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佳 %T 宋代科举政策背景下的“出身”含义变化 %0 Journal Article %D 2021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R 10.3785/j.issn.1008-942X.CN33-6000/C.2021.04.194 %P 18-28 %V 51 %N 6 %U {https://www.zjujournals.com/soc/CN/abstract/article_42845.shtml} %8 2021-12-28 %X 两宋时期是“出身”一词含义变化的关键时期,其背景是在重文治国政策的影响下,科举变成取士的主渠道。“出身”在宋初的含义沿袭唐五代,泛指具有做官资格;太宗朝开始,专指科举出身;经神宗朝科举改革,从徽宗朝至南宋,缩小到仅指进士出身。宋代与“有出身”相对的概念是“无出身”和“杂出身”,宋人强调“无出身”主要是针对恩荫。宋代重要职位大都要求进士出身或以进士出身优先,出身成为影响官员仕途的重要资格要素,旨在确保重要官职及权力不世袭,掌握在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手中,唯君主拥有特赐第的特权。以上从身份变化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宋代如何通过科举变革,步步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