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摘要 朗西埃通过对“别处形成的迹象”和“应被看见”的作品进行观照,将艺术从一种物质转为一种事件,逐步形成理论独特的“事件美学”范式。该理论范式以审美平等为基础,依循历史-政治与美学-政治的逻辑,将美学重构为事件发生的场域;考察核心在于对“美学”的历史语境解构,以及对“事件”的“异见性”“否定性”“危机性”考量,以重勘朗氏“事件美学”的“事件”构成阈与“美学”意义阈;通过捕捉“就此与从前不同”的美学时刻,寻找感性分配机制经历范式革命的痕迹,亦可标识出朗西埃美学理论实现从静态体制论到动态事件论的重要转向。
|
|
| 关键词 :
雅克·朗西埃,
事件,
《美感论》,
审美体制
|
|
出版日期: 2025-11-01
|
| [1] |
蒋赛楠, 杨柳勇, 罗德明. 违规事件在股东联结关联公司间的行为溢出效应[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53(2): 133-154. |
| [2] |
江凌 谭香苹 陈柳蓉. 后真相事件的生成因素与内在机制实证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3): 96-. |
| [3] |
孙梦如 蒋莉 郭沁. 健康传播视角下公共卫生事件的公众风险感知与行为的研究路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6(3): 108-. |
| [4] |
曾令健. 实践主义法学研究范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4): 37-53. |
| [5] |
胡可先 徐焕. 新出土唐代李宽碑志考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4(1): 106-. |
| [6] |
张凯. 路径与旨趣:近代浙江文化史研究嬗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2(2): 53-. |
| [7] |
吕长竑. 题元层级之实质与描写[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3): 133-142. |
| [8] |
王丽娟 于战宇. 认知方式与线索提示对学龄儿童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3): 177-186. |
| [9] |
沈坚 江晟. 迪罗西耶事件与16世纪个人信仰的选择困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2): 79-89. |
| [10] |
张旭昆 朱诚. 收入分配、产权保护与社会冲突: 现代经济学视角下的冲突管理与和谐社会构建[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1): 197-207. |
| [11] |
韦路 丁方舟. 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4): 93-103. |
| [12] |
王端旭 郑显伟. 职场攻击行为多视角整合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3(4): 104-112. |
| [13] |
程琪龙, 乔玉巧. 放置事件及其变式[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0(4): 167-178. |
| [14] |
邵培仁,金苗. 美、日、澳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电视解说框架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5): 38-. |
| [15] |
吴 平. “使”字句事件结构的语义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3): 15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