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摘要 时间是空间隐喻的结果,因此,空间呈流动性和序列性,时间亦然.时间的这些特性在汉语中是用前、后概念来认知的.用右视认知可以解释时间的流动性,但引入左视认知可以恰当地解释时间的序列性并深化解释.这种结合左右视的认知理论可以全面地描写和解释汉语的时间系统. |  |  
															| 关键词 :
																																																																认知, 
																																																																	时间概念隐喻, 
																																																																	汉语时间系统, 
																																																																	前后, 
																																																																	一词多义 |  
															|  |  
													
														
															| 
																																																																																																										
																					| [1] | 王求真, 马达, 杨梦茹, 彭希羡, 朱庆华. 神经隐私:用户信息隐私行为研究的新视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9): 114-132. |  
																					| [2] | 罗长青. 体验经济时代的文学认知、接受与生产[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9): 133-143. |  
																					| [3] | 张舜禹, 郁建兴, 朱心怡. 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的形成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1): 67-81. |  
																					| [4] | 史金易, 王志凯. 加强数字经济认知,推动经济社会迭代创新[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5): 149-156. |  
																					| [5] | 李正卫, 戴丽华, 王飞绒, 郭东杰. 领导积极幽默如何影响员工创造力:来自浙江IT企业的实证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1(5): 183-196. |  
																					| [6] | 孟凡君. 认知神经美学对“意象”“幻象”研究的启示——泽基神经美学研究再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80-. |  
																					| [7] | 王小潞  王艺臻.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规约层级递进模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4): 120-. |  
																					| [8] | 陈伟英 谢莉. 指称语使用中自指偏误的成因探究——以英语国家汉语学习者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1): 129-. |  
																					| [9] | 胡星铭. 怀疑主义与认知价值[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3): 173-. |  
																					| [10] | 黄华新 叶颖秀. 亲子互动中的语用论辩[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5): 129-139. |  
																					| [11] | 李雪艳  王慧莉  丛丰裕  [德]克劳斯·马斯亚克  王小潞.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幽默理解与加工机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4): 65-. |  
																					| [12] | 李莹  莫雷 史大鹏 张学新. 不同性质汉语隐喻句认知加工的fMRI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6): 8-. |  
																					| [13] | 陆前  刘海涛. 依存距离分布有规律吗?[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4): 49-59. |  
																					| [14] | 梁君英 刘海涛. 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研究:语言普遍性、人类认知、大数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1): 108-. |  
																					| [15] | 徐春山 梁君英. 依存距离最小化是人类语言的普遍规律吗?[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6): 19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