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卵内沉淀反应诊断日本血吸虫病
收藏
黄天威, 陈碧珍, 朱善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01
摘要(
250 )
PDF(1262KB)(
86
)
1980年Kamiya发现血吸虫卵抗原在环卵沉淀反应(circumoval precipitin reaction,COP)中有很强的耐热性,并且有时在卵内见到沉淀物,因而提出,用福尔马林液固定有血吸虫卵肉芽肿的动物肝组织切片,进行卵内沉淀反应(intraoval precipitin reaction,IOP)试验诊断血吸虫病的设想。
|
|
硅橡胶包膜炭血液灌流的实验研究
收藏
叶有新, 吴光华, 朱琮, 陶心泉, 徐敏, 王逸民, 顾亚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4-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02
摘要(
159 )
PDF(1016KB)(
54
)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是近年开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用以治疗药物或毒物中毒、尿毒症、肝昏迷、精神分裂症和银屑病等患者(1~6),有一定临床效果。活性炭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液灌流吸附剂,因其质地较松脆,表面粗糙,血液与之接触后,可发生血小板、白细胞计数降低和肺栓塞等并发症(7),故表面需用合适材料作为包膜,方可用于临床。
|
|
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对可移植性小鼠肿瘤的抑瘤试验
收藏
吕礼, 于燕荪, 何玉群, 刘建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7-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03
摘要(
269 )
PDF(423KB)(
91
)
Simmona等(1974)用刀豆球蛋白A(简称Con A)加丝裂霉素结合肝癌细胞给小鼠免疫, 获得对肝癌免疫作用的增强(1)。同年Enker等用Con A修饰过的肝癌细胞给大鼠治疗肝癌, 获得明显的抑瘤效果(2)。Kataoka等(1978~1980)连续报道Con A结合的L1210瘤苗用各种免疫强化剂处理,以增强,免疫治疗效果(3~5)。近来Shellam指出, Con A可诱导NK细胞产生干扰响肿瘤细胞膜, 抑制其繁殖(6)。
|
|
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收藏
王纯香, 沈建根, 于燕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10-1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04
摘要(
193 )
PDF(176KB)(
53
)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对其它细胞无毒害作用的选择性抗癌化疗,至今尚未能找到。有趣的是刀豆球蛋白A(Con A)作用于细胞膜表面与某些糖结合,对肿瘤细胞的凝集力较正常细胞强(1)。体外与肿瘤细胞一起培养可使肿瘤细胞逆转(2)。Con A又是良好的有丝分裂原,在体外激活再次免疫反应,防止肿瘤的生长(3)。
|
|
骨母细胞瘤
收藏
夏贤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12-1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05
摘要(
181 )
PDF(1065KB)(
57
)
骨母细胞瘤为一较少见的骨肿瘤。骨母细胞瘤是一较少见的骨肿瘤。自从1932年Jaffe等首次描述本病,1956年Jaffe与Lichetnsetin各自命名为"良性骨母细胞瘤"以来,文献上对本病命名,病变性质及诊断等方面意见尚有分岐。木院骨科12年中共治疗15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藉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
三爪夹持镊的临床应用
收藏
张明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14-1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06
摘要(
257 )
PDF(683KB)(
46
)
用镊子从消毒盘中取出注射器或体温计是医护工作中常用的操作方法。由于一般镊子是二臂二爪,且二爪是平直的,用来夹持圆滑的注射器或体温计,稍不留意很容易滑脱,打破。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三爪夹持镊,使用时安全可靠。现将其结构介绍如下。
|
|
吡喹酮治疗297例少年及儿童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观察
收藏
宣祥林, 傅宝珍, 马亦林, 李忠玉, 陈和生, 唐秋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15-1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07
摘要(
210 )
PDF(169KB)(
45
)
吡喹酮是一种治疗血吸虫病的新药,可以治疗各型血吸虫病(1)。根据1980年7月全国血研会吡喹酮协作组所拟订的临床研究实施方案,于1980年10月在浙江常山县阁底公社治疗297例少年期及儿童期慢性血吸虫病人。现将治疗情况与疗效考核的结果总结于后。
|
|
自发性腹膜炎(附50例临床分析)
收藏
马亦林, 蔡卫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16-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08
摘要(
206 )
PDF(290KB)(
39
)
自发性腹膜炎(又称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脏器穿孔的急性细菌性腹膜感染。常于某些脏器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其中以肝硬化并发此症最多。据报告(1),近年来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比以前增加了3~4倍,病死率也较高。由于该症临床表现复杂,较难获得早期诊断,值得临床重视。现将我院1976~1981年间确诊为自发性腹膜炎50例报告如下。
|
|
成人先天性总胆管囊肿(附14例报告)
收藏
黄钟英, 黄德赡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19-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09
摘要(
262 )
PDF(269KB)(
70
)
先天性总胆管囊肿,又称先天性总胆管囊性扩张症。以往认为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发现的病例有所增多。本科自1961年至1981年治疗14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于后。
