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胚胎移植受胚模型改良及在着床前阿司匹林染毒致畸机制研究中应用
收藏
楼宜嘉, 王立明, 刘鹤雏, 应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49-5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01
摘要(
361 )
PDF(392KB)(
103
)
为建立可靠的大鼠胚胎移植受胚模型,使适用于着床前染毒致畸的机制研究,本文比较输精管结扎绝育和氯丙二醇灌胃绝育雄鼠制备假孕受胚鼠的优劣。结果表明以氯丙二醇绝育雄鼠制备假孕受胚鼠,可简化实验步骤,并明显提高移植胚胎着床率。该法用于着床前胚胎阿司匹林染毒致畸机制研究,在受胚鼠妊娠末期可见胚胎吸收率和畸形率呈剂量依赖性增高,与着床前胚胎的胚泡化率呈负相关,提示该法可成功地用于药源性着床前胚胎异常,排除母体对胎仔发育的影响因素。
|
|
罕见腹股沟直疝一例
收藏
姜华东, 姚作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52-5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02
摘要(
334 )
PDF(138KB)(
59
)
右侧腹股沟直疝疝出腹股沟管皮下环,经精索后方达阴囊的睾丸下端水平,甚属罕见。作者在尸检中发现1例,报道如下。男尸70岁。双侧腹股沟内侧窝底的腹膜向前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的疝囊,经海氏三角达腹股沟管皮下环浅表。右侧疝囊经精索的后方向下伸入阴囊,达睾丸下端水平。此囊呈长袋形,大小为10cm×3cm×3cm (附图)。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切开囊壁,见大网膜经疝囊颈(直径1.5cm)突入囊腔的上部。囊壁内面不光滑,有一些胶状物沉淀。推测患者生前存在腹股沟直疝合并交通性积液。左侧疝囊在精索的前方,向下经腹股沟管皮下环达皮下。此囊大小为3cm×3cm×3cm。
|
|
1,4,7,10,13,16-六氮杂环十八烷及其 Pd2+Cr3+配位化合物的IR、UV和NMR光谱学研究
收藏
赵明坚, 花井一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53-5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03
摘要(
288 )
PDF(288KB)(
63
)
作者对1,4,7,10,13,16-六氮杂环十八烷([18]aneN6)及其Pd2+、Cr3+配位化合物[Pd2([18]aneN6) Br2]Br2·4H2O、[Cr ([18]aneN6)]Br3进行了红外、紫外和核磁共振光谱学研究。红外图谱中与Pd2+、Cr3+配位化合物Pd-N、Cr-N配位键伸缩振动相对应的谱峰位置分别为502 cm-1和492cm-1。认为Pd2+配位化合物水溶液在354 nm (ε=1414)处和Cr3+配位化合物水溶液在467.2 nm (ε=220)、366.2nm (ε=80)处的紫外吸收为中心离子Pd2+、Cr3+的电子d轨道d-d能级跃迁所致。
|
|
载药量和粒度不同的NET-PHBA高分子药物的体外释放研究
收藏
汤谷平, 陈启琪, 吴永江, 胡秀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57-5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04
摘要(
403 )
PDF(222KB)(
134
)
作者分别对相同高分子母体粒度相近但载药量不同,以及载药量相同而粒度不同的高分子药物炔诺酮-α、β-聚(4-羟下基)-DL-天冬酰胺(NET-PHBA)作了研究,并对其释放曲线进行了拟线性回归分析,较满意地解释了该药物体外释放行为。实验表明,载药量为20.1%,12.5%,7.5%的NET-PHBA,释放4个月,每天高聚物释放炔诺酮速率分别为0.37、0.25、0.23μg/mg,载药量对释放影响显着。粒度对释放的影响是粒度小,释放快;粒度大,释放慢。但粒度对低载药量的药物影响不明显。
|
|
数量分类法分析中药玫瑰花及其混淆品
收藏
陈柳蓉, 方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60-6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05
摘要(
349 )
PDF(209KB)(
93
)
作者对5种玫瑰花分别作了形态、性状鉴别,并将记录数据进行数量分类,运用距离系数及相关系数计算的多种方法,通过R分类和Q分类,获得了鉴定玫瑰花的主要性状特征,即花柱上非腺毛的着生状况;同时,分析了5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发现其中的美蔷薇与玫瑰花最为接近。此为更好地利用玫瑰花资源提供了依据。
|
|
胃良恶性病变组织及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内癌胚抗原表达的研究
收藏
梁廷波, 郑树森, 孙义国, 林建灿, 于吉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63-6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06
摘要(
296 )
PDF(226KB)(
94
)
为了研究癌胚抗原(CEA)表达与胃癌发生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作者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1例胃癌及其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和67例胃良性病变组织的CEA表达。结果表明:胃癌组织内CEA 100%表达阳性,癌旁2 cm及5 cm处粘膜、胃良性病变组织内CEA表达阳性者分别为4%、26%和56%。癌组织内CEA多以胞浆型和间质型分布为主,而良性病变多以腔缘型和膜型分布为主。CEA表达的阳性程度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无关,而分布形式则与之有关。不同距离癌旁粘膜及胃良性病变组织内CEA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但在癌变之前,CEA尚保持着极性分布状态。作者认为:CEA的表达状况与胃癌细胞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有关。
|
|
24小时食管pH监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收藏
江米足, 沈健, 汪天林, 梁黎, 魏健, 叶瑞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66-6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07
摘要(
290 )
PDF(237KB)(
77
)
对12例疑诊为胃食管反流(GER)的新生儿进行24 h食管内pH监测,6例无症状新生儿作对照,结果提示7例为生理性反流,5例为病理性反流,与钡餐诊断极不一致。认为利用钡餐检查诊断新生儿GER应慎重,24h食管内pH监测是诊断新生儿GER的较理想检查方法,并阐述了建立我国新生儿食管内pH监测正常值范围的必要性。
|
|
