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本院预防医学教育方向问题
收藏
高惠珍, 金士冠, 徐浩森, 王素莲, 锺达锦, 范小莹, 林培鎏, 徐齐源, 范明, 朱汉华, 蒋瑞禾, 石志谦, 孙琳, 董菊芬, 许光瑞, 王铁民, 宋祖铭, 姜嘉铭, 刘金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287-29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01
摘要(
336 )
PDF(957KB)(
71
)
祖国,这条东方的巨龙,正如冲天的气势,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惊人速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必然更迫切地要求我们学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卫生技术干部。为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彻底的批判教学上存在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最近,趁我院这一波澜壮阔的教学改革运动,对我院预防医学所属各教研组的教学思想,进行了一些检查,我们感到,问题存在是严重的,今分述于后,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但我们是学生,学识浅薄,其中必有许多片面或错误的地方,敬请各位老师指正。
|
|
批判蔡堡教授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收藏
潘云松, 吴金民, 张慈禄, 马颂章, 须许, 孔祖荫, 蔡卫民, 王希会, 范润玉, 张爱琪, 饶镕英, 刘肇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297-30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02
摘要(
332 )
PDF(1002KB)(
73
)
全国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正以无比的热情和独创精神实现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正是这种力量使我们的祖国出现了一天等于廿年的局面。在这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激发了我们每个人,也要求我们每个人贡献出更大的力量。为此,必须清除存在于我们思想深处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潜力。蔡堡教授在这次搞臭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运动中,表示要与自己的个人主义思想决裂,这是我们热烈欢迎的。我们一群年轻的学生,为了帮助蔡堡教授发掘自己的错误思想,以我们所看到的和想到的,特别是关于蔡堡教授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这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上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作为在这一伟大的思想改造运动中给蔡堡教授的一份菲薄的礼物。
|
|
钢铁厂炼铁车间工人铅中毒调查报告
收藏
浙江医学院铅中毒研究小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307-31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03
摘要(
448 )
PDF(875KB)(
69
)
正值全民大办钢铁,钢铁生产遍地开花之时,浙江省某钢铁厂炼铁厂工人中,自1958年7月下旬以来不断出现有患剧烈腹痛,食欲不振、全身无力、体重下降等症状者。
|
|
急性肺吸虫病五例报告
收藏
何南祥, 张鸿典, 方恒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320-33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04
摘要(
226 )
PDF(811KB)(
74
)
近年我国内文献有关肺吸虫病的著作发表甚多,其中临床报告大多属于慢性期的肺吸虫病。最近我们有机会观察到在同一时期及同一地区的五例初次感染的早期肺吸虫病,其中四例来自一个家庭,且在同食醉石蟹以后得病。该五病例的感染地区为浙江省云和县,该地区过去无此病发现。除发现此五例外,我们在该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在捕获之石蟹中找到肺吸虫囊蚴,且于接种猫后获得典型的肺吸虫病。有关流行病学调查部分将以另文报导。兹就五例早期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作扼要叙述以供参考。必须指出由于患者就诊甚早痰内找到肺吸虫卵者仅为一例,其余四例均有可靠流行病学资料,典型临床症状及阳性皮内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加以证实。
|
|
针刺治疗疟疾30例疗效报告
收藏
马亦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331-33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05
摘要(
255 )
PDF(463KB)(
57
)
疟疾在我国流行很广,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性甚大。祖国医学对于疟疾的认识远在三千年前在伟大的祖国医书——黄帝内经一书内就有关于疟疾症状及治疗的记载。历代来我们的祖先在与疟疾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起来了很多的经验,在实际应用中,均有极其宝贵的成就,针灸疗法就是各种有效疗法中之一,近几年来国内杂志上陆续刊载了有关针刺治疗疟疾的疗效报告。从1956年9月至1957年19月间,我院对39例疟疾患者施行了针刺疗法,兹将所得结果,作一简要介绍。
