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血栓调节蛋白及各相关因素在蛋白C体外活化中的作用
收藏
何旭华, 陈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45-14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01
摘要(
223 )
PDF(319KB)(
50
)
本文应用人血栓调节蛋白进行蛋白C功能检测,观察蛋白C在体外活化过程中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和凝血酶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人血栓调节蛋白在体外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而加速蛋白C的活化,牛凝血酶比人凝血酶对人血栓调节蛋白有更强的亲和性。血栓调节蛋白与凝血酶在蛋白C活化的作用中均呈现饱和性。本文就钙离子和肝素对体外蛋白C活化的影响及其生理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
|
茶黄烷醇类的抗凝促纤溶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体外实验研究
收藏
王振生, 李翠琴, 徐根波, 徐潍生, 王美玲, 陈瑞锋, 束际林, 朱珩, 徐向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49-15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02
摘要(
261 )
PDF(330KB)(
64
)
作者对茶黄烷醇类的抗凝、促进纤溶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证实茶黄烷醇作用于血凝的第三阶段,使纤维蛋白原降解为FDP;并能显著抑制由ADP和花生四烯酸诱致的血小板聚集,在血小板聚集被抑制后的血小板丰富血浆中,可见cAMP增加和因子Ⅷ相关抗原降低。
|
|
贲门环状多发性平滑肌瘤一例报告
收藏
王永清, 于峰, 苏泳源, 周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52-15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03
摘要(
320 )
PDF(95KB)(
50
)
患者男,49岁,住院号186093,因进食后心窝部有梗阻感2周,食管胃钡餐造影显示贲门部后壁轮廓不规则,胃底充气话,司见分叶状软组织肿块阴影,临床诊断为责门癌。体检,无阳性体征发现。粪便隐血试验(+++)。
|
|
钩端螺旋体内毒素的实验研究Ⅱ.钩端螺旋体内毒素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的作用
收藏
严杰, 陆淼泉, 程志华, 罗海波, 陈少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53-15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04
摘要(
244 )
PDF(395KB)(
60
)
腹腔注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株内毒素(L-LPS)的NIH小鼠能抵抗鼠伤寒沙门氏茵14208株的攻击,从而使其病死率明显下降。NIH小鼠腹腔注入L-LPS后,血清补体含量和腹腔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显著升高,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和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茵生长的能力明显增强。L-LPS尚能提高体外培养的NIH小鼠脾细胞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量。实验结果提示L-LPS与大肠杆菌内毒素(E-LPS)相似,能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增强非特异性抗感染能力。
|
|
冠心病人血清脂质和载脂蛋白B水平的研究
收藏
凌虹, 黄元伟, 陈天秩, 金绍民, 吴亚平, 孙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58-16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06
摘要(
281 )
PDF(457KB)(
45
)
本文分析了110例冠心病人和110例正常人的血清脂质、HDL亚组分和apoB水平,发现脂质及脂蛋白代谢紊乱是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apoB、HDL2-ch与冠心病的关系尤为密切,是更好的判别冠心病指标,提示测定HDL亚组分和载脂蛋白(尤其是apoB)在心血管流行病学和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
|
胃底平滑肌瘤伴多发性溃疡一例报告
收藏
许顺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61-16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07
摘要(
234 )
PDF(213KB)(
50
)
患者女,61岁。上腹部反复隐痛10余年,隐痛加重伴黑便1年,无呕吐史,与食油腻无关。腹部未扪及肿块。
|
|
糖尿病血小板功能的探讨
收藏
张克奇, 王振生, 沈良华, 李翠琴, 徐维生, 吴雷, 周君富, 郑婉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62-16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08
摘要(
635 )
PDF(344KB)(
67
)
作者观察了34例搪尿病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及聚集功能,还测定了部分病例的血浆Fbg值与血清CIC值。结果显示血小板粘附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自发与诱发聚集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其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浆Fbg值与血清CIC值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血浆Fbg值与血小板自发聚集、ADP诱发聚集强度呈正相关。提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功能亢进与其高凝状态及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
|
无负荷试验无反应型的临床意义(附118例分析)
收藏
潘永观, 邹平, 徐健, 吴敏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66-16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09
摘要(
582 )
PDF(256KB)(
58
)
本文通过对118例孕妇无负荷试验无反应型(NST阴性)与106例反应型(NST阳性)病例的对照分析,证明NST检查在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方面有重要价值。在NST阳性组内,监护后一周内无胎儿死亡,产后一周内新生儿经过良好,健康新生儿达99.06%,而在NST阴性组内,病理新生儿达11%,两组围产儿的预后有显著差异(P<0.01)。
|
|
大白鼠输精管各节段的形态学差异
收藏
