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7-25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栏目: 述评  专题报道  论著  经验交流  综述  病例报道 
述评
中药现代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收藏
张立煌;李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349-35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01
摘要( 450 )     PDF(1204KB)( 499 )
随着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和交叉渗透,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得到极大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手段也不断丰富和完善。但是,由于存在治病机理不清楚、安全性不高等问题,中药想要真正走向国际并被欧美国家普遍接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面临许多挑战。
专题报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钠凝胶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收藏
史晨悦;阮玲琴;冯依慧;方嘉霖;宋晨骄;袁张根;丁悦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354-35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02
摘要( 376 )     PDF(2267KB)( 278 )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配制的海藻酸钠凝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作为生物相容性载体在脊髓损伤后干细胞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分别以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为溶剂,采用固态高压蒸汽灭菌和液态高压蒸汽灭菌两种方法,配制浓度为1%和5%及10%的海藻酸钠凝胶;原代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用海藻酸钠凝胶孵育,在不同时间点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建立小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将包被有mMSCs的海藻酸钠凝胶填充断端,术后2周内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asso Mouse Scale,BMS);术后第14天取损伤段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丝(NF-200)的表达与分布情况。
结果:用去离子水配制的海藻酸钠凝胶较之生理盐水组有更好的溶解度;MTT实验显示,固态高压蒸汽灭菌法配制的浓度为10%的海藻酸钠凝胶能显著提高mMSCs的细胞活性,用该方法配制的凝胶包被mMSCs填充小鼠损伤脊髓断端,发现该组小鼠从第3天起2周内的BM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断端组织的NF-200表达高于对照组。
结论:用固态高压蒸汽灭菌法制备的海藻酸钠凝胶促进mMSCs的活性,是脊髓损伤干细胞移植治疗中的良好载体。
紫心甘薯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收藏
陈伟平;毛童俊;樊林;周宇瀚;俞兢;金赟;侯鹏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360-36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03
摘要( 322 )     PDF(1081KB)( 286 )
目的:观察紫心甘薯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及血脂水平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紫心甘薯高剂量组和紫心甘薯低剂量组,分别饲以不同饲料。于第3周和第6周末测血清脂质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
结果:①第3周末,紫心甘薯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紫心甘薯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而TC较高脂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这些变化一直持续到第6周末。②第3周末,紫心甘薯高、低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显著高于高脂对照组,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则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这些变化一直持续到第6周末。③第6周末,紫心甘薯高、低剂量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脂对照组明显增高,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高于高脂对照组,而MDA水平则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组。
结论:紫心甘薯具有明显降血脂的功效,并能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氧化应激。
紫心甘薯多糖的分离及组分抑癌活性研究   收藏
赵婧;阮红;高秋萍;李梦雅;陶晔琪;郑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365-37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04
摘要( 369 )     PDF(3081KB)( 435 )
目的:分离紫心甘薯的多糖(Polysaccharide of purple sweet potato,PPSP)组分,并对其组分的抑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采用DEAE-Cellulose和CM-Cellulose离子交换柱分离紫心甘薯多糖,收集分离PPSP组分;MTT法检测PPSP各组分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薄层层析法分析PPSP各组分的单糖组成;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检测PPSP组分的结构特征。
结果:选用弱阴离子交换柱DEAE-Cellulose分离,并经NaCl溶液梯度分段洗脱,得到4个紫心甘薯多糖组分,分别命名为PPSPⅠ、PPSPⅡ、PPSP Ⅲ和PPSP Ⅳ;观察PPSPⅠ、PPSPⅡ、PPSP Ⅲ对Hela和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检测发现PPSPⅡ、PPSP Ⅲ组分有一定的抑癌活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PSPⅠ主要由葡萄糖和半乳糖这两种单糖组成;PPSP Ⅱ由葡萄糖组成,并具有β-D-葡萄吡喃聚糖的红外特征吸收峰;PPSP Ⅲ具有蛋白吸收峰。
结论:成功分离得到PPSP的4种多糖组分,其中检测到PPSP Ⅱ、PPSP Ⅲ组分对Hela和HepG2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推测PPSP Ⅱ、PPSP Ⅲ组分抑癌活性可能与其含有β-D-葡萄吡喃聚糖或糖蛋白的结构有关。
