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仲、利血平及利血平合并肼苯哒嗪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收藏
楼福庆, 黄见亭, 金宏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1-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01
摘要(
218 )
PDF(561KB)(
61
)
近年来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较多,惟何种药物疗效较好,尚在摸索中。作者等自1955年2月至1959年7月在附属第一、第二医院高血压门诊部应用了多种药物治疗。但例数较多并能继续观察三个月以上者,仅有杜仲组40例,利血平组80例及利血平合并肼苯哒嗪组40例,共计160例。
|
|
细菌性肝脓肿——70例分析
收藏
朱登庸, 王友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6-1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02
摘要(
191 )
PDF(666KB)(
60
)
肝脓肿系比较常见而重要的肝脏疾病,国内有关细菌性肝脓肿的个别病例报告(1-12)尚多见,但临床病例分析仅见王、朱氏与王、沙氏的二篇。自抗菌素与磺胺药物问世以来,细菌性肝脓肿的发病率虽显着降低,但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
|
口服酒石酸锑钾溶液与酒石酸锑钾肠溶片所引起狗胃肠道反应的比较
收藏
病理学教研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13-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03
摘要(
206 )
PDF(227KB)(
45
)
1916年Castellani在其所著的热带病学一书中提到口服酒石酸锑钾治疗黑热病,以后有以口服酒石酸锑钾肠溶片治疗曼氏血吸虫病及以口服酒石酸锑钾胶囊或肠溶片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报告。口服酒石酸锑钾肠溶剂或片剂皆引起胃肠道症状,有时很严重,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而且锑剂吸收不一致。
|
|
酒石酸锑钾溶液在胃肠道内分段吸收的观察
收藏
病理学教研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14-1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04
摘要(
173 )
PDF(255KB)(
41
)
|
|
静脉注射酒石酸锑钾对肾脏硷性磷酸酶影响的初步观察
收藏
单裕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17-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05
摘要(
227 )
PDF(659KB)(
52
)
静脉注射酒石酸锑钾后,肾脏在排泄锑剂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形态改变,文献上尚未见有用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观察的报告。锑剂排泄的主要途径为胆道、胃肠道及肾脏。锑系刺激物,通过肾脏排泄时是否会刺激肾脏而引起生化过程的变化?
|
|
针刺及中药治疗阑尾炎75例初步报告
收藏
冯懿正, 陈惠尔, 寿才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18-2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06
摘要(
219 )
PDF(413KB)(
62
)
附属一院外科自1958年11月起学习了全国医药卫生展览会展出的有关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材料后,开始对各种类型阑尾炎应用针刺疗法,以后及配合中药治疗,现将记录较完整的75例作一初步总结。
|
|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定对诊断活动性风湿热的临床价值
收藏
沈良华, 祝震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22-2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07
摘要(
266 )
PDF(306KB)(
71
)
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O及溶血素S。溶血素O系由绝大多数A组溶血性链球菌及少数有致病力的C组与G组链球菌所产生的强抗元,在人体中能诱致特异性抗体——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
|
|
麻疹肺炎31例的病理分析
收藏
徐英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24-2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08
摘要(
273 )
PDF(966KB)(
56
)
本教研组自1954年5月至1959年4月共解剖麻疹病例31人,发现均有肺炎病变存在。本文就麻疹肺炎的病变作重点分析,提供医疗预防单位参考。一、年龄、性别和发病的关系:31例中,年龄最幼者为6个月,最大者为5岁,以1-2岁组最多,占13例;其次为6月-1岁组和2-3岁组各占7例。6个月者1例,3-4岁组一例,4-5岁组2例(图1)。
|
|
胸膜外第十一肋间切口在肾手术的应用
收藏
杨松森, 王钟奇, 黄学斌, 魏克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29-3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09
摘要(
353 )
PDF(213KB)(
79
)
操作步骤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患侧向上,健侧下肢屈曲,患侧下肢伸直,整个身体略加固定,盖消毒被单后,升高腰部支架,如此,患侧腰部间隙扩大,对暴露有利。先摸清第十二肋作为决定切口部位的依据,切口从第十一肋间的肋骨角开始,沿该间隙到第十二肋骨端下,全长约14-18厘米。
|
|
中药青蛤湿疹膏治疗26例婴儿湿疹的初步观察
收藏
皮肤性病学教研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30-3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10
摘要(
179 )
PDF(183KB)(
42
