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收藏
沈建根, 鲍建芳, 邵传森, 董玉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49-5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01
摘要(
206 )
PDF(184KB)(
100
)
目的:研制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新的淋病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以淋球菌29106-5株作抗原,按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研究单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建立了5个持续分泌抗淋球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他们所分泌的抗体效价可达1:8192~1:32786。5株单抗均能与淋球菌发生特异性结合,但对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15种其他微生物不起反应。淋球菌的最小检测量为1×104个/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单抗在检测淋球菌时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
|
对氨基苯甲酸酯形成P450-MI络合物的分子轨道法研究
收藏
傅旭春, 蒋惠娣, 张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51-5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02
摘要(
81 )
PDF(193KB)(
46
)
目的:研究对氨基苯甲酸酯同系物与大鼠肝微粒体形成细胞色素P450(P450)代谢中间体络合物(P450-MI)的初速率和分子轨道指数的相关性。方法:用半经验分子轨道MNDO-PM3法计算得到这些同系物的分子轨道指数,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导出初速率的对数值(log v)与分子轨道指数之间的相关方程式。结果:log v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级、前沿电荷密度和氨基氮原子上的净电荷等分子轨道指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分子总能量(ET)、亲电超离域度之和(∑SE)、原子净电荷绝对值之和(∑Q)等分子轨道指数具有很好的抛物线型相关性。结论:可以用ET、∑SE和∑Q等分子轨道指数预测对氨基苯甲酸酯与大鼠肝微粒体形成P450-MI络合物的初速率。
|
|
双氯芬酸钠明胶海绵经皮直流电离子导入的研究
收藏
高建青, 梁文权, 冯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54-5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03
摘要(
106 )
PDF(189KB)(
70
)
目的:筛选较佳的双氯芬酸钠(DS)离子导入明胶海绵。方法:制备4种不同处方的含有双氯芬酸钠溶液的明胶海绵,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进行药物明胶海绵体外离子导入实验。结果:4种不同处方的含药明胶海绵的透皮速率分别为63.4±8.02、56.0±5.82、61.2±6.14和60.8±5.25 μg/cm2/h。明胶海绵吸收DS溶液20 min后,其电阻较不含药海绵显着下降,采用较低电压即可维持所需电流强度。加入吸附剂的含药海绵在导入前、后明胶海绵的pH值几乎不发生改变。结论:按处方Ⅳ制得的双氯芬酸钠明胶海绵的外观、柔韧性均较好,并能明显减小由于电场所引起的pH改变。
|
|
尸肾移植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配型
收藏
严力行, 傅启华, 朱俊寿, 张飞, 陈江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57-5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04
摘要(
106 )
PDF(151KB)(
42
)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中HLA-Ⅱ类抗原配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因分型技术,对27例尸肾移植供体和49例受体进行HLA-DRB、DQB回顾性分型。结果:在这些未做配型而进行移植的供-受者中,HLA-DRB、DQB完全配合率分别仅为2.0%和10.2%,完全不配合率分别为30.6%和8.2%;将这些供体与受体作HLA-Ⅱ类配型后再作选择性移植,则同为这些供、受者,其HLA-DRB、DQB的完全配合率分别可达8.2%和40.8%,而完全不配合率仅为10.2%和0。完全不配合的受者移植效果要比其他受者差。结论:在尸肾移植中进行HLA-Ⅱ类配型,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
|
成纤维细胞三维培养物的超威结构
收藏
韩春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59-6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05
摘要(
85 )
PDF(161KB)(
44
)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在疤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可渗性胶原膜(Celgen®)作为底物,改进成纤维细胞的三维培养,6周培养后的培养物用醋酸铀和硝酸铅双重染色后用电镜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培养物不仅有多层化结构、细胞外间质和肌成纤维细胞,而且培养物底层有肌成纤维细胞和大量胶原。结论:本文所揭示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模型有利于创伤愈合,尤其是增生性疤痕和疤痕疙瘩的研究。
|
|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血浆血栓素、前列环素含量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收藏
林幼敏, 康曼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62-6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06
摘要(
103 )
PDF(154KB)(
50
)