紫心甘薯黄酮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收藏
姜慧芳;李向荣;唐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374-37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05
摘要( 336 )     PDF(1582KB)( 332 )
目的:研究紫心甘薯黄酮提取物(PSPF)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等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1)ip诱导形成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PSPF对糖尿病大鼠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空腹血糖以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结果:紫心甘薯黄酮提取物灌胃4周后,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高、中灌胃组均有效降低大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提高大鼠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P<0.01);低剂量灌胃组均可明显改善FBG、GSP(P<0.05),TG、LDL-C含量(P<0.01);血糖与血脂指标统计学分析相关性显著(P<0.05)。
结论:紫心甘薯黄酮提取物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鸡肠狼毒植物中曼西醇型二萜成分的研究   收藏
李杰;赵维;邓亮;李向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380-38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06
摘要( 340 )     PDF(1293KB)( 265 )
目的:研究鸡肠狼毒植物根中的二萜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
方法:冷浸法提取总浸膏,硅胶层析法分离,现代光谱手段鉴定结构。
结果:分离得到8个已知曼西醇型二萜,分别为Proliferin A(1)、Proliferin B(2)、Proliferin C(3)、Proliferin D(4)、Euphorprolitherin B(5)、Euphorprolitherin D(6)、SPr5(7)和14-desoxo-3-O-prorionyl-5,15-di-O-acetyl-7-O-nicotinoyl-myrsinol-14β-acetate(8)。应用光谱手段和与文献数据对照的方法鉴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进一步通过化合物1、2和4对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卵巢癌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性(IC50 7.7 μmol/L)。
结论:从鸡肠狼毒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Proliferin A是首个具有卵巢癌细胞A2780增殖抑制活性的曼西醇型二萜。
中枢神经药物对两种品系小鼠行为学作用的比较   收藏
叶夷露;张建亭;钟雅文;张纬萍;沈香娣;魏尔清;张琦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384-39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07
摘要( 404 )     PDF(2089KB)( 275 )
目的:比较中枢神经药物对KM小鼠和ICR小鼠开场自发活动和被动回避试验的影响。
方法:KM小鼠和ICR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中枢兴奋药咖啡因(3、10、30 mg/kg)和麻黄碱(3、10、30、100 mg/kg),以及中枢抑制药地西泮(1、3、10 mg/kg)和水合氯醛(10、30、100 mg/kg)。给药10 min或30 min后,分别记录小鼠在开场内的自发活动2 h或被动回避试验的潜伏时间。分析小鼠的活动轨迹,以总路程、中央区域活动路程占总路程的比值(中央路程比值)、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和穿梭的潜伏时间等指标,来评价药物对两种品系小鼠行为学活动特点的影响。
结果:咖啡因和地西泮使潜伏期延长,麻黄碱和水合氯醛使潜伏期缩短,两种品系小鼠之间无明显差异。在两种品系小鼠的总活动路程上,麻黄碱10 mg/kg、地西泮 3 mg/kg和水合氯醛 100 mg/kg有差异。麻黄碱10、30、100 mg/kg对ICR小鼠的中央路程比值较KM小鼠增加、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延长;地西泮3、10 mg/kg对ICR小鼠的中央路程比值较KM小鼠降低、中央区域停留时间缩短。
结论:两种品系小鼠对开场自发活动的总路程、中央路程比值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有差异,对被动回避试验的潜伏时间无差异,为今后中枢神经药物的研究中动物品系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姜百胃炎片对大鼠乙醇胃黏膜损伤模型的影响   收藏
傅旭春;单海丽;白海波;扈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391-39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08
摘要( 389 )     PDF(1071KB)( 279 )
目的:研究由高良姜、香附、百合和乌药提取物制成的复方中药姜百胃炎片,对大鼠乙醇胃黏膜损伤模型的胃黏膜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建立大鼠乙醇胃粘膜损伤模型,以溃疡指数表示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比较姜百胃炎片给药组和模型组的差别。
结果:模型组、姜百胃炎片中剂量组(1.08 g·kg-1·d-1)和姜百胃炎片高剂量组(2.16 g·kg-1·d-1)的溃疡指数分别为141.58±47.43、24.83±23.04 和2.12±2.58 ,姜百胃炎片可以显著降低大鼠乙醇胃黏膜损伤模型的溃疡指数(P<0.01)。
结论:姜百胃炎片对大鼠乙醇胃黏膜损伤模型的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具有抗氧化能力,以及增强组织自身生长和修复能力等有关。
桑叶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含量测定及其药动学研究   收藏
蒋立娣;宣贵达;赵岚;朱炎斐;楼雪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395-40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09
摘要( 363 )     PDF(1689KB)( 255 )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槲皮素、山萘酚及异鼠李素总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计算大鼠口服桑叶提取物(Folium Mori extract,FME)后血浆中主要代谢产物-槲皮素、山萘酚及异鼠李素的药动学参数。
方法:大鼠口服110 mg/kg桑叶提取物后,取其血浆并用3 mol/L盐酸水解,水解液经乙醚-丙酮混合液萃取,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槲皮素、山萘酚及异鼠
李素总浓度,以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槲皮素、山萘酚和异鼠李素分别在
