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心室舒张末期顺应性与舒张功能障碍机理研究
收藏
蔡伯林, 龚兰生, 叶季平, 于金德, 戚文航, 丁怀翌, 施仲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193-19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01
摘要(
294 )
PDF(319KB)(
85
)
冠状动脉病变合并高血压患者19例, 正常对照10例, 分别以心导管和Doppler超声心动图方法作了左心室舒张末期顺应性(LVEDC)和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检测。结果病变组LVEDC较对照组降低(P<0.01), 与Doppler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PVA)增高等异常舒张功能同时出现。此外, 对照组PVA随LVEDC增高而降低(P<0.05), 病变组则不明显, 提示在舒张功能不全的发生中除了LVEDC降低机制外, 尚有其它因素参与。
|
|
一组抗人髓系细胞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应用
收藏
胡振波, 郁知非, 乔崇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197-20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02
摘要(
224 )
PDF(438KB)(
60
)
用新鲜白血病细胞或细胞株免疫BALB/c小鼠, 经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人髓系细胞分化抗原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的杂交瘤株。经鉴定该组单抗各自所识别的特异性抗原分子量为46~150kd。这些抗原在粒单系细胞膜上均有程度不等的表达, 6种单抗中有5种具有结合兔补体的能力, 其对白血病细胞株补体依赖的特异性细胞毒为73%~94%。两种单抗(Zh820, Zh114)对正常CFU-GM生长有抑制作用外, 余4种单抗无明显影响。6种单抗均与FAB M1~M5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
|
|
高张溶液对蟾蜍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收藏
盛建中, 金承夏, 陈庚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02-20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03
摘要(
242 )
PDF(260KB)(
78
)
本文观察了不同高张NaCl溶液对蟾蜍坐骨神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并与相同张力的蔗糖溶液的影响比较。结果表明, 高张NaCl溶液能阻滞神经纤维兴奋传导, 产生这一作用的主要原因与细胞外液张力增高有关;除此之外、实验结果也提示存在着非张力因素的影响。
|
|
微型氧电极监测猫活体脑组织氧分压
收藏
奚国华, 丁德云, 周君富, 丁利华, 余湢, 凤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05-20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04
摘要(
236 )
PDF(228KB)(
58
)
本文应用微型针形极谱式氧电极对10只健康家猫活体大脑组织氧分压进行监测。这种氧电极尖端外径小于1.0μm, 对氧敏感层直径不大于0.5μm。实验中根据氧电极尖端进入的深度将大脑组织分为浅层(0~1000μm), 中层(1001~3000μm)和深层(3001~5000μm), 观察到顶部大脑组织不同深度其氧分压不同, 浅层较高而深层较低, 三层氧分压平均值分别为4.5, 1.9, 2.1kPa (浅层与中、深层比, P<0.05), 结果符合脑血管及脑血流的一般分布规律。
|
|
恶性疟疾二例报告
收藏
盛吉芳, 禇民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07-20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05
摘要(
237 )
PDF(149KB)(
50
)
1病例摘要例1:男性, 27岁, 住院号191704.海南地质勘探员, 浙江天台籍, 因间歇寒战、高热、出汗, 伴乏力、皮肤粘膜苍白45天, 以发热待查于1990年2月17日入院。患者曾在武汉、上海、台州等地诊治, 先后3次找到"间日疟原虫", 3次正规抗疟治疗(服氯喹3日, 伯喹8日), 治疗期间发作到控制, 但停药后即复发。
|
|
血清幽门螺旋菌抗体定量ELISA检测的实验研究
收藏
吴勤动, 吴佩娟, 钱可大, 朱永良, 方平楚, 吴清明, 尹秀, 王祖武, 朱善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08-21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06
摘要(
202 )
PDF(347KB)(
69
)
幽门螺旋菌(Hp)的检测目前主要采用培养法、组织切片染色法、快速尿素酶试验法等。本文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Hp抗体, 以Hp抗体滴度来反映血清Hp抗体水平, 该方法敏感性93.9%、特异性100%, 可为临床诊断Hp感染、判断Hp感染严重程度以及指导临床抗Hp治疗提供实验依据。该方法也可用于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
微波与X线联合辐射对微循环的影响
