  预印本过刊 |  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栏目 |  留言板 |  English Version
在线办公系统
· 编辑部公告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 作者投稿系统
 · 专家审稿系统
 · 编委审稿系统
 · 远程编辑系统
 · 主编审稿系统
在 线 期 刊
 · 最新录用
 · 当期目次
 · 下期目次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全年目录
 · 按栏目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Email Alert
 ·
下 载 排 名
更多>>  
下 载 中 心
 · 投稿须知
 · 论文模板
 ·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版权及投稿注意事项
  (1)欢迎来稿,稿件一经刊用,即按本刊标准酌致稿酬及著作权使用费(一次付清)。
  (2)本刊1998年起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凡为本刊赐稿者,请不要在文中(含英文)标著姓名等事项,作者简况请另纸附上。
  (3)本刊不办理退稿,也不奉告评审意见。
  (4)凡向本刊投稿者均同意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让与本刊。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转载、转录本刊文章(含图表)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5)投稿作者承诺文责自负,如有侵权等行为,与本刊无关。
6893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率先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中国期刊
作者:薛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042354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2006年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
  剔除学术不端疑似文献
  2008年底,世界首个用全文文献作为比对资源的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简称AMLC)问世。该系统具有全文检测、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目前主要用于期刊反剽窃,并建立了来稿检测已发表文献检测作者黑名单查询学术不端文献库查询等系统,比对数据库则建立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等基础上,正陆续引进英文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资源,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期刊界、出版界与学术界共同努力取得的重要成果。
  为切实把好学术期刊内容质量关,有效提高期刊辨别学术不端文献的能力,尽可能遏制抄袭、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等行为的发生,该刊在1998年首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2004年始与作者签署出版承诺书后,一直十分关注国内外借助先进技术手段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研发进展,主动与AMLC研发部门建立联系,追踪研发进程,了解启动信息,并于2008年底正式建立了AMLC使用账号,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采用了AMLC检测系统。据悉,在全国首期参加AMLC培训的期刊中,该刊是唯一的人文社科类期刊。由此,该刊收到的来稿在进入匿名审稿前,均须经过该检测系统检测,即由编辑将来稿论文自动地与大量文献资料库和媒体接口进行对比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加以具体分析,经筛选后剔除学术不端疑似文献,通过检测后的论文方可进入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程序,尽可能把好论文审核的第一道防线。
  该刊将AMLC这一把好学术期刊内容质量关的辅助工具与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以及签署作者出版承诺书等制度相结合,意在建立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多重防线,试用后有一定效果。不过,该检测系统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对数据库资源还有较大扩展的必要和空间,我们期待AMLC会更趋完善。
  接受百余位海内外博导点评
  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是国际上高水平期刊审稿制度的通例,是否匿名审稿也是学界衡量学术期刊及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998年,该刊在全国社科期刊中较早推出了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11年来,严格的匿名审稿制促使已成名的学者继续保持创作的原动力,新锐学人依凭其原创性成果脱颖而出,带来了学术创新的良性循环,提升了刊物的品牌效应,在学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时,经过10年经营,严格的匿名审稿还意外地为该刊带来了审稿人读者作者栏目主持的良性互动循环机制:教授博导们成为匿名审稿人的同时,因关注本刊而逐渐成为该刊的读者,进而成为该刊的作者和栏目主持人。目前审稿人主动来稿量正逐年递增,当然,他们的论文也不例外地要通过匿名审稿才能录用。
  据悉,该刊年来稿6905篇,退稿率98%。不少评价中上的论文,审稿人多以完全够发表水平,但在浙大社科学报还不够发表要求改投他刊处理。由于严把稿件质量关,期刊的影响力逐年增强,2001年以来,该刊已先后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语言学与文学文摘社会学文摘世界政治科学文摘收录,并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收录。
进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后,在教育部和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下,该刊在期刊质量和国际化方面也作了些努力,目前在各项重要指标排名中均名列全国综合性社科学报乃至全国社科期刊前列,在2008年度全国相关期刊质量抽检中也获得了较好成绩。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年,该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双双位列全国综合性社科学报第三,并成为全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报中影响因子高于1.0的为数不多的学报之一;在中国知网的下载率位于全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报前列,全国社科综合性大学学报第二(其中三年下载频次达245089,访问量达511749)。在中国科学院信息所(万方)的影响因子排名继续名列全国社科类大学学报总排名前三;基金项目连续多年名列高校社科学报乃至全国社科期刊第一。在三大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的转载率排名等也继续名列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乃至全国社科期刊前列。

 
《中国新闻出版报》 浙大学报邀百余博导点评质量
记者吴重生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网 /        时间: 2009-04-0
http://www.chinaxwcb.com/xwcbpaper/html/2009-04/03/content_49635.htm
 
