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6年, 第5期 刊出日期:1996-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论著  短篇报道  论著  综述 
论著
实验性脑震荡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动态观察   收藏
刘迎春, 石秋念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193-19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01
摘要( 252 )     PDF(284KB)( 144 )

42只健康豚鼠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两组。实验组豚鼠头部处于自由状态,用铅锤以单摆方式打击其顶枕部,以建立脑震荡模型。37只豚鼠造成脑震荡26只,分别于打击后3、6、12、24、48、72h,1、2、3~4周处死。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脑震荡豚鼠的脑组织存在广泛而显着改变,除神经细胞外神经纤维也见明显改变,于72h见典型收缩球,3~4周仍未消失;1周者可见胶质结节形成。正常对照组未见任何异常改变。本文并对脑震荡时脑组织改变,尤其是收缩球形成的发生机理作了讨论。

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测定5-(对-羟基苯基)-5-苯基乙内酰脲的体外代谢的立体选择性   收藏
姚彤炜, 曾苏, 丁海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197-20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02
摘要( 244 )     PDF(285KB)( 88 )

作者研究了5-(对-羟基苯基)-5-苯基乙内酰脲(p-HPPH)体外形成葡萄糖醛酸甙的立体选择性。以β-环糊精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底物S-和R-p-HPPH的消失量。结果显示,在苯巴比妥(PB)和β-萘黄酮(β-NF)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R-p-HPPH形成葡萄糖醛酸甙较S-p-HPPH快,尤其是β-NF诱导的微粒体,反应液中S-/R-浓度比值由起始时1.0,经反应50min后上升到1.85;而PB诱导的微粒体,经50min反应后,S-/R-浓度比值为1.09。这一结果表明,β-NF诱导的鼠肝微粒体对R-p-HPPH葡萄糖醛酸甙的形成,具有显着的立体选择性。

短篇报道
3例心脏异物的定位与处理   收藏
胡坚, 叶丁生, 陈军, 徐鹤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00-20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03
摘要( 235 )     PDF(172KB)( 141 )

1病例摘要例1:女性,37岁。因被高速铁片(头碎片)击伤左颈部急送当地医院。颈部X线片示左颈根部金属异物,即在局麻下行左颈部清创取异物术。

论著
细胞色素P-450亚族选择性底物的合成   收藏
宣贵达, 陈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01-20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04
摘要( 212 )     PDF(222KB)( 61 )

为了便于国内同行对细胞色素P-450(以下简称P-450)亚族的深入研究,作者合成了P450ⅠA和ⅡB亚族的选择性底物乙氧基异酚 唑和戊氧基异酚 唑,并对合成品与国外标准产品的结构和酶学表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合成品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酶学表征上均与国外产品基本一致。因此,在P-450研究中可用本合成品替代国外产品。

杭州市大肠癌危险因素分析   收藏
周伦, 余海, 郑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04-20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05
摘要( 306 )     PDF(234KB)( 139 )

对杭州市区在1986年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内被诊断的245例大肠癌进行了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所有调查因素都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饮酒史、饮自来水、慢性腹泻史、血便史及重体力活动与大肠癌有阳性联系,轻体力活动则有保护作用,以上因素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

SHR与SD杂交大鼠血压与细胞内阳离子含量的关系   收藏
胡申江, 黄元伟, 陈伊伦, 夏强, 陆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07-20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06
摘要( 218 )     PDF(238KB)( 71 )

观察SHR与SD杂交大鼠血淋巴细胞内阳离子含量以及与血压的关系,拟阐明是否细胞膜阳离子转运异常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缺陷。结果显示,杂交大鼠淋巴细胞内K+、Na+、Mg2+的含量与血压值并不相关,但淋巴细胞内Ca2+的含量与杂交大鼠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呈明显正相关(SBP r=0.52,P<0.05;DBPr=0.62,P<0.01),血压增高的杂交大鼠(BP ≥ 17.3/12.0kPa)细胞内Ca2+浓度(1.3±0.5fmol/细胞)显着高于对照组(0.9±0.3fmol/细胞,P<0.05)。提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细胞膜存在特异性缺陷及遗传性离子转运障碍有关,而这一转运障碍的离子主要为Ca2+

