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1990年, 第1期 刊出日期:1990-01-25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婴儿母传麻疹抗体的动态观察及对麻疹疫苗的免疫应答   收藏
王信子, 吴南屏, 陈离伟, 韩桂卿, 何南祥, 俞福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1-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01
摘要( 275 )     PDF(263KB)( 117 )

检测142对母、婴血清中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HI),结果有19对母、婴抗体均为阴性,7例低滴度(≤1:4)抗体母亲的婴儿抗体也为阴性,麻疹抗体的阴性率母亲为13.4%,刚出生的婴儿为18.3%,抗体几何均值(GMT)分别为8.3和6.5。婴儿在3、5、7及8月龄时抗体累积阴性率分别为51.0%、78.1%、97.8%及100%。对母传麻疹抗体消失的14例3月龄、39例5月龄及21例7月龄婴儿进行沪191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免疫1月后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57.2%、97.5%及100%。抗体GMT为12.34、18.89和22.23,在有麻疹患者的地区可考虑将免疫年龄提前到6月龄。

分泌抗人IgMμ链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收藏
方海林, 林舜华, 李赤波, 吕新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4-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02
摘要( 261 )     PDF(276KB)( 75 )

本文采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6株分泌抗人IgMμ链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琼脂糖双扩散试验、双扩散和ELISA封闭试验,以及免疫电泳等方法证实,所分泌的抗体具有抗人IgMμ链特异性。其中4株分泌IgG1亚类、2株分泌IgG2a亚类抗体。经一年多的反复冻存和复苏,这6株细胞均能稳定分泌高效价抗体。

超短波作业人员卧-坐位心电图观察   收藏
姚耿东, 白彩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7-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03
摘要( 238 )     PDF(249KB)( 63 )

本文观察74例超短波作业人员的卧-坐位ECG。结果表明,长期接触0.7~0.8mW/cm2超短波辐射的工作者可呈心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势,而交感神经兴奋则降低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0.005~0.010mW/cm2强度的超短波辐射对心脏植物神经的作用不明显。

国内期刊文摘
钩端螺旋体内毒素的实验研究Ⅲ.钩端螺旋体脂多糖的化学组成和超微结构(文摘)   收藏
严杰, 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9-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04
摘要( 252 )     PDF(79KB)( 65 )

应用改良酚水法提取了钩端螺旋体波摩那型罗株的脂多糖(L-LPS)。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L-LPS为糖类、脂类和少量蛋白质的复合物。

论著
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弯曲菌感染的评价   收藏
姚碧光, 黄怀德, 王蔚芳, 尹莉佳, 丁伟, 姚震威, 方平楚, 兰茂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10-12.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05
摘要( 248 )     PDF(258KB)( 76 )

本文报道一种胃粘膜活检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用以诊断幽门弯曲菌(Cp)感染的方法。作者检查了116例病人,同时与细菌培养、Warthin-Starry(W-S)银染法和直接涂片法比较。结果表明,快速尿素酶试验对诊断Cp感染的敏感性为91.14%,特异性为100%。0.5h内35.8%的感染者尿素酶试验阳性,3h为63.0%,24h达88.9%。作者认为,应用尿素酶试验同时进行直接涂片法或W-S银染法检查,可进一步提高阳性率。

竹节三七的混淆品——云南八角莲根茎的主要有毒成分与毒理研究   收藏
杨宝珠, 徐建华, 方瑞英, 奚毓妹, 王映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13-1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06
摘要( 285 )     PDF(999KB)( 97 )

云南八角莲的根茎形似竹节三七,混淆误服可中毒致死。本研究阐明前者主要含黄酮及内酯等,后者含皂甙及挥发油等。小鼠po云南八角莲根茎的细粉,急性LD50=0.493±0.032g/kg,小鼠po竹节三七粉10g/kg则无明显毒性。家兔po本品的急性中毒症状为拒食、腹泻及阵发性惊厥,死于强直性惊厥,0.9g/kg为家兔MLD.麻醉猫静注本品0.25g/kg煎剂滤液,即出现一过性呼吸兴奋与血压下降,ECG无明显改变。家兔EEG显示,po本品煎剂及icv黄酮或内酯成分,出现暴发性尖棘波,并与惊厥症状同步。表明本品主要有毒成分可能为黄酮与内酯。

