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专题报道  论著  经验交流  综述 
述评
中药分析技术领域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   收藏
王书芳;程翼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1-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01
摘要( 517 )     PDF(1159KB)( 676 )
中药分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中药物质基础、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中药质量控制、中药体内过程及药代动力学、中药制药过程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工作。
专题报道
生脉方主要活性成分配伍对其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收藏
郭文婧;邵青;张玉峰;范骁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6-1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02
摘要( 433 )     PDF(1938KB)( 349 )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测定大鼠血清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五味子醇甲的方法,用于研究生脉方中这3种成分配伍前后药动学行为的差异。
方法:采用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五味子醇甲3种化合物分别给大鼠单独或同等剂量配伍(100 mg·kg-1)灌胃。血清样品液萃取,LC-MS分析检测。用WinNonLinu6.0,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配伍给药组与单体给药组相比,人参皂苷Rg1的达峰浓度由(0.476±0.238)μg·ml-1上升为(1.946±1.432)μg·ml-1,AUC0-∞由(0.523±0.238)μg·h·ml-1上升为(1.908±1.319)μg·h·ml-1,CL 由(226311±96819)ml·h-1·kg-1下降为(90650±73684)ml·h-1·kg-1,Vd由(317110±154009)ml·kg-1下降为(130967±78306)ml·kg-1。人参皂苷Rb1和五味子醇甲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变化。
结论:配伍给药后,人参皂苷Rg1的生物利用度有显著提高,而人参皂苷Rb1、五味子醇甲的药动行为无明显差异。
测定金银花中6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含量的一种新方法   收藏
李文龙;张文明;薛东升;陈俊;瞿海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13-1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03
摘要( 435 )     PDF(1220KB)( 508 )
目的:为解决金银花药材分析中部分对照品价格高、不易获得的问题,建立了一测多评的分析方法。
方法:通过测定绿原酸(CA)、咖啡酸(CfA)的含量,以及与其它有机酸的相对校正因子(RCF),计算出其它几种有机酸的含量。
结果:在一定线性范围内,CA与新绿原酸(NCA)、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4-DCA)、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5-DCA)、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4,5-DCA)的RCF分别为5.462、5.689、2.313、2.382,CfA与NCA、3,4-DCA、3,5-DCA、4,5-DCA的RCF分别为3.941、4.103、1.669、1.718。该方法在不同实验室、不同型号的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不同色谱柱上进行验证,重现性满意;与外标法相比,所得结果经方差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准确度较高。
结论:该方法可采用较易获得的对照品测定金银花药材中多种有机酸的含量,有助于对金银花药材进行更为全面的质量控制。
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白芍中15种农药残留   收藏
程玲;徐毅敏;季申;冷晶;毛秀红;王柯;王书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19-2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04
摘要( 313 )     PDF(2376KB)( 287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芍中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等15种农药残留的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LVI-GC-MS)分析方法。
方法:采用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色谱柱为DB-5MS毛细管柱(30 m × 250 μm,0.25 μm),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保持1 min,然后以20℃/min升至210℃保持2 min,以5℃/min升至280℃保持22 min。进样量15 μl,流速1.0 ml/min。
结果:各农药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37~0.9995。在10 μg/kg和100 μg/kg两个质量浓度水平下,各农药的回收率为60.4%~106.8%(除二甲戊乐灵和4,4′-DDE为53.1%、45.2%外),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 ~ 18.6%,检测限(S/N=3)为0.16 ~ 3.59 μg/kg。样品中检测到4,4′-DDE,其含量远低于药典规定的残留限量。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VI-GC-MS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度高、成本低,可以实现白芍药材中多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白芍中19种农药残留的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检测方法   收藏
