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专题报道  短篇报道  专题报道  原著  经验交流  综述 
述评
问号钩端螺旋体致病机制及其属特异性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收藏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01
摘要( 202 )     PDF(116KB)( 160 )

不同毒力的问号钩端螺旋体(问号钩体)均可黏附细胞,引起胞内游离Ca2+升高,并以内吞方式侵入细胞,导致相似的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强毒力的问号钩体可引起高幅度、双峰型胞内游离Ca2+升高,并可侵入细胞核;弱毒力的问号钩体则否.紫外线灭活前后的问号钩体可引起相似的细胞凋亡率,这提示问号钩体诱导细胞凋亡有特殊的机制.问号钩体外膜中的穿膜蛋白ompL1、脂蛋白lipL32和lipL41基因广泛存在于不同血清群、型问号钩体中,呈高频率表达,其产物均为有良好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属特异性表面蛋白抗原,可用于研制问号钩体属特异性基因工程疫苗.

专题报道
问号钩端螺旋体诱导的Vero和J774A.1细胞的凋亡和超微结构病变   收藏
李立伟;刘云英;严杰;毛亚飞;罗依惠;李淑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4-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02
摘要( 244 )     PDF(483KB)( 209 )

目的:探讨不同毒力的钩体黏附和侵入宿主细胞能力及其病理变化.方法:建立Fontana镀银染色法用于观察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株和双曲钩体三堡隆群patoc型Patoc Ⅰ株黏附Vero和J774A.1细胞的能力;采用电镜技术观察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病变;采用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紫外线灭活前后的上述钩体菌株诱导Vero和J774A.1细胞凋亡或坏死的情况.结果:问号钩体56601和56608株对Vero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24.2;和22.9;(P>0.05);对J774A.1细胞的黏附率分别为49.0;和46.9;(P>0.05);双曲钩体Patoc Ⅰ株不能黏附细胞.两株问号钩体侵入细胞后形成含有钩体的特殊吞噬泡,并引起相似的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如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或溶解、细胞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及线粒体嵴消失、内质网肿胀和膜旁核糖体消失等.灭活前的56601和56608株引起的Vero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4.4;和82.8;,灭活后则分别为77.9;和86.1;.灭活前后的56601株均以诱导Vero细胞晚期凋亡为主,其凋亡率分别68.0;和52.9;.灭活前后的56608株均以诱导Vero细胞早期凋亡为主,其凋亡率分别为64.1;和50.1;.在J774A.1细胞中,紫外线灭活前后的56601和56608株主要引起细胞坏死,其次是细胞凋亡,均以晚期凋亡为主.结论:所建立的Fontana镀银染色法可用于观察问号钩体的细胞黏附.问号钩体以内吞方式侵入细胞,并导致细胞超微结构病变.问号钩体诱导细胞坏死或凋亡可因细胞种类不同而异,与其毒力无明显关系.

问号钩端螺旋体主要外膜蛋白免疫功能表位及其致炎作用的研究   收藏
徐丽慧;严杰;阮萍;毛亚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9-1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03
摘要( 229 )     PDF(259KB)( 221 )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主要外膜蛋白OmpL1、LipL32和LipL41免疫功能表位及其致炎作用.方法:建立Ni-NTA亲和层析法,提取不同基因型表达的目的重组蛋白rOmpL1/1和OmpL1/2、LipL32/1和rLipL32/2、LipL41/1和rLipL41/2.采用SDS-PAGE检测上述目的重组蛋白的表达情况和提取物纯度.分别采用Signal P3.0预测服务器Signal P-NN软件、Propred MHC class-Ⅱ binding peptide prediction-ProPred预测服务器EMBOSS软件,对上述蛋白的信号肽、MHC-Ⅱ类分子结合肽和B细胞表位进行分析.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VC-304为效应细胞,采用ELISA检测上述目的重组蛋白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VC-304分泌IL-1、IL-8和TNF-α的作用.结果:在IPTG诱导下,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可有效表达rOmpL1/1和rOmpL1/2、rLipL32/1和rLipL32/2、rLipL41/1和rLipL41/2,其产量分别约占细菌总蛋白的30;和15;、40;和35;、15;和10;.提纯后的目的重组蛋白SDS-PAGE后均仅见单一的蛋白条带.OmpL1s、LipL32/1和LipL32/2、LipL41s的信号肽分别位于N端1-24、1-21和1-24、1-24位氨基酸残基.OmpL1s、LipL32s和LipL41s分别有2、2和1个相同的主要MHC-Ⅱ结合肽和B细胞表位,其中OmpL1/2另有1个主要MHC-Ⅱ等位基因结合肽和B细胞表位(59-78).不同浓度的OmpL1s、LipL32s和LipL41s均可明显促进人静脉内皮细胞株EVC-304合成并分泌IL-1α、IL-8和TNF-α(P<0.05).其中IL-1α水平以作用24 h时最高,然后下降;IL-8和TNF-α水平则作用48 h高于24 h.结论:问号钩体ompL1/1、lipL32或lipL41不同基因型的表达产物均存在相似的MHC-Ⅱ类分子结合肽和B细胞表位.rOmpL1/1和OmpL1/2、LipL32/1和rLipL32/2、LipL41/1和rLipL41/2对EVC-304细胞均有直接的致炎作用.