溶血葡萄球菌L型所致败血症一例
收藏
谢鑫友, 傅敏华, 朱建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68-6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08
摘要(
370 )
PDF(154KB)(
63
)
1病例摘要患者男,64岁,发热伴咳嗽20天入院。20天前受冻出现发热、咳嗽,10天来发热加重,体温时高时低,高时达40℃,伴畏寒且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曾在外院予以大剂量青霉素、头孢他定及头孢呋新等抗炎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入院体检发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1cm~4×2cm不等,WBC42.4×109/L,N0.98,L0.019,骨髓象示:感染存在,中性粒细胞胞浆可见中毒颗粒。在外院就医时曾作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合并败血症。
|
|
反流性食管炎几种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收藏
向荣成, 厉有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69-7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09
摘要(
413 )
PDF(254KB)(
129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不典型症状易被长期误诊。为此作者对近3年来所遇到的几种不典型症状加以总结,并阐明其发病机理,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作者对与本病有关的几种检查方法加以比较,表明以24 h食管pH监测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指出熟悉反流性食管炎不典型症状,结合食管pH监测、内镜检查等手段,可早期识别症状性反流,防止胃-食管返流病的发生。
|
|
法莫替丁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5例疗效观察
收藏
严清和, 陆莉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72-7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10
摘要(
369 )
PDF(254KB)(
88
)
作者将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的4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其中25例用法莫替丁40 mg/d+西沙比利40 mg/d治疗(治疗组),另21例用法莫替丁40 mg/d治疗(对照组),连续用药8周。结果,内窥镜复查发现,治疗组有18例原食管粘膜病损愈合(占72.00%),6例好转,而对照组仅9例愈合(占42.85%),4例好转,8例无变化;治疗组烧心痛和反流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果表明,法莫替丁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明显。
|
|
小儿哮喘二丙酸培氯松吸入治疗与血中皮质醇含量的变化
收藏
考验, 贾土妹, 邵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74-7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11
摘要(
247 )
PDF(173KB)(
70
)
作者观察50例哮喘儿童吸入人工合成皮质激素二丙酸培氯松(BDP)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别测定BDP治疗前后血清中皮质醇含量。结果发现临床有效率达92%,无效率8%,治疗前后皮质醇含量无显着变化。提示BDP吸入是治疗哮喘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选用。
|
|
核素显像在阴囊急症中的诊断价值
收藏
赵葵, 李林法, 沈文华, 闻世风, 黄学军, 程维荷, 石根明, 胡志强, 朱选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76-7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12
摘要(
314 )
PDF(174KB)(
73
)
作者用99mTc-RBC核素阴囊显像检查阴囊急性疼痛27例,发现急性睾丸扭转者呈病侧睾丸放射性核素分布缺损区,而睾丸炎症则显示放射性核素分布部分增强,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相符,提示该方法具有无创伤、迅速、准确的鉴别诊断价值。
|
|
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估计评分法判别严重腹膜炎的预后
收藏
沈正荣, 彭淑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77-7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13
摘要(
260 )
PDF(236KB)(
69
)
作者采用急性生理学变数和慢性健康状况估计(APACHEⅡ)评分法对我院外科1990年8月至1994年8月收治的36例严重腹膜炎进行分析。以APACHEⅡ计分15为界;分为高分与低分两组,高分组18例,发生多器官衰竭13例,死亡率88.9%;低分组18例,无多器官衰竭,死亡率5.6%,两组间有极显着差别。作者认为APACHEⅡ所需的资料易收集,且可靠、确实,其分值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因此,可用于严重腹腔内感染病人的评估和预后,以指导临床治疗。
|
|
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外科姑息治疗
收藏
金炜, 孙义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80-8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14
摘要(
231 )
PDF(249KB)(
89
)
黄疸是各种晚期胰头癌和肝外胆管癌的突出症状,胆道引流是其姑息治疗的主要方法、为比较各种引流手术之优劣,本文分析64例不同引流方式及并发症,结果显示胆肠置管支撑内引流术有操作较简便和减黄效果较确切等特点,可有选择地替代胆道T管外引流术,从而提高这些病人的生活质量。
|
|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内支架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收藏
彭志毅, 徐增斌, 章熙道, 沈来根, 潘松龄, 李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83-8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15