杜雪纯;徐毅敏;季申;毛秀红;王柯;王书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25-3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05
摘要( 371 )     PDF(2607KB)( 327 )
目的:建立白芍药材中19种有机氮类农药残留的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检测方法。
方法:采用CE-MS方法,熔融石英毛细管柱(70 cm×50 μm),运行缓冲液为1%甲酸-15%甲醇水溶液(V/V,pH 2.2)。毛细管温度为 25℃,分离电压为20 kV。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检测;鞘液为90%甲醇-0.2%甲酸水溶液,流速为8 μl·min-1;干燥气流速为6 L·min-1,干燥气温度为250℃;雾化气压力为5 psig;碎片电压为100 V,毛细管电压为5 000 V。
结果:19种农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18~0.9986。19种农药的加样回收率为80.1%~108.4%,相对标准偏差(RSD)< 20%(除螺环菌胺为22.3%,乙氧喹啉为29.2%外),检测限(LOD)为0.503 μg·kg-1~10.1 μg·kg-1。
结论:该CE-MS分析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白芍药材中有机氮类农药的检测分析。
脑得生片物质基础的HPLC-DAD-MSn分析   收藏
陈慧贞;李云飞;钟敬华;范骁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32-4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06
摘要( 485 )     PDF(3240KB)( 409 )
目的:明确脑得生片的化学物质基础。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质谱(HPLC-DAD-MSn)联用技术检测并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i.d,5 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和乙腈,流速为0.5 ml·min-1。
结果:在脑得生片中共检测到43个化学成分,通过比对紫外吸收图谱、标准品ESI-MSn质谱图提供的分子量及结构式,并结合文献报道,推断鉴定出其中22个化合物,分别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4′-O-葡萄糖基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8-C-芹菜糖基(1-6)葡萄糖苷、葛根素、6″-O-木糖基葛根素、6″-O-芹菜糖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3′-甲氧基-6″-O-木糖葛根素、大豆苷、5,7-三羟基异黄酮-7-糖苷、葛根苷A、三七皂苷 R1、人参皂苷 Re、人参皂苷 Rg1、大豆苷元、鹰嘴豆素 A、人参皂苷 Rb1、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b2、人参皂苷Rb3和人参皂苷Rd。
结论:初步明确了脑得生片的化学物质基础,为进一步提高脑得生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数据。
木香肝毒性组分筛查与GC-MS分析研究   收藏
赵筱萍;陆琳;胡斌;王书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43-4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07
摘要( 455 )     PDF(1627KB)( 541 )
目的:筛查中药材木香中潜在的肝毒性组分。
方法:对木香25个化学组分,采用二乙酸荧光素荧光标记法在HepG2细胞模型上筛查肝毒性组分,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化学组成。
结果:从木香中筛查出10个肝毒性组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分析,C09组分的主要成分为去氢木香内酯、santamarine(或magnolialide)和reynosin,而C11组分的主要成分是α-木香醇和榄香醇。
结论:木香所含的去氢木香内酯、santamarine(或magnolialide)、reynosin、α-木香醇和榄香醇可能具有肝毒性。
论著
大鼠电点燃癫痫和低频率电刺激癫痫灶点对自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收藏
于捷;楼国东;岳佳星;侯伟伟;潘建春;张世红;陈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47-5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08
摘要( 398 )     PDF(1835KB)( 374 )
目的:观察癫痫发生过程和低频率电刺激癫痫灶点对自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方法:在大鼠杏仁核植入双极电极,恒流电刺激制备电点燃癫痫模型。在癫痫进展的不同阶段(局灶性癫痫发作和全身性癫痫发作)行坐骨神经和隐神经切断术,制备自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并对大鼠在神经损伤后63 d内的自噬行为进行等级评分。大鼠分为对照组(n=7),局灶性癫痫组(1~3级,n=5),全身性癫痫组(4~5级,n=7),局灶性癫痫加低频电刺激组(n=4),全身性癫痫加低频电刺激组(n=4)。低频电刺激施加在癫痫灶点杏仁核,从神经切断术后开始至术后第21天。
结果:局灶性癫痫组的大鼠自噬行为等级在术后第40~63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等级进展的曲线下面积由对照组的308.2±51.57下降到45.80±24.64,自噬发生时间比对照组延迟约32 d,没有1例动物在术后第63天表现出高分值自噬行为,而对照组的高分值发生率为71.4%;全身性癫痫组的大鼠自噬行为与对照组相比仅在开始时间上有明显差异,延迟约16 d;不论是局灶性癫痫还是全身性癫痫的大鼠,在其杏仁核施加低频电刺激后,自噬行为的进展和严重程度均与对照组相似。
结论:局灶性癫痫大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敏感性显著降低,低频电刺激杏仁核可以抑制这种变化。
孕期吸入异氟醚对子代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GAP-43和NPY表达的影响   收藏
孔飞娟;唐郁文;徐麟浩;张晓明;鲁惠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54-5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09
摘要( 414 )     PDF(2152KB)( 307 )
