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内皮细胞连续细胞株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结合特性
收藏
楼定安, 朱伟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45-14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01
摘要(
284 )
PDF(391KB)(
61
)
本文用细胞-生物素-亲和素-酶联测定法(细胞-BA-ELSA)和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测定法(BA-ELISA)研究了RF/6A细胞(猴内皮细胞连续培养株)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结合特性。结果显示:这一内皮细胞株的LDL受体的离解常数(Kd)为9.6μg/ml, 最大高亲和性结合量(Bmax)为211ng/mg细胞蛋白。当细胞生长至融合状态时, 其LDL受体活性只有未融合时的三分之二。细胞在高脂培养液(254μg胆固醇/ml)、普通培养液(49μg胆固醇/ml)和无脂培养液中, 其LDL受体活性分别是119±8ng/mg细胞蛋白、155±13ng/mg细胞蛋白和280±25ng/mg细胞蛋白, 三组相互比较P<0.01, 显然受体活性受培养液中胆固醇浓度的调节。
|
|
炎痛喜康药物动力学的双峰现象
收藏
林武, 梁文权, 赵伟红, 周怀梧, 吕明, 沈家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50-15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02
摘要(
569 )
PDF(244KB)(
82
)
本实验以家兔为对象, 研究了炎痛喜康(piroxicam, PIX)药物动力学中的双峰现象并探讨了其产生的机制。实验表明, 家兔口服PIX后,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出现双峰, 静脉注射PIX后也有一峰形产生。经胆汁引流的家兔静脉注射PIX后, 双峰现象消失,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减小, 药物平均滞留时间缩短。因此认为PIX的双峰现象是由于药物的肠肝循环所致。本文还测定了PIX的肠肝循环分数。
|
|
人轮状病毒持续感染细胞中病毒增殖条件的研究
收藏
顾克洲, 蔡挺, 耿晓北, 朱圣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53-15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03
摘要(
266 )
PDF(263KB)(
61
)
本文研究了人轮状病毒持续感染细胞中病毒增殖的条件, 发现较为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7℃左右, 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胰岛素、氢化可的松和维生素B6等可显著促进轮状病毒的增殖, 而新生牛血清以及干扰素诱生抑制剂——放线菌素D则对病毒增殖无明显影响。
|
|
用对比分离纯化法论证人血清抗-HBeIgG的异质性
收藏
吕新法, 章明太, 王可宁, 胡中荣, 金建华, 赵忠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56-16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04
摘要(
349 )
PDF(388KB)(
67
)
本文通过高、低两组不同的人抗-HBe阳性血清用多种分离IgG的方法, 进行了对比分离纯化研究。发现人抗-HBe IgG存在着多种异质性表现。从而提出在单克隆抗-HBe尚未普及前提下应如何挑选人抗-HBe阳性血清以及提取多克隆抗体的最佳方法。
|
|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HDV定位研究
收藏
陈智, 何南祥, 陈明华, 王小均, 缪鹤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61-16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05
摘要(
245 )
PDF(184KB)(
66
)
本文对取自本省4个不同医院的109例肝病患者的肝组织标本, 应用ABC法在连续切片中分别检测HDAg、HBsAg和HBcAg。在94例血清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的肝组织中, 检出2例HDAg阳性, 占2.1%。15例乙肝标志物阴性患者的肝组织中HDAg全部阴性。上述结果表明我省已有HDV感染存在。
|
|
杭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丁型肝炎抗体的检测
收藏
金建华, 章明太, 刘克洲, 余乾炎, 张秀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62-16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06
摘要(
260 )
PDF(179KB)(
70
)
本文应用EIA法对184例HBsAg阳性的各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作了抗-HD的检测, 结果3例抗-HD阳性, 检出率为1.63%(3/184)。其中慢活肝3.23%(1/31);慢迁肝2.86%(1/35);HBsAg无症状携带者0.85%(1/118)。慢性肝炎患者中抗-HD检出率高于HBsAg携带者, 可能提示HDV感染与乙肝慢性化密切相关, 并发现检出的3例HDV感染者, 其HBV复制指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
|
|
五种抗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血吸虫病的研究
收藏
吴志良, 张悟澄, 陈碧珍, 叶爱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64-16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07