陈华岳, 韩永坚, 姚竹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68-17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10
摘要(
266 )
PDF(686KB)(
53
)
本文应用定量组织学技术对大白鼠输精管各节段的形态学差异进行了研究。根据输精管管壁的形态学特点可将其分为三个节段。近侧段管壁较薄,结构简单,而管腔较大。远侧段和终末段管壁厚,粘膜皱襞多。有关输精管各节段的定量形态学差异,可为输精管结扎术提供参考。最后,就输精管的形态学分段与功能的关系进行讨论。
|
|
成人胆管囊肿的处理
收藏
彭淑牖, 沈正荣, 汤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71-17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11
摘要(
187 )
PDF(268KB)(
47
)
作者对17例成人胆管囊肿的手术治疗进行了分析,认为T管引流仅可作临时措施,内引流术只对部分病人适用,而对于可切除病例则力争手术切除。本文着重介绍气囊粘膜移植法,对无法切除的肝内胆管囊肿病例,用该法作内引流可避免复杂缝合,简便安全。
|
|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附14例报告)
收藏
金公良, Andrew L. Warshaw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73-17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12
摘要(
349 )
PDF(286KB)(
58
)
本文报道慢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高压症14例。选择性动脉造影是明确脾静脉、门静脉梗阻或血栓形成,及显示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主要方法,本组13例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28%病人并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对并发出血者应施行脾切除、断流术,无出血者宜随访观察。本组平均随访3.5年,13例仍存活,无上消化道出血。
|
|
副胆囊管畸形合并胆囊结石一例报告
收藏
金公良, 任光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75-17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13
摘要(
252 )
PDF(106KB)(
43
)
患者男,60岁,住院号181276。因右上腹持续性隐痛5年,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放射3个月入院。体检:除右上腹胆囊区局限性压痛外,余无异常发现。B超显示胆囊9.8×4.6cm,囊壁增厚,胆囊底部分粘膜向囊腔内环形突出,伴有数个结石影象,提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可能。
|
|
简易快速的致畸初筛方法——果蝇致畸试验
收藏
徐惟安, 祝慧娟, 黄幸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76-17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14
摘要(
322 )
PDF(265KB)(
60
)
由于大量化合物需要进行致畸性的研究,除了传统的哺乳动物致畸试验外,目前正积极发展各种体外的测试系统,包括除整体妊娠哺乳类动物外的其他生物测试系统。这些系统长期来用于生育异常的研究,最近才考虑其作为致畸化合物筛选方法的可能性,但一直没有找到一种体外试验可以理想地取代传统的致畸试验。
|
|
抗凝血因子蛋白C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综述)
收藏
何旭华, 王振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78-18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15
摘要(
410 )
PDF(464KB)(
67
)
蛋白C(PC)系统是近年来受到人们广泛重视的重要抗凝血系统,与肝素-抗凝血酶Ⅱ共同组成人体的天然抗凝体系。PC系统由PC、PC抑制剂(PCI)、蛋白S(PS)和血栓调节蛋白(T M)组成,对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发挥调节作用,并参与补体激肽系统的免疫反应。
|
|
多器官衰竭综合征
收藏
沈正荣, 齐伊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83-18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16
摘要(
743 )
PDF(458KB)(
74
)
多器官衰竭综合征(Multiple OrganFailure Syndrome简称MOF)是指在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短期内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以至衰竭的综合病征。它不同于濒死前的全身衰竭,但也有极高的死亡率(1~3)。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因此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
|
膈上食管巨大憩室一例报告
收藏
徐宏庆, 詹松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87-18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17
摘要(
188 )
PDF(96KB)(
65
)
患者女,50岁,进食后梗噎,胸骨后隐痛、饱胀2年,于1986年6月4日入院。半月前在外院作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为食道裂孔疝(食管旁型)。
|
|
四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误诊分析
收藏
沈文英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88-19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18
摘要(
236 )
PDF(263KB)(
46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旁亢)的临床症状复杂,早期诊断较难,极易误诊。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经病理证实为甲旁亢者4例,均被长期误诊。现报告如下。
|
|
双支病变的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一例报告
收藏
陈君柱, 黄元伟, 方强, 韩阳, 田鲁谦, 柴春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88 (4): 191-19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88.04.019
摘要(
258 )
PDF(351KB)(
62
)
自1977年Grüentzig首次报道(1)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简称PTCA)以来,它已成为冠心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PTCA在国内虽有报道,但均为单支血管病变扩张。本院于1987年5月成功地进行了一例双支病变的PTCA,现报道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