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期 刊出日期:2017-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出生缺陷预防专题
出生缺陷相关遗传病产前诊断技术新进展   收藏
严恺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27-23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01
摘要( 49 )   HTML (   PDF(972KB)( 163 )

出生缺陷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作用所致。产前诊断或植入前诊断是预防遗传病发生、减少或杜绝遗传病患儿出生的主要手段。根据出生缺陷相关遗传病的不同遗传问题,除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外,以高通量为特点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以及第二代测序技术可更好地针对基因组病、单基因遗传病进行检测,从而形成完整的出生缺陷相关遗传病检测技术体系。本文对目前出生缺陷相关遗传病的产前诊断技术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浙江省新生儿氨基酸代谢疾病筛查及随访分析   收藏
黄新文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33-23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02
摘要( 39 )   HTML (   PDF(1020KB)( 166 )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氨基酸代谢疾病的患病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1 861 262名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结果,并对确诊氨基酸代谢疾病的患儿的相关基因突变和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确诊氨基酸代谢疾病164例(1:11 349),其中高苯丙氨酸血症83例(1:22 400),希特林蛋白缺乏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29例(1:64 138),其他依次为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缺乏症Ⅰ型16例(1:116 250),枫糖尿症9例(1:206 667),精氨酸血症8例(1:232 500),瓜氨酸血症Ⅰ型7例(1:265 700),高脯氨酸血症Ⅰ型6例(1:310 000),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缺乏症Ⅰ型2例(1:930 000),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胱硫醚β-合酶缺乏症、精氨酸代琥珀酸尿症、酪氨酸血症Ⅰ型各1例。随访发现,发育落后2例,死亡7例,失访2例,其他患儿均发育正常。结论:浙江省新生儿氨基酸代谢疾病以高苯丙氨酸血症最为常见,通过干预多数患儿发育良好。

浙江省新生儿有机酸尿症筛查及随访分析   收藏
洪芳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40-24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03
摘要( 43 )   HTML (   PDF(1028KB)( 107 )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有机酸尿症的患病率和确诊病例的发病情况及转归。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技术对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1 861 262名新生儿进行酰基肉碱谱筛查,结合尿气相色谱-质谱及基因检测确诊,分析各有机酸尿症的患病率及临床随访情况。结果:确诊八种有机酸尿症92例(1:20 200)。甲基丙二酸血症40例(1:46 500),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单纯型13例(32.5%),基因检测7例,6例为MUT型,1例CblB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型27例(67.5%),基因检测11例,10例为CblC型,1例为CblF型。丙酸血症6例(1:310 200),异戊酸血症7例(1:265 900),戊二酸血症Ⅰ型6例(1:310 200),3-甲基巴豆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27例(1:68 900),3-羟基-3-甲基戊二酸尿症1例(1:1 861 300),β-酮硫解酶缺乏症2例(1:960 600),生物素酶缺乏症和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3例(1:620 400)。31例患儿于新生儿期发病,15例患儿于新生儿期后发病;33例有脑病或颅脑影像学异常,肾病或溶血尿毒综合征3例,心肌损害3例,死亡20例。结论:甲基丙二酸血症是浙江省新生儿筛查中最常见的有机酸尿症。除3-甲基巴豆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外,有机酸尿症患儿易发生代谢失代偿、并发症甚至死亡。

浙江省新生儿脂肪酸氧化代谢疾病筛查及随访分析   收藏
郑静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48-25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04
摘要( 32 )   HTML (   PDF(1038KB)( 175 )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生儿脂肪酸氧化代谢类疾病(FAOD)的患病率及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1 861 262名新生儿资料,采用串联质谱法进行血中游离肉碱和酰基肉碱水平筛查,筛查阳性者进一步通过尿有机酸及相关致病基因突变分析等方法确诊,并对确诊患儿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1 861 262名新生儿中确诊七种共121例FAOD患儿,以原发性肉碱吸收障碍(78例,64.5%)最多见,其次为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27例,22.3%),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5例(4.1%),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4例(3.3%),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3例(2.5%),肉碱棕榈转移酶缺乏症Ⅰ型和Ⅱ型各2例(1.7%)。随访2~82个月,失访15例,死亡4例(原发性肉碱吸收障碍和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各1例,肉碱棕榈转移酶缺乏症2例),其余患儿体格和智力均发育正常。结论:FAOD在浙江省新生儿中以原发性肉碱吸收障碍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最常见,通过早期干预管理,多数患儿无临床症状,体格及智力发育正常。