·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陆续向全国有关著名学者发出了意见征求表,诚邀专家学者对我刊的办刊质量和水平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至今共收到海内外百余份反馈意见。”《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执行总编徐枫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是由浙江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该刊率先提出“跨校际、跨国际”的办刊理念,推出了一批主题研究栏目。
 

 
《光明日报》
《浙江大学学报》徐枫:学术期刊不能无所作为
记者:计亚男
 
20090622
网址:http://search.gmw.cn/search.jsp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执行总编徐枫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高校学报名刊主编论坛上表示,面对学术失范现象,学术期刊不能无所作为。徐枫说,学术不端行为,在学术期刊中表现为抄袭剽窃、一稿多投、虚假注释、不实参考文献、不当署名等等。这些行为在学术期刊中之所以存在,有社会以及作者个人的因素,也与学术期刊自身在当今海量的学术信息中难以甄别判定有关。
     
对此,徐枫根据自身的经验指出,要应对学术不端,除了提高编辑自身的鉴别能力之外,还应从四个方面建立起预防措施,即采用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签署作者出版承诺书、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和推出以单篇论文为单位的在线优先出版模式。这四道防线尽可能地规范了程序,使治理学术不端行为预防在先,防微杜渐。
       
徐枫同时也认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治理工程,非一刊之力所能及,也非上述四道防线所能穷尽。因此,就学术期刊来说,我们应合众人众刊之力,共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
着眼“名刊建设”浙大学报不断推进“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机制”和“期刊数字化”建设

200976  【字体:   浏览次数:

 
近年来,学术失范现象、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违反了学术规范,违背学术道德,败坏学术风气。与之相应的学术期刊质量也多遭社会诟病。这些行为在学术期刊中之所以存在,既有社会以及作者个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术期刊自身在当今海量的学术信息中难以甄别判定有关。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近年来着眼“名刊”建设,不断推进“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机制”和“期刊数字化”建设,其做法着力于自律与他律相统一,内部审核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编辑把关与学者审稿相配合,检测工具与内容鉴别相弥补,规范程序,预防在先,有效地遏止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期刊质量获得较大提升。相关工作探索值得学术期刊借鉴:
四个方面不断推进“学术不端行为预防机制”建设
一、采用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从源头把握学术质量。即利用同行学者对专业知识和本学科研究资讯的了解和把握,从论文内容和观点上发现问题,加强对稿件内容审核评判的权威性、科学性。自1998年采用严格的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迄今已12年之久。期间,通过此方法不仅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学术不端行为,更杜绝了大量低水平重复论文的刊发,有效提升了刊物质量。
二、签署“作者出版承诺书”,警示学术不端行为。自2003年起,借鉴海外期刊管理经验,实施“作者出版承诺书”和“版权转让书”制度。通过论文作者签署“作者出版承诺书”,提醒或警示其可能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达到作者自律的目的。“承诺书”制度实施几年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稿多投导致的重复发表问题,避免了出版资源的浪费。
三、借助有效辅助工具,切实把好内容质量第一关。关注国内外“遏止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研发进展,主动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追踪研发进程,并于2008年年底正式建立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使用账号,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采用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在来稿进入匿名审稿前,均须经过该检测系统检测,剔除学术不端疑似文献,把好论文审核的第一道防线。
四、通过“在线优先出版”模式(Online First),加强社会监督。2009年3月,在全国中文学术期刊出版中率先推出以单篇论文为单位的“在线优先出版”模式(Online First)。预出版论文不仅及时在自己的网页上线,同时也可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多种书记平台同步上线。此举不仅缩短了论文出版时滞,同时可以利用网络快捷便利的优势,通过全社会的监督来发现“在线优先出版”模式(Online First)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的印刷出版中及时撤下。
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学术期刊质量
一、在全国社科期刊中率先建立“数字对象标识符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意为“数字对象标识符”,是一种对包括互联网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进行标识的工具。2008年2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即在当期编辑的期刊论文中正式采用了DOI标志,此后将DOI标志添加至创刊后所有已出版论文。作为先行者,目前还无法得到DOI元数据查询方面的便利,但着眼未来,浙大社科学报在中国社科期刊数字化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二、“开放获取”(Open Access)提供免费下载服务
开放获取(Open Access)是国际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信息传播界为推动科研成果利用网络自由传播而发起的运动。通过网络技术,任何人可以免费获得各类文献。
基于开放获取的理念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及时有效地传播学术期刊的优秀论文,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文献查阅条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根据出版社要求,努力学习现代化的办刊方式和管理模式,并于2008年初着手进行了学报的开放阅读工作,向海内外学者提供全文免费下载服务。目前,该网站已基本完成了现刊和部分过刊的免费开放工作,读者可随时在浙大社科学报网上检索和下载相关论文。
提供开放获取服务后,学报网页访问量明显增加:第一个月国内外月均IP数均增加35%以上;一年来有26个国家的数百个独立IP来访,国内已有33个省、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万余独立IP访问。同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还通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期刊协会网站等拓展开放获取论文的渠道。
利用网络优势,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在开放获取的网络版中为读者个性化服务,如:免费订阅期刊目录,免费提供印刷版论文以外的学术内容、未经删节的论文原文等。另外,该刊还拟提供稿件查询检索服务、论文下载排名服务,条件成熟后,还拟提供论文的后续研究资讯等,提升期刊“读者为本”的服务意识。
三、在全国中文期刊中率先推出“在线优先出版”模式(Online First)
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载体和学术交流的桥梁,应尽可能缩短论文出版周期,促进最新成果的快速交流,使作者能及早行使其作品的“首发权”,也为同行间及时交流最新成果创造良好的文献查阅条件。而“在线优先出版”是数字化出版的一种创新形式,凡通过同行评审录用并经修改编校后的论文,在正式按期次成册印刷出版前,均可在网络上以单篇论文为单位,以PDF文档的形式在线优先发表,比印刷版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在2008年初采用中文DOI,即时免费开放全文数据库,为广大学者提供免费全文下载和在线检索便利的基础上,于2009年3月起,通过浙江大学出版社(具有网络出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试行以单篇论文为单位的在线优先出版模式(Online First)。这不仅缩短了论文发表时间,相关检索机构和读者可通过DOI对在线优先出版论文即时索引和引用,且有利于编辑部及时发现预出版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便于再后续的印刷出版中做相应处理。
另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社会版)目前正着手建立网络投稿与审稿系统,加速期刊数字化步伐。
 
