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81年, 第5期 刊出日期:1981-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基础医药学
除草剂“胺草灵”毒性试验Ⅲ.小鼠显性致死试验   收藏
王敏, 徐惟安, 郝国令, 来美珍, 倪祖敏, 黄幸纡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11-2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01
摘要( 300 )     PDF(239KB)( 62 )

对环境化学品进行遗传毒理学的研究是毒性研究的重要项目之一。据报道,DDT、六六六、敌敌畏、马拉松、西维因、代森锰、代森锌、代森锌锰等农药均对雄性实验动物有性腺毒作用(1)

十种农药对小鼠骨髓的细胞遗传学效应   收藏
徐惟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14-21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02
摘要( 214 )     PDF(876KB)( 61 )

为了全面评价农药的安全性,我们对杀虫脒、敌枯双等10种农药及杀虫脒的代谢产物4-氯邻甲苯胺做了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兹报道如下。

带铜宫内节育器使用者的长期安全性的研究   收藏
浙江医科大学带铜宫内节育器生化研究协作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17-2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03
摘要( 244 )     PDF(850KB)( 41 )

自从Zipper和Tatum等(1)于1969年创用带铜宫内节育器以后,我省于1972年按照我国妇女个体特点设计制作了聚乙烯支架的带铜宫内节育器(以下简称"浙江Cu-IUD")。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避孕效果好,副反应较小的女用避孕工具(2),且已鉴定推广。

荆芥油的药理研究   收藏
卞如濂, 杨秋火, 任熙云, 俞振良, 陈莲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19-22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04
摘要( 495 )     PDF(407KB)( 200 )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的全草,含挥发油较丰富,约1.8%。报文献记载荆芥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d-mentho-ne)、消旋薄荷酮以及少量右旋柠檬烯(d-Iimonene)(1)。我们将干荆芥全草用水蒸气蒸馏后提取得淡黄色挥发油,经气相层析证实荆芥油是一多组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可能是蒿醇(Artemisia alcohol)(2)

药物对豚鼠PTP-V及PTP-VT曲线的影响   收藏
杨秋火, 杨稳, 谢强敏, 卞如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24-22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05
摘要( 213 )     PDF(870KB)( 100 )

肺、支气管功能障碍的严重情况可用若干参数来衡量,如肺阻力的增加、肺动态顺应性的降低、呼吸频率的增加、潮气量的减少,呼气/吸气比率的增加、呼气流速的减慢及二氧化碳分压的增加等(1)

临床医学
老年胆道疾病384例临床分析   收藏
黄德赡, 李正之, 孙义国, 寿才灿, 李性定, 林建灿, 刘奇壁, 徐加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28-23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06
摘要( 235 )     PDF(260KB)( 76 )

我科自1957年3月~1980年12月共治疗胆道(胆囊)疾病3,777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病人384例(不包括胰头和壶腹部癌),占总数的10.2%。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并对有关诊断、治疗等问题路作讨论。

257例高脂血症的分析   收藏
楼福庆, 陈端, 洪允祥, 夏舜英, 钱仪贞, 金宏义, 丁文茜, 黄汝英, 吴祥, 俞峰, 鲍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31-23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07
摘要( 274 )     PDF(254KB)( 72 )

数年来我院专科门诊对高血脂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经过饮食控制,凡血清胆固醇 ≥ 230毫克%,血清甘油三酯 ≥ 130毫克%,定为高脂血症,并进一步做脂蛋白电泳测定。现将资料较为完整的257例,分析如下。

前列腺恶性肿瘤(附26例报告)   收藏
杨松森, 王钟奇, 黄学斌, 魏克湘, 陈昭典, 史时芳, 朱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34-23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08
摘要( 273 )     PDF(264KB)( 82 )

前列腺恶性肿瘤在我国男性生殖系肿瘤中比较少见,出现临床症状时,多属晚期,预后不良。现将我科1958~1979年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恶性肿瘤26例,作一分析报道。

胃溃疡与胃癌的临床计量鉴别诊断   收藏
章森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37-23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09
摘要( 199 )     PDF(224KB)( 77 )