目的:探讨大鼠孕期吸入异氟醚对子代认知功能以及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 (GAP-43)和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孕龄为18 d的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异氟醚处理组和对照组(n=6)。异氟醚组使用1.3%的异氟醚处理6 h,对照组吸入含30%氧气的空氧混合气体。待幼鼠出生4周后,使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幼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束后,取其海马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AP-43和NPY在两组仔鼠海马CA1区表达的差异。
结果:在水迷宫测试中,与对照组仔鼠相比,异氟醚组仔鼠平均逃逸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P<0.05)、第三象限活动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异氟醚组仔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内GAP-43和NPY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1.3%异氟醚处理孕18 d的大鼠6 h可导致仔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这可能与海马CA1区GAP-43和NPY表达下调有关。
海参脑苷脂及其长链碱基对肥胖小鼠脂代谢和糖代谢的影响   收藏
高壮;周鑫;胡晓倩;薛长湖;徐杰;王玉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60-6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10
摘要( 378 )     PDF(1247KB)( 325 )
目的:研究海参脑苷脂(sea cucumber cerebroside,SCC)及其长链碱基(long-chain base,LCB)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脂质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海参脑苷脂组(0.025% SCC)和海参脑苷脂长链碱基组(0.025% LCB),每组8只。通过高脂饲料建立肥胖模型,观察记录小鼠饮食及体重,喂食4周后测定糖耐量,5周后测定脂肪组织重量、脏器指数、血清脂质及血糖含量、肝脏脂质含量。
结果:经实验饲料喂食4周后, SCC组和LCB组的糖耐量有明显改善,血糖浓度和脂肪组织重量降低,肝脏TG的含量减少,与模型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
结论:海参脑苷脂及其长链碱基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糖代谢和脂代谢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收藏
陈永权;胡光祥;付群;金孝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65-6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11
摘要( 465 )     PDF(1079KB)( 375 )
目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其血压的影响。
方法:将32只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4组: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LS组)、右侧星状节阻滞组(RS组)、药物卡托普利组(D组)和手术对照组(C组),每组8只。用ALC-NIBP无创血压测量系统测定大鼠血压,时间点包括基础值(T0)、第2周(T1)、第4周(T2)、第6周(T3)、第8周(T4)和第10周(T5)。实验结束后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45 mg/kg)麻醉SHR,迅速取出大血管,放射免疫法测定其eNOS和ET-1的浓度。
结果:与基础值相比,LS组SHR血压逐渐升高(P<0.05或P<0.01);RS组血压第2周升高较明显(P<0.05),而其它时点较平稳,在167 mmHg~170 mmHg之间,与基础值(156±14)mmHg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D组血压第2周和第4周下降(P<0.05),其它时点与基础值(156±16)mmHg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C组血压各时点与基础值(154±12)mmHg相比均逐渐升高(P<0.01)。与C组和LS组相比,RS组大血管组织中ET-1表达明显降低(P<0.05),eNOS明显增强(P<0.05)。
结论:阻滞右侧星状神经节能够明显降低血压,降低血管ET-1及升高eNOS蛋白的表达。
野生型斑马鱼胚胎中hoxd3基因mRNA的表达谱   收藏
舒莉萍;何志旭;姚冬静;马健娟;李涛;叶芝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69-7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12
摘要( 452 )     PDF(3095KB)( 339 )
目的:为探讨hoxd3基因在斑马鱼发育过程中与血管形成可能的作用机制,用hoxd3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进行斑马鱼全胚胎原位杂交,观测hoxd3基因在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提取斑马鱼胚胎总RNA,经RT-PCR扩增斑马鱼hoxd3基因片段,将得到的hoxd3基因片段和pCS2+质粒经EcoRⅠ、XbaⅠ双酶切后插入pCS2+质粒中,挑选阳性克隆,通过双酶切、菌落PCR以及测序鉴定;将pCS2+-hoxd3重组子经EcoRⅠ酶切线性化,经T3 RNA体外转录体系合成地高辛标记的hoxd3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用hoxd3基因的反义mRNA探针进行斑马鱼全胚胎原位杂交。
结果:构建和鉴定了pCS2+-hoxd3重组质粒,经斑马鱼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hoxd3基因的表达,发现在Tuebingen野生型斑马鱼受精后24 h~72 h胚胎的中脑后脑交界处以及后脑中可以观察到hoxd3基因的表达。
结论:hoxd3基因在Tuebingen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发育早期的神经系统高表达,未发现在血管生成区域的表达。
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差异性表达microRNA的筛选及其在干细胞多向分化中的功能   收藏