收藏
宣薇, 赵正祺, 王菁, 杨勤儿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12-21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07
摘要(
275 )
PDF(357KB)(
78
)
本文报道了低强度微波与小剂量X线联合辐射对人体甲襞微循环和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并以微循环综合定量的加权积分法及秩和检验, 反映微循环的改变。结果表明, 人体甲襞微循环的流态和总综合积分值的改变, 联合组的变化比微波组明显。联合组与微波组、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 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 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及总综合积分值的改变, 联合组的变化比X线组明显。形态改变, 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X线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P<0.05)。流态改变, 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X线组与对照组比较, 无显著差异(P>0.05)。总综合积分值的改变, 联合组及X线组与对照比较, 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分别为P<0.001, P<0.01.两项结果表明, 低强度微波与小剂量X线联合辐射, 对人体甲襞微循环和小鼠耳廓微循环, 比同等剂量单项辐射具有更显著的生物效应。
|
|
红细胞聚集的动态光测过程研究
收藏
阮晓声, 梁中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15-21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08
摘要(
241 )
PDF(259KB)(
61
)
红细胞聚集过程的测定, 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采用一自制的光测系统研究红细胞的聚集过程, 主要内容为:让血样通过一平行平板流槽, 用一束红外光透过样品, 记录流槽内红细胞聚集过程所对应的透射光强变化, 得光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聚集曲线。实验分动态和静态两部分, 静态系指血样静止时的聚集过程, 动态则为血样在低切变率作用下的聚集过程。所得的聚集曲线基本上能反映聚集的全过程, 并与国外同类研究相符。
|
|
甲亢患者血中HbA1c、HbA1及糖基化血浆蛋白含量的初步观察
收藏
周振群, 沈汶华, 诸葛中, 童水金, 赵允文, 陈学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17-2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09
摘要(
190 )
PDF(263KB)(
123
)
本文采用Bio-Rex70阳离子交换树脂微柱层析法和果糖胺法测定了17例甲亢患者血中HbA1c、HbA1及糖基化血浆蛋白(GPP)。结果显示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HbA1c、HbA1值有显著性差别, 而GPP值则无差别。患者当日空腹血糖值与HbA1c、HbA1及GPP值之间相关系数均无显著意义, 而HbA1c与HbA1之间相关系数有极显著意义。推测甲亢患者因糖耐量降低, 引起血红蛋白糖基化程度增加, 而血浆蛋白因半寿期较短, 糖基化程度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
|
|
带蒂颊脂垫在重建上颌骨中的应用
收藏
陈关福, 平飞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19-2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10
摘要(
180 )
PDF(195KB)(
85
)
在上颌骨轮廓的重建中移植物常暴露在窦腔和鼻腔中, 其吸收和死骨形成发生率高, 常导致重建失败。带蒂颊脂垫转入上颌窦与骨移植之间, 可以避免移植物的暴露, 血管化的颊脂垫不仅有助于骨移植的愈合, 也有利于恢复上颌窦正常生理功能。作者应用带蒂颊脂垫作衬里, 一期重建上颌骨形态和功能共8例, 均获得满意效果。
|
|
双侧唇裂的Ⅰ期鼻唇整复
收藏
赵士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21-22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11
摘要(
171 )
PDF(248KB)(
68
)
作者根据V-Y整复原理, 将前唇组织制成蒂在鼻尖部的叉形皮瓣和蒂在前颌骨处的三角形皮瓣, 前者上移重建鼻小柱, 后者下滑形成人中凹, 同时两侧唇组织向中线水平推进, 以I期整复双侧唇裂的鼻唇畸形。再造后的鼻唇外形理想, 鼻唇角明显, 并能恢复人中凹、人中嵴、唇珠及鼻底堤状隆起等正常微细解剖结构。该术式设计合理, 定点简便, 不切除任何组织, 缝合后疤痕隐蔽, 易于掌握和推广。
|
|
15例上颌全口义齿与下颌双侧游离端局部义齿修复后的组织变化
收藏
陈绍宝, 郭培蓉, 盛祖立, 刘丽, 许耸, 徐皓亮, 王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23-22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12
摘要(
193 )
PDF(266KB)(
65
)