替硝唑注射液体外抗厌氧菌效果的观察   收藏
陈莉丽, 朱仲珍, 赵丹萍,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10-21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07
摘要( 313 )     PDF(231KB)( 109 )

作者观察了替硝唑注射液(TNZ)、甲硝唑注射液(MTZ)、乙酰螺旋霉素(AS)和克林霉素(CD)对660株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效果。MIC测定结果:TNZ、MTZ、AS和CD对358株革兰氏阴性厌氧菌的MIC90分别为2~4、4~8、16~32和8~16μg/ml,对302株革兰氏阳性厌氧菌的MIC90分别为4~16、8~32、16~64和4~8μg/ml。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358株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对TNZ、MTZ、AS和CD的敏感率分别为92.7、82.4、46.6和64.5%,302株革兰氏阳性菌则分别为70.9、57.3、45.4和77.5%。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TNZ体外抗厌氧菌效果明显优于MTZ和AS(P均<0.01);TNZ抗革兰氏阳性厌氧菌作用稍弱于CD(MIC,P<0.01;纸片法,P>0.05),但抗革兰氏阴性厌氧菌作用明显较CD为强(P均<0.01)。

青霉烷砜酸和头孢哌酮复合剂体外抗菌效果的观察   收藏
陈少菲, 程东庆, 严杰, 陈媛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13-21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08
摘要( 232 )     PDF(241KB)( 65 )

作者对青霉烷砜酸(SBT)与头孢哌酮(CPZ)的复合剂(CPZ-SBT)进行体外MIC和体内ED50的测定。CPZ-SBT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93株、大肠杆菌3-39株和不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株、大肠杆菌25922株、肺炎链球菌930624株、铜绿假单胞菌940416株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为0.8312、1.0522、1.1977、1.5634、0.7783、1.2207mg/kg,CPZ分别为1.8418、2.5539、1.5778、1.8418、0.9781、1.4159mg/kg,SBT几乎无任何抗菌活性。CPZ-SB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93株和大肠杆菌393株的MIC分别为8和16μg/ml,CPZ分别为32和64μg/ml,SBT均>128μg/ml。实验结果表明SBT是活性很强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CPZ合用对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有强大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微波组织凝固器应用于肝脏手术的实验研究   收藏
高原, 彭淑牖, 王家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15-2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09
摘要( 212 )     PDF(311KB)( 67 )

作者用微波组织凝固器对离体猪肝行微波辐射,并对其剖面作红外摄象,发现微波辐射后组织内的热像图有从上宽下窄的楔形演变为椭圆形的过程;微波辐射时间与组织中心温度升高呈直线回归关系,含水量高的组织(Y=14.35+0.62x)其微波热效应明显强于含水量低的组织(Y=12.42+0.56x,P<0.05);微波组织内透热半径呈指数曲线下降(Y=116.7e-0.96x)。在活体家兔中用微波组织凝固器行肝叶部分切除术,并以电刀切肝作对照,结果显示:微波组出血量(6.12±1.71g)明显少于电刀组(13.05±2.16g,P<0.005),且前者并发症少;微波辐射野血管痉挛、内皮细胞破坏、血液凝聚、血管栓塞;血清酶的升高在术后2~4天恢复正常。笔者认为:微波组织凝固器应用于肝脏手术是较安全、有效的。

射频消蚀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收藏
张芙荣, 陈君柱, 陶谦民, 郑良荣, 朱建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19-22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10
摘要( 355 )     PDF(245KB)( 78 )

作者采用射频消蚀房室结慢径治疗3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28例首次消蚀成功,2例再次消蚀成功。其中单纯消蚀慢径25例,慢径和逆传快径同时消蚀4例,1例发生暂时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平均随访10.9±8.8个月,未见复发。本文对慢径消蚀定位方法、预测消蚀成功的标志及房室传导阻滞的预防进行了探讨。

糖尿病病人1,5-脱水-D-葡萄糖醇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   收藏
叶英辉, 童钟杭, 顾维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22-22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11
摘要( 278 )     PDF(320KB)( 82 )