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收藏
朱志建, 黄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16-1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07
摘要( 263 )     PDF(174KB)( 136 )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对照,结果显示胃癌组OKT4相对值下降,OKT8相对值增高,OKT4/OKT8比值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表明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受抑。

112株伤寒沙门氏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耐药性   收藏
朱建国, 刘惠云, 袁祖行, 干梦九, 陆红云, 陈士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18-20.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08
摘要( 260 )     PDF(258KB)( 67 )

自1987年2月~1988年4月,从本院临床散发伤寒病人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到伤寒沙门氏菌60株,桐乡县、余姚市当地流行菌种52株,共计112株。初代分离培养时,V型菌占17.85%,VW型菌占71.44%,W型菌占10.71%,总计带Vi抗原菌株为89.29%,鞭毛抗原(H:d)阳性菌占91.96%。来自桐乡菌株,发酵木糖占20%、发酵山梨醇占45%,而不发酵山梨醇与耐氯霉素的相符率91%。从本院分离到的伤寒沙门氏菌对氯霉素敏感占38.30%,桐乡组只有17.1%,余姚组100%。对氨苄青素霉敏感者分别占12.70%、14%、100%。复方新诺明是39%、22.20%、88.90%。唯有桐乡组菌株出现对第三代头孢霉素-头孢氨噻肟及第三代有机酸一氟哌酸的耐药,分别为2.30%和4.40%。

病例分析
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附22例报告)   收藏
杨迪生, 严世贵, 潘志军, 范顺武, 杨泉森, 吴立东, 徐少文, 谢金山, 夏贤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21-2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09
摘要( 290 )     PDF(586KB)( 61 )

本文报道1957年以来收治的22例桡骨下端巨细胞瘤。属ⅠA、ⅠB期的19例均作肿瘤段切除。15例作腓骨上端半关节移植(其中13例不带血管移植、2例为带血管移植;自体胫骨近侧骨块移植腕关节融合2例;自体及异体胫骨块移植腕关节成形各1例。属ⅡB者3例作了截肢。本组平均随访15.2年,仅1例有局部复发,均未见肺部转移病灶,腕关节功能优良。作者认为属ⅠA、ⅠB及ⅡA期的桡骨下端巨细胞瘤宜选用肿瘤段大块切除及腓骨半关节移植,这样既可避免肿瘤复发,又可恢复腕关节功能。

骨的韧带样纤维瘤   收藏
夏贤良, 杨迪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25-2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10
摘要( 281 )     PDF(398KB)( 79 )

本文报道13例骨的韧带样纤维瘤。手术切除后2例复发,另1例获恶性结局而未有明显局部复发征象。由于本病发病率极低,且缺乏特征性放射学表现,术前甚少获正确诊断。组织学上它与骨外硬纤维瘤有相同表现。要区别骨的韧带样纤维瘤与低度恶性纤维肉瘤甚难,有时甚至不可能。治疗上宜广泛切除,否则应在彻底刮除后给以辅助措施如冷冻治疗等,以确保较好治疗效果。

短篇报道
胆系蛔虫症超声检查动态观察一例   收藏
余红, 易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27-27.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11
摘要( 239 )     PDF(92KB)( 61 )

患者女,26岁,右上腹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9天,巩膜黄染2天,于1986年2月4日入院。曾有排蛔史。

病例分析
六例人硬脑膜心瓣膜失效的再次替换术   收藏
汤洪生, 邬志勇, 陈军, 查育新, 叶丁生, 卢丽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28-29.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12
摘要( 207 )     PDF(205KB)( 67 )