高龄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胎儿常见非整倍体的临床意义   收藏
朱晖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56-26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05
摘要( 34 )   HTML (   PDF(1000KB)( 98 )

目的:评估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检测这一无创产前筛查(NIPS)技术在高龄孕妇产前筛查中的效率,并据此提出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及诊断的优化策略。方法:以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和嘉兴市妇幼保健院行NIPS并完成妊娠结局随访的10 584名高龄孕妇为研究对象,统计NIPS在高龄孕妇中检测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分析孕妇年龄与胎儿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相关性。结果:NIPS检测高龄孕妇胎儿21三体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96%、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100.00%;检测18三体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93%、阳性预测值为68.18%、阴性预测值为100.00%;检测13三体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9.97%、阳性预测值为25.00%、阴性预测值为100.00%。胎儿21三体的高风险率和真阳性率随孕妇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均P<0.01)。其中,35~37岁组与38~40岁组21三体的高风险率和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8~40岁组与41岁以上年龄组21三体的高风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S用于高龄孕妇的产前筛查具有良好的检测效率。对于预产期年龄38岁以下的孕妇,NIPS可作为优先选项;对于预产期年龄超过41岁的孕妇,建议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而对于预产期年龄为38~<41岁的孕妇,则可充分告知后酌情选择。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在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   收藏
孙义锡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62-26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06
摘要( 22 )   HTML (   PDF(2583KB)( 73 )

目的:探索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微阵列技术在流产组织遗传学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的861例患者的绒毛组织,采用SNP芯片技术对流产绒毛组织的全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进行检测。结果:SNP芯片成功检测所有绒毛组织,成功率为100%。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51.10%(440/861),包括染色体非整倍体358份(41.58%),其分布于除1号染色体外所有染色体;三倍体21份(2.44%);单倍体1份(0.12%);单一位点缺失或重复37份(4.30%),其中25例缺失或重复片段小于10 Mb,对其中6例致病性不明确的病例进行夫妇芯片验证,结果显示4份为新发突变,2份遗传自夫妇一方;同时具有两位点缺失或重复23份(2.67%),对其中17份结合夫妇芯片及染色体核型、荧光原位杂交验证,发现新发突变6份,夫妇存在小片段平衡结构异常11份。结论:SNP微阵列芯片可对流产绒毛组织进行相对全面的遗传学分析,发现引起流产的各种遗传因素。

中孕期母血清甲胎蛋白和游离β-hCG筛查胎儿腹裂和脐膨出的效率   收藏
陈益明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68-27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07
摘要( 33 )   HTML (   PDF(1731KB)( 70 )

目的:评估中孕期母血清甲胎蛋白(MSAFP)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在产前筛查胎儿腹裂和脐膨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杭州市五家产前筛查中心自愿接受产前筛查的622 639名孕妇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及产前筛查随访结果。根据有无胎儿先天性腹壁缺损(腹裂、脐膨出)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病例组是指经超声诊断并通过终止妊娠确诊为腹裂和脐膨出胎儿的孕妇共60例,包括腹裂组30例、脐膨出组30例;健康对照组为随机抽取同时期胎儿发育正常的孕妇116名。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两病例和健康对照组MSAFP、游离β-hCG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MSAFP和游离β-hCG的筛查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腹裂组孕妇MSAFP水平为4.41(0.88~11.69)MOM,脐膨出组为2.31(0.72~23.20)MOM,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98(0.41~2.26)MO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腹裂组血清游离β-hCG水平为1.25(0.35~19.94)MOM,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86(0.17~6.11)M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膨出组游离β-hCG水平为1.03(0.21~8.95)MO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AFP筛查腹裂和脐膨出胎儿的AUC分别为0.897(95%CI:0.822~0.972)和0.852(95%CI:0.762~0.942)(均P<0.01)。MSAFP筛查先天腹壁缺损(腹裂、脐膨出)的最佳临界值为1.655 MOM,此时的敏感度为68.30%,特异度为99.60%,约登指数为0.649。结论:中孕期MSAFP筛查先天腹壁缺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是筛查先天腹壁缺损的一个较好的标志物。