问号钩端螺旋体磷脂酶C的活性及其内化时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变化   收藏
王焕萍;严杰;李立伟;毛亚飞;李淑萍;罗依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15-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04
摘要( 217 )     PDF(592KB)( 197 )

目的:了解不同毒力的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对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影响及其磷脂酶C(PLC)活性与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关系.方法:建立问号钩体Vero和J774A.1细胞感染模型.采用fluo-3/AM胞内Ca2+特异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强毒力的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和弱毒力的波摩那群波摩那型56608株及无毒力的双曲钩体Patoc Ⅰ株作用的Vero和J774A.1细胞胞内游离Ca2+水平.以[3H]PIP2为底物,采用同位素法检测上述3株钩体培养物上清、胞浆和胞膜中PLC的活性.结果:正常Vero和J774A.1细胞胞内游离Ca2+基础值分别为(102.3±8.2);和(105.9±7.3);,在观察时间内Patoc Ⅰ株钩体作用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一直波动于(102.3±8.2);~(102.2±8.3);.问号钩体56601株感染的Vero和J774A.1细胞胞内游离Ca2+浓度呈双峰型增高,第一峰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分别为(430.5±35.7);和(747.5±18.5);,第二峰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分别为(380.6±17.4);和(804.6±22.4);.问号钩体56608株感染Vero和J774A.1细胞,其胞内游离Ca2+浓度均呈缓慢的单一坡型升高,其最大荧光强度变化百分数分别为(235.0±19.3);和(402.4±17.4);,明显小于56601株问号钩体(P<0.01).问号钩体56601株和56608株及双曲钩体Patoc Ⅰ株的培养物上清、胞浆蛋白和胞膜蛋白成分中均显示PLC活性(P<0.05).结论:不同毒力的问号钩体所感染细胞的胞内游离Ca2+水平及其峰型有明显差异,而且与被感染细胞的种类有关,与PLC活性无关.

短篇报道
巨大阴囊结石一例报告   收藏
李恭会;成晟;李新德;许力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20-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20
摘要( 283 )     PDF(188KB)( 311 )
专题报道
rLTB/rCTB-rOmpL1/1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和鉴定   收藏
阮萍;严杰;毛亚飞;李淑萍;罗依惠;李立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21-2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05
摘要( 245 )     PDF(280KB)( 185 )

