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0年, 第2期 刊出日期:1980-05-25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医药学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发大白鼠大肠癌的实验报告   收藏
耿宝琴, 许敬尧, 陶丽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61-6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01
摘要( 235 )     PDF(1319KB)( 115 )

大肠癌是常见肿瘤,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约占所有肿瘤的第五、六位。目前早期大肠癌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晚期以化疗为主,化疗中又以5-氟脲嘧啶为主要,但疗效不高,单用有效率仅20%左右(1)。因此,亟须建立与人类相似的动物大肠癌模型,籍以进一步研究其病因、发病机理、早期诊断等,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我们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肌(MNNG)诱发了大白鼠大肠癌,并观察其癌变过程和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对肠癌免疫诊断价值的探讨   收藏
祝文娴, 吕礼, 项一萍, 王纯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65-6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02
摘要( 231 )     PDF(415KB)( 64 )

近年来,细胞免疫的体外测定方法发展迅速,方法很多,但往往由于方法繁琐、耗血量大、设备要求高、费时长等原因,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1972年Halliday和Miller在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LAI试验(1)

3H-胸腺嘧啶核苷渗入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收藏
郁金声, 朱圣田, 沈秀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70-7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03
摘要( 229 )     PDF(387KB)( 57 )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测定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方法之一,人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受到刺激原或某些促分裂物质的作用下能转化成淋巴母细胞,并进行有丝分裂。刺激原可分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结核菌素、破伤风类毒素、各种肿瘤抗原等;后者如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简称PHA)、刀豆球蛋白-A (Concanavalin一A)等。

适用于临床科研的三种简易显著性测验——Ⅰ用全距作简易显著性测验   收藏
谢隆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74-7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04
摘要( 205 )     PDF(239KB)( 58 )

医学科研工作常用抽样研究的方法,当两组样本数据不同时,不能立即认为两者一定不同,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抽样误差所致。因此,必须用显著性测验来估计这种差别属于抽样误差的概率(P)。若P ≤ 0.05,则这种差别属于抽样误差的机会较少,从而推论这种盖别有显著性;反之,当P>0.05时,这种差别是抽样误差的机会就较多,从而推论这种差别无显著性。

姊妹染色单体互换BUdR-GIEMSA检测技术   收藏
黄祥寿, 张爱珍, 赵菡芬, 陈杏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77-7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05
摘要( 309 )     PDF(1119KB)( 60 )

1974年Korenberg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首先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简称BUdR)观察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以来,为深入研究染色体开辟了简便而有效的新途径(1~4)。他们改进的姊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SCD),系近几年继分带技术后发展的一种检验染色体变化的更灵敏的新技术,称为BUdR-Giemsa技术或Giemsa-SCD技术。

浙江绍兴柯桥、钱清地区九年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收藏
传染病学教研室、研究室,浙江绍兴县第四人民医院,浙江人民卫生实验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80-8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06
摘要( 168 )     PDF(337KB)( 40 )

钩端螺旋体病在浙江分布很广,危害性甚大,为了更好地开展防治本病的工作,我们对浙江绍兴柯桥、钱清地区9年中(1963~1971年)共发生的钩端螺旋体病2,380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部分病人作了逐家访问。为了寻找构成流行的可能因素,我们对当地的地理景观,当时的气象变化等作了分析,调查结果综述于下。

临床医学
100例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功能的初步观察   收藏
赵年丰, 丁永祥, 马亦林, 刘国恩, 何钧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84-8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07
摘要( 226 )     PDF(372KB)( 56 )

流行性出血热目前公认为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据报告(1,2)此病的病理过程中,可能有免疫反应参与,因此,了解该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将对其发病机理及探索有效的治疗措施,可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我们于1977~1978两年中对100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各型期均作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发现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兹将结果报告于下。

脐静脉导管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初步评价   收藏
齐伊耕, 陈建, 彭淑牗, 朱士鑫, 花锦福, 李森华, 吴荣家, 杨维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88-9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08
摘要( 247 )     PDF(1168KB)( 79 )

长期来,人们认为脐静脉随着胎盘循环的停止而闭塞。Gonza1es-Carbalhaes和Bayly却证实了脐静脉的遗迹-肝园韧带并未闭塞,静脉壁腔尚残留着一层内皮细胞,插入导管可使其再通。脐静脉导管术即是指用外科手术将管壁塌陷、管腔不通畅的胎儿期遗留的脐静脉插入导管,用于诊断、治疗、研究消化道尤其是肝脏疾病的方法。我院自1978年4月以来开展了15例脐静脉导营术。

应用活血化瘀治则治疗结节性血管炎——Ⅱ治疗前后的实验室研究   收藏
张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93-9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09
摘要( 179 )     PDF(262KB)( 56 )

活血化瘀治则治疗55例结节性血管炎的临床观察,已作初步小结。其治愈率为74.55%,有效率10.91%。治愈有效率占85.46%。目前已在临床上继续扩大使用。治疗前后的实验室研究证明此治则,皆有明显的抗凝与纤溶作用,今将其结果报道如下:实验室资料一、白细胞、血沉与抗"O "检查:共检5例,其结果见表1。升高的白细胞、血沉与抗" O"经治疗后均逐渐恢复正常。

