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菜蜂花粉中雌激素含量和活性测定
收藏
刘子贻, 沈奇桂, 陈枢青, 张鸿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49-5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01
摘要(
301 )
PDF(326KB)(
111
)
为了辨明油菜蜂花粉是否具有雌激素活性以及其活性物质是否是雌二醇,本文对油菜蜂花粉提取液作了高效液相层析、放免测定和雌激素受体活性分析。油菜蜂花粉抽提液经高效液相层析结果发现存在雌二醇峰;放免测定表明每克油菜蜂花粉的雌二醇含量为1.82ng;用培养的兔子宫内膜细胞ZMRUE-85作雌激素受体分析,发现油菜蜂花粉提取液能诱发培养细胞雌激素受体活性,其活性相当于每克油菜蜂花粉含雌二醇1.7ng。从而肯定了油菜蜂花粉中含有以雌二醇形式存在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雌激素。
|
|
严重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一例
收藏
鲁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52-5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02
摘要(
211 )
PDF(95KB)(
90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十二指肠淤滞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所致。现报告1例烧伤并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
|
内皮细胞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收藏
张骅, 楼定安, 朱伟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53-5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03
摘要(
412 )
PDF(338KB)(
90
)
本研究证明:自兔血浆分离得到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具有促进家兔主动脉平滑从细胞(SMC)的体外增殖作用,LDL与融合的家兔主动脉内皮细胞(EC)作用后的条件培养液则无促SMC增殖作用;稀疏生长EC条件培养液能提高SMC的LDL受体活性,促进胞内胆固醇积聚;LDL与融合EC作用后的条件培养液能抑制SMC LDL受体活性,抑制胞内胆固醇积聚;并使与天然LDL竞争结合LDL受体的能力明显下降。上述结果提示:不同生长状态的EC对SMC增殖及脂质代谢起不同的作用。
|
|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一例
收藏
赵文和, 方宝山, 马志敏, 冯懿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56-5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04
摘要(
198 )
PDF(103KB)(
59
)
胃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少见。本科10年中仅见1例。患者男性,36岁。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4天,于1990年8月16日入院。
|
|
实验性免疫反应性中耳炎对内耳的影响
收藏
徐娅苹, 王辉萼, 蔡钺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57-6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05
摘要(
220 )
PDF(333KB)(
88
)
作者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实验性免疫反应性中耳炎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动物早期出现前庭功能紊乱;免疫荧光分布于中耳粘膜和前庭囊壁上皮下、耳蜗血管纹和基底膜近蜗轴处;免疫荧光强度测定蜗底多、蜗顶少。
|
|
胆道术后并发胆汁性腹水一例
收藏
李祖栋, 上官惠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60-6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06
摘要(
262 )
PDF(170KB)(
93
)
胆汁渗漏入腹腔导致进行性腹水,临床表现以腹胀为主要症状者称胆汁性腹水[1],临床上罕见。
|
|
化学物对CM891菌株正向突变和回复突变的抑制作用
收藏
郭峻, 金中初, 梅汝焕, 陈星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61-6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07
摘要(
272 )
PDF(256KB)(
121
)
本文应用E.coli CM891菌株双生物学指标——正向突变和回复突变检测环境中的抗突变物。实验结果显示,肉桂醛、二烯丙三硫和鞣酸均具有有效地拮抗4NQO诱发的低剂量链霉素抗性正向突变和色氨酸缺陷回复突变的作用;肉桂醛且有抗自发正向突变和回复突变的作用。本文还讨论了化学物拮抗回复突变和拮抗低剂量链霉素抗性正向突变作用的机理。
|
|
用补阳还五汤对小鼠的耐缺氧及抗疲劳试验
收藏
张华, 李灵, 楼建国, 洪允祥, 鲍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64-6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08
摘要(
193 )
PDF(174KB)(
66
)