目的:构建ltB/ctB-ompL1/1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和佐剂活性,检测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野生株ompL1基因的携带和表达情况及钩体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方法:采用连接引物PCR构建ltB-ompL1/1和ctB-ompL1/1融合基因,常规方法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GM1-ELISA分别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LTB-rOmpL1/1和rCTB-rOmpL1/1表达量、免疫反应性及与GM1结合的活性.采用PCR和MAT分别检测97株问号钩体野生株ompL1基因及其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228例钩体患者血清ompL1基因产物的抗体.结果: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ltB-ompL1/1和ctB-ompL1/1融合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7;~99.9;和99.5;~100;.rLTB-rOmpL1/1和rCTB-rOmpL1/1表达产量均约为细菌总蛋白的1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rLTB-rOmpL1/1和rCTB-rOmpL1/1均分别能与rOmpL1/1兔抗血清和牛GM1结合.89.7;问号钩体野生株含有ompL1基因,87.6;问号钩体野生株分别与rOmpL1/1和rOmpL1/2兔抗血清出现效价,为1:4~1:256的MAT阳性结果.86.8;和88.6;的患者血清标本rOmpL1/1和rOmpL1/2抗体阳性.结论:rLTB-rOmpL1/1和rCTB-rOmpL1/1融合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与GM1结合的活性.不同问号钩体血清群中广泛存在ompL1基因并高频率表达,不同基因型表达产物有广泛的交叉抗原性.

问号钩端螺旋体lipL32/1-lipL41/1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   收藏
罗冬娇;严杰;毛亚飞;李淑萍;罗依惠;李立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27-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06
摘要( 188 )     PDF(280KB)( 207 )

目的:构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ipL32/1-lipL41/1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了解钩体野生株lipL32和lipL41基因携带和表达情况及钩体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方法:采用连接引物PCR构建lipL32/1-lipL41/1融合基因,常规方法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LipL32/1-rLipL41/1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鉴定rLipL32/1- rLipL41/1的免疫原性.采用PCR和MAT分别检测97株问号钩体野生株lipL32和lipL41基因及其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228例钩体患者血清lipL32和lipL41基因产物的抗体.结果: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lipL32/1-lipL41/1融合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和99.8;.目的重组蛋白rLipL32/1-rLipL41/1表达产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1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rLipL32/1和rLipL41/1兔抗血清均能与rLipL32/1-rLipL41/1结合.97.9;和87.6;问号钩体野生株分别有lipL32和lipL41基因.95.9;和84.5;问号钩体野生株分别与rLipL32s和rLipL41s兔抗血清出现效价,为1:4~1:128的MAT阳性结果.分别有94.7;~97.4;和78.5;~84.6;患者血清rLipL32s和rLipL41s抗体阳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lipL32/1-lipL41/1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lipL32和lipL41是广泛存在于不同血清群问号钩体并有较高表达率的基因,且其不同基因型的表达产物有交叉抗原性.

问号钩端螺旋体属lipL32/1-ompL1/1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   收藏
严杰;钊守凤;毛亚飞;阮萍;罗依惠;李淑萍;李立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33-3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07
摘要( 251 )     PDF(347KB)( 245 )

目的:构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的融合基因lipL32/1-ompL1/1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性.方法:采用连接引物PCR构建融合基因lipL32/1-ompL1/1,克隆测序后构建lipL32/1-ompL1/1的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pPIC9K-lipL32/1-ompL1/1-P.pastorisGS115.用MM和MD平板分离His+ Mut+型菌落,YPD平板筛选出G418高抗性的His+ Mut+ 转化子.以酵母裂解酶处理的高拷贝转化子His+ Mut+克隆裂解产物为模板,5'AOX1和3'AOX1为引物,用PCR检测所构建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染色体DNA中的目的融合基因.在BMMY培养基中用甲醇诱导目的重组蛋白rLipL32/1-rOmpL1/1表达.采用硫酸铵沉淀,Ni-NTA亲和层析提纯培养物上清液中的rLipL32/1-rOmpL1/1.采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LipL32/1-rOmpL1/1的产量及其免疫反应性.结果:获得的lipL32/1-ompL1/1融合基因约为1 794 bp.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原始lipL32/1和ompL1/1基因型比较,相似性分别高达99.94;和100;.所构建的真核表达系统可分泌rLipL32/1-rOmpL1/1,SDS-PAGE后位于预期位置处,产量约占上清总蛋白的40;.rLipL32/1和rOmpL1/1兔抗血清均能与表达的rLipL32/1-rOmpL1/1结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钩体lipL32/1-ompL1/1融合基因高效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反应性,可作为研制钩体新疫苗的候选抗原.

