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和抗哮喘新药研究进展
收藏
陈季强;卞如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269-27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01
摘要(
284 )
PDF(156KB)(
291
)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现在认为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肺部可逆性气流阻塞、气道黏膜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近年来,主要在磷酸二酯酶、磷脂酶D、中枢神经系统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和新药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
|
吡拉米特与西拉米特的支气管扩张和抗变态反应作用比较
收藏
季华;谢强敏;陈季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274-27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02
摘要(
315 )
PDF(198KB)(
154
)
目的:观察第二代磷酸二酯酶4(PDE4)选择性抑制剂吡拉米特(piclamilast)和西拉米特(ciclamilast)对离体气管平滑肌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和抗变态反应作用,比较它们的作用强度.方法:采用离体豚鼠气管片,蓄积剂量法评价piclamilast和ciclamilast对平滑肌静息张力和氨甲酰胆碱(CCh)所致高张力的松弛作用,以及它们对异丙肾上腺素(ISO)的协同作用;用生物检定法评价两者对致敏豚鼠肺组织抗原攻击释放过敏性慢反应物质(SRS-A)的抑制作用;以及用Schultz-Dale法评价两者对致敏豚鼠气管片抗原攻击所致收缩的抑制作用.结果:piclamilast和ciclamilast对静息张力气管平滑肌均有直接松弛作用,EC50分别为:piclamilast 1.00×10-5 mol/L,ciclamilast 0.84×10-5 mol/L;对CCh所致收缩无明显松弛作用,但都能协同ISO的舒张作用,并能有效减少抗原攻击致敏豚鼠肺组织SRS-A释放量,明显抑制致敏豚鼠气管Schultz-Dale反应.结论:结果显示,虽然piclamilast和cic-lamilast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强度相同,但ciclamilast抗变态反应性作用明显强于piclamilast.
|
|
BIO-1211对嗜酸粒细胞趋化和聚集及释放介质的影响
收藏
赵晓燕;陈季强;谢强敏;汤慧芳;卞如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279-28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03
摘要(
251 )
PDF(163KB)(
182
)
目的:研究VLA-4拮抗剂BIO-1211对嗜酸粒细胞趋化、聚集和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方法测定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嗜酸性粒细胞反应,整体方法观察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和释放反应.结果:BIO-1211能明显抑制PAF对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BIO-1211 4×10-11、4×10-10、4×10-9 mol*L-1的抑制率分别为24.9;、29.9;、31.3;.BIO-1211 1、3、10 mg*kg-1单次腹腔给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葡聚糖凝胶引起的腹腔嗜酸粒细胞聚集,抑制率分别为60.3;、68.9;和72.9;(P<0.05),但不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释放嗜酸细胞过氧化物酶.结论:BIO-1211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和聚集,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抗变态反应性药物.
|
|
致敏小鼠肺组织eotaxin和TNF-α的表达及药物的影响
收藏
邓俊芳;谢强敏;邓杨梅;邵传森;陈季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283-28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04
摘要(
282 )
PDF(181KB)(
232
)
目的:建立测定肺组织趋化因子eotaxin mRNA、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 mRNA表达的方法,观察抗炎药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肺组织eotaxin mRNA、TNF-α mRNA表达,并通过观察支气管肺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来验证eotaxin和TNF-α mRNA表达增多的功能.结果:致敏小鼠抗原攻击后肺组织eotaxin mRNA和TNF-α mRNA表达与正常小鼠比较明显增多,支气管肺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目相应增加.抗炎药地塞米松对eotaxin mRNA、TNF-α mRNA表达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受试的复方中药对eotaxin mRNA表达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对TNF-α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肺组织eotaxin mRNA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致,表明半定量RT-PCR测定肺组织eotaxin mRNA的方法可用于探索平喘药物的作用机制.
|
|
隐孔菌多糖成分对致敏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细胞的影响
收藏
汤慧芳;陈季强;谢强敏;赵晓燕;柯传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287-29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05
摘要(
288 )
PDF(201KB)(
279
)
目的:研究隐孔菌多糖成分对大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白蛋白致敏雾化吸入攻击制备大鼠哮喘模型,隐孔菌多糖成分A、B(5 mg/kg、20 mg/kg)和酮替芬(5 mg/kg)及溶媒对照(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0 d.用甲酰胆碱激发气道高反应性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和腹腔灌洗,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并分类,和腹腔灌洗液中脱颗粒肥大细胞及白细胞分类.结果:隐孔菌多糖成分A、B均能明显抑制致敏大鼠抗原攻击后气道阻力的增加及肺顺应性的下降;减少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降低嗜酸细胞的数目,以多糖B作用更明显;多糖A和多糖B也明显抑制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及腹腔嗜酸性粒细胞的渗出.结论:隐孔菌多糖A、B成分抑制大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其作用可能与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嗜酸细胞炎症和趋化有关.