上颌全口义齿与下颌双侧游离端局部可摘义齿修复后可引起上颌牙槽嵴等一系列组织变化。作者通过15例修复后的观察未发现上颌结节肥大延伸变化。作者提出, 采用切缘与隆突支托铸造支架设计, 能起到防止组织变化, 保存牙槽嵴的良好作用。
|
|
创伤弧菌败血症一例
收藏
谢鑫友, 朱百荣, 孙常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25-22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13
摘要(
263 )
PDF(190KB)(
78
)
1病例摘要患者男性, 49岁, 工程师, 因发热4天, 昏迷半天而收入本院急诊科。原有"肝硬化"病史。患者4天前去平湖出差回家途中感畏寒、发热, 未作治疗。半天前, 同事发现患者神志不清, 大小便失禁送来本院。入院后一直昏迷不醒, 血压波动于13.3~9.33/6.67~5.33 kPa, WBC2.8×10~9/L, N0.68、L0.28。
|
|
自体喙突移植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收藏
平飞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26-22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14
摘要(
159 )
PDF(177KB)(
104
)
采用自体喙突移植术治疗真性颞颌关节强直25例。术后22例获随访1~10年, 开口度在2至3.5cm之间。无1例复发。作者认为:治疗颞颌关节强直的关键在于关节结构的改建, 并非取决于填隔材料的使用。
|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解剖与功能联系研究进展
收藏
张邢炜, 张荣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28-2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15
摘要(
1431 )
PDF(460KB)(
143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或中脑中央灰质, 简称PAG)是由一群小而高密度的神经细胞围绕中脑导水管所构成, 其尾端起自蓝斑上部, 中央导水管于第四脑室的开口处, 向下与脑桥的中央灰质相延续;头端在后联合与第三脑室室周灰质接壤;背侧及背外侧与四迭体相邻;外侧是三叉神经核与楔状核;PAG的下界由中央纵束、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组成。
|
|
植物单链核糖体抑制蛋白及其在肿瘤导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收藏
詹金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33-23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16
摘要(
326 )
PDF(343KB)(
87
)
在自然界, 许多植物能产生核糖体抑刺蛋白(RIP)。与含A、B两亚基的植物毒素比较, RIP的结构仅相当于其A链, 故RIP又称A链类似蛋白(A-chain-like pro-tein)或半毒素(Hemitoxin)。目前, 已经分离纯化得到的RIP很多, 虽然它们来自不同的植物, 但其性质和生物学功能十分相似。
|
|
巨大股疝一例
收藏
杨汉良, 王正, 林建灿, 李性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36-23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17
摘要(
198 )
PDF(89KB)(
60
)
患者女性, 61岁, 住院号180902.发现右股部包块3年, 于1988年10月31日入院。初起肿块可回复, 后渐增大, 且不能完全回复。体检:BP19.5/10.1kPa, P76, R19, 心肺无殊, 右股部有一巨大包块, 约22cm×20cm×15cm, 质软, 边界清, 不能回纳, 可见肠型, 伴肠鸣音。临床诊断:右侧巨大难复性股疝。于11月7日全麻下行右股疝成形术。
|
|
抗精子避孕疫苗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收藏
陈筱利, 朱寿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37-23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18
摘要(
238 )
PDF(297KB)(
71
)
近年来抗精子免疫研究相当活跃, 随着对精子成份在受精过程中作用的深入研究, 寻找特异且主要的抗精子抗原作为避孕疫苗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对目前抗精子避孕的研究作一综述。1抗精子免疫避孕研究的沿革早在本世纪初, 就发现精子具有抗原性, 在女性生殖道中可以引起抗体反应导致女性不育。
|
|
使用丈夫全血免疫非孕经产妇以提高HLA抗体效价
收藏
陈宗梵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1 (5): 240-24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1.05.019
摘要(
208 )
PDF(103KB)(
58
)
HLA分型血清是HLA研究和应用中最重要的试剂, 虽然用异种免疫作用和杂交瘤技术都已制备出HLA抗血清, 但常规使用主要为同种免疫血清。输血、器官移植、计划免疫等方法都能产生HLA抗体, 通常是从孕妇、产妇或非孕经产妇献血员中筛选取得。部份妊娠过的妇女血清中存在特异性的HLA抗体, 但有时由于效价不高而不能作为分型用试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