在对纯种NIH小鼠连续10天灌服补阳还五汤后,分别做耐缺氧试验及抗疲劳游泳试验。结果,实验组死亡时间均延长(耐缺氧P<0.05,抗疲劳P<0.01),提示补阳还五汤有不同程度的促进小鼠耐缺氧和抗疲劳作用,以及在不利的环境情况下,提高其生存能力。另外,也间接说明了本方可能具有抗衰老作用。
|
|
HR-8348直肠癌细胞系自分泌现象的初步观察
收藏
沈德钧, 郑树, 余海, 郁琳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65-6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09
摘要(
176 )
PDF(249KB)(
76
)
肿瘤细胞的自主性生长一般被认为与其自分泌现象有关。本研究利用HR-8348细胞系的培养上清经离心、透析、浓缩等步骤,制成肠癌细胞条件培养基(CM),并对CM与不同浓度小牛血清(NCS)的生长支持作用作比较。结果发现,CM对HR-8348细胞有一定的生长支持和促进作用,可明显促进其DNA合成,但其促贴壁效应较NCS为差。作者认为,HR-8348直肠癌细胞系具有一定的自分泌能力,其自分泌的生长因子为一种透析不能除去的大分子物质,但其性质及生物学效应尚需进一步研究。
|
|
功能性便秘与血清脂结合唾液酸的关系
收藏
周君富, 宋瑞甫, 凌红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68-7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10
摘要(
223 )
PDF(318KB)(
71
)
本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了77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脂结合唾液酸(S-LSA)含量,其结果分别为505.84±175.61和418.53±114.75μmol/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1);硬便组和软便组的S-LSA含量分别为547.61±180.06和436.71±168.24μmol/L,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患者病程、排便周期与S-LSA含量的直线回归和相关各为Y=298.59+24.48X,r=0.773,P<0.001和Y=147.37+53.81X,r=0.792,P<0.001;提示功能性便秘患者体内的脂结合唾液酸代谢存在异常。
|
|
巯甲丙脯酸引起间质性肺炎6例
收藏
张邢炜, 朱毓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71-7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11
摘要(
169 )
PDF(98KB)(
66
)
本院高血压专科门诊在1990年8月~1991年7月间发现由巯甲丙脯酸(开搏通)治疗引起间质性肺炎6例。
|
|
我国汉族健康志愿者苯妥英羟化代谢多态性的研究
收藏
阮邹荣, 颜小锋, 赵奕, 丁德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72-7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12
摘要(
231 )
PDF(171KB)(
82
)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2名我国汉族健康志愿者一次口服苯妥英钠(100mg)后24h尿中4'-羟基苯妥英(4'-hydroxyphenytoin,HPPH)与苯妥英(phenytoin,PHT)的比值。研究结果表明,122名志愿者的苯妥英羟化代谢呈二态性分布,分界点值(log10HPPH/PHT)为1.70,12名小于1.70为弱代谢者,其余均为强代谢者,弱代谢者组与强代谢者组HPPH尿药浓度有显著性差异,而PHT尿药浓度无差异。我国汉族人群苯妥英羟化代谢缺陷的频发率为9.8%。
|
|
少年接种乙肝疫苗及抗-HBs阳转者五年追踪调查
收藏
章明太, 刘克洲, 金建华, 周绍聪, 丁列明, 余乾炎, 张秀芝, 郑菊梅, 孟秀元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74-7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13
摘要(
329 )
PDF(236KB)(
96
)
对HBV标志阴性的95名少年以乙肝疫苗10μg×3的免疫剂量和0、1、2个月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接种组),并对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而在筛查时曾受HBV感染恢复并产生抗-HBs的63名同类少年(自然组)作了为期5年的追踪观察。结果表明,接种组抗-HBs阳转率在T3时为98.95%,其S/N均值为66.31,在T60时抗-HBs阳性率仍有72.63%,其S/N均值降至9.18,但有26名抗-HBs转阴。此外,接种组和自然组间的血清抗-HBs转换率及其S/N均值变化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
|
自体骨骼肌桥接治疗周围神经缺损10例报告
收藏
徐少文, 吴立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77-7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14
摘要(
168 )
PDF(261KB)(
62
)
自体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已成功地用于临床,本文通过10例骨骼肌桥接术后病人的随访,初步认为骨骼肌肌桥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长度是有限的,神经功能恢复亦是不完全的,通常只能在2.0cm内获得较好的效果,并提出只有在神经无法直接吻合时才采用该法。在急诊应用时,作者强调了要保证肌桥的质量。在肌桥制作方面,作者亦做了改良。
|
|
隐匿性甲状腺癌24例分析
收藏
黄钟英, 林善钦, 林建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79-8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15