0.0545~8.70,0.0954~14.7和0.0545~8.55 μg/ml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79、0.9993、
0.9981;三者的绝对回收率分别在85.3%~86.1%、79.4%~86.7%、62.8%~89.7%内,方法回
收率均在94.7%~107%内。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分别小于9.5%及9.8%。以药动学软件
计算的药动学统计矩参数T1/2z 分别为 92.7,67.9和54.2 h ;Tmax 分别为 0.400、0.400
和3.87 h;AUC(0-∞)分别为68.0、67.5和32.8 mg·h-1·L-1;MRT(0-∞)分别为128、85.2和72.0 h。
结论:本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桑叶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主要
代谢产物-槲皮素、山萘酚及异鼠李素的总浓度;同时,药动学研究显示,三者在大鼠体内
分布迅速,滞留久长。
白首乌C-21甾体苷体外抑制大鼠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收藏
王一奇;杨波;张如松;魏尔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402-40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10
摘要( 364 )     PDF(2823KB)( 252 )
目的:评价白首乌C-21甾体苷(CGB)体外抑制大鼠胶质瘤C6细胞生长的作用。
方法:C6细胞在CGB处理24、48、72 h后,以MTT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V/PI 双染或用PI单染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
结果:CGB 30、60、120 mg/L显著抑制C6细胞活性(P<0.001),呈浓度、时间依赖性;CGB 60、120 mg/L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0.001),并能明显阻滞细胞周期,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P<0.05),降低S期细胞比例(P<0.01)。
结论:CGB能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并能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
论著
顺铂纳米载体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比较研究   收藏
孙晓译;梁文权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408-4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11
摘要( 376 )     PDF(1958KB)( 267 )
目的:比较顺铂脂质体和顺铂纳米粒细胞转运和抗肿瘤作用的差异,探讨载体种类对药物传递的影响。
方法:制备得到粒径、电位、载药量、释放曲线相近的顺铂脂质体和明胶纳米粒,考察二者在A549细胞中的细胞摄取和消除动力学情况,通过内吞抑制剂研究颗粒入胞途径。利用MTT试验评价纳米载体的抗肿瘤活性。
结果:两种载体主要通过clathrin介导的内吞途径和大胞饮入胞,顺铂纳米粒摄取水平显著高于脂质体。而后者的胞内滞留能力远高于前者,平均滞留时间(MRT)为纳米粒组的3倍,曲线下面积(AUC)约为纳米粒2倍。MTT结果表明,顺铂脂质体的抗肿瘤活性远高于明胶纳米粒,IC50分别为(2.94±0.21、20.70±1.05)μg/ml。
结论:制剂参数相近的两种纳米粒在细胞摄取、消除的药物传递过程中有较大的区别,引起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差异。与纳米粒相比,脂质体是更适合顺铂发挥疗效的纳米载体。
卟啉化聚酰亚胺电纺纤维膜用于微量甲醇蒸气的快速检测   收藏
吕媛媛;张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414-4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12
摘要( 335 )     PDF(3526KB)( 260 )
目的:制备一种卟啉化聚酰亚胺电纺纤维膜用于微量甲醇蒸气的快速检测。
方法:通过化学共聚将卟啉引入聚酰亚胺大分子主链;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卟啉化聚酰亚胺电纺纤维膜,通过改变溶液组成、纺丝电压等,调控纳米纤维微结构,从而获得具有微/纳立体结构和大比表面积的电纺纤维膜,应用于微量甲醇蒸气的快速检测。
结果:制备的卟啉化聚酰亚胺电纺纤维膜直径分布均匀、形貌良好,且保持了卟啉的基本光谱特性。当甲醇蒸气与此电纺纤维膜作用时,可引起其紫外光谱的红移与荧光强度的减弱,而其它一些常见醇类并无此现象。交替通入150 ppm的甲醇蒸气与氮气后,电纺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几乎没有改变,显示出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结论:基于卟啉优异的光敏性能和纳米纤维高比表面积的特点,设计并制备了卟啉化聚酰亚胺电纺纤维膜,用于微量甲醇蒸气的检测。该电纺纤维膜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并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凝血栓蛋白-1基因N700S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联研究   收藏
施育平;龚化兰;刘海波;单江;徐耕;王建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421-42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13
摘要( 346 )     PDF(1240KB)( 238 )
目的:探讨凝血栓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 基因A8831G(N700S)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连续选取17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AD)住院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者55例),和同期158例冠脉正常对照者。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SP-1的基因多态性。
结果:AG基因型在CA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1.7% vs 0.6%,P=0.375)。未检测到GG纯合子,两组G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8% vs 0.3%,P=0.376);AG基因型在AM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 vs 0.6%,P=0.104),G等位基因频率在AMI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8%与0.3%,两者比较P=0.364;G等位基因在本研究所有对象中的表现率仅为0.6%。
结论:中国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TSP-1基因N700S多态性,但TSP-1基因700N→S变异发生频率低,与CAD及AMI的发生均无相关性。
NCAM L1小基因模型的建立及其剪接模式研究   收藏
张薇;沈权;彭正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427-43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14