目的:研究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先心室缺)患儿血浆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与肺高压的关系。方法:以心导管术或手术前直接测压法测定28例先心室缺患儿的肺动脉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中TXA2、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水平,以了解TXA2、PGI2的浓度变化。以1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正常肺动脉压组(NPAP)血浆TXB2、TXB2/6-keto-PGF1α无显着改变,而6-keto-PGF1α则显着降低;肺高压组(PAH)TXB2、TXB2/6-keto-PGF1α均显着升高。而6-keto-PGF1α与之相近;②与NPAP比较,PAH组TXB2、TXB2/6-keto-PGF1α显着升高,而6-ke-to-PGF1α虽有升高,但无显着意义。结论:血浆TXA2、PGI2的失衡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的产生过程。
|
|
新生儿败血症血清TNF-α和sTNFR-Ⅱ的检测分析
收藏
郑季彦, 马鸣, 陈黎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65-6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07
摘要(
217 )
PDF(110KB)(
66
)
目的:探讨血清TNF-α,sTNFR-Ⅱ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2例新生儿败血症和20例非感染新生儿血清TNF-α、sTNFR-Ⅱ水平。结果:败血症组血清TNF-α,sTNFR-Ⅱ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败血症组血清TNF-α与sTNFR-Ⅱ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败血症血清TNF-α与sTNFR-Ⅱ相应升高,可能提示新生儿败血症预后较好。
|
|
急性胰腺炎个体化综合治疗68例
收藏
郑树森, 梁廷波, 于吉人, 黄东胜, 徐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67-6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08
摘要(
178 )
PDF(143KB)(
49
)
目的:对急性胰腺炎治疗模式转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自身经验探讨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1994年~1997年我院共收治急性胰腺炎68例,其中轻型(水肿型)30例,重症(出血坏死型)38例,均予个体化综合治疗。结果:轻型胰腺炎治愈率100%,重症胰腺炎总的治愈率79%。重症胰腺炎中早期手术(<2周)治愈率75%,非手术组治愈率84%。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方法,由以往一旦确诊便立即早期多次手术逐步转变为个体化综合治疗;选择合理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使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率进一步提高。
|
|
局部加压放大钼靶摄影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价值
收藏
葛玲玉, 林冰影, 许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70-7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09
摘要(
111 )
PDF(190KB)(
100
)
目的:探讨局部加压放大钼靶摄影诊断乳腺肿块的优越性及定性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72例乳腺常规摄影所见的可疑区域加用局部加压放大检查,并将两种检查方法做对照性研究。结果:局部加压放大摄影,对32例乳腺肿块能更清楚显示其良、恶性肿块的边缘特征;对常规乳腺片未定性诊断40例中的35例乳腺肿块明确了诊断,定性诊断正确率达93%。结论:局部加压放大摄影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明显优于常规乳腺片,特别对团状致密影、细小钙化、致密型乳腺病变性质的评估有重要的价值,两者结合运用能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尤其能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
|
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动脉频谱S/D值的临床应用
收藏
宋伊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73-7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10
摘要(
106 )
PDF(107KB)(
134
)
目的:研究胎盘血管阻力、胎盘功能以预示胎儿健康状况。方法:对脐带的三个部位,即胎盘附着点(P)、脐带游离部(M)及胎儿脐轮部(A),作多普勒检查,测量脐动脉血流频谱中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S)、舒张期血流速度最低值(D),并计算S/D值。结果:正常孕妇组的三点S/D值不同,A点最高,P点最低。3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者的S/D值,均较正常妊娠者明显升高。30例脐带绕颈胎儿绕颈部位脐带S/D值近似于M点的测量值。结论:观察S/D值可以对高危胎儿进行有效的监护。
|
|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应用
收藏
赵君康, 蒋天安, 郑哲岚, 胡志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75-7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11
摘要(
102 )
PDF(144KB)(
69
)
目的:研究睾丸扭转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图像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并与其他阴囊急诊作鉴别。方法:首先用二维超声显示睾丸、附睾形态结构及内部回声,再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供状况。将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或进行临床治疗随访。结果:76例阴囊急诊中诊断睾丸扭转24例,其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特征如下:①睾丸及附睾在阴囊内位置的改变,②睾丸内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③睾丸合并附睾弥漫性肿大。结论:彩超诊断睾丸扭转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能较准确地判断睾丸扭转的程度,可作为手术复位疗效评价的依据,应作为诊断睾丸扭转的首选方法。