廖立;杨小红;金岩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75-8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13
摘要( 444 )     PDF(1176KB)( 389 )
目的:研究去势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确定特异性改变microRNA的功能,明确其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通过微阵列芯片筛查,寻找在骨质疏松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并在成骨成脂分化诱导后行RT-PCR检测其表达水平,研究其在BMMSC多向分化中的作用。
结果:本研究发现了10个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有差异性表达的microRNA,其中5个microRNA在BMMSC成骨分化过程中,3个microRNA在成脂分化过程中表达出现明显改变。
结论:microRNA表达异常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BMMSC的功能缺陷。
抗HIF-1α和survivin基因双靶位miR-RNAi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的作用   收藏
徐孙兵;朱一平;牟一平;朱玲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81-8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14
摘要( 418 )     PDF(1663KB)( 310 )
目的:构建抗HIF-1α单靶位(anti-H)、抗Survivin单靶位(anti-S)以及抗HIF-1α和Survivin基因双靶位微小RNA表达载体(anti-H+S),观察和比较这3种载体对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设计4组靶向HIF-1α和Survivin基因的寡核苷酸序列,连接至pcDNA6.2-GW/EmGFP-miR质粒,构建两组共8个载体,依次为anti-H(Ⅰ)、anti-H(Ⅱ)、anti-H(Ⅲ)、anti-H(Ⅳ)和anti-S(Ⅰ)、anti-S(Ⅱ)、anti-S(Ⅲ)、anti-S(Ⅳ)。实时定量RT-PCR检测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将两组中mRNA下调作用最强的质粒串联,构建anti-H+S。用anti-H+S及mRNA下调作用最强的anti-H和anti-S转染胰腺癌Panc-1细胞,Western blot测定靶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结果:经测序鉴定,所有anti-H、anti-S及双靶位质粒anti-H+S装载位点核苷酸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相符。anti-H的靶基因mRNA沉默效率依次为48%、2%、44%和30%;anti-S的靶基因mRNA沉默效率依次为72%、75%、58%和59%。由anti-H(Ⅰ)和anti-S(Ⅱ)串联得到双靶位质粒anti-H+S。anti-H+S的靶基因mRNA沉默效率为53%(HIF-1α)和42%(survivin)。anti-H(Ⅰ)、anti-S(Ⅱ)及anti-H+S与对照质粒相比均使靶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其中anti-H+S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强于anti-H(Ⅰ)和anti-S(Ⅱ),72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抗HIF-1α和Survivin的单靶位质粒和双靶位质粒;其中,anti-H+S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作用强于anti-H(Ⅰ)和anti-S(Ⅱ)。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收藏
吴海琴;张欣;汤燕;王虎清;孙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89-9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15
摘要( 407 )     PDF(1085KB)( 332 )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初发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
方法:采用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技术测定初发急性脑梗死(85 例)血清Hp-IgG、Hp-CagA-IgG和Hcy,并与对照组(40例)比较。
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Hp-IgG阳性率及Hp-CagA-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Hp-Ig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Hp-CagA-IgG阳性组患者Hcy水平高于Hp-CagA-IgG阴性组(P<0.05)。
结论:Hp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相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CagA阳性Hp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Hcy水平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经验交流
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介入栓塞治疗   收藏
许璟;李吻;陈贤谊;蒋定尧;张建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93-9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16
摘要( 795 )     PDF(2110KB)( 359 )
目的:探讨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早期栓塞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22例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根据夹层动脉瘤形态以及与同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关系,分别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5例(其中2个以上支架叠加4例),单纯双支架治疗1例;弹簧圈闭塞近端椎动脉1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15例。术后腰大池引流血性脑脊液,预防脑血管的痉挛。