摘要(
195 )
PDF(255KB)(
74
)
本文对用5种血吸虫抗原作ELISA诊断血吸虫病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除盐水浸提成虫抗原SEW外, 其余4种抗原(可溶性虫卵抗原SEA, 尿素溶性虫卵抗原JEU, 可溶性成虫抗原SWA, 尿素溶性成虫抗原JWU)均具较高的敏感性(88.24%~90.20%)和特异性(86.84%~94.73%), 这4种抗原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制备的2种尿素溶性抗原JEU和JWU, 其制备方法简便、抗原产量高、诊断效果好, 使通常废弃的沉渣得到利用, 为抗原来源增辟新途径, 具有较好的实用和经济价值。
|
|
伤寒杆菌流行菌株耐药谱及R质粒的研究
收藏
阮冰, 龚正, 马亦林, 杨浓花, 傅素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66-16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08
摘要(
198 )
PDF(533KB)(
66
)
本文收集1989年5月~10月舟山地区伤寒流行菌株64株和台州地区伤寒散发菌株32株, 进行耐药谱和R质粒检测。结果显示, 舟山流行菌株普遍对氯霉素、SMZco和氨苄青霉素耐药, 对几种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肟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亦在70%以上, 但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三嗪、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和新药氟啶酸极度敏感。接合转移和转化试验证明, 多重耐药性系R质粒所介导, 检出率达93.8%, 但痢特灵、链霉素、头孢菌素及喹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不能传递, 似与R质粒无关。台州散发菌株中的耐药现象还不明显, 但也发现了3株R质粒阳性菌。
|
|
胰石症一例报告
收藏
杨汉良, 王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69-16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09
摘要(
248 )
PDF(102KB)(
72
)
1病例摘要患者女性, 42岁。住院号181326.因多饮、多食、多尿伴消瘦20年余, 反复心窝部痛6年, 于1988年11月16日入院。入院前每日用胰岛素、降糖灵等, 血糖波动在13.9 mmol/L, 近年曾两次并发酮症酸中毒。入院体检:一般无异常。实验室检查:Hb 92 g/L, WBC2.6×109/L, N 0.61, H 4 U, sGPT<20U, A/G=43/23, AKP 9 U, 血胆固醇5.0 mmol/L, 血甘油三酯0.66mmol/L, 血糖14.5mmol/L, 淀粉酶8U。
|
|
ABC法检测老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
收藏
王纯香, 刘国英, 陈寿农, 王晓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70-17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10
摘要(
275 )
PDF(176KB)(
83
)
本文应用ABC法检测老年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老年组的CD4亚群百分数较青中年组明显减少, 相应CD4/CD8比值也下降(P<0.001, P<0.01)。作者认为在老年人外周血中CD4亚群减少是老年人免疫功能改变的一个环节。
|
|
T淋巴细胞绝对值对放射线工作者健康调查的意义
收藏
张爱珍, 黄祥寿, 陈杏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72-17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11
摘要(
809 )
PDF(189KB)(
117
)
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法标记T淋巴细胞, 对128例放射线工作者进行了T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绝对值和T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表明T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淋巴细胞绝对值放射组低于对照组, 两组有显著差别(P<0.01)。放射组T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下限的有55例, 占42.97%, 而T细胞百分率低于正常下限的有31例, 占24.21%, 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作者认为对小剂量电离辐射者而言, T细胞绝对值表示法比T细胞百分率更为灵敏、确切。接触射线人员随着工龄的增加T细胞百分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
|
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震颤麻痹21例
收藏
傅伟明, 郑秀珏, 刘建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74-17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12
摘要(
215 )
PDF(192KB)(
74
)
本文采用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21例震颤麻痹患者, 其有效率95.2%, 随访近2年, 95%手术后无复发。对有关本病的定向手术治疗, 以及提高手术疗效与减少手术并发症等问题作了讨论。
|