产前诊断Joubert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收藏
温弘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74-27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08
摘要( 22 )   HTML (   PDF(2445KB)( 80 )

一例25岁孕妇,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小脑蚓部异常,胎儿MRI检查发现脑干"磨牙征",小脑上蚓部仅见少量组织。引产后胎儿MRI检查和尸体解剖发现小脑蚓部发育不良,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发现胎儿染色体CC2D2A基因存在c.2728C > T和c.4598T > C的复合杂合突变基因。

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子代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收藏
王丽雅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79-28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09
摘要( 26 )   HTML (   PDF(977KB)( 93 )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通过药物刺激实现多个卵子同步成熟,利用体外培养和显微操作完成精子和卵子受精结合以及早期胚胎的生长发育,在消除患者生殖障碍病因的同时,干涉了生殖细胞增殖、受精、发育乃至分化的多个过程,存在影响生殖细胞正常生长发育的可能性。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综述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子代的安全性研究。研究显示,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子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增加。辅助生殖技术所包含的多项技术可能通过调节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的表观遗传信息进而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并且某些影响可能传递到子二代,但这些变化对出生子代的潜在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

血清和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水平对体外受精结局的预测作用   收藏
胡骁睿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85-28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10
摘要( 25 )   HTML (   PDF(1317KB)( 66 )

目的:探究血清和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水平与体外受精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6-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体外受精的女性患者(受精低下组28个周期,受精正常组44个周期)。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等方法分析血清和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水平与受精结局的关系。结果:血清中胎球蛋白B水平与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1)。受精低下组与受精正常组血清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分别为(6.09±1.31)μg/mL和(7.13±1.47)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0,P<0.05);两组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分别为(5.13±0.96)μg/mL和(6.22±1.3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5,P<0.01)。当血清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低于6.08 μg/mL时,受精率下降(AUC=0.832,95%CI:0.729~0.934,P<0.01)。结论:血清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可以反映卵泡液中胎球蛋白B的水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受精结局。

不同氧浓度培养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   收藏
李恩书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90-29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11
摘要( 17 )   HTML (   PDF(993KB)( 66 )

目的:比较低氧浓度与高氧浓度培养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发育、妊娠结局以及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根据胚胎体外培养的氧浓度,将2013至2015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随机分为低氧浓度组(n=2036,培养体系含氧气体积分数为5%)和高氧浓度组(n=4617,培养体系含氧气体积分数为20%)。比较两组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子代出生缺陷率等结果指标。结果:低氧浓度组优质胚胎率高于高氧浓度组(P<0.05),但两组间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和子代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采用低氧环境培养可能有助于提高胚胎发育潜能,但对妊娠结局和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不明显。

胚胎冻融对卵裂期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筛查后可移植胚胎临床结局的影响   收藏
石碧炜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295-29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12
摘要( 22 )   HTML (   PDF(977KB)( 63 )