以气相色谱法测定46例糖尿病病人、39例非糖尿病病人及53例正常人的1,5-脱水-D-葡萄糖醇(AG)值,发现糖尿病病人的血清AG值显着降低,并与果糖胺(FA)、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值呈负相关(分别为r=-0.411,r=-0.545)。若以20μg/ml为分界值,AG鉴别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有较好的敏感性(97.56%)和特异性(93.48%)。AG测定可用作糖尿病筛选及血糖控制指标之一。

小儿腹腔镜应用于新生儿黄疸鉴别   收藏
章希圣, 陈美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25-22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12
摘要( 237 )     PDF(166KB)( 108 )

作者采用小儿腹腔镜对20例新生儿黄疸进行鉴别诊断,认为腹腔镜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确诊率高等优点,只要掌握新生儿的特点,注意输入CO2气体的速度和数量,术中严密监视病人的呼吸及操作轻柔,腹腔镜是能安全地应用于新生儿领域的。

经肛门直肠修补小儿直肠舟状窝瘘   收藏
熊启星, 章希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26-22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13
摘要( 350 )     PDF(172KB)( 89 )

为了提高小儿直肠舟状窝瘘的治愈率,作者对170例经肛门直肠修补直肠舟状窝瘘患儿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年龄,治疗效果及复发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170例中治愈153例,治愈率90%;失败17例(包括4例失访)。提出手术年龄以2~3岁为佳,内括约肌修补完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肾母细胞瘤121例疗效分析   收藏
唐达星, 陈美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28-22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14
摘要( 200 )     PDF(169KB)( 69 )

作者对本院1973年~1992年收治121例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为手术加化疗,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更生霉素+长春新碱。共获2年以上随访70例,术后2年存活率为67%(47/70),临床Ⅰ期术后2年存活率为83%(24/29)。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12例临床观察   收藏
赵年丰, 马亦林, 马伟杭, 梁伟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30-2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15
摘要( 179 )     PDF(257KB)( 109 )

作者观察了12例长期发热伴淋巴结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低下,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12例曾分别被误诊为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败血症、结核病、重症肝炎、粒细胞缺乏症、红斑狼疮等。经淋巴结活检证实为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本文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治、病因、预后进行了讨论。

新生儿窒息后脏器损害172例分析   收藏
徐美春, 汪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33-23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16
摘要( 196 )     PDF(184KB)( 117 )

作者通过对172例窒息新生儿并发各系统脏器损害的总结分析,探讨了窒息后多系统脏器损害与窒息程度的密切关系。在受损的诸脏器中除脑、肺外,肾脏损害较明显。提示对窒息新生儿3天内应密切监测病情,进行脑血流速度的测定,可了解窒息后病变程度及估计预后。

泪道内高频电灼法治疗泪道阻塞   收藏
翁燕, 余乔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35-23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17
摘要( 149 )     PDF(181KB)( 127 )

作者为评价泪道内高频电灼法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对44例(53只眼)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泪道阻塞患者行泪道内高频电灼术。经随访观察3个月以上,经1~3次手术成功率达94.3%。认为泪道内高频电灼法治疗泪道阻塞,不切开皮肤,无出血,简单易学,使用安全,疗效肯定,是治疗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心电动态固体记录器的研制   收藏
王永国, 陈浩, 裘利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37-23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18
摘要( 164 )     PDF(165KB)( 56 )

为了避免磁记录方式动态心电信息记录的某些缺陷,作者采用模拟量直接存贮技术的语音芯片进行心电信息的固体记录。这是一种用半导体介质记录心电信号的方法,消除了低位数A/D转换语音芯片精度不高的影响。这种方法对动态固体记录短暂出现的心电微小改变的信息有较好的效果。

综述
一氧化氮与肿瘤的免疫抑制作用   收藏
杨泽然, 陈增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5): 238-24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5.019
摘要( 266 )     PDF(277KB)( 141 )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生物信使,在神经信息的传递、血管调节及免疫功能的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近来,NO与肿瘤所致的免疫抑制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现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