原著
新转移相关蛋白SNC19翻译后加工及其活性形式的研究   收藏
史影;郑树;胡晓晔;孙立峰;张苏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38-4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08
摘要( 374 )     PDF(297KB)( 283 )

目的:进一步从蛋白水平研究SNC19编码蛋白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该蛋白在不同肿瘤细胞系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构建Psectag2A-SNC19(ORF)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乳腺癌细胞BCAP37中瞬时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用anti-His mAb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其加工形式,并观察不同的加工产物是否具有明胶酶活性.结果:免疫印迹法显示,在所选肿瘤细胞系和组织中SNC19蛋白存在差异表达及翻译后加工;转染的BCAP37细胞产生120 kD和75 kD两种形式的SNC19蛋白,其中只有75 kD的形式被证明具有明胶酶活性.结论:SNC19蛋白在不同的肿瘤细胞系和肿瘤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及翻译后加工,其中75 kD的形式被证明具有明胶酶活性.

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区与γ干扰素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收藏
郁子扬;张立煌;姚航平;杨小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43-4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09
摘要( 320 )     PDF(314KB)( 178 )

目的: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区与γ干扰素(rsTGFβRⅡ-IFNγ)融合蛋白.方法:提取大鼠肝脏mRNA,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sTGFβRⅡ和IFNγ基因并克隆至同一真核表达载体pSecTag2A,构建pSecTag2A/rsTGFβRⅡ-IFNγ重组体,以脂质体转染至CHO细胞,用ELISA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rsTGFβRⅡ-IFNγ表达,并检测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转染pSecTag2A/rsTGFβRⅡ-IFNγ的CHO细胞培养上清表达rsTGFβRⅡ-IFNγ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能拮抗TGFβ1对CCL-6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能抑制TGFβ1诱导的体外培养的HSC活化.结论:本实验构建的pSecTag2A/rsTGFβRⅡ-IFNγ表达质粒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sTGFβRⅡ-IFNγ融合蛋白.

小鼠ACE2基因的克隆和体外表达以及序列分析与组织分布   收藏
谢旭东;陈君柱;王兴祥;朱建华;孙坚;陶明;尚云鹏;郭晓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48-5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10
摘要( 764 )     PDF(355KB)( 246 )

目的:深入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在高血压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克隆和体外表达小鼠ACE2基因,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和组织分布特征研究.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小鼠肾组织中扩增出ACE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TA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亚克隆到pcDNA3.1+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mACE2,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法将pmACE2转染Cos7细胞,分别用RT-PCR和SDS-PAGE检测ACE2的转录和表达.CLUSTALX 1.8生物软件分析小鼠和大鼠及人ACE2蛋白的多序列比较.采用RT-PCR技术研究小鼠ACE2组织分布的特异性.结果:①RT-PCR扩增片段约2.6 kb,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mACE2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片段存在A701G、T1102C和T1330C 3处变异,其序列与以往报道不一致,cDNA全长为2 397 bp,而与NCBI Refseq数据库(XM-136130)中cDNA全长1 902 bp不符;②SDS-PAGE显示pmACE2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量约80 kD;③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小鼠ACE2主要由N末端的信号肽序列(第1-18位残氨)、含有锌结合位点保守序列HHEMGHIQ(第373-380位残氨)的催化结构域和跨膜结构域(第738-765位残氨)组成;④小鼠ACE2与人有84;的相似性,与大鼠有90;的相似性,三者同源;⑤ACE2在肺、心和肾组织中大量表达,在睾丸和肝组织中也有表达.结论:成功克隆并体外表达了小鼠ACE2基因,不同物种ACE2组织分布的特异性不尽相同.

胎粪诱导肺损伤及rhSOD的抗炎抗氧化作用研究   收藏
卢美萍;杜立中;顾伟忠;俞珍珠;陈湘湘;余钟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55-5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11
摘要( 231 )     PDF(176KB)( 174 )