|
|
隐孔菌发酵物对离体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B4和C4及D4的抑制作用
收藏
金赛红;谢强敏;陈季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292-29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06
摘要(
268 )
PDF(170KB)(
166
)
目的:探讨隐孔菌发酵物(Cryptoporus volvatus ferment substance,CVFS)对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影响.方法:给大鼠腹腔注射糖原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16 h后收集腹腔灌洗液,分离中性粒细胞,以calcium ionophore A23187刺激离体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再用HPLC法测定中性粒细胞中白三烯(LT)B4、LTC4和LTD4的含量.结果:CVFS 0.25、1、4 mg*L-1呈浓度依赖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LTB4、LTC4和LTD4,对LTB4抑制率分别为27.4;、54.2;和78.8;;对LTC4抑制率分别为65.1;、74.3和79.0;;对LTD4抑制率分别为55.6;、60.9;和72.8;.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VFS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LTB4、LTC4和LTD4可能是其抗炎平喘作用机制之一.
|
|
哮喘大鼠肺与大脑皮层的白三烯B4含量和白三烯A4水解酶的mRNA表达上升
收藏
邓杨梅;谢强敏;陈季强;邓俊芳;卞如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296-29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07
摘要(
274 )
PDF(204KB)(
219
)
目的:观察抗原攻击的哮喘大鼠肺组织和大脑皮层的LTB4含量及其合成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用卵白蛋白致敏大鼠,抗原攻击后,用反向高效液相法(RP-HPLC)测定肺组织和大脑皮层匀浆的LTB4含量.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LTA4水解酶mRNA的表达量.结果:哮喘大鼠肺组织和大脑皮层匀浆中的LTB4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LTA4水解酶mRNA的表达也明显提高.地塞米松(DXM,0.5 mg/kg,ip)可以减少LTB4含量的增加,抑制LTA4水解酶mRNA的表达.结论:哮喘大鼠肺组织和大脑皮层的LTB4含量及其合成酶的mRNA的表达同步增高,提示哮喘时中枢神经系统对肺组织可能有神经免疫调节作用.
|
|
RR-福莫特罗和rac-福莫特罗对人支气管舒张作用的比较
收藏
许继德;谢强敏;陈季强;卞如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00-30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08
摘要(
312 )
PDF(151KB)(
177
)
目的:比较RR-福莫特罗和rac-福莫特罗对人支气管舒张作用.方法:将内径2~4 mm、长15 mm的人支气管螺旋条置入持续供氧的浴槽内,静息张力为1 g,以蓄积给药法测定RR-福莫特罗(10 pmol*L-1~3.2 μmol*L-1)和rac-福莫特罗(10 pmol*L-1~3.2 μmol*L-1)在静息情况下,及氨甲酰胆碱(10 μmol*L-1)或组胺(100 μmol*L-1)引起收缩情况下的张力改变.结果:RR-福莫特罗在静息状况下支气管舒张作用强于rac-福莫特罗(P<0.05).RR-福莫特罗和rac-福莫特罗对抗由氨甲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收缩,且RR-福莫特罗的对抗作用强于rac-福莫特罗(P<0.05).结论:RR-福莫特罗对人支气管的舒张作用强于rac-福莫特罗.
|
|
磷脂酶D在脂多糖及抗原引爆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中的作用
收藏
江波;卢韵碧;周汉良;张仲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04-30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09
摘要(
263 )
PDF(259KB)(
168
)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与卵白蛋白(OA)是否引爆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致敏过程对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引爆的影响以及磷脂酶D在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引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及主动致敏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为实验材料,以LPS或抗原(OA)为引爆剂,fMLP为激动剂处理细胞,测定白细胞弹性蛋白酶释放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作为细胞激活指标,同时,用酶偶联比色法测定白细胞PLD活性.结果:LPS和fMLP共同处理正常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引起弹性蛋白酶和MPO释放高于fMLP单独处理(P<0.05);OA和fMLP共同处理正常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引起上述两种酶的释放与fMLP单独处理无明显差别.LPS和fMLP共同作用于致敏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引起弹性蛋白酶和MPO释放与fMLP单独作用无明显差别;OA和fMLP共同作用于致敏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引起上述两种酶的释放高于fMLP单独作用(P<0.05).正常大鼠中,PLD活性与弹性蛋白酶释放和MPO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73(P<0.01).致敏大鼠中,PLD活性与弹性蛋白酶释放和MPO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P<0.01)和0.37(P<0.05).结论:①LPS能引爆正常大鼠外周血白细胞.②特异性抗原OA能引爆致敏大鼠外周血白细胞.③PLD与大鼠外周血白细胞引爆作用有一定联系.