摘要( 438 )     PDF(1216KB)( 244 )
目的:建立可用于前体mRNA可变剪接分析的NCAM L1小基因模型。
方法: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 扩增获得NCAM L1小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小基因的质粒。在此基础上,用NCAM L1小基因模型转染HeLa、COS-1、PFSK及R28细胞,并用RT-PCR进行被剪接的小基因产物的半定量检测。
结果:NCAM L1小基因在4种细胞中的剪接模式不同,在PFSK以及Hela细胞中,存在2种剪接亚型,而在COS-1以及R28细胞中只有一种剪接亚型存在。
结论:所构建的NCAM L1小基因可用于细胞水平的基因剪接分析。
数码摄影在口腔科比色中的运用   收藏
沈晓艇;范翌;刘丽;章燕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432-43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15
摘要( 494 )     PDF(1299KB)( 252 )
目的:研究运用数码摄影进行口腔科比色,为口腔科牙齿比色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用数码相机对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和天然牙进行拍摄,使用Photoshop CS4对拍摄的照片进行测量,并记录Lab值。
结果: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按明度可分为5组,各组内的L值相近,组间L值依次减小,各组内的a值L1.5和L2.5最小,R1.5和R2.5最大,M1~M3则居中;天然牙的Lab值较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大。
结论:数码摄影可以基本反映Vitapan 3D-Master比色板的颜色,可为口腔科牙齿比色提供参考。
经验交流
不同检测方法对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测定及其临床评估   收藏
费春荣;叶爱青;张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436-43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16
摘要( 355 )     PDF(1074KB)( 391 )
目的:探讨免疫发光、电化学免疫发光、ELISA三种方法对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价值。
方法:以免疫发光测试系统Architect i2000检测结果为参考,把70例<50 IU/ml的标本分成三个级别:<1 ng/ml、1~5 ng/ml、≥5 ng/ml三组,用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ELISA检测,对三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比较,<1 ng/ml组符合率79.2%(P﹥0.05),1~5 ng/ml组符合率100%,≥5 ng/ml组符合率100%。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ELISA比较,<1 ng/ml组符合率0%,1~5 ng/ml组符合率45.5%(P<0.05),≥5 ng/ml组符合率100%。
结论: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对低水平HBsAg的检测效能基本一致,结果相对可靠,常规ELISA法对≥5 ng/ml的HBsAg检测结果可靠,但对低水平HBsAg漏检率高,特别是<1 ng/ml HBsAg很难检出。
综述
NMDA受体依赖的神经元存活及保护作用的机制   收藏
杜嵩;罗建红;邱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440-44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17
摘要( 455 )     PDF(1087KB)( 250 )
NMDA受体属于谷氨酸受体,它在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介导的兴奋性毒性是脑缺血、缺氧和脑外伤等导致脑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生理和某些病理情况下,NMDA受体的激活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及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的作用。

纺锤体组装检测点基因BubR1的研究进展
  收藏
陈曌君;李锋;杨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446-45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18
摘要( 389 )     PDF(1146KB)( 280 )
BubR1是酵母细胞有丝分裂监测点基因家族Mad3的同源基因,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其编码的蛋白是纺锤体检测点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BubR1通过参与监测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与着丝点间的结合状态,感受着丝点上张力的情况来确保染色体的正确分离,以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BubR1的表达水平与纺锤体检测点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该基因一旦缺失将引起大量非整倍体的产生,从而引发纺锤体检测点的妥协反应。近来有关BubR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研究发现,BubR1不仅监控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过程,而且在细胞减数分裂、DNA损伤应答、肿瘤、不孕和衰老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空气污染的表观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收藏
谭聪;金永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451-45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19
摘要( 379 )     PDF(1105KB)( 333 )
空气污染与多种疾病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修饰通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并且,与遗传学变化相比,表观遗传学修饰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对空气污染表观遗传效应的研究,能更全面地反映空气污染物与基因组的交互作用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同时,为减少高危人群空气污染的暴露及其引发的有害效应,空气污染的表观遗传学生物标志鉴定是采取及时有效预防措施的有力保证。
病例报道
上唇皲裂导致颌面部蜂窝织炎并发败血症一例   收藏
张峰;阮文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 (4): 458-46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1.04.020
摘要( 256 )     PDF(1474KB)( 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