目的:观察早期气管内给予抗氧化剂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rhSOD)对胎粪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肺内脂质过氧化物和抗氧化物的产生及其炎症损伤的影响,探讨抗氧化干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由气管置管注入胎粪1 ml/kg复制胎粪肺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予rhSOD 5 mg/kg、10 mg/kg、20 mg/kg组.24 h后取材,观察大鼠肺组织的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及肺通透指数(BALF蛋白含量/血浆蛋白含量,PPI);利用比色法检测肺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EIA法检测肺脂质过氧化物8-异前列腺烷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SOD各治疗组肺组织MPO活性显著降低(P分别<0.05、0.01和0.05),SOD活性显著增加(P均<0.05),NO含量显著下降(P分别<0.05、0.01和0.01),各治疗组经F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8-异前列腺烷含量下降(P分别<0.05、0.01和0.01),rhSOD 20 mg/kg组比rhSOD 5 mg/kg组更低(P=0.01),rhSOD 10 mg/kg组比rhSOD 5 mg/kg组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rhSOD 20 mg/kg组肺损伤病理评分明显减低(P<0.05),rhSOD 5 mg/kg、10 mg/kg组肺损伤病理评分略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BALF蛋白含量、PPI的变化不明显(P均>0.05).结论:早期气管内给予单剂5、10或20 mg/kg rhSOD均可增加肺内SOD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产生,从而减轻胎粪诱导的大鼠肺炎症和过氧化损伤.

通用引物检测儿童血和脑脊液的6种疱疹类病毒   收藏
董关萍;尚世强;余钟声;梁黎;俞锡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60-6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12
摘要( 228 )     PDF(498KB)( 178 )

目的:通过PCR-RFLP、DNA克隆和测序分析来检测和区分6种疱疹类病毒,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疱疹类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两对通用引物,一对扩增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爱泼斯坦-马尔病毒、人巨细胞病毒4种病毒,另一对扩增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2种病毒,经DNA 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后,选择BamHⅠ或BstUⅠ酶切扩增产物进行鉴别.最后,对临床38份脑脊液(CSF,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例)和49份血标本(其中27份为确诊病例,22份为临床诊断病例)进行疱疹病毒的检测.结果:38份CSF标本中13份阳性(34.2;),27份确诊病例标本均阳性(100;),22份临床诊断病例标本16份阳性(72.7;).这些阳性标本通过BamHⅠ或BstUⅠ两种酶切后能明确系何种疱疹类病毒.68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和9份非病毒感染的脑脊液标本6种疱疹类病毒DNA均为阴性.结论:聚合酶链反应加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为疱疹类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黄芪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及机制   收藏
张必祺;胡申江;单绮娴;孙坚;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65-6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13
摘要( 503 )     PDF(204KB)( 341 )

目的:探讨黄芪对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在去除血管环内皮后,观察累积浓度黄芪对基础状态(基础组)、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苯肾上腺素组)、氯化钾预收缩(氯化钾组)的血管环的作用和黄芪对经无钙液(无钙液组)、无钙液加肝素(肝素组)、普萘洛尔(普萘洛尔组)预处理后的血管环的作用.结果:在血管内皮被去除后,黄芪对基础状态或氯化钾预收缩的血管环无影响;当黄芪浓度累积达(10-1、3×10-1、100、3×100)g/L时,对PE(3×10-7mol/L)预收缩的血管环产生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P<0.05).经无钙液预处理后,黄芪(3×100 g/L)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未被阻断;但经无钙液加肝素预处理后,该作用被显著抑制(P<0.01);而普萘洛尔预处理不影响黄芪对PE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结论:黄芪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

5-氟胞嘧啶耐药白色念珠菌的DNA与RNA的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   收藏
江秀秀;吕时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69-7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14
摘要( 321 )     PDF(297KB)( 225 )

目的:比较对5-氟胞嘧啶耐药与敏感的白色念珠菌DNA基因组与RNA表达,探讨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的耐药机理.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的病例16例,取阴道分泌物培养,提取菌株DNA基因组,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分析菌株的DNA基因组的多态性,对分离菌株进一步做药敏试验,获得白色念珠菌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各8株;提取菌株RNA,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NA方法检测基因组的RNA表达.结果:临床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的DNA基因组指纹图无明显差异,但基因组的RNA表达存在差异,与敏感菌株比较,耐药菌株基因组的RNA出现条带数目的缺失或位置的改变.结论: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耐药的原因之一是表型耐药,而非基因型耐药,敏感菌株与耐药菌株共有一套基因组,在致病环境发生改变时,基因组RNA的表达转换,导致临床上表现出可逆耐药而非稳定耐药.