|
|
蹬骨撼动术初步体会
收藏
蔡钺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338-34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06
摘要(
608 )
PDF(652KB)(
78
)
蹬骨撼动术(Stapedolysis)一称蹬骨松动术或蹬骨松解术,系近代耳科学的一个新发展的耳硬化症的手术疗法,倡用于1952年(Rosen氏),国内在1956年开始在山东、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采用。我科亦在1957年5月开始应用,已作过七耳(五例),今将初步体会报告如后,以能吸取多方面帮助进一步提高。
|
|
自发性肠系膜血管破裂症
收藏
唐国光, 夏素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347-34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07
摘要(
272 )
PDF(159KB)(
65
)
自发性肠系膜血管破裂症或称腹中风,是一种稀见而严重的急腹症。术前往往不能明确诊断,只有在手术后或尸检中获得。文献报告极少,兹将本院所治一例介绍于下。
|
|
利血平(Reserpine)引致阳萎一例报告
收藏
黄见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349-35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08
摘要(
379 )
PDF(149KB)(
57
)
蛇根草素因其作用缓和、临床应用没有耐药性与成瘾性,一般副作用亦轻微,故近年来在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中,应用极为普遍。常见之副作用为鼻塞、心率减慢,疲乏、腹泻、梦惊及嗜眠。
|
|
血吸虫病侏儒症的病理变化
收藏
朱日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351-35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09
摘要(
339 )
PDF(1656KB)(
91
)
儿童感染血吸虫病后,生长发育显着受阻,据黄铭新氏(1)等调查,在苏北的高邮、苏南的宜兴及松江、安徽的安庆及浙江的嘉兴等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内,常可发现年龄在二十岁以上,而身体大小好象十二、三岁的学龄儿童,缺乏青春前期之生长速度,但智力并不减退,生殖器官未发育,第二性征不显现。
|
|
实验性铅中毒性小动脉硬化的进一步研究
收藏
徐英含, 吴燮灿, 俞秋棠, 楼定安, 石秋念, 陈佳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358-36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10
摘要(
224 )
PDF(927KB)(
56
)
作者等在1957年实验证明慢性铅中毒可以引起全身性小动脉硬化与高血压①;但那时的工作不能肯定铅中毒性小动脉硬化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也未能指出铅中毒性高血压在何时开始产生,又在何时进入高血压的第二期(小动脉硬化阶段)。此外,当时我们虽然发现铅中毒不仅能引起小动脉硬化,而且能引起主动脉硬化;但由于例数不多,我们对主动脉硬化的形态未予详述,对它的发病机制也未加探讨。根据上述情况,我们觉得有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
|
雷公藤中毒
收藏
徐英含, 石秋念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365-36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11
摘要(
310 )
PDF(818KB)(
67
)
雷公藤,属卫矛科,学名叫Tripterygium wifordii,Hook;(1)(2)其土名各地区不同,在浙江上虞、金华、缙云、义乌、永康、肖山诸县叫菜虫药或横虫药(3)(4),在福建寿宁、周宁一带叫菜仔草,在湖南郴县一带叫黄藤(3)。
|
|
Co×sachic B-5型病毒对乳鼠的实验感染及其在猴肾组织培养引起的细胞变性现象的特征
收藏
何南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370-38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12
摘要(
232 )
PDF(3940KB)(
54
)
研究Coxsachie病毒在感染乳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可以了解这种病毒对乳鼠的发病机制;此外,它对乳鼠的病理变化还有助于诊断它对人所引起的疾病。Melnick及Godman(1)氏等以Coxsachie B-1型病毒由腹腔感染出生后4-5天的乳鼠,发现在感染后的第二天,在其血液、脑、心、肝、肌肉、肠壁及肠内容物中已可测得很高的病毒滴度,并一直保持至第8天(除血液外);其中以脑及肌肉中之病毒滴度为最高(10-7)。Boring氏亦发现乳鼠在感染后,病毒很快地分布于其血、脑、肝、胰、及肌肉中,其病毒滴度则以感染后的第二天为最高(2)。
|
|
CO×sachie病毒在流行病学及临床医学上的重要性
收藏
何南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58 (4): 382-39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58.04.013
摘要(
211 )
PDF(674KB)(
63
)
Coxsachie病毒首由Dalldorf及Sickles二氏于1947年自二个脊髓灰白质炎麻痹型病孩的大便中分离而得。(1)由于上述二个病孩系居于美国纽约附近的Coxsachie镇, Dalldorf氏建议从此而定病毒之名(2)。Coxsachie病毒之特点是它对新生小白鼠(又称乳鼠)有致病力,而对成年小白鼠则不敏感(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