目的:探讨胚胎冻融对卵裂期胚胎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筛查后可移植胚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筛查的302个周期,分析其病例组成,比较其中新鲜胚胎组(n=184)与冻融胚胎组(n=118)的移植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和流产率,并分析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新鲜胚胎组正常或平衡易位胚胎检出率高于冻融胚胎组,平均移植胚胎个数多于冻融胚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鲜胚胎组的妊娠率、着床率和活产率低于冻融胚胎组,而流产率高于冻融胚胎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方年龄、男方年龄、胚胎类型、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筛查方式和病因对妊娠结局均无影响(均P>0.05)。结论:卵裂期胚胎冷冻复苏对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或筛查后可移植胚胎的临床结局无显著影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代发生的远期改变   收藏
沈丹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300-30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13
摘要( 23 )   HTML (   PDF(954KB)( 73 )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病因不明。雄激素分泌过多是PCOS的主要特征之一。PCOS子代生殖系统、代谢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远期改变。PCOS子代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卵巢形态改变、性激素分泌异常的表现,脂肪和糖代谢紊乱现象,子代抑郁症及自闭症的风险增加,但是目前缺乏直接相关的证据,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meat分析
不同药物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收藏
张晓群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305-31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14
摘要( 29 )   HTML (   PDF(3622KB)( 107 )

目的:比较莫司类药物洗脱支架(LES)与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Clinical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对与本次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及Stata 14.0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八项研究共4738例患者纳入此研究。与PES比较,植入LES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RR=0.64,95%CI:0.53~0.77,Z=4.59,P<0.01)、心肌梗死(RR=0.61,95%CI:0.45~0.82,Z=3.24,P<0.01)、支架内血栓(RR=0.22,95%CI:0.13~0.37,Z=5.71,P<0.01)以及靶病变血运重建(RR=0.56,95%CI:0.44~0.71,Z=4.72,P<0.01)的发生率。与PES比较,LES不能减少心因性死亡(RR=1.08,95%CI:0.62~1.88,Z=0.26,P>0.05)和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的发生率(RR=0.80,95%CI:0.45~1.44,Z=0.74,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行经皮冠脉介入支架植入术的患者,LES较PES有更好的长期疗效,可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支架。

综述
棕色脂肪组织及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收藏
傅晓华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315-3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15
摘要( 28 )   HTML (   PDF(975KB)( 102 )

棕色脂肪组织通过线粒体的脂质氧化解偶联产热参与人体的能量平衡,预测可成为预防和治疗代谢相关疾病的新靶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除伴有生殖功能障碍外还普遍存在糖脂代谢异常,动物模型研究提示移植棕色脂肪组织可改善其临床表型。通过研究棕色脂肪在PCOS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为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半乳糖凝集素1在母胎界面参与胚胎着床和妊娠维持的研究进展   收藏
唐敏悦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321-32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16
摘要( 23 )   HTML (   PDF(1001KB)( 77 )

半乳糖凝集素1(Gal-1)是半乳糖凝集素家族的一员,它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和细胞内,参与细胞的黏附、增殖、凋亡和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显示,Gal-1在母胎界面表达丰富,它不仅影响滋养细胞的增殖、分化和侵袭,也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胎盘血管形成及母胎免疫耐受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Gal-1在母胎界面的表达及其参与胚胎着床和妊娠维持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早期妊娠丢失和妊娠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肽类激素Kisspeptin在生殖内分泌领域的应用前景   收藏
傅燕玲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328-33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17
摘要( 19 )   HTML (   PDF(979KB)( 116 )

肽类激素Kisspeptin是调控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的重要激素,能作用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刺激GnRH分泌,从而激活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在大量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体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外源性地给予Kisspeptin能够使健康个体甚至生殖内分泌紊乱的个体诱发生理性GnRH释放。Kisspeptin在诱导女性排卵及卵子成熟方面可能较传统药物更贴近生理过程,更具安全性和高效性,在体外受精治疗中有一定程度的优势。同时,Kisspeptin因其与滋养细胞浸润相关,可能用于预测妊娠结局。另外,Kisspeptin是启动青春期的关键激素,在人体代谢和生殖功能方面起到了信号传导作用,这为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相关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提示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综述Kisspeptin在生殖内分泌领域的应用前景。

会议亮点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遗传学中的应用   收藏
钱叶青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 (3): 334-33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2017.06.18
摘要( 22 )   HTML (   PDF(935KB)( 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