)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为乳幼儿中最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病因甚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故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祖国医学并无婴儿湿疹这一名称,但类似本病的记载散见于中医典籍中者则甚丰富。
|
|
抗菌素神经注射治疗12例急性盆腔炎的初步报告
收藏
妇产科学教研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32-3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11
摘要(
128 )
PDF(204KB)(
47
)
应用药物注射于神经部位以刺激神经干、神经丛、皮神经及植物神经,是在电针及穴位注射疗法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据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针灸研究所临床应用证明疗效胜过电针、穴位注射以及一般针灸疗法。
|
|
犬肺吸虫病的实验治疗——Ⅲ.中药石蒜的疗效
收藏
陈志康, 石之琳, 朱金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34-3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12
摘要(
386 )
PDF(197KB)(
56
)
石蒜的生物硷——石蒜硷和二氢石蒜硷,与依米丁比较,不论其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及毒性反应,皆极类似。故石蒜制剂曾被介绍用以治疗阿米巴痢疾及肺吸虫病。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
|
|
眼血管的检查对传染性肝炎的诊断意义
收藏
宋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35-3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14
摘要(
256 )
PDF(112KB)(
55
)
作者用角膜显微镜在眼的前上方观察了39例传染性肝炎和15例肝硬化患者的巩膜表面血管的情况。这些患者的年龄都小于50岁,且无眼病或职业性中毒。观察结果:在39例中有32例巩膜表面的血管有明显的扩张。部分病例还同时出现血管纡曲与蜘蛛痣。
|
|
气管内麻醉所用“牙垫”的改制
收藏
章森烺, 柴孟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35-3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13
摘要(
117 )
PDF(112KB)(
60
)
气管内麻醉所用的牙垫一般均系用抄布倦紧扎成圆往肤,外套像皮指套郎成,但不能翘久耐用。现在我哟改用松臀木捧为帕心,外套以厚皮的献像皮管。兹将制法筒介如下:一、选取松鬓木棒一支(道侄韵2-3厘米)截成4厘米畏的节段。二、舫此木段紧套入内理构2.5厘米的壁厚而臀款的橡皮管内,雨端加以修整郎成。
|
|
犬肺吸虫病的实验治疗——Ⅳ.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和盐酸依米丁在单用或合用时的疗效观察
收藏
陈志康, 朱金昌, 周贤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36-3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15
摘要(
326 )
PDF(416KB)(
85
)
一、本实验以盐酸依米丁作对照,比较及观察其与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单用或合用对犬肺吸虫病的治疗效果。二、实验结果指出,除轮用组的一犬外,余犬皆不表现明显的疗效。盐酸依米丁能使肺吸虫虫卵变形,但不能根治该病;而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则无疗效。三、亚硫酸氢钠甲萘醌能在玻器内有效地杀灭肺吸虫成虫,但加入血清后,可明显地减弱其作用。故推测其对犬肺吸虫病无效的原因,或由于该化合物和血浆中白蛋白结合的结果。四、亚硫酸氢钠甲萘醌的毒性甚低,本实验投予数百倍于临床的药量,各犬并不表现中毒症状,仅因药液的浓度过高,在注射部位引起组织溃疡和坏死。
|
|
去氢氢考地松治疗泰齐氏病
收藏
宋作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39-3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16
摘要(
276 )
PDF(121KB)(
76
)
曾用各种方法治疗泰齐氏病。局部热敷及应用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均可减轻症状。深度X射线照射、氮芥、普鲁卡因局部浸润、纠正姿势运动、睡木板床及切除有病变的肋软骨,亦曾被提倡使用过。
|
|
以家兔作为肺吸虫病实验动物的试验
收藏
陈志康, 任熙云, 方瑞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40-4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17
摘要(
194 )
PDF(165KB)(
50
)
犬和猫常用作肺吸虫病实验研究的动物,但缺点很多。为了找寻适宜的动物,本实验室曾应用脱囊的肺吸虫童虫以感染家兔,并探讨囊蚴的脱囊条件,试图找出家兔难被感染的原因,企图以之替代犬和猫而用作肺吸虫病的实验动物。
|
|
5,340例肿瘤的统计
收藏
肿瘤研究小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41-4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18
摘要(
167 )
PDF(319KB)(
35
)
本文统计分析了病理学教研组(1650年至1958年底)和附属二院肿瘤科病理室在(1955年至1958年底)九年来32,556次活检材料中的5,340例肿瘤(占活检总次数的13.3%),详见表1-10。
|
|
论高血压与癌肿的关系
收藏
宋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44-4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19
摘要(
222 )
PDF(113KB)(
63
)
根据文献材料,内脏癌肿患者的动脉血压显着降低,而且很少同时患高血压症。这是由于癌肿和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所需的条件不同,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排除了这两种病理过程同时并存的可能性。为了阐明早期癌肿患者的高血压,作者研究了507例不同部位的癌肿患者,其中女性生殖器癌254例乳腺癌47例,皮肤癌147例,胃癌21例,喉癌20例,肺癌9例,其他部分的癌肿9例。
|
|
防癌普查阴道涂片4,848例的初步总结
收藏
