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  在探讨布莱希特的美学思想时,需要将摹仿与表现、写实与写意、体验投入与理性控制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加以区分.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及其对"叙述法"的强调奠定了现代表现主义戏剧的基础,但他主张理性控制的"距离说"和强调社会功用的戏剧功能论则与表现主义美学格格不入.布莱希特的"距离说"借鉴自狄德罗等人的理性控制理论,它不能简单地被归结为"表现派","体验论"则不能简单地称为"反表现派".在探讨布莱希特美学思想时,需要防止将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简化为"表现派"、"社会行动戏剧"、"回归西方传统"等做法. 
																										     | 
													    
													    	
															 | 
														 
												  		
												        
												        														
															| 关键词 :
																																																																美学, 
																																																																	戏剧, 
																																																																	布莱希特, 
																																																																	陌生化, 
																																																																	叙述法, 
																																																																	距离说 
																																  
															 | 
														 
																																																								
														
															| 
															    															        
															    															    															 | 
														 
														 																											    														
													 												
													
													
													
												 
												
												
												
												
													
														
															
																
																																																																																																										
																					| [1] | 
																					胡俊. 论蔡仪的“典型意象说”及相关神经美学思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6): 46-57. | 
																				 
																																																																																																																																																
																					| [2] | 
																					孟凡君. 美学、艺术与神经科学的交融互鉴[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6): 58-70. | 
																				 
																																																																																																																																																
																					| [3] | 
																					张睦楚, 田正平. 彼岸再现与民族自志:访美学人张其昀及其《旅美见闻录》[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 52(4): 130-143. | 
																				 
																																																																																																																																																
																					| [4] | 
																					孟凡君. 认知神经美学对“意象”“幻象”研究的启示——泽基神经美学研究再探[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5): 180-. | 
																				 
																																																																																																																																																
																					| [5] | 
																					金健人. 论汉语语形的美学功能[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2): 40-. | 
																				 
																																																																																																																																																
																					| [6] | 
																					石然. 论列宁、毛泽东社会主义文艺政策之特色——基于社会调查的视角[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5(3): 172-. | 
																				 
																																																																																																																																																
																					| [7] | 
																					徐岱 王若存. 伦理经验与诗性意义——杜威美学及其价值的再审视[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2): 87-. | 
																				 
																																																																																																																																																
																					| [8] | 
																					程勇. 审美乌托邦:儒家制度美学思想及其内在困结[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3): 187-199. | 
																				 
																																																																																																																																																
																					| [9] | 
																					潘立勇 陆庆祥. 宋代美学的休闲旨趣与境界[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3): 144-154. | 
																				 
																																																																																																																																																
																					| [10] | 
																					陈刚  黎根红. 格式塔意象重构:话剧翻译美学之维[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1): 183-. | 
																				 
																																																																																																																																																
																					| [11] | 
																					王中. 济慈的诗歌理念及其诗美艺术空间营造[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35(4): 175-. | 
																				 
																																																																																																																																																
																					| [12] | 
																					陈本益. 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本质论及其美学基础[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33(6): 95-. | 
																				 
																																																																																																																																																
																					| [13] | 
																					张节末. 中国美学史研究法发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1(4): 48-. | 
																				 
																																																																																																																																																
																					| [14] | 
																					陈姝波. 走出“性别”美学的误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1(3): 131-. | 
																				 
																																																																																																																																																
																					| [15] | 
																					徐岱. 美学的命运——论数码时代的人文事业[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 31(1): 2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