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IL-12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   收藏
陈玮;邵传森;沈建根;潘毅;郑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73-7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15
摘要( 260 )     PDF(157KB)( 164 )

目的:观察体内注射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小鼠白细胞介素12(mIL-12)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细胞瘤的治疗作用.方法:C57BL/6小鼠在接种B16黑色素细胞后3、5、7、9 d分别给予lipofectin包裹的pCmIL-12质粒治疗,观察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生存期以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阳离子脂质体明显增强pCmIL-12质粒在体内的抗肿瘤生长活性,并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此外,pCmIL-12/阳离子脂质体还能显著增强荷瘤小鼠的NK细胞活性.结论: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IL-12基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冷冻对心肌合成一氧化氮的影响   收藏
赵百亲;朱家光;章明;程海峰;范军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77-7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16
摘要( 321 )     PDF(191KB)( 157 )

目的:观测心肌局部冷冻对心肌合成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冷冻阻滞心脏传导的机理.方法:采用液氮(-60℃±2℃)冷冻心肌,并用温生理盐水复温,在冷冻时加入L-精氨酸和美兰,观测心肌中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含量.结果:心肌冷冻后NO和NOS的含量均下降,但左右房心肌NO的含量未见差异.L-精氨酸组在冷冻时、复温时及冷冻复温时持续滴注L-精氨酸,心肌NO含量分别为(107.4±15.1)、(109.6±15.7 )、(121.8±18.4)nmol/g高于未加L-精氨酸组[(86.8±13.2)nmol/g],且以冷冻前加入并持续滴注组最为明显;美兰组在冷冻时、复温时及冷冻复温时持续滴注美兰,心肌NO分别为(62.3±11.2)、(64.7±11.0)、(42.8±10.6)nmol/g低于未加美兰组[(86.8±13.2)nmol/g],以冷冻前加入并持续滴注组最为明显.冷冻后血液中NO含量未见改变(P>0.05).结论:心肌冷冻后心肌中NO含量减少.

食盐补碘对海岛儿童碘营养状况的影响   收藏
邹艳;陈坤;水黎明;王建跃;张立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80-8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17
摘要( 244 )     PDF(179KB)( 181 )

目的:了解海岛幼儿的碘营养状况,评价食盐补碘的利弊.方法:对定海(食用碘盐)和岱山农村(不食用碘盐)随机抽取的4个乡7岁以下幼儿调查,实际调查592人.对饮食碘摄入量和尿碘水平进行两样本描述性统计及非参数检验,并进行相关分析;以尿碘为有序应(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碘盐组除了通过碘盐摄入外每日饮食碘摄入量中位数为62.3 μg,而非碘盐组为34.5 μg;碘盐组和非碘盐组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50 μg/L和87 μg/L;饮食碘摄入和尿碘水平在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u=6.925,P=0.000;u=7.296,P=0.000).非碘盐组尿碘水平<100 μg/L占58.6;.多因素分析中年龄和是否食用碘盐有显著性意义(P<0.05),OR值分别为1.119、3.238.结论:舟山海岛幼儿日常饮食不能满足机体碘需要,应对其补碘,但要注意补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碘过量问题.

经验交流
MELAS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   收藏
张宝荣;刘建仁;周富友;丁美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85-8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18
摘要( 449 )     PDF(616KB)( 192 )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中MELAS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ELAS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头颅CT和MRI)和肌肉活检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MELSA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不耐受、发作性头痛和呕吐、局灶或全身性癫痫、认知障碍、脑卒中样发作、血乳酸水平升高及身材矮小等,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脑CT及MRI示病灶多位于枕、顶和颞叶脑回等处.头颅MRA显示慢性期病灶处血管分支减少.脑SPECT显示相应MRI病灶区的血流量低下.肌肉组织可见破碎红纤维和异常线粒体增多.结论:MELAS综合征的诊断需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结合肌肉活检.

综述
蛋白质芯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收藏
胡跃;张苏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1): 89-9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05.01.019
摘要( 340 )     PDF(128KB)( 246 )

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蛋白质芯片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微型化、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现对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并探讨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