|
|
豚鼠定量吸香烟模型及其肺气道反应
收藏
史建蓉;方理本;毛小红;杨秋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10-31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10
摘要(
265 )
PDF(202KB)(
214
)
目的:建立豚鼠定量吸香烟模型,同时观察定量吸烟引起的肺气道急性反应.方法:制作双通道、单向、最小无效腔的动物定量吸烟装置;观察豚鼠自主呼吸时吸入75;浓度的香烟烟雾10次呼吸后的肺气道阻力(RL)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的变化;观察豚鼠连续吸入60 ml香烟烟雾后,肺气道组织小血管的通透性的变化.结果:豚鼠吸烟后RL迅速提高,峰值出现在第9~11次呼吸波段,是吸烟前基础值的191±63;(P<0.01);吸烟后Cdyn迅速降低,谷值也在第9~11次呼吸波段,是基础值的61±19;(P<0.01);吸烟后豚鼠胸腔内气管段、主支气管段、近端肺内气道段和远端肺内气道段组织中的伊文思蓝渗出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建立了豚鼠自主呼吸定量吸香烟模型,可用于检测吸烟后肺气道的急性反应;豚鼠急性定量吸烟可引起肺气道阻力明显上升,肺动态顺应性明显下降,还可引起肺气道组织小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的反应.
|
|
蓝桉油对单核细胞THP-1核因子-κB核转位活化的影响
收藏
周建娅;唐法娣;毛国根;邵杰;王砚;卞如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15-3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11
摘要(
313 )
PDF(268KB)(
284
)
目的:探讨蓝桉油对人单核细胞THP-1细胞株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活化的影响.方法:蓝桉油(1、10、100 mg/L,30 min)预处理THP-1细胞,经脂多糖(LPS,1 mg/L,30 min)刺激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THP-1细胞NF-κB p65亚基(NF-κB/p65)定位;Western-blot法分析细胞核内NF-κB/p65水平.结果:免疫荧光分析显示,正常细胞NF-κB/p65荧光标记主要分布于胞浆区,核区很少,LPS刺激后NF-κB/p65荧光标记浓集于核区,胞浆区少见;但经蓝桉油(100 mg/L)预处理后,LPS刺激的THP-1细胞NF-κB/p65荧光标记则主要位于胞浆区;Western-blot分析显示,在正常THP-1细胞核蛋白中有低水平的NF-κB/p65表达,经LPS刺激,核内NF-κB/p65表达明显增高;蓝桉油预处理后,可以抑制LPS诱导的核内NF-κB/p65高水平表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蓝桉油预处理阻止了LPS诱导的NF-κB/p65核转位,从而抑制了其活性功能的发挥.蓝桉油可抑制LPS刺激引起的NF-κB核转位活化.
|
|
抗原致敏大鼠离体肺片VCAM-1表达及药物调节作用
收藏
杨晓红;魏尔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19-32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12
摘要(
309 )
PDF(151KB)(
266
)
目的:验证致敏大鼠离体肺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特点及药物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卵白蛋白(OVA)致敏大鼠肺片,在药物处理后以OVA攻击3 h,测定肺片VCAM-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致敏大鼠离体肺片的VCAM-1表达增加,但OVA攻击不能使其进一步增高.地塞米松和ONO-1078能下调致敏诱导的VCAM-1表达增高,而SR-140333无此作用.结论:动物致敏后离体肺片VCAM-1表达增高,抗原攻击不能上调其表达;抗炎症药对VCAM-1表达的作用不同,地塞米松和ONO-1078抑制其表达,而SR-140333无作用.
|
|
影响毛囊器官型培养中胶原凝胶收缩的几个因素分析
收藏
吕中法;伍津津;刘荣卿;钟白玉;郑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23-32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13
摘要(
258 )
PDF(131KB)(
229
)
目的:观察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对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中胶原凝胶收缩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制备成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体外培养10 d,隔日测量培养凝胶的直径,观察其对胶原凝胶收缩的影响.结果: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对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中胶原凝胶的收缩均有明显影响(P<0.01).鼠尾胶原的浓度越高,胶原凝胶的收缩程度越小;而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对胶原凝胶收缩的影响则恰好相反,浓度越高,胶原凝胶的收缩程度越大.结论:鼠尾胶原、毛乳头细胞和毛囊上皮细胞的浓度是影响毛囊器官型培养模型中胶原凝胶收缩的主要因素.