|
原发性心肌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收藏
张炳鑫, 赵君康, 陈建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76-17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13
摘要(
252 )
PDF(245KB)(
63
)
本文对50例原发性心肌病患者进行了X线与超声心动图(以下简称UCG)检查, 结果发现, 在充血型心肌病病例中, X线诊断符合率与UCG相接近, 而在肥厚型病例中则UCG优于X线诊断。
|
|
用功能形成道修复后牙支持缺损与余留牙磨损的体会
收藏
陈绍宝, 刘克恭, 王勇, 彭德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79-18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14
摘要(
216 )
PDF(278KB)(
71
)
上下后牙支持缺损余牙磨损15例, 根据磨损余牙的复(牙合)复盖关系与磨损外形分为深复(牙合)、刃切(牙合)、中间(牙合)三个类型, 介绍修复步骤与方法, 概括后牙缺失与余牙磨损修复要点是恢复垂直(牙合)距离、(牙合)平面与重建(牙合)。功能形成道术是简易可靠的修复方法, 便于临床使用。
|
|
遗传性肾炎的遗传异质性(两个家系报道)
收藏
张继秀, 秦文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82-18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15
摘要(
270 )
PDF(180KB)(
80
)
遗传性肾炎(以下简称HN)又称Alport综合征。由于其临床症状的复杂性, 遗传方式的多样性, 引起许多临床医师及遗传学家的注意。从1951年以来, 国外已报道过数百个HN家族, 近千例病人, 并在临床症状分型、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学特点、遗传学分类、基因位点测定等各方面展开广泛研究, 取得很大进展。国内翟德佩等、谢惠君等、赵延祜、潘若渭、蒋长邦、赵世谦等及崔晓玲等[1~7]陆续报道过11个家系, 53例病人。本文报道两个XR遗传的HN家系。
|
|
多核苷酸磷酸化酶的研究进展
收藏
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84-18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16
摘要(
582 )
PDF(283KB)(
79
)
多核苷酸磷酸化酶(Polynucleotide Phosphorylase EC。2.7.7.8, 简称PNP酶)具有催化ADP, IDP等末端磷交换反应、催化核苷二磷酸的聚合及多核苷酸的磷酸解的作用, 被广泛地应用于核酸的研究。作为工具酶的PNP酶已被人们熟知, 但作为生物体中的PNP酶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PNP酶在生物体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该酶的分子结构、基因结构、作用机理和生理功用四个方面作一简单综述。
|
|
骨与软骨在耳鼻喉重建外科的应用
收藏
王辉萼, 周敏妤, 蔡钺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87-18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17
摘要(
222 )
PDF(302KB)(
128
)
耳鼻喉器官的某些功能障碍或美容缺陷常需作骨或软骨移植矫治。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概述骨分松质骨及皮质骨。前者有活的骨细胞、结构疏松、表面积大、易成活, 但支撑力差。临床上常以新鲜自体松质骨作为骨移植的标准材料。若处理不当, 致骨表面细胞坏死, 受植床血供营养不良以及固定不稳而造成失败。失败率可达13~30%。皮质骨富有细胞外基质, 限制营养弥散, 其最大弥散能力为0.3mm。成骨能力差, 但支撑力强。
|
|
与输血有关的艾滋病
收藏
汤德骥, 庞兴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90-19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18
摘要(
175 )
PDF(294KB)(
65
)
目前认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一组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病, 近年来国际委员会建议将这组病毒统称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一般将HIV感染的临床类型分为下列四级:Ⅰ级为急性感染, Ⅱ级为无症状感染, Ⅲ级为淋巴结病(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系指二个以上腹股沟以外淋巴结区淋巴结肿大(≥ 1 cm)三个月以上。Ⅳ级为艾滋病。
|
|
视神经挫伤减压治疗复明一例
收藏
邢昌全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4): 192-19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4.019
摘要(
287 )
PDF(102KB)(
66
)
1病例摘要患者男, 26岁, 因车祸左颞部撞伤, 左眼视力进行性减退, 2天后失明。检查无光感, 瞳孔散大, 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眼底视盘色淡余无殊。伤后5天在全麻下经鼻外筛-蝶窦行左视神经减压术。术中见后筛房部分骨折、蝶窦前壁骨折, 窦内有凝血块。去除窦腔粘膜, 在蝶窦侧壁中段见较明显的颈内动脉压迹隆起, 以此为标志, 在其外上方找到半管状隆起之视神经骨管, 并见其上有裂缝。沿此逐步凿开视神经骨管全程约半周。检查视神经鞘膜完整, 无明显水肿、血肿等。未切开鞘膜及腱环。术时尽量保持术腔勿与鼻腔直接沟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