颈肩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收藏
陈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96-9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10
摘要( 424 )     PDF(266KB)( 84 )

颈肩部疼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综合症群,可由许多疾病引起。严重者除颈肩部疼痛外,尚可引起颈肩部活动有不同程度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我们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分型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报告如下:一、病因病机颈肩综合征常发于40~60岁,多由年长体弱,肝肾不足,阴血亏虚,加以慢性劳损,以致阴血不能荣于筋脉,筋脉失于濡养,经络不舒,拘急不松,不松则痛;或因颈肩部急性损伤后气血凝滞,复感寒湿之邪,筋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局部因痛则筋脉更急,因急则疼病更增,因而筋脉不利,活动障碍。

急性小儿缺血性脑卒中(附75例临床资料)   收藏
程源深, 余爱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98-10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11
摘要( 238 )     PDF(795KB)( 51 )

急性小儿缺血性脑卒中在神经科临床并非罕见,其临床过程和成人缺血性脑卒中也不完全相同。Gerald(1)认为运动障碍较明显,常伴全身性抽搐,持久的失语较成人为少见,但常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发育延迟。Solomon(2)认为有部分病人原因不明。本科自1967年初至1977年底的11年中共收治本病75例,占神经科住院病人的1%左右。

散发性脑炎脑电图及其和临床的关系(附104例脑电图资料)   收藏
肖绪煌, 程源深, 吴永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102-10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12
摘要( 176 )     PDF(340KB)( 57 )

散发性脑炎系指散发的无季节、无地区性的,且以大脑症状为主的脑炎。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本科1975年下半年共收治14例,占同期住院病人9.5%,1976年占11.8%,而1977年则占14.5%,这一现象在国内许多报道中都已提及(1~3)

超声波诊断葡萄胎103例分析   收藏
余义昌, 周绍聪, 张若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106-10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13
摘要( 232 )     PDF(274KB)( 56 )

葡萄胎是由滋养叶细胞增生和绒毛发生水肿变性,每个绒毛突变成一个水泡所致。临床依靠一般物理检查进行诊断,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国内报道超声诊断葡萄胎的符合率高达90%以上,现将我们所积累的部分资料分析如下:仪器和检查方法使用上海产江南I型-C探伤仪及武汉JTC-4型超声诊断仪,频率2.5兆赫,扫掠时间为1:1.25。灵敏度为人体诊断灵敏度,即正常人体探查时,肝脏应见出波饱和及稀疏波型,胆囊呈液性平段,肺波第一个反射为饱和波。

综述与其他
蠕虫感染与嗜酸粒细胞增多   收藏
李绪琼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108-12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14
摘要( 436 )     PDF(1352KB)( 87 )

嗜酸粒细胞首次为Jones (1846)所发现。Ehrlich (1879)注意到嗜酸粒细胞中的颗粒对酸性染料有较强的亲和性,逐称之为嗜酸粒细胞。自定名迄今一个世纪以来,这种细胞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和重视。有关嗜酸粒细胞的著述很多,Schwar (1913)的综述就包括了1,200篇参考文献(1),但对该细胞的结构、生化组成及其功能等方面所知甚少

基础医药学
中国人的双上腔静脉(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收藏
姚新福, 俞寿民, 邵静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112-11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15
摘要( 675 )     PDF(887KB)( 103 )

双上腔静脉是一种因胚胎血管发育停滞所引起的畸变。这种畸变不仅为解剖学工作者所重视,而且有其临床意义。为了充实中国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本文除报道最近发现的1例双上腔静脉外,并对18例国人双上腔静脉进行综合与分析,以供有关方面参考。本例为一成年女性,年龄约50岁左右,无其他畸变。

猫抓病(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收藏
王祖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116-1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16
摘要( 257 )     PDF(851KB)( 61 )

猫抓病是由一种传染因子引起的,主要累犯淋巴结的良性疾病,猫是最常见的媒介者,以低热、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本病的发病不少,只是由于症状轻微而被疏忽;或变化多端而误认为其它淋巴结病。Carithers认为,年轻人单侧局限性淋巴结肿大,除了有明显的皮肤感染产生引流淋巴结炎外,猫抓病是最常见的原因(1)。国内尚未见到病例报告。

临床医学
脉络膜黑色素瘤一例报告   收藏
赵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119-1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0.02.017
摘要( 254 )     PDF(284KB)( 56 )

脉络膜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经血流转移,多见于成年人,尤以50~60岁发病率最高(1)。1978年,我们曾收治1例,施行了保留眼睑的改良眶内容捥出术,并联合使用免疫疗法,效果较好,报告于下。

综述与其他
我校DH——1型动物呼吸机研制成功   收藏
赵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0 (2): 119-119.  
摘要( 154 )     PDF(67KB)( 50 )

1980年5月13~15日,我校召开了DH-1型动物呼吸机鉴定会。省卫生局、省教育局、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等主管领导部门派代表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蚌埠医学院,安徽医学院等协作单位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兄弟院校科研单位共十四个单位,二十二位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