信息来源:新闻报刊司    二○○九年六月十一日

 
《浙江大学报》
开门办刊 广纳谏言
学报社科版接受百余位海内外著名学者点评
 
记者陆兴华
2009-06-04
 
本报讯(记者陆兴华):“全国最早注重与国际接轨的社科期刊,全国最早采用同行专家匿名审稿的期刊,全国最早重视出版数字化的社科期刊,全国进步最快的社科期刊”,这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原会长、北大学报原主编龙协涛教授对《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评价,也是众多专家对浙大学报社科版评价的一个缩影。
开门办刊、广纳谏言是提高学报办刊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学报社科版采用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实施十周年之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编辑部陆续向全国有关著名学者发出了意见征求表,诚邀专家学者对该刊的办刊质量和水平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至今年5月底,共收到海内外百余份反馈意见,学者们对该刊的办刊质量和编辑水平予以较高的评价,并提出了不少好建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自1998年起开始按国际惯例实行严格的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和内稿外审制,建立了以全国各高校和社科院博士生导师为主体的审稿专家队伍。在全国学报界中,率先提出“跨校际、跨国际”的办刊理念,打开校门向社会、向美国、英国、日本等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学者约稿,同时聘请名家担任栏目主持人,将基础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和支持对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等,操作规范和审稿制度日益与国际接轨。由于严把论文学术水平关,目前,该刊的办刊质量越来越高,转载率及影响因子连年上升。在学界日益重视大样本数据并认为其比小样本更客观、全面的情况下,浙大社科学报在全国最大数据库的相关排名连续几年名列前茅: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4 2007年,该刊总被引频次连续四年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总排名中位列第4,他引率达高到99.1%,基金项目比连续三年在全国数千家人文社科类期刊中稳居第一;2008年,总被引频次、年度影响因子和五年影响因子首次突破1.0,双双进入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总排名第三;在“中国知网”的下载率达81.1%,位于全国高校(包括自然科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所有学报前九、全国社科综合性大学学报第二,提升了我校人文社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该刊在争办名优期刊方面作出的努力受到了各方专家的充分肯定。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许晓明教授认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在学术上,严谨科学,追求创新;论文质量在高校学报中是最高的期刊之一;尤其是审稿制度严格,双向匿名审稿制保证了发表论文的高水平。此外,编辑的把关仔细,一丝不苟,取得了精益求精的编辑效果,令人钦佩。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长姚介厚认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既注重发表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又以更多篇幅发表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现实问题的论文,以实际问题带动理论研究,又以理论研究推动实际问题研究,所以办刊方向正确,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也有重大的实际意义,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专家们对该刊未来的发展也提出了恳切的意见和建议,如对与社会民生联系密切的人文社会科学增设一些版面,特别是要加强贴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理念问题的探讨;针对浙江大学的特点,多发表一些使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法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章,办出特色,等等。
该刊执行总编徐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编辑部将继续向海内外学者征求意见,认真梳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使学报社科版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发表一流的成果,传播一流的发现,提供一流的新知

浙ICP备14002560号-5
版权所有 © 200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浙ICP备05074421号
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编:310028 电话:0571-88273210 88925616 E-mail:zdxb_w@zju.edu.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