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17例实施急诊手术(术中均未见出血和梗塞),5例限期手术;支架置入术6例,其中1例术后早期出现非动脉瘤性出血,但术后均恢复良好。单纯弹簧圈闭塞术16例,术后2例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1例高龄Ⅳ级患者放弃治疗出院。随访3个月-18个月,期间无再出血及脑梗塞发生,1例遗有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影像学随访14例,其中3例多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的载瘤动脉通畅、动脉瘤消失,11例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的无再通,对侧椎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
结论: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应尽早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介入方法安全有效,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方法应首先考虑。
双气囊内镜在10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收藏
陈李华;曹海军;陈文果;章宏;单国栋;李霖;张冰凌;姜玲玲;陈洪潭;丁凯丽;方英;程瑛;吴忱姣;厉有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99-10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17
摘要( 392 )     PDF(2009KB)( 262 )
目的:评价双气囊内镜(double balloon endoscopy,DB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因OGIB而行DBE检查的患者资料。
结果:103例患者共行116次DBE检查,86次经口进镜,30次经肛进镜。DBE总共检出阳性病灶66例(64.1%)。28例(27.2%)患者接受手术探查或治疗,最终有94例明确诊断。本组患者最常见病变为小肠肿瘤32例(31.1%), 其次为血管畸形23例(22.3%),其他有单纯性溃疡10例(9.7%)、克罗恩病7例(6.8%)、憩室5例(4.9%)、过敏性紫癜腹型5例(4.9%)等。病灶位于常规胃镜能检出部位4例,近段小肠(十二指肠三、四段及空肠)58例(56.3%),远段小肠(回肠)31例(30.1%),空回肠同时病变1例。近段小肠病变检出率高于远端小肠,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小肠肿瘤和血管畸形为OGIB最常见疾病,近段小肠病变较远段小肠多见。DBE对OGIB诊断价值较高且安全可靠。
综述
微泡在肿瘤进展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收藏
吴颖颖;叶琇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105-11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18
摘要( 385 )     PDF(1097KB)( 354 )
微泡(microvesicles)能运载多种特异性蛋白、微小RNA及DNA片段,其为细胞间信号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肿瘤细胞分泌微泡(tumor-derived membrane microvesicles,TMV),而微泡参与肿瘤进展的多个方面,TMV向周围的普通细胞传递肿瘤特异性蛋白改变细胞功能,传递 microRNA改变细胞表型,增加逆转录干扰基因的稳定性,从而建立肿瘤微环境;同时,其可促进血管新生、破坏细胞基质,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其还可通过强化抑制性免疫T细胞的功能和诱导抗肿瘤T细胞的凋亡,参与肿瘤对机体免疫监视的逃避。另外,微泡作为肿瘤抗原递呈载体,可扩大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而由此研制的新型肿瘤疫苗,目前已处于临床试用早期阶段。循环系统中微泡运载microRNA及DNA片段的发现,为研究无创性肿瘤标志物提供新思路。然而,微泡的分离技术有待提高,这对微泡的鉴别和亚型分类有重要意义。
MKP-1对肿瘤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收藏
海燕;唐修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111-11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19
摘要( 573 )     PDF(1096KB)( 362 )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肿瘤化疗的主要障碍,探索耐药性的产生机制,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是提高肿瘤化疗效果的关键。研究发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1,MKP-1)与多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密切相关。MKP-1作为MAPKs的负调节子,对肿瘤耐药性的影响大多是通过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同时,其又被MAPK家族成员ERK和p38反向调控。因此,研究MKP-1影响肿瘤耐药性的机制,探讨MKP-1与其他肿瘤耐药性相关信号通路的相互联系是将来肿瘤耐药性研究方向之一。
嗅觉受体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进展   收藏
彭鹤;赵鲁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1): 117-12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2.01.020
摘要( 1396 )     PDF(1358KB)( 629 )
嗅觉感知的起始是由嗅觉受体(olfactory receptor,OR)被气味分子激活,引起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将气味的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传到更高的脑部结构,完成气味感知。OR基因属于多基因家族,编码的嗅觉受体蛋白(olfactory receptor protein)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有7个跨膜区域。嗅觉受体蛋白在嗅觉识别气味及信号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