|
|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干扰素γ水平的研究
收藏
刘国英;姚航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27-32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14
摘要(
232 )
PDF(114KB)(
211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干扰素γ(IFN-γ)在尖锐湿疣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了30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8、IFN-γ含量.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组的血清IL-18、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IL-18:132.00±52.92 μg/L vs 50.79±23.48 μg/L,P<0.01;IFN-γ:80.83±20.46 μg/L vs 20.71±11.18 μg/L,P<0.01),且IFN-γ水平增高与IL-18水平增高呈正相关(r=0.754,t=6.081,P<0.01).结论:在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有一定的激活,产生IL-18、IFN-γ等抗病毒因子,这可能与病毒最终被清除有一定关系.
|
|
激光脱毛术后家狗皮肤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
收藏
黄新炎;郑敏;任秋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30-33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15
摘要(
292 )
PDF(277KB)(
260
)
目的:探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后的皮肤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对7只黑毛狗用翠绿宝石激光脱毛,术后0.5 h,2、3、5、10及30 d分别取材,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皮肤标本.结果:激光术后,皮肤中毛干凝固及碳化,治疗区损伤的毛囊与未损伤的毛囊散乱分布,黑素细胞分布多的基底层可见微观改变.术后10 d内可见轻微的炎性反应.能量大的治疗区毛囊损伤程度大,单脉冲及双脉冲激光术后毛囊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翠绿宝石激光对毛囊有选择性损伤作用,同时有表皮基底层的微观改变,术后无疤痕形成;翠绿宝石激光脱毛的疗效有能量依赖性;双脉冲与单脉冲激光脱毛疗效无明显差异;激光枪头备有冷却装置可减少术后的副反应.
|
|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和胸腹水可溶性Apo-1/Fas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收藏
徐根波;卢兴国;罗吕宏;朱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35-33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16
摘要(
315 )
PDF(148KB)(
275
)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和胸腹水可溶性Apo-1/Fas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57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以及129例不同性质胸腹水可溶性Apo-1/Fas浓度变化.结果:恶性血液病中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可溶性Apo-1/Fa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高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0.05);急性白血病和MM化疗完全缓解时Apo-1/Fas水平显著下降(P<0.05),无效和复发病例均为高值.在实体恶性肿瘤中血浆可溶性Apo-1/Fas水平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转移性癌显著高于非转移癌(P<0.01),术后好转或放疗后缓解患者较术前或放疗前明显回落(P<0.01),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显著升高(P<0.01).恶性肿瘤患者胸腹水可溶性Apo-1/Fas水平明显增高,并明显高于结核性和漏出性胸腹水(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和胸腹水可溶性Apo-1/Fas水平明显升高,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观察其水平变化,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病理过程,鉴别胸腹水的不同性质.
|
|
胸腺肽α1对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收藏
杨云梅;吕雪英;黄卫东;沈美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39-34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17
摘要(
524 )
PDF(116KB)(
470
)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对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用胸腺肽α1治疗2个月,第1个月每日1.6 mg,第2个月隔日1.6 mg,均为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患者生活质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30例患者用胸腺肽α1前,CD4、CD4/CD8、NK细胞分别为(32.33±6.25);、(0.77±0.23);、(16.05±6.79);,治疗后为(39.42±9.26); 、(1.19±0.53); 、(24.37±8.23);.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分值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胸腺肽α1能提高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是较理想的免疫增强剂.