|
|
急性放射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收藏
高慎永, 孙文佶, 叶安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78-8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12
摘要(
95 )
PDF(144KB)(
49
)
目的:探讨放射损伤的定性及定量诊断。方法:对4例患者的意外受照史、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染色体畸变率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例意外受照者全身及局部受照剂量分别为:1.78 Gy、30 Gy,0.12 Gy、5.42 Gy、0.014 Gy、2.80 Gy,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7.33%、2.5%、1.5%;1例非意外受照者的受照剂量小于0.05 Gy,染色体畸变率为0%。结论:染色体畸变率可作为定性、定量诊断指标。
|
|
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收藏
张宏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81-8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13
摘要(
110 )
PDF(143KB)(
36
)
目的:探讨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对14例大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1985年我国成都NHL分类和WHO新分类进行组织学分类。结果:14例均经手术治疗无并发症。随访5年生存率为42.8%,其中低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3例(21.4%),中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高度恶性淋巴瘤T细胞性及分类不明的淋巴瘤各1例。结论:低度恶性淋巴瘤B细胞性预后较好。
|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探讨
收藏
严世贵, 吴琼华, 方向前, 杨泉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83-8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14
摘要(
80 )
PDF(143KB)(
47
)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发生原因,以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统计101例患者的113侧全髋置换术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早期脱位的7例患者进行治疗及随访观察。结果:脱位主要由术后搬动及康复锻炼不适当引起,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髋关节周围的组织完整是全髋关节术后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
|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收藏
陈佩卿, 姚克, 杜新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86-8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15
摘要(
123 )
PDF(145KB)(
132
)
目的:观察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后的患眼情况,旨在减少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对126例(130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Nd:YAG后囊膜切开术。结果:术后增视率为87.69%;人工晶体损伤25例;持续性高眼压及视网膜剥离各1例。结论:手术有利于视力提高及查找低视力原因。术中应准确聚焦,术后注意观察眼压及选择激光手术时机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
尿红细胞平均容积和形态观察在单纯性血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收藏
许凯声, 沈汉超, 江明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88-9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16
摘要(
94 )
PDF(147KB)(
53
)
目的:探讨鉴别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检验方法。方法: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并结合显微镜红细胞形态观察。结果:肾小球性血尿:尿MCV为62.2±5.2fl,变形红细胞百分率46.7±12.0%;非肾小球性血尿:尿MCV为89.4±5.8fl,变形细胞百分率10.0±5.0%,两者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尿MCV结合尿红细胞形态观察,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符合率为95%(38/40),非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符合率为98%(48/49)。结论: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尿MCV结合显微镜观察尿RBC形态,对单纯性血尿的鉴别诊断颇有价值。
|
|
心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收藏
汤坚梅, 陈莹莹,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9 (2): 91-9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9.02.017
摘要(
76 )
PDF(173KB)(
92
)
Ker等在1972年首次提出细胞凋亡(apoptosis)[1]这一概念。细胞凋亡是指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有核细胞启动细胞内特定程序,最后通过激活内源性DNA内切酶,导致细胞自然死亡。其生物学特征为:产生凋亡小体,不发生炎症反应,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显示DNA阶梯状图谱[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