妇女保健院病理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45-4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20
摘要(
168 )
PDF(207KB)(
49
)
我们在59年第一季度对杭州地区的若干女工较为集中的工厂已婚女工作了阴道涂片癌细胞检查,共计4,848例。兹将检查结果初步总结于后:一、检查材料:主要为棉纺、丝织、麻纺、制药等五个厂和一个居民区及若干机关干部的检查材料(居民及干部占检查总人数的5%弱),检查者全为已婚妇女,其中40岁以下的青壮年占94.51%。
|
|
慢性上颌窦炎100例分析
收藏
陈达恭, 薛祖年, 柴尚恒, 刘生广, 金树芳, 陈维真, 林俊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46-4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21
摘要(
271 )
PDF(215KB)(
84
)
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我们收集了1958年全年及1957年上半年附属二院住院患者100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对该病有较深刻的认识。病例分析同期附属二院共收住院患者7276人,其中耳鼻喉科有985人,占14.9%。慢性上颌窦炎患者计100例,占全院总数的1.37%,又占耳鼻喉科总数的10.15%。
|
|
食管裂孔的解剖204具新鲜尸体解剖的研究
收藏
叶鼎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48-4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22
摘要(
331 )
PDF(126KB)(
51
)
作者认为由于对食管裂孔的解剖缺乏了解,因而晚近25年来对所发展的食管裂孔疝的术式尚无定论。在许多教科书和图谱中,对食管裂孔的解剖常描写得不完全,而且存有一些错误。作者根据204次常规尸体解剖,把裂孔周围肌肉排列的变化分为1型:第Ⅰ型——此型最为常见。
|
|
海群生治疗6例热带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收藏
屠中元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49-5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23
摘要(
206 )
PDF(674KB)(
54
)
热带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的病因尚未明确,多数学者疑为过敏或感染,或兼而有之。自1936年Weingarten倡用砷剂治疗以来,一向认为此药是最有效的药物。1947年Rose&Herbert,1952年Reed&Coodrich首先采用向肾上腺皮质激素、考的松治疗,效虽佳,但作用较短暂。
|
|
肥大性骨关节病2例报告
收藏
陈祖尧, 宋作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55-5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24
摘要(
201 )
PDF(1311KB)(
62
)
本刊先后接陈祖尧医师的"肥大性骨关节病一例报告伴国内十七例临床分析"及宋作珪医师的"转移性肺癌引起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一例报告"二稿,由于二篇内容有些重复,参考文献多半相同,乃由编者将二篇综合成一篇,并增添国内张忠医师的二例报告在内,共21例综合发表。
|
|
腹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
收藏
童钟杭, 王友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60-6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25
摘要(
252 )
PDF(209KB)(
61
)
虽然 Durham、Opie、Dudgeon及Ross等在实验性急性腹膜炎的最早期发现可导致腹腔渗出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是人美腹膜炎的渗出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鲜有超出1%者。
|
|
针刺治愈阑尾穿孔腹膜炎3例报告
收藏
丁岳梁, 王淑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62-6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26
摘要(
252 )
PDF(193KB)(
61
)
我们在针刺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阑尾穿孔腹膜炎要开刀"的常规,自1958年12月至1959年3月,先后以针刺治愈阑尾穿孔局限性腹膜炎患者三例,今报告如下,并作简单讨论。
|
|
盲肠袋套叠症2例报告
收藏
黄德赡, 李煜善, 吴寿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64-6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27
摘要(
222 )
PDF(229KB)(
72
)
盲肠袋套叠症(Cecal haustrum intussus-ception)是一种特殊病理类型的肠套叠,其特点为套入部系一个盲肠袋(第一袋或第二袋)向盲肠腔内陷入,且仅局限于盲肠。
|
|
致命性冠状动脉病的皮肤出血点
收藏
Gerlis, L. M.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65-6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28
摘要(
246 )
PDF(124KB)(
63
)
本文描述在解剖七例因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而死亡的尸体时观察到在解剖七例因在心绞痛时出现放射痛部位的皮肤有出血点。这些出血点都处在尸斑以外的区域,没有一例有全身性出血性疾病的迹象。这对冠状动脉机能不全的死亡后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
甲状腺手术后危象1例报告
收藏
冯懿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60 (1): 66-6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60.01.029
摘要(
232 )
PDF(108KB)(
65
)
自从采用硫脲嘧啶作为毒性甲状腺肿的术前准备后,甲状腺危象已鲜见于文献。本科最近收治名原发性毒性甲状腺肿患者,由于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术前虽经长期准备,然毒性症状仍未完全控制,致术后出现甲状腺危象,经大力抢救,终于转危为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