摘要(
321 )
PDF(261KB)(
154
)
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内支架分流术(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10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者8例,其中2例在外科断流术后再出血;2例以顽固性腹水为主要症状。8例成功地在肝内形成有效分流,门脉压力由术前3.69±0.34 kPa下降至2.36±0.40 kPa (P<0.05)。术后即刻门脉造影,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明显减轻或消失。Doppler超声复查门脉主干血流明显增快。本文着重讨论了TIPSS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操作要点。
|
|
68例老年人牙残根残冠修复的追踪观察
收藏
汪兰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86-8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16
摘要(
254 )
PDF(238KB)(
54
)
作者对83例老年人残根残冠经完善髓病治疗后,采用根管螺纹桩、牙用固位钉和光固化树脂、银汞或富士离子材料修复。对可随访到的68例1~4年追踪观察,成功率达89.7%。老年人残根残冠经该治疗方法保存修复后,不仅能恢复一般性食物的咀嚼功能、牙冠的解剖外形,避免了因残根残冠拔除后引起的牙槽骨萎缩等不良后果,而且可用作义齿修复的基牙。结果表明,残冠组与残根组成功率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加壳冠组与未加壳冠组成功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
|
|
不同速度不同途径注射鱼精蛋白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收藏
崔怡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88-8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17
摘要(
313 )
PDF(157KB)(
67
)
作者对53例心脏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使用鱼精蛋白,以中和体内的肝素。结果,不论经颈内静脉或是经外周静脉注入,注射鱼精蛋白的时间>7 min的患者,血压无明显变化;注射时间≤7 min者,血压有明显变化,因此认为注射时间以>7 min为宜。
|
|
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
收藏
赵正言, 孙琼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90-9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18
摘要(
456 )
PDF(273KB)(
229
)
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应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而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生存问题。长期来,国际上衡量儿童生存状况的主要指标是婴儿死亡率。但是近年来,联合国有关机构,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更加重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下降率这两项指标,认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儿童生存状况的单一最重要指标,是衡量整个社会发展的最佳单一指标,并以5岁以下儿童死亡下降速率作为社会进步的测速器"。1987年后UNICEF公布的"世界儿童状况"均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作为第一项指标[1,2]。
|
|
老年性脾动脉异常弯曲与扩张一例
收藏
姚友生, 任国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93-9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19
摘要(
381 )
PDF(140KB)(
54
)
1尸检资料解剖1例70岁男性尸体,生前职业与死因不明。在腹腔中发现脾动脉弯曲显著并扩张。此动脉如常发自腹腔干,起始处(管径1.0cm)与脾门处空间相距长9.0cm,但由于显著弯曲,其实际长达36.0cm。弯曲指数一动脉的实际长/动脉的空间长×100=400(附图)。脾动脉起始后,向左下前经胰腺上缘(长9.0cm)再向上旋转形成第1反时针环(长8.0cm),使胰体与其相接处受压成深沟。
|
|
一例误定为O型的B3亚型
收藏
李俊, 胡自强, 林岳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94-9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20
摘要(
285 )
PDF(94KB)(
87
)
患者男,54岁。患急性白血病入院。入院前,其血型曾被某院定为O型。输入O型血数次约计1200ml,无不良反应。此次入院与O型献血员配血时,发现主侧不凝,次侧呈混合外观凝集,作进一步鉴定,符合B3亚型特征,报告如下。1实验室检查1.1ABO血型正反定型用抗-A、抗-B、抗-AB和自身血清分别与患者2%红细胞悬液混合,置于37℃、15℃、4℃ 3种温度下,作用15min,离心1min,结果与抗-A、自身血清在3种温度下均不凝集;与抗-B、抗一AB,除37℃外均呈混合外观凝集。提示患者红细胞上有弱B抗原,而无A抗原。
|
|
生物降解性聚天冬氨酸-谷氨酸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收藏
汤谷平, 陈启琪, 孙华瑜, 胡秀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6 (2): 95-9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6.02.021
摘要(
189 )
PDF(127KB)(
81
)
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具有在生理条件下自行降解、代谢、被机体吸收或被排泄等特点。因此,可以免除在进入体内后再用手术取出之不便。聚氨基酸类高聚物则以其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降解性高分子材料中独见其长。将多种氨基酸共聚,进入体内后更易接受酶的水解而发生降解。因此,可通过调节不同氨基酸的共聚比,合成氨基酸的各种共聚物,以达到与药物同步降解的目的。Zunino[1]合成了聚天冬酰胺-L-赖氨酸共聚物以共价结合抗肿瘤药物桑红霉素;March则将L一天冬氨酸与L一亮氨酸的共聚物及其衍生物制成埋植剂[2],其药物的降解速度,可以根据共聚物亲水程度的不同进行调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