|
|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
收藏
李惠春;郑磊磊;滕建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42-34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18
摘要(
303 )
PDF(147KB)(
220
)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共病情况,影响因素和程度.方法:采用等级计分问卷量表的方法对846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肯定存在焦虑和(或)抑郁症状者,占被调查人数的39.9;,而其中正在使用药物治疗者仅占被调查人数的6.7;.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焦虑和抑郁相关的主要因素可归为4类:经济因素;睡眠状况;对疾病的认知;其他相关因素,如病程、住院时间、医院环境等.③肿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影响到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结论: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可采用认知治疗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
|
42 979例新生儿促甲状腺素筛查结果分析
收藏
曲一平;俞锡林;张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45-34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19
摘要(
261 )
PDF(131KB)(
265
)
目的:通过新生儿促甲状腺素(TSH)检测,了解浙江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的发病情况.方法:采新生儿足跟末梢血滴入美国产S&S 903滤纸中,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技术(DELFIA),以铕标记的TSH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在42 979例新生儿中检出TSH增高的可疑人数112例,经血清T3、T4、TSH检测确诊为CH 29例,确诊治疗最早时间为13 d,最晚为59 d,平均确诊治疗时间为(27.9±9.2)d.结论:浙江省新生儿CH发病率不低,开展对新生儿TSH筛查,将有利于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
|
168例耐拉米夫定慢乙肝病毒的分布及临床研究
收藏
苏关关;杨丹红;赵年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49-35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20
摘要(
392 )
PDF(152KB)(
204
)
目的:观察耐拉米夫定乙肝病毒耐药株的分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型.方法: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前后的YMDD变异,分析耐拉米夫定耐药株的分布及临床表型.结果:168例耐拉米夫定慢乙肝病例中4例为预存在突变株;164例为拉米夫定应用期间产生的耐药株,对其中病毒载量≥104拷贝/ml的128例耐药株作YMDD变异检测,YVDD变异42株、YIDD变异20株、其它变异66株.分属"指导意见"中临床情况良好,较轻与恶化的例数为8∶108∶12.在非YMDD变异组中的病毒载量中、高等级的例数分别是56,10,而YMDD变异组中、高等级的例数是45,4,临床表型重的病例数非YMDD变异组为10例,而YMDD变异组为2例.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YMDD变异株可以是预存在的,部分YMDD变异株可能是由于因耐拉米夫定而选择性保留并成为优势株.非YMDD变异组的临床表型重于YMDD变异组.
|
|
用改进的理论溶剂化方程预测药物的经皮渗透性
收藏
傅旭春;戴宇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52-35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21
摘要(
247 )
PDF(148KB)(
203
)
目的:预测药物经过人体表皮的渗透系数.方法:用半经验自洽场分子轨道AM1法计算量子化学参数,用改进的理论溶剂化方程模型建立药物透过人体表皮的渗透系数的回归方程式.结果:36个非电解质化合物透过人体表皮的渗透系数(P)和分子体积(V)、氢键酸度(Σα2H)、氢键碱度(Σβ2H)和极化率指数(πI)等理论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回归方程式为:logP=-6.790+1.571 V+0.1550 πI-1.295Σα2H-2.485Σβ2H(n=36,r=0.9777).结论:可以用改进的理论溶剂化方程预测药物的经皮渗透性.
|
|
依帕司他的合成工艺改进
收藏
盛荣;刘滔;胡永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56-35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22
摘要(
406 )
PDF(111KB)(
308
)
目的:合成依帕司他,并对合成工艺进行适当改进.方法:以甘氨酸、二硫化碳和氯乙酸钠为原料反应制得3-羧甲基若丹宁,以苯甲醛和丙醛反应制得α-甲基肉桂酸,最后用浓氨水将二者进行缩合,得到依帕司他.结果:利用上述合成方法,成功制得目标化合物,总收率达60.7;.结论:该合成工艺不仅原料易得,操作简单,而且总收率高,是适合工业化生产依帕司他的良好工艺.
|
|
小儿胃肠道术后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
收藏
李民驹;张聪;章赛春;葛银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59-36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23
摘要(
251 )
PDF(100KB)(
166
)
目的:探讨小儿胃肠道术后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的实施方法.方法:将葡萄糖、电解质、7;凡命(17-氨基酸)、20;脂肪乳剂和维生素等配制成全营养混合液,年龄7 d至7岁的胃肠道手术后患儿40例分为两组,肠外营养组行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7 d,观察有无副作用和治疗前后血浆蛋白、氨基酸谱变化,并与应用一般输液的对照组比较.结果:肠外营养组并发轻度静脉炎和血甘油三酯一过性增高各1例,无其他代谢并发症.血浆前白蛋白增高,血清氨基酸谱明显好转.结论:小儿胃肠道术后用全营养混合液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较安全、简便,可迅速改善患儿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有利于术后康复.
|
|
SARS相关病毒基因组序列的研究
收藏
谷雪梅;来茂德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4): 362-36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3.04.024
摘要(
240 )
PDF(217KB)(
235
)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由SARS相关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新的烈性呼吸道传染病.SARS-CoV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基因组结构符合典型的冠状病毒特征,编码基因从5′端起分别为: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突起蛋白、包膜蛋白、膜蛋白,3′端为核衣壳蛋白.对14株SARS-CoV的4个变异点分析,可将14株病毒分成两个基因型,即第9404、19084、22222、27827位的T∶T∶T∶T/C∶G∶C∶C两型.对SARS-CoV的基因组的全面了解不仅为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提供主要线索,而且将为SARS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