摘要(
174 )
PDF(173KB)(
84
)
本文报道既往12年中隐匿性甲状腺癌(OTC)24例,其中22/24(92%)为隐匿性乳头状腺癌(OPC)。肿瘤直径除1例为10mm外,其余均<5mm。22例OTC与各种甲状腺结节性病变并存。本组OTC均未能在术前作出诊断,术中疑诊OTC共9例,占37%,提示术中仔细探查有助于OTC诊断。4例在术中作了冰冻切片,后经石腊切片,均证实为OTC。随访17例均未发现新病灶。作者认为OTC的存在远较临床发现的多,临床上应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手术方式与范围应区别对待。
|
|
多次复发疝的病因与治疗探讨
收藏
顾才校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81-8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16
摘要(
209 )
PDF(180KB)(
73
)
作者对我科25年来收治的62例复发疝中的13例多次复发疝的治疗进行分折与探讨后指出,为降低复发疝的再次手术复发率,应严格掌握再次手术适应症;手术时,除真正高位结扎疝颈外,更应根据患者的全身和局部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修补方法。本文特别介绍了综合疝修补术的方法与疗效。
|
|
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20例
收藏
张万光, 江观玉, 蔡秀军, 江献川, 彭淑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83-8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17
摘要(
305 )
PDF(173KB)(
53
)
本文总结我院近1年来应用75g/L氯化钠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20例的经验,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全部病例复苏成功。方法是应用75g/L氯化钠300ml,经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10~15min内输完。结果10min即起作用;血压恢复正常,脉搏减慢,尿量明显增多;维持正常血压时间平均为45min。我们认为75g/L高渗氯化钠溶液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有良好的复苏效果,液体用量小,血压恢复快,增加尿量,并能有效防止肾衰、肺部及全身水肿等并发症,可早期快速恢复循环稳定性并提高生存率。
|
|
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收藏
李方利, 杨关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85-8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18
摘要(
336 )
PDF(186KB)(
64
)
作者用CT扫描对15例单独发生在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作了检查,结果表明其定位及定量诊断可靠,定性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并提出CT诊断要点,以及同眶内神经原性肿瘤和炎性假瘤等的鉴别点。
|
|
家用微波炉应急消毒手术器械的研究
收藏
彭淑牖, 黄浦凤, 张桂娣, 束美宝, 范明敏, 汤靖, 谢隆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87-9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19
摘要(
270 )
PDF(303KB)(
93
)
本研究比较了家用微波炉照射与煮沸消毒杀灭细菌和芽胞菌的时间。取细菌悬液(平均含菌量金黄色葡萄球菌1000/ml或大肠杆菌1800/ml)25ml,微波照射12s灭菌率>99.9%。含枯草杆菌10~6的纸片,需煮沸75min才能灭活,而微波照射仅需50min。因此认为微波消毒优于煮沸。手术器械消毒应用试验提示,家用微波炉适用于手术应急器械的快速消毒。
|
|
神经递质共存研究的进展
收藏
孙百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91-9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20
摘要(
345 )
PDF(327KB)(
93
)
早在1935年Dale提出:一个神经元的所有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这一神经化学传递的重要概念,随后经Eccles(1957年)的实际验证并概括为一种神经元释放一种递质的Dale氏原则而被广泛接受,并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占统治地位。
|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的研究进展
收藏
胡申江, 黄元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3 (2): 94-9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3.02.021
摘要(
164 )
PDF(265KB)(
62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是一种主要累及右室的心肌病,病变部位被脂肪和(或)纤维组织所替代。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学者对ARVD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等的研究均有了新的进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