本文报告6例人硬脑膜心瓣膜替换术后失效的再次瓣膜替换术。作者对生物瓣膜失效的临床表现和失效的人硬脑膜瓣毁损情况作了详述,并就人工心瓣膜的选择、再次瓣膜替换术的危险性、及手术时间的选择等提出了看法。

纵隔肿瘤的CT诊断   收藏
张敏鸣, 朱德球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30-3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13
摘要( 308 )     PDF(201KB)( 109 )

本文分析并讨论了35例纵隔肿瘤的CT表现特点和诊断,并提出了纵隔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要点。

B超诊断肾上腺肿瘤20例对照分析   收藏
刘学明, 陈美风, 王友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32-33.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14
摘要( 296 )     PDF(182KB)( 253 )

本文对照分析20例B超诊断为肾上腺肿瘤的手术结果与CT诊断,结果提示B超对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有一定帮助,其定位正确性可与CT相媲美,定性诊断须结合临床。

非开放疗法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牙叩痛的配对研究   收藏
谢志坚, 金光盛, 叶余强, 王美云, 李秋根, 徐佩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34-35.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15
摘要( 239 )     PDF(183KB)( 70 )

笔者对82例急性根尖炎病例配对后采用两种不同的应急处理办法,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开放疗法,实验组41例采用根管预备后随即用抗生素糊剂封药法。配对后比较的结果,两组病人的牙叩痛消失天数与所需复诊次数,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急性根尖周炎用一次封药法比开放疗法更有利于根尖炎症的消除,因为它能隔绝细菌进入根尖区。

医疗仪器
WZ-50型微量注射泵总体设计   收藏
罗建明, 曹令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36-3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16
摘要( 254 )     PDF(246KB)( 126 )

本文介绍WZ-50型微量注射泵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的主要部件设计,并对报警停机系统及电子控制部分作较为详细的叙述。该泵的研制成功解决了临床上微量、长时间恒速给药的难题。

综述
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特性的研究进展   收藏
李志坚, 张悟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39-41.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17
摘要( 216 )     PDF(252KB)( 64 )

血吸虫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现已阐明,血吸虫卵是慢性血吸虫病的主要致病因子,由虫卵抗原诱发的虫卵肉芽肿——免疫病理学损害是血吸虫病的病理学基础。

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近况   收藏
姜乾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42-44.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18
摘要( 285 )     PDF(295KB)( 106 )

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生物学、行为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可能联系。这是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心理生物学方面的一个新领域。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阐明心理行为因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面,部分研究则探讨正常和异常免疫功能对行为的作用。

短篇报道
钩端螺旋体致两肺粟粒状病变二例报告   收藏
姚频媚, 刘敬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45-4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19
摘要( 244 )     PDF(177KB)( 64 )

例1:患者沈××,男,24岁,农民。因骤起畏寒发热5天,气促、咯血3天,于1985年8月15日入院。

心包囊肿二例报告   收藏
何忠良, 张昌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46-46.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20
摘要( 226 )     PDF(89KB)( 78 )

例1,男,30岁。因发现左胸内块影2月余入院,无任何不适感。体检无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左胸内块影,近左心膈角处,约4×4cm大小。

线状苔藓伴发甲状腺机能亢进一例报告   收藏
许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990 (1): 48-48.   DOI: 10.3785/j.issn.1008-9292.1990.01.021
摘要( 236 )     PDF(92KB)( 77 )

患者男,36岁。自1987年8月10日始,左下背部出现约钱币大的成群苔藓样小丘疹,并迅速扩展成线状,约一月后沿肋骨向内外两侧形成2条14cm左右的带状损害,无痛痒感。与此同时,自觉乏力,心悸、烦燥,易激动,逐渐消瘦。曾在当地医院检查:甲状腺摄131I率增高,T3抑制试验不能被抑制,确诊为甲亢转来我院。家族中无类似疾患。