|
|
间隔综合征24例报告
收藏
杨迪生, 袁中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21-2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10
摘要(
190 )
PDF(307KB)(
60
)
间隔综合征是指闭合的组织间隔区内压异常增高,引起神经和肌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病变。多见于肢体遭受钝性创伤、枪弹伤和/或伴骨折的病例,偶见于昏睡而肢体长期受压的患者。如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急性肌肉缺血坏死、或并发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1960~1981年间我科所遇24例, 并对有关问题加以讨论。
|
|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收藏
方瑞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23-2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11
摘要(
188 )
PDF(469KB)(
76
)
为了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因此,采取措施保证胎儿优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近几年来各国从临床调查与实验研究证明(1,2),妊娠期应用某些药物可引起胎儿畸形,或影响胎儿发育以及造成死胎等。故应重视孕妇安全用药, 本文简述药物对胎儿的损害。
|
|
电磁波卫生标准的研究进展
收藏
姜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28-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12
摘要(
160 )
PDF(545KB)(
125
)
强度较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对人体健康可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制订对人体的容许辐射限量是必要的,即通常所称无线电波辐射的卫生标准。目前国际上约有十几个国家作了规定,其相差甚为悬殊,主要由于对它的生物学作用性质和机理认识上的严重分歧所致。从而在所使用的频段范围、强度的衡量单位以及容许限量值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
|
人干扰素生产的研究现状
收藏
易健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33-3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13
摘要(
532 )
PDF(565KB)(
96
)
几乎所有脊椎动物细胞在病毒或其它诱生剂的刺激下,都能产生干扰素(interferon,IFN)。IFN是细胞中多个结构基因所编码的一类蛋白质(1)。它们不但有抗病毒作用,还能抑制细胞繁殖及调节免疫反应。可见IFN是多功能的生物学活性物质,它们在防御外来因子侵袭及维持细胞功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
丙戊酸-抗癲癎新药
收藏
潘以正, 张扬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38-4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14
摘要(
267 )
PDF(296KB)(
51
)
丙戊酸(Valproic acid下称VPA)是一不含氮的8碳化合物,1961年在法国发现其抗癫痫作用。1964年Carraz等首先试用于临床,药用其钠盐称丙戊酸钠。商品名为Epilium、Depakene、Euqenyl等。70年代以来,以疗效显著,不良作用小,安全度大,而被广泛应用(1,2)。
|
|
头部损伤长期昏迷后关节周围异位骨化(附二例报告)
收藏
江让, 杨迪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41-4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15
摘要(
285 )
PDF(824KB)(
42
)
异位骨有3类:①肌肉或其他组织受直接损伤后发生的异位骨;②进行性骨化性肌炎的异位骨;③神经性骨化性肌炎的异位骨。脑、脊髓疾患常并发神经性异位骨。据报道,颅脑损伤长期昏迷的病例并发异位骨化者占11.5%(1),脊髓损伤出现脊髓性瘫痪并发异位骨化者占16~25%(2)。在截瘫平面以下各大关节周围均可发生异位骨,其中髋关节为最常见, 其次为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脊柱(3)。
|
|
双眼角结膜浆细胞性肉芽肿一例报告
收藏
方臻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43-4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16
摘要(
183 )
PDF(771KB)(
40
)
眼角结膜细胞性肉芽肿临床较为罕见,作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汝××,男,52岁,工人,住院号127947,因双眼疼痛,逐日加剧伴视物模糊,于1977年10月29日入院。
|
|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并发晶体脓疡一例报告
收藏
陈偕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45-4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17
摘要(
278 )
PDF(180KB)(
45
)
病例报告严××,女,23岁,工人,浙江省江山县人,因左眼反复红痛9个月,失明5个月,于1978年11月17日入院,住院号:123905。现病史:患者自1978年2月以来,反复出现左眼红痛、畏光、流泪,当地医院先后诊断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和"白内障"等。视力明显下降,至入院前1个月, 仅能辨别明暗, 伴发热、左耳前淋巴结红肿和疼痛等症状, 经抗菌素、激素等治疗缓解, 但一停药, 症状又复发且加重。否认有外伤史。
|
|
腹膜透析合并药物驱汞治疗急性汞中毒二例报告
收藏
刘富光, 张为民, 赵幼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3 (1): 46-4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3.01.018
摘要(
211 )
PDF(277KB)(
41
)
急性汞中毒以腹膜透析合并药物驱汞治疗国内未见报道,近年来我科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性,21岁,化验员,住院号:125236。因服黄氧化汞(HgO)约5g,10分钟后频发呕吐黄色液体及食物残渣,无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