胃癌占消化系统癌肿的首位,早期手术切除是目前可能治愈的有效方法,但常因诊断延误,手术过晚而预后不佳。而胃溃疡是一种慢性病,多数患者经内科治疗可使病情缓解或基本痊愈,即使部分患者需要外科治疗,但手术时间稍有延误对预后影响不大。

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肺癌40例疗效观察和体会   收藏
毛怡平, 林斌, 王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39-24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10
摘要( 946 )     PDF(346KB)( 302 )

目前,中医中药已成为治疗肺癌的一种常用手段。特别是对不宜手术、化疗或放疗的晚期病人,尤为重要。它能改善临床症状,并使不少患者延长寿命。现将我科1975~1979年来单纯运用中药治疗,资料完整的40例报道如下。

综述及其他
腹膜透析进展(综述)   收藏
朱琮, 叶有新, 杨松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43-24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11
摘要( 445 )     PDF(413KB)( 91 )

1923年Ganter首先应用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当时由于腹腔导管材料不佳,容易引起阻塞、粘连和感染,所以临床实际应用较少。60年代血液透析技术迅速发展,乃使腹膜透析处于次选地位。至70年代腹膜透析技术提高,并应用腹膜透析装置,特别对慢性腹膜透析有新的发展,因此,又被临床所重视。

临床医学
膑骨骨折的手术治疗(附192例随访结果)   收藏
杨迪生, 江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48-25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12
摘要( 217 )     PDF(268KB)( 64 )

膑骨骨折为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在治疗上切除或保留膑骨,意见有很大分岐。有些作者认为膑骨是一个不起什么作用的籽骨,其存在与否对膝关节功能影响不大,主张凡是膑骨骨折的病例都作膑骨切除,使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切口的改进   收藏
李祖栋, 林汉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51-25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13
摘要( 341 )     PDF(74KB)( 60 )

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用的方法。一般多采用内斜腹膜外切口,近年来我们采用改良切口,作腰交感神经节切除6例,手术显露便利,术后恢复良好,现介绍如下。

粘多糖病——Ⅳ型一例报告   收藏
许存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52-25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14
摘要( 272 )     PDF(719KB)( 63 )

李××,女性,14岁。于1周岁时会行走,3岁前身高与同龄儿童相似,但3岁后发育几乎停顿,陆续出现脊柱后突,鸡胸,"X"型腿,肘、膝关节肿大,行走费力。出牙时间大致正常,但乳牙仅米粒大小,不能吃硬东西。现为初一学生,智力尚好。5岁时曾在某医院拍片诊断为腰椎结核,1年后一直诊断为佝偻病。

胰岛素瘤二例报告   收藏
寿才灿, 何善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53-25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15
摘要( 178 )     PDF(199KB)( 55 )

例1:戴××(住院号123427),男,50岁,农民。主诉两年来反复出现发作性头昏、心悸、出汗、意识障碍和四肢抽搐等,每于清晨空腹时发作,起病时数月发作1次,进食后病状可逐渐好转,目前几乎每日发作。体检除体型较肥胖外,无特殊发现。住院期间发作2次,服糖水或饼干后好转。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收藏
孙眉月, 谷淑贞, 朱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54-25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16
摘要( 216 )     PDF(852KB)( 61 )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1942年由Gautier和Miville首先报告,以后渐受临床工作者的注意,文献报道亦见增加,迄今国内仅有1例报道(1)。我院近年发现一家2例,其中1例经尸捡证实,报道如下并略加讨论。

婴儿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一例报告   收藏
曹敏, 洪文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56-25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17
摘要( 259 )     PDF(184KB)( 59 )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顽固性低钙惊厥和心电图改变,在婴儿甚为少见,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马凡氏综合征一例报告   收藏
张叔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1 (5): 257-25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1.05.018
摘要( 265 )     PDF(192KB)( 49 )

马凡(Marfan)氏综合征系先天性中胚层营养不良所致的遗传性疾病。临床时征为肢体细长,内脏病变和眼部变化等全身中胚叶组织广泛发育不良。眼部变化中以晶体脱位或不全脱位为最常见